粉丝参与“饭圈”生态治理的路径优化
2024-03-21◎胡群
◎胡 群
(上海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上海 200444)
2021 年,中央网信部门展开了系列“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将“饭圈”乱象纳入网络空间治理对象范围。“饭圈”乱象对网络空间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尤其是不利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健康培育。当前“饭圈”生态治理中,粉丝参与性低的问题反映出打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拉动青年人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一、问题提出
在“饭圈”生态治理的研究中,学界基于对“饭圈”文化的不同认识,提出了治理路径建议。一部分研究关注“饭圈”乱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对“饭圈”乱象的生成逻辑、意识形态风险和治理路径进行探讨[1][2],还有的研究认为“饭圈”文化存在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提倡发挥“饭圈”模式中的积极作用,对负面问题加以管理[3][4]。清朗专项行动展开后,学者晏青对微博平台的治理策略与效果进行研究,认为“国家、社会与用户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了平台治理的主体框架和逻辑秩序,并生成‘正能量粉丝’与新粉丝文化逻辑”[5]。但是,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形成了理想的“正能量粉丝”逻辑呢?笔者从2021 年10 月开始,对某明星粉丝社群进行参与式观察。在经过长时间观察后,笔者发现偶像明星粉丝群体对于官方与平台实行的“饭圈”治理行动的回应非常被动,刷数据、控评、集资应援依然是粉丝群体的常态化行为,而上述研究往往停留在对“饭圈”的表层认识,倾向从外部采取对“饭圈”社群的管理措施,这样的治理路径在“饭圈”中实操性很低。因此,未来“饭圈”生态治理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变粉丝群体的参与模式上。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是:微博平台如何引导粉丝参与“饭圈”生态治理?
二、微博平台的“饭圈”生态治理
2021 年6 月15 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为落实网信部门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专项行动的要求,2021 年9 月1 日,微博推出《明星经纪公司及官方粉丝团社区行为指引(试行)》,倡导各类参与主体共同承担治理义务,明确了平台自身的主体责任,对明星及明星经纪公司在粉丝群体管理上的责任做出了规定[6]。
(一)粉丝社群管理机制
首先,在建立粉丝社群管理机制方面,微博依靠平台—经纪公司—粉丝组织—粉丝的管理链条来加强对粉丝社群的管理,支持明星及其经纪公司授权或建立至少一个官方粉丝组织,加强明星及其经纪公司对粉丝群体的管理监督。具体的措施就是对经纪公司在粉丝引导上做出伦理约束,包括健康追星理念的倡导、反对粉丝群体极端行为、对于明星舆情事件及时发声,这几点倡导性建议认识到了粉丝群体极端事件发生扩大中的经纪公司“隐身”因素,但是空有伦理约束,缺乏执行制度,很难改变现状。
其次,微博对官方粉丝团的认证有利于加强经纪公司对粉丝群体的管理,但是这样一条孤立的举措很难从外部打破“饭圈”内已经形成的组织关系体系,微博对于官方粉丝团账号的规定很多时候是对着“空壳”说话。
(二)平台产品优化
在优化平台产品上,微博下线了明星势力榜与超话模块中明星、CP、音乐分类超话排行,在下线了各类榜单之后,“饭圈”的数据竞赛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降温”,但是“饭圈”以流量为目标的实践逻辑已经根深蒂固。除了官方明令禁止的明星个人榜单,微博显然没有放弃其他版块的排名,超话排行榜下线之后,微博用“钻超金超银超”的方式来呈现超话的数据热度,官方每周根据超话热度值来更新超话等级,很快,钻超成为了“饭圈”衡量粉丝数据热度的标准。
(三)有害信息处置
平台对于有害信息的处置包括内容处理与账号处理,内容处理包括对违规微博进行删除、屏蔽等,账号处理主要为禁止账号主体发布微博和评论、限制访问账号直至关闭账号。在有害信息处置的日常管理方面,微博通过站方排查与用户投诉举报的方式,对有害信息进行定位,平台在用户投诉的页面上增设了饭圈违规的投诉类型,并进一步设置了互撕谩骂、刷量控评、诱导集资等具体原因。有害信息的处置工作有效地阻止了“饭圈”发生大规模矛盾争端,但是仅仅靠滞后性的有害信息清除措施,难以对粉丝群体的日常参与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可以看到,微博平台采取的治理措施很难触及“饭圈”社群运作的内里,刷数据、控评、互撕对立、集资应援等“饭圈”乱象依旧根深蒂固。那么,在这种“饭圈”实践中,粉丝参与到底形成了怎样的模式?
三、“饭圈”粉丝参与模式
基于微博平台,“饭圈”粉丝参与体现出了生产性导向、职能化运作、引导式权力关系互动的特征。
(一)生产性导向
当下,“饭圈”社群形成以数据生产为导向的粉丝实践,微博平台的算法逻辑极大地刺激了“饭圈”对于流量的需求,在这样的行动目标之下,刷数据成为“饭圈”实践的核心内容。学者高寒凝提到,当“流量”的概念引入到粉丝社群,即意味着包括点击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数字劳动”都会被折算成“流量数据”直观呈现出来[7]。在笔者观察的某粉丝社群中,数据组每天都会在微博发布数据任务,希望粉丝们达到预期中的目标,比如设置评论数5 千、转发量1 万、点赞量2 万这样的目标,当达到这个目标之后,再继续提高要求,设置新的阶段目标,这样,粉丝们在职能组设定好的节奏下,循序渐进地达到10 万微博评论数据目标。
(二)职能化运作
当下的“饭圈”社群承担着专业的粉丝运营工作,社群内往往设有网宣组、控评组、数据组、反黑组等在内的一系列粉丝职能组,形成以职能组为中心的粉丝职能运作体系。粉丝群体承担起为明星制造数据流量、舆论维护、营销宣传的工作,不仅职能分工类型在扩展,每一个职能本身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在笔者观察的粉丝社群内,各职能组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日常运作流程:网宣组引导粉丝群体执行相关的粉丝宣传工作;反黑组负责收集汇总举报链接,统一向粉丝分发举报任务以及面对负面舆情时组织粉丝群体展开统一的舆论维护行动;控评组则形成配合密切、专业的控评流程;数据组采用竞赛策略,带领大家有节奏地完成数据长跑拉力赛。
(三)引导式权力关系
在“饭圈”社群内,粉丝与粉丝之间形成引导式权力关系。学者福柯说到,权力的运用是“某些人的行动施于另外一些人之上的模式”[8]。其进一步解释道,“‘行为’既领导别人(通过严格程度不等的强制),也是行动于一个开放程度不同的领域的方式。权力的运用在于‘从行动出发来行动(conduire des conduites)’,在于转变可能性。[9]”在“饭圈”社群中,巨大的行动力依靠的正是粉丝之间的这种引导式权力关系互动。
首先,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粉丝群体,“饭圈”粉丝会更积极地在群体行为上提出建议与引导,无论是粉丝组织还是粉丝个体,都会密切关注社群行为动向,一是希望单个的粉丝凝聚成共同体,发挥集体力量;二是希望群体行动按照规范执行,发挥最大效用。
其次,在“饭圈”中,粉丝个体的举动更受到社群内其他粉丝的关注,粉丝个体的行为时刻处在其他粉丝对其行为规范与否的评判之中。如果一位粉丝的行为不符“饭圈”规范,便会面临其他粉丝的口诛笔伐,粉丝与粉丝之间形成引导式权力关系,不断地互相敲打、规范彼此的行为。
以流量制造为导向的“饭圈”实践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的粉丝职能,在粉丝日常参与中,“饭圈”对群体行为的引导与对粉丝行为规范的强调已经变成了常态化的社群交往互动模式。那么,以改变当前粉丝参与模式为治理方向,平台如何引导粉丝参与“饭圈”生态治理?
四、引导粉丝参与的治理路径优化
在未来的“饭圈”生态治理中,微博平台应该努力做到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采取更具建设性的治理措施,以优化算法逻辑为核心,打造以内容质量为导向的多元呈现机制与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现体系,为粉丝群体参与“饭圈”生态治理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平台环境。
(一)以内容质量为导向的多元呈现机制
针对“饭圈”中愈演愈烈的“唯流量论”,微博平台应该以提升内容重要性为目标,打造以内容质量为导向的多元呈现机制,打破当前单一的数据呈现机制,优化以流量为核心的算法逻辑。一直以来,微博最大的利益诉求就是提升平台用户数量与流量,其推出过一系列围绕粉丝经济开采的平台产品,比如,超话排行榜与各类明星榜单,排名机制充分基于粉丝行为数据,为类似定位的明星粉丝群体设定了一个充满竞争氛围的明星热度呈现空间,这样的数据呈现机制大大刺激了用户的活跃度,并且使用户对平台算法越来越依赖。微博平台将算法逻辑深刻地嵌入“饭圈”社群的行动规则之中,使群体的日常行动完全以工具理性为导向,算法技术的缺陷正在于此,其试图将世间万物都解释为一个确定的数学等式。
在微博推荐机制上,平台应当改变既有的以点赞、评论、转发数量为决定性因素的推荐曝光机制,逐步提升微博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升级算法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容识别与分类的智能系统,另外充分发挥人工编辑的优势,对重点内容的分发与布局进行把关,填补平台在内容呈现上的匮乏。在热搜榜单的呈现上,平台应该在上榜规则中提升内容质量的考量占比,筛选掉娱乐领域中无聊、不良的价值导向和容易引发争端的话题,提升有意义、有内容的话题的上榜频次,不能一味地以流量、金钱来决定榜单上榜规则。
(二)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现体系
面对巨大的数据泡沫,微博平台应该打造更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现体系,对庞大的数据泡沫开展整治行动。
首先,平台应加强账号管理,杜绝一人拥有多个账号的冗余现象,完善账号注册与信息登记的流程管理,打击平台中的假粉丝、僵尸粉等不良现象。只有加大力度对账号问题进行整治,才能改善“饭圈”粉丝的数据竞赛环境,不给粉丝群体制造数据泡沫留下多余的空间,从而引导粉丝减弱对过度制造流量的热情。
其次,改善“饭圈”控评现象,通过升级技术手段,对平台上的控评现象进行智能识别与整治。当下,控评现象已经成为微博平台中的严重问题,随处可见的“饭圈”式控评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对其他普通网民形成了话语霸权。除了要对“饭圈”极化事件进行整治,平台更应该加强对这类常态化生态问题的改善,不能逃避对基础生态问题的治理。只有从根源上杜绝控评的形成,才能改善“饭圈”常态化控评的现状,引导粉丝群体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现体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这需要微博平台担负起公共责任,真正将公平可信纳入数据算法的逻辑之中,唯有如此,才能给粉丝群体提供一个公平、不可弄虚作假的数据呈现体系,引导粉丝规范自身的数据生产活动。
引导粉丝参与“饭圈”生态治理,需要为粉丝群体营造一个健康、公平的平台环境,从根源上改变粉丝群体的参与实践模式,以此为基础,清朗的治理理念才能更深入地对粉丝群体产生影响。
五、结语
当前,“饭圈”生态治理核心在于粉丝参与模式的问题,以改变粉丝参与模式为方向,微博平台应当积极担负起治理主体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源头上治理“饭圈”愈演愈烈的数据化乱象。具体地讲,微博平台应该打造以内容质量为导向的多元呈现机制,打破当前单一的数据呈现机制,引导粉丝从单一的流量取向转变为重视内容质量的发展方向。此外,微博平台应该着力打造更具有公信力的数据呈现体系,加强账号管理、改善控评现象,不给粉丝群体的数据生产活动留下多余的空间,引导粉丝减弱对过度制造流量的热情。最后,平台应持续治理“饭圈”的生态问题,将治理措施落实到粉丝群体的日常实践之中,为粉丝群体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平台环境,从而引导粉丝从“饭圈”式乱象中挣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