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4-03-21杜倩倩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立德教学方式法治

杜倩倩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中心小学

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时期道法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要求教师不止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等,长时间下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寻找高效、有效的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方式,既能扎实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正确、正面的三观意识。

一、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概述以及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意义

(一)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概述

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时期推出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借助多元化的教育手段进一步培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和传统时期推行立德树人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将学生接触德育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大,一定程度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对此,教师可在“家校共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基础上进行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以确保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综合发展。

(二)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意义

首先,可以保障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过程的成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若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理解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的含义,并且将这一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那么一方面会促使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健全人格,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身在传统时期沿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从学生课堂主体角色入手,才能让学生切实感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魅力所在。

其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时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理论知识的讲解,如要求学生利用反复记忆的方式把握已经学过的内容,这一方式导致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不理想。但是在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教学任务,尤其是能够强化学生在小学时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以致用意识,并使得学生在每个环境中传播着正面的能量。

最后,可以切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三观。而在传统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关注学生在考试中的分数,反而忽视这一阶段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二、教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教师已经发现传统时期沿用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观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但其教学效果依旧无明显改善,原因如下:

(一)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时的内容比较单一、片面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并不能作为目前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学生学习需求进一步延伸、拓展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察觉到教学内容扩展、延伸对目前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仅将教学视野局限于单一、片面的教材之中,这一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在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以此调整学生在听课时的积极性、自主性。

(二)小学阶段学生存在兴趣不足的现象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懵懵懂懂的时期,对学习的重要性未能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参与学习活动时,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抽象、不容易理解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会产生畏惧、排斥的心理。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若教师不能进行有效地调动、引导,那么学生将难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课效果更不尽人意。

(三)没有凸显学生在小学时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仅向学生传递相关的理论知识,一直以主导的角色展开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意识逐步减弱以。“干点家务活”为例,教师在没有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某个小动物做家务”的视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较低。

(四)不能将生活实际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和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教师能够从生活实际的角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将会解决更多的生活实际问题。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不能尽快将生活实际和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结合起来,只是在片面的教学角度上向学生传递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

三、全环境立德树人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中,教师要花费时间、精力熟知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对培养现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目的在于利用符合实际情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内各以保证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一)选择榜样化教学方式

若想进一步在道德与法治科目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教师就必须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播榜样的力量。但由于这一时期学生自我意识、是非观并没有完全形成,有着明显的模仿意识,经常利用模仿的方式在未知领域中学习,所以榜样力量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一,教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具备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才会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在这一基础上教导学生时,学生往往愿意听从教师的建议、意见。例如教师采用互联网方法搜集生活实际、社会环境中正面的角色、人物故事,同时将其资料尽快收集、整合起来,以此向学生传递更多的榜样内容。其二,教师运用大量的时间、空间布置学生身处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正面的氛围中得到有关榜样的知识、精神。例如将古代名人名言贴在教室周围的瓷砖上,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播积极、向上的榜样知识。

(二)选择信息化教学方式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引入到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基础上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涉及的理论知识,长时间下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人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等教学方式辅助教学,以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传递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或者教师选择直播问答等新型教学方式增进与家长之间的距离,以此保障学生学习进度,并间接构建高效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

例如,在“同学相伴”的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可利用直播间问答的形式和家长进行互动,掌握、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进度,如观察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和周围同学相伴的情况;看看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学生身上有哪些特别的品质能够吸引周围同学的注意;学生自身有什么样的弱点、缺点会阻碍周围同学之间的相伴。在和家长的沟通、交流中,能够让教师寻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重难点部分,还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与此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同学相伴”的角色扮演活动,主要让各小组学生还原平时“同学相伴”时遇到的问题、矛盾。在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矛盾时,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方案吗?怎样进一步维护自身与同学之间的相伴关系呢?基于上述问题,可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观念梳理、解决与同学之间相伴时的问题、矛盾,且使得学生发现同学相伴时的美好。

(三)选择生活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若想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就不要仅局限于课堂,在生活实际中也可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教师需要选择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当中,并且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解决生活实际涉及的问题。一方面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距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察觉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取较多的经验、技巧。

例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可提出开放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如“在这一周中,你们找一找生活实际中的规则,整理出来,下节课一起讨论”,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有关生活实际的规则。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说进入学校要遵守不迟到、不早退的规则;有的学生说过马路时要遵守走人行横道、看红绿灯的规则;有的学生说:在社会生活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待人以礼等。通过上述教学,既让学生得到良好、稳定的规则意识,又让学生察觉到规则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还让学生以正确、正面的思想观念化解生活实际中“不遵守规则、没有规则意识”等矛盾。与此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有关“生活离不开规则”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检验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听课水平,基于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意义。

(四)选择养成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科目内容融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在小学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增加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针对性训练,长时间下来使得学生在练习中形成正面的精神品质,且帮助学生抓好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重难点部分。

例如,在“我的好习惯”的教学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模拟手段为学生呈现“班级桌椅乱放乱扔、纸张随意丢在学生脚下”等情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拥有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整洁呢?在生活实际中怎样才能养成整洁的习惯呢?生活实际中、学习时养成拖拉习惯对你们有益吗?如果无益,请说说你们的理由。在这样的问题中,不仅可以让班级形成激烈的讨论、沟通环境,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好习惯对自身生活实际、学习等环境的影响、作用,久而久之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依据学生表现布置道德与法治科目作业,如要求学生观察、分析人们在生活实际中、社会等环境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好习惯方面,若找到某些人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则尝试着想一想改正这些人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以此加深学生对“我的好习惯”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最后教师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帮助学生熟知好习惯的价值内涵,并间接构建和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小学时期正是这部分学生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花费时间、精力进行引导、培育,长时间下来有利于确立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向。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科目是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学科,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拥有扎实的思想根基,并切实全面化、系统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培养品德高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

猜你喜欢

立德教学方式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