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持“三全育人”理念促进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03-21孙小军

教书育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留学生辅导员

孙小军

(常州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新时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三全育人”旨在整合人员、资源和各类平台优势,打通育人各环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终极目标是让其全面地实现自我,使自己不断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融为一体。来华留学生应融入所处学习环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自己不只受益于所学的知识,不只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这方面,“三全育人”理念和来华留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是一致的。

一、来华留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实现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新发展

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已经从“零散化”“无经验”向成熟化体系转变,该种转变必然使得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结构特征发生部分变化,为后续发展埋下重要“伏笔”。新时代留学生事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推进来华留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打造中国留学品牌的有力之举,也是破除留学生教育管理粗放等问题的现实需要。高质量的留学生教育不仅能将留学生塑造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也会多角度地向他们呈现中国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模式,在讲述中国故事中,使来华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爱华的使者。

(二)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形成“引才”“聚才”“用才”新优势

随着留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各地区教育主体在深化交流合作中培育出凸显地方特色的留学交流项目或活动品牌,例如,“方言民歌我来唱”“中心血站的洋雷锋”“我和我的中国故事”,从讲好中国故事到切身体验中华文化、实践感受“奉献、友爱、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留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果显著。据统计,2020-2021 学年,我国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 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来华留学生教育层次提升显著,结构逐步优化。来华留学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来华留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各尽其责,凝聚育人合力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为来华留学生教育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能够针对来华留学生特点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满足保障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要求。

1.打造专业化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

目前,留学生辅导员多由中国学生辅导员或留学生管理人员担任。虽然能够按照不低于中国学生辅导员配比进行设置,但留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路径还不明晰。一方面,要基于留学生个体、留学生管理的特点,加强留学生辅导员招录、培养、实践、考核评价以及晋升制度一体化建设。另一方面,创新留学生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例如,北京大学留学生辅导员项目融汇多文化背景优秀人才,使留学生管理更有柔韧性。

2.提升专业课教师“创新课堂”优势

专业课教师要基于来华留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规律“因材施教”,积极构建“创新课堂”新模式,以“探究式”“研讨式”的教学思路为指引,尝试实行辅导结合、学生讲坛、成果展示、案例推演等多模态课程样板,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性,让体系化的理论课堂更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为抓手,提升课程内容与前沿领域的穿透性、交互性。

3.发挥“一站式”留学生社区的协同作用

“一站式”留学生育人平台整合了校内、校外资源,集学生思想教育、学术指导、师生交流、心理咨询、就业创业等指导于一体,旨在充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和服务保障功能,形成聚合育人效应。从流动课堂到数字实验室,从学生公寓到学生服务中心,从“心灵客栈”到勤工助学工坊,来华留学生在感受各环节全面周到服务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健康理念和愿景追求,并在自我完善中提升本领、增长才干,为将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二)铆紧节点,链通育人进程

1.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课程国际化, 即将国际跨文化内容引入教学、研究、社会服务,这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大学教育的基本趋势之一。目前,来华留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本土教材的英译版本,或是中国学生高校教材框架下的同类课程,专业内容限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专业领域,缺乏对国际理论与应用环境的探讨。因此,在培养架构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既能体现中国实践成果,又融汇国际思维的课程体系。在国际课程师资方面,要为任课教师的职业专业化提供保障,借鉴国际化教师发展计划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在职教师,适当引入专兼职外籍师资,加强中外“友谊学校”教育资源共享,为国际化课程培育和发展提供智库支撑。

2.丰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路径

一是拓宽文化感知基地渠道,高质量开展多维度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文化感知基地也是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故事”的“第二课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以文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将文化之旅与国情教育紧密融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江南大学与无锡博物院联合打造“文化感知大课堂”;浙江科技学院发起感受城市综合治理的“独特中国行”;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使来华留学生在汲取文化知识、体验文化元素、感受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和乡村振兴成果的同时,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二是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打造符合来华留学生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样板。教育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管理的闭环,更表现在人才培养全周期生态链的闭环,即“进得来、出得去”。一要以协议的方式与适配平台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签订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协议企业给留学生提供实习实训、人员交流、跟班学习、配套设施体验的机会。二要分类施策,创新校企直连培养模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项目,高校应发挥主动创新精神和学科优势,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新模式。例如,常州大学发挥机械、轨道交通专业特色优势,创新性地探索开设“老挝班”,这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为中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企业输送了大批专门人才。三要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人才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库。秉持教育数字化理念,实现人才数据库一生一“画像”,一生一档案,全面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以数字化建设推动实践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是回应来华留学生就业关切。据调查,62.32%来华留学生有明确的留华工作意愿。目前毕业季的就业宣讲基本是针对中国学生,针对来华留学生就业的宣讲会却存在一定的空白。2020 年,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预示着政策环境越来越有利于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要将来华留学生就业纳入各高校培养计划,在入学教育中对他们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借助学校、社会平台,给来华留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就业路径。借助双创平台资源优势,以各级别“一带一路”商创活动、挑战杯为抓手,调动来华留学生就业积极性,给他们创造“留得下”的就业氛围。

(三)同向同行,奏响立德树人协奏曲

全方位育人强调各守其则、协同联动,发挥育人合力与凝聚力,高效协调各部门分工职责的工作。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做好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明确国际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在留学生招生入学、教学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维护、师资队伍、学生教辅等环节的职责和对接人员,让教育教学工作在各环节顺利开展。在管理和服务支持方面,高校要明确各个主管以及协调部门的职责,明确教学单位、后勤部、财务处等方面的留学生管理细则。在外部管理方面,落实专门对接部门和人员与出入境管理中心、保险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事务协调。同时,制定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全方位保障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工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留学生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