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3-20赵瑞
赵瑞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支柱企业之一,其经营管理水平会对国家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内部控制工作的约束下,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规范各个环节工作流程。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文章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控制概述,分析了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性。为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内部控制问题,明确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思路,对如何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7-010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7.027
1 引言
国有企业中内部控制工作,旨在优化经营管理水平,降低风险、经营管理问题发生的概率,无形中提升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基于此梳理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实施流程,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内容
2.1 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保证企业经营计划顺利实施,利用内部规范、规划、评价、控制等开展工作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内部控制的实施,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对各部门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的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并在日常实践操作中积累经验与方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1]。
2.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意义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会对我国市场体系建设、转型产生较大的影响。若是国有企业不能发挥自身带头引领作用,会影响其他行业经济发展。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对国有企业资源、人力、制度等方面的约束,提升各部门工作效果,促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内部控制实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促使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资产的支持,在资源合理分配下,提升各部门价值创造能力,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驱动力。在以往資产管理中,存在资产沉淀或者分配不合理的情况[2]。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与利用价值。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内部控制对资产管控流程进行梳理,结合国有企业业务分布情况与资金需求,制订资源分配方案,使各部门在有限资金的支持下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第二,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在我国经济市场深化改革下,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一背景下,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适应市场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内部控制的实施,促使国有企业完善管理体系的建设,降低外界环境对企业的负面影响,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实际操作中,内控人员可以利用风险预警机制或者管理机制,对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使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的规范下更好的发展。
第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应用,实现对企业管理行为、经济行为方面的约束,维护企业内部秩序,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序进行[3]。国有企业运行中,可以借助内部控制制度提升部门经营目标完成效率,利用相关的制度约束各部门人员的行为,提升各部门人员目标意识,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岗位工作目标,促使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落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果,而且能够为企业发展助力,使国有企业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健康发展。
3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
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实际操作中,需要内部控制人员参与财务、业务等环节,通过对各个环节流程的梳理,掌握职能部门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基于此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各个环节工作的控制[4]。当前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忽略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建设,限制了内部控制相关措施的实施。完善的组织框架,能够明确各个部门职责、工作范围,对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管、控制作用十分有利。部分国有企业出现组织框架不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监督不到位的情况,无法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支持。为了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应从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入手,确定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促使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开展。
3.2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下,使内部控制人员对自身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形成正确的认识,使所有的管理行为做到有规可循。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管理制度出现与实际脱轨的情况。内部控制人员忽略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不能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无法及时发现管理风险与问题。第二,部分制度内容落后,不能跟随国有企业发展而变化。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国有企业会不定期地创新管理模式或者管理手段,以提升企业管理效果。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以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跟随企业的变化而变化,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操作性。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创新改革意识,所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不能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
3.3 信息资源共享不到位
信息时代下,国有企业如何提升信息处理质量,优化企业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较多数据信息的支持,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使内部控制人员了解企业战略目标实施情况、职能部门工作进度,为内部控制报告编制提供真实的数据[5]。实际工作中,发现各部门之间信息互动意识较差,并没有根据内部控制相关要求,为内控人员提供及时、全面的数据,增加内部控制实施难度,影响后续工作实施效果。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不能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仅要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工作,也要意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立足实际,完善信息系统,为内部控制的执行提供技术保障。
3.4 风险管理能力薄弱
国有企业经营中面临较多的风险,会因为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的变化出现运营风险,使企业各项工作受到影响。为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需要制定与国有企业发展相符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实现对潜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必要性,认为自身只要按照相关规范操作即可规避风险。实际上并非如此,经营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与偶发性,虽然可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但是不能遏制风险的发生。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使国有企业出现风险防范效果低下的情况,不利于国有企业稳定运行。
3.5 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监督管理工作下,提升国有企业规范化发展意识,减少违法乱纪的行为。一般来讲,会采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的方式,对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情况进行监管。实际操作中,发现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部分员工对内部监督存在抵触情绪,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不强。此外,在外部监督中,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不能为外部监督人员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源,使外部监督出现形式化的问题。监督管理工作,是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效果的有效方法。在监督工作中,能够发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并从客观角度对此提出建议,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效进行。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影响后续工作实施效果,不能为国有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4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思路
4.1 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完善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以企业业务、事项为基础,通过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促使企业职能部门目标落地,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6]。为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作用,应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核心,基于企业各部门工作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内部控制人员根据管理体系开展工作,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与战略目标融合,为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立足内外部环境,实施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非常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内部经营环境的影响,若是企业适应能力不强,将会面临破产或者被重组的风险。为防止这一问题出现,提升国有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应对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建立符合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制度的动态调整与优化工作,为提升国有企业适应能力与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在动态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下,提升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效果,使国有企业在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4.3 针对经营管理问题,明确内部控制方向
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也不同。实际工作中,以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经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作为内部控制工作实施的依据,确定内部控制工作方向,基于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问题。为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应坚持实际性的原则,以解决企业经营问题为导向,制订内部控制方案,利用科学的手段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4.4 坚持动态性原则,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应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方法等进行不断的创新,适应企业经营模式,提升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促使国有企业长远、稳定发展[7]。动态化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实现对国有企业风险、成本、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积累经验。
5 解决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利用清晰的内部控制目标、健全完善的管理目标,强化内部控制效果,促使国有企业稳定发展。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规范化发展意识,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5.1 利用内部策略,提升内控实施效果
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国有企业为此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首先,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建设,为内部控制执行提供方向,优化各个环节工作效果。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较大的不同,具有公益性功能。若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一味强调公益性職能,那么会使企业失去发展的动力,不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国有企业管理中不仅要做好公益性工作,也要发展经济,以展示国有企业的独特性[8]。内部控制目标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组织机构的建设,同时可以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内部控制目标建设时,对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经营发展计划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同时,结合基层管理制度与职能部门工作内容,确定内部控制目标,要求内部控制人员根据目标开展工作,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其次,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组织机构,为内部控制落地提供组织保障。内部控制工作覆盖范围比较广,需要内部控制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工作范围,在组织机构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岗位工作。根据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建立以下组织机构:第一,成立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该机构成员主要由企业领导者、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构成。确定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后,需要明确该部门的职责、范围,如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为发挥内部控制管理机构职能做好铺垫。第二,建立内部控制执行小组。这一环节工作十分重要,是落实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职能部门工作效率的关键。内部控制执行小组建设中,应选择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人员,为贯彻落实相关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小组。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的目的,就是防止内部控制不到位或者不合理的问题。为提升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从国有企业的审计、纪检部门抽调具备专业素养与监督能力的人员,使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以规范、高效的方式进行。
最后,加强对基础管理制度的优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规范工作行为、经营行为,使企业管理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内部控制工作中,会对管理制度的执行、管理制度的实施成效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是否存在问题。为提升内部控制效果,需要对国有企业原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优化管理制度内容与实施形式,提升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度,为各项工作实施提供基础保障。为提升规章制度的运用效果,建立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对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保证国有企业各类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前沿性与实效性。
5.2 借助外部策略,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做好外部策略的运用工作,通过对市场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分析,强化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促使国有企业更好发展。
首先,主动分析宏观因素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规范我国经济市场发展,政府部门会不定期出台一些政策,用于控制与发展市场经济。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环,会因为国家政策或者相关制度出现运行风险,使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经营管理等工作受到影响。基于此,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发挥管理层的专业优势,对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建立外部环境跟踪研究制度,提升企业政策适应能力,降低国家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其次,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中,应意识到投资项目对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将此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意见。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人员还应对项目预期收益、投资资金、发展前景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财务部门合作为管理者提供相关数据报告,以此提升国有企业决策的科学性[9]。
最后,提升国有企业外部风险防范能力。立足国有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外部风险管理对策,利用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手段,降低外界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提升国有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5.3 利用保障措施,促使内部控制实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基础性工作的支持,通过完善信息系统与专业内部控制人员,才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为国有企业发展助力。结合以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打破信息孤岛,为内部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促使内部控制工作信息化、流程化发展,对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不同,所以在信息共享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统一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与数据处理标准,要求企业职能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建设管理系统,使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高效进行。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内部控制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各个环节工作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做好内部控制人员队伍建设,促使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高质量进行。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能力会影响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是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国有企业可以针对管理人员组织相关的培训或者业务交流活动,将内部控制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作为培训内容,提升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养[10]。此外,部分内部控制人员对国有企业工作流程了解不全面,所以在内控中出现监管、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基于此,组织业务交流活动,要求职能部门人员与内部控制人员参与其中,在信息交流中了解其他部门工作流程,为针对性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第三,科学选择内部控制方法。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应以业务情况为基础,结合内部控制要求选择适合的控制方法,对工作成效、资源使用等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为例,内部控制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系统获取与内部控制对象有关的数据,从多个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对象是否按规定操作、是否完成岗位工作目标、在实践中是否存在不足等。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提升内部控制效果,促使完善业务流程建设。
6 结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具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使国企资产增值保值的重要作用。为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结合企业发展趋势,建立动态化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为解决以往内部控制实施问题,采用内部措施与外部措施,促使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水平。同时,为推动内部控制进一步发展,应从人员队伍、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促使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雨霖,魏遥,钟涛.机构持股、内部控制与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基于长三角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3-30.
[2]辛宇,宋沛欣,徐莉萍,等.經营投资问责与国有企业规范化运作——基于高管违规视角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2(12):199-221.
[3]王静,朱瑞雪,李长娥.高管薪酬粘性与企业创新——基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东岳论丛,2022(8):109-122,192.
[4]王蕊.“互联网+”时代国有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完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6):137-138.
[5]彭齐武.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业务内部控制分析与研究[J].天津经济,2022(8):46-51.
[6]吴晓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2(22):79-81.
[7]贺星星,胡金松.国家审计与内部控制对国企资产价值的作用研究——基于保值增值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4):21-32.
[8]盖晓宇.基于业财一体化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用研究——以国有企业为例[J].绿色财会,2022(7):38-40.
[9]刘畅.政策规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超额在职消费的治理效应研究——基于媒体监督的调节效应[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4-53.
[10]胡苏,周正义.产权特征、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基于沪深A股的经验证据[J].商业会计,2022(1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