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2024-03-20周劲波李炆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年4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

周劲波 李炆灿

收稿日期:2023.09.30  修回日期:2023.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GL055)

作者简介:周劲波(1970-),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工商管理、教育管理;李炆灿(1993-),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摘  要:资源对用户开展创业活动至关重要,但对用户创业者资源创新能力影响创业模式选择以及关于创业绩效理论机制的探讨较少。通过构建不同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匹配关系模型,对221家嵌入众创空间的用户创业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有助于用户创业者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并促进生存绩效提升;②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有助于用户创业者选择自主型创业模式并促进成长绩效提升;③创业模式在资源创新能力对创业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④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对资源创新能力与创业模式关系以及创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资源创新能力;用户创业模式;用户创业绩效;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

DOI:10.6049/kjjbydc.20230903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4.0033.10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用户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本和门槛显著降低,创新创业逐渐成为用户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1]。用户因现有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創新,然后通过获取和利用资源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从而实现由用户创新模式向用户创业模式转化[2]。用户创业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方式,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者对用户创业的研究停留在用户创新阶段,只有少数研究将其延伸至用户创业阶段。已有研究基于开放创新、用户创新和协同创新理论视角,从行业属性、用户身份特征、开放互动等角度探讨用户创新向用户创业的转化过程[2.4],从创业者能力、网络关系等创业理论视角对用户创业模式和前因后果的研究较少。然而,这些因素恰恰是理解用户创新转化为用户创业以及探讨用户创业绩效机制的关键所在。在用户创业绩效相关研究中,部分学者从用户创业者、用户社区以及两者协同作用等角度探讨影响创业绩效提升的因素[5.6],较少从用户创业根源角度进行研究,未深入揭示用户创新对用户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用户创业源于用户创新,是用户将产品或服务创新商业化的过程。因此,有必要从用户创新视角探究用户创业绩效作用机制,以丰富用户创业研究。

用户创新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Von Hippele提出用户创新理论,并将用户主动引入产品创新。创新能力是用户创新的关键要素(董艳等,2009),帮助用户将创新转化为可能(徐建平和梅胜军,2020)。用户创新是用户创业的基础,用户创业是用户创新的商业化延续。因此,用户创新能力既是促进用户创业的重要因素[7],也是影响用户创业模式[8]和创业绩效[9]的重要因素。用户创业往往与传统创业相反,并非先识别机会,而是先对现有产品、服务进行修正以形成创新成果,之后再识别商业机会[10],这一过程涉及创新型用户、购买型用户、创业型用户、已有厂商等行动主体[11]。由于用户创业过程的特殊性和所涉主体的多样性,使得用户创业模式呈现出特异性和多样性特征,并对创业绩效产生重要影响[12]。因此,有必要研究用户创新如何影响用户创业模式,以及不同用户创业模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创业通过开发和利用资源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内部资源对初创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13]。企业需要具备获取、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以创造新价值,从而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Teece & David,2007)。Sirmon & Hitt(2003)提出“资源管理”的概念,认为资源管理是一个资源存储、资源捆绑和资源杠杆作用的综合过程;随后,Sirmon等[14]认为,资源捆绑包括稳固、丰富和开拓3个过程,资源杠杆作用包括调动、协调和部署3个过程。从资源捆绑和资源杠杆作用构成看,Sirmon等学者将资源管理能力划分为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Vargo & Lusch(2008)指出行动者整合资源创造预期价值涉及对资源的独特组合和利用;蔡莉等(2008)认为,资源开发包括资源识别、资源获取和资源利用3个过程。其中,资源获取是指企业通过外部获取和内部培养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源;资源利用是指企业将资源捆绑为资源束实现资源向能力的转化,然后通过匹配能力形成特定结构,最终实现价值创造。崔启国[15]认为,资源整合能力包括资源构建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是指企业从外部获取所需资源,从内部组合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主流创新理论将用户创新能力界定为用户引入新生产要素或新生产要素组合的能力。综合上述学者观点,结合用户创新特点,本文中的资源创新能力强调用户通过创新获取所需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能力,包括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创新能力两个维度。其中,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是指采用创新方式、方法获取资源的能力;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性地对资源加以利用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能力。

创业者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还需要通过与外部互动获得必要资源[16]。网络嵌入有助于企业加强外部联系,拓宽资源渠道,增强资源利用能力,从而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资源[17]。众创空间是一种低成本、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汇集了大量创业主体和创业资源。入驻众创空间的创业企业嵌入到独特的双重网络,一种是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同行竞争者等主体构建的商业网络关系[18];另一种是企业依托众创空间平台优势与其它入驻企业构建平台型网络关系。在商业网络中,企业可以获取大量产品和市场信息(许冠南等,2022),并将其转化为互补性技能和资产;多源信息可为企业带来宝贵的产品反馈,促使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改善产品,创新服务,降低不确定性风险(Xu等,2018)。在平台网络中,企业之间构建相互信任的关系“纽带”,有助于隐形知识转移,用户创业者能从中获取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19],并降低资源搜索和获取成本。可见,入驻众创空间的企业同时嵌入到商业网络和平台网络中,但当前关于创业企业众创空间网络嵌入的研究多聚焦于平台网络这个单一维度,忽视了商业网络的影响。

鉴于此,本研究以入驻众创空间的用户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创业绩效匹配关系模型,引入双重网络嵌入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用户资源创新能力对用户创业模式和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解析不同用户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创业绩效之间的匹配关系,挖掘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对用户创业模式选择和创业绩效提升的作用情景,为用户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并深化和拓展用户创业研究。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资源创新能力与用户创业绩效

资源获取和利用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过程,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用户创新理论,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创业者能够通过创新获取必要的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以最小化成本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另外,还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并创新性地将其转化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Salimath & Jones,2011),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助推企业快速成长。根据现有研究,创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生存绩效、创新绩效、成长绩效等多个方面[20.22]。不同于成熟企业更关注财务状况,新创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追求财务利润之前需要首先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因此,本研究将用户创业绩效划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23.24]。其中,生存绩效是指创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持续经营并维持生存的能力。对于新兴企业而言,生存绩效是创业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确保企业生存,才有机会寻求进一步成长。成长绩效强调创业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25],强调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是创业企业追求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Barney,1991),对于新创企业而言,获取创业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而具有“新生弱性”(Stinchcombe,1965)和“小而弱性”(Aldrich & Auster,1986)特征。用户创业与一般创业不同,创业者通常是在用户社区互动中偶然识别创业机会,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商业化成果[26]。用户社区虽然能为创业者提供一些公开、共享和免费的资源(尹苗苗等,2022),但同时也充斥着大量杂乱信息。在创业初期,用户创业者能否在庞杂的信息中识别出有用资源并加以利用,是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因此,用户创业者资源获取能力影响企业生存。Penrose[27]指出,企业成长本质上在于有效利用资源禀赋实现盈利。换言之,企业要实现成长,仅仅获取有用资源远远不够,还需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资源利用是创业者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才能将其转化为销售额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因此,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是用户创业企业将获取到的资源价值转化为企业绩效的能力(Sirmon & Hitt,2003)。创业者资源利用创新能力越强,越能够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持续驱动企业成长。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正向影响用户创业生存绩效;

H1b: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正向影响用户创业成长绩效。

1.2  资源创新能力与用户创业模式

创业模式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采取的创业方式和实施途径。创业者通过选择不同的企业战略、组织形式和创业领域,构建特定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形成不同的创业模式[28]。根据现有研究,用户创业模式根据主体间互动关系可分为用户自主创业、厂商嵌入式创业、用户授权式创业、用户与厂商协同创业[6,29],其中后三者由用户与厂商开展合作,故将其称为用户协同型创业。因此,本研究将用户创业模式划分为协同型创业和自主型创业两种。其中,协同型创业是指用户与厂商共同合作开展创业活动,强调合作双方基于资源互补,通过共同努力提供满足市場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进而实现商业上的成功。自主型创业是指创业者独立进行创业,自主选择创业领域、产品或服务,强调创业者的个人创业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和决策实现商业目标。

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利用创新获取创业资源和构建资源组合至关重要。在创业初期,用户创业者通常面临资源匮乏,需要从多种渠道寻找所需资源,如投资商、供应商、政府等。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往往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所需资源,更容易与实力雄厚的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可为用户创业者带来资金、人力、技术支持,弥补创业初期资源和能力不足。因此,与实力雄厚的厂商一起协同创业,用户创业者能够获取更多资源,并以更小的成本、更低的风险将创新成果商业化。

对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创业者而言,他们能够创新性地将获取到的资源转化为销售额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进而实现企业正常经营。因此,与大厂商合作往往不是首选,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型创业。一方面,自主型创业者对企业拥有自主决策权,可以独立制定目标战略和经营计划。这种自主性给予创业者一种个人自治的感觉(汪和建,2007),有助于激发创业者活力;另一方面,自主型创业意味着创业者无需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与合作伙伴建立关系、协调沟通(孙万清等,2020),从而能够专注于自身能力提升和产品更新优化。这种自主性使得创业者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不受合作关系的约束,从而实现更好的创业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协同型创业模式;

H2b:资源利用创新能力正向影响自主型创业模式。

1.3  用户创业模式与创业绩效

用户创业企业在成立初期往往面临内部资源约束、市场不确定、缺乏组织合法性等困境。通过与厂商开展协同创业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进而降低创业风险。一方面,可弥补用户创业企业资源不足,使其更好地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利用厂商现有产品、品牌和技术,实现一定的捆绑拉动效应和溢出效应(Tsanos,2014)。可见,用户选择协同型创业能够克服创业初期的“新生弱性”,促进企业正常经营,进而提高企业生存绩效。

用户选择自主型创业意味着需要独立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从短期看,自主型创业让创业者面临“孤立无援”的挑战,可能会因缺乏经验和资源而走弯路。但从长期看,若企业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这种独立性将使创业者锻炼出更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促进技术更迭,推出更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Biedenbach & Müller ,2012),从而完成“资源—能力—成长”的成长路径[27]。创新能力提升能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机会和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此外,自主型创业让创业者“建立起一个私人王国”[30]。相较于协同型创业,自主型创业者拥有对企业的独立控制权,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反馈和竞争状况及时调整产品或服务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不用与合作伙伴在决策沟通上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可见,自主型创业有助于用户创业企业提高创业能力和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健康成长。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协同型创业正向影响用户创业生存绩效;

H3b:自主型创业正向影响用户创业成长绩效。

1.4  用户创业模式的中介作用

在创业过程中,企业需要具备获取、整合和利用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以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13],进而实现创业绩效提升。用户创业者在将资源创新能力转化为创业绩效过程中,需要匹配合适的创业模式。资源获取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创业者寻找所需创业资源,而且有助于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推动用户与厂商建立协同型创业关系,并借助厂商资源和渠道将创新成果商业化。在高度不确定的外部市场环境中,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创造价值最大化,用户创业企业与厂商建立战略联盟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徐礼伯,2013)。因此,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的用户创业企业能够在创立初期拥有丰富的创业资源,大大提升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从而降低创业风险,促进生存绩效提升。

企业成长的关键在于创业者利用资源禀赋实现盈利[27]。企业要实现成长,不仅需要获取有用的资源,还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资源利用是用户创业者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环节,经过这个环节,用户创业企业将获取到的资源转化为企业绩效。因此,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创业者能够将现有资源转化为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因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型创业,这个创业模式不仅可以让其拥有对企业的独立控制权,而且无需承担沟通成本。独立经营也能使创业者锻炼出更高的创新能力,促进创业水平提高和技术更迭,从而获得异质性市场竞争优势,进而助推企业健康成长。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a:协同型创业在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用户创业生存绩效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H4b:自主型创业在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用户创业成长绩效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

1.5  双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

在商业网络中,用户创业者通过与其他企业家、客户等进行交流与合作了解市场趋势、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信息,从而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创新能力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此外,创业者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有助于获得优势价格、优质原料[17];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可以赢得客户信任,促进销售业绩提升,同时获得更多关于产品的建议,进而促进产品迭代(Yan & Chang,2018);与合作伙伴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能够获得对方更多支持和资源倾斜;与竞争对手建立良好关系可以促进互补性资源共享[31]。总之,用户创业者嵌入商业网络有助于促进企业创业绩效提升。

对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而言,嵌入众创空间平台可以便捷、低成本地获取信息、知識和人脉。平台网络嵌入能够强化创业主体之间的关系“纽带”,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度,促进合作关系的形成(Nelson,1989),有助于用户创业者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协同创业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创业风险。然而,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与合作者开展协同型创业是否就能高枕无忧?威尔玛[32]指出,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取对方有价值的资源,联盟伙伴之间为相互依赖关系。用户创业者在共享合作伙伴丰富的创业资源的同时,也需要为对方提供异质性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发生改变,相互依赖程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用户创业企业即使找到优质的协同创业伙伴,也应该不断创造新价值优势,以免被解除合作关系。众创空间内部能够持续产生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并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创业支持服务,如创业培训、导师指导、资源对接等,是创业者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嵌入众创空间平台网络有助于促进协同型创业者生存绩效提升。

对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而言,嵌入众创空间平台网络可以将自身汇集的知识、信息、人脉等资源转化为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因此,嵌入众创空间平台网络有利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选择自主型创业。Penrose[27]认为,企业内部资源形成创业者能力,而创业者能力又推动企业成长。自主型创业者能够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培养更高的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更高的成长绩效。因此,众创空间平台网络汇集的丰富资源能够帮助自主型创业者实现更高的成长绩效。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双重网络嵌入在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协同型创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H5b:双重网络嵌入在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自主型创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H5c:双重网络嵌入在协同型创业对用户创业生存绩效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H5d:双重网络嵌入在自主型创业对用户创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建立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测量

(1)资源创新能力。借鉴Sirmon等[14]、崔启国等[15]的研究,同时考虑用户创新的特点,将资源创新能力划分为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创新能力两个维度,设置“本人能够通过不同方式获取所需资源”等3个题项测度资源获取创新能力,设置“本人能够合理且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等3个题项测度资源利用创新能力。

(2)用户创业模式。利用“本次创业是与其它企业协同创业”和“本次创业是自主创业,而非与其它企业共同创业”两个题项对用户创业者的创业模式进行区分。基于Franke等[33]的研究,协同型创业设置“与其它企业合作创业可以降低创业风险”等3个题项测量;自主型创业设置“本人具备自主创业的资源和渠道”等3个题项测量。

(3)创业绩效。基于Chrisman等[23]、Covin & Slevin[25]的研究,将创业绩效划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设置“企业没有财务困境”等3个题项测量生存绩效,设置“企业规模和员工数量在持续扩张”等3个题项测量成长绩效。

(4)双重网络嵌入。基于黄钟仪等[18]的研究,将双重网络嵌入划分为商业网络嵌入和平台网络嵌入两个维度。设置“与供应商、客户、同行竞争者关系非常密切”等3个题项测量商业网络嵌入,设置“与众创空间中其他成员或者机构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等3个题项测量平台网络嵌入。

变量测度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2.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用户创业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和桂林等地入驻众创空间的用户创业企业进行调研,通过线上线下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填写对象为企业创始人、中高层管理者,问卷收集时间为2023年5月至2023年8月。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9.33%。通过设置题项“您是否因产品或者服务不满意而进行此次创业”对用户创业者进行识别,剔除填写不完整、规律性强的问卷,最终获取221家用户创业企业的有效数据,问卷有效率为70.83%。样本分布统计如表1所示。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运用SPSS27.0软件检验量表信度,结果显示各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44~0.924之间,均大于0.7,表明问卷信度较高。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资源创新能力、用户创业模式、用户创业绩效和双重网络嵌入的KMO系数介于0.717~0.920之間,均大于0.7,且P<0.01,拒绝虚无假设,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收敛效度,结果显示各题项标准化因子载荷介于0.637~0.899之间,均大于临界值0.5,且各变量组合信度CR介于0.819~0.933之间,均大于0.7;平均提取方差值AVE介于0.590~0.748之间,均大于0.5,表明各变量收敛效度较高。各潜变量AVE平方根值大于潜变量两两相关系数,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别效度,结果如表2、表3所示。

3.2  假设检验

3.2.1  主效应检验

本研究运用SPSS27.0软件分别对协同型创业者和自主性创业者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表5所示。由模型4回归结果可知,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22,P<0.001),假设H1a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更容易获取企业所需资源,使企业实现良好经营。由模型10结果可知,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00,P<0.001),假设H1b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利用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销售额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从而驱动企业持续成长。由模型2结果可知,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协同型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98,P<0.001),假设H2a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更易于与实力强的厂商建立协同创业关系。由模型8可知,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自主型创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75,P<0.001),假设H2b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利用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型创业。由模型5结果可知,协同型创业对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47,P<0.001),假设H3a得到验证。这表明,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的企业能在新创立阶段实现良好经营。由模型11结果可知,自主型创业企业对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09,P<0.001),假设H3b得到验证。这表明,选择自主型创业模式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2.2  中介效应检验

由模型6结果可知,协同型创业对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88,P<0.001),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企业生存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29,P<0.001),表明协同型创业在资源获取创新能力与企业生存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a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获取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通过与合作伙伴建立协同创业关系,能够实现资源互补,降低创业风险,从而提升生存绩效。由模型12结果可知,自主型创业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41,P<0.001),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38,P<0.001),表明自主型创业在资源利用创新能力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b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通过选择自主型创业使自身竞争优势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实现更高的成长绩效。

3.2.3  调节效应检验

本研究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法检验双重网络嵌入的调节作用,结果如表6、表7所示。由模型14结果可知,资源获取创新能力与双重网络嵌入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β=0.344,P<0.001),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资源获取创新能力与协同型创业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假设H5a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通过嵌入众创空间双重网络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建立协同创业关系。由模型16结果可知,资源利用创新能力与双重网络嵌入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β=0.306,P<0.001),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资源利用创新能力与自主型创业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5b得到验证。这表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创业者通过嵌入众创空间双重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故而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型创业。

由模型18结果可知,协同型创业与双重网络嵌入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β=0.281,P<0.001),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协同型创业与生存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5c得到验证。这表明,协同型创业者在众创空间双重网络中能持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由模型20结果可知,自主型创业与双重网络嵌入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β=0.299,P<0.001),表明双重网络嵌入对自主型创业与成长绩效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5d得到验证。这表明,自主型创业者充分利用商业网络关系提供的支持以及平台网络汇集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创业能力,从而实现更高的成长绩效。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用户创新理论,构建不同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创业绩效匹配关系模型,探究用户创业者的资源创新能力与创业模式及创业绩效的匹配机制,并验证众创空间商业网络嵌入和平台网络嵌入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

(1)资源获取创新能力能够提高用户创业企业生存绩效,资源利用创新能力能够提高用户创业企业成长绩效。资源获取创新能力能够帮助用户创业者获取企业所需资源,克服自身“小而弱”的特性,确保企业正常经营。资源利用能力能够帮助创业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转化成企业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成长绩效提升。

(2)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倾向于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倾向于选择自主型创业模式。当用户创业者具备较强的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时,其更容易寻找到实力强大的厂商,并与之结成联盟,进而实现资源互补,并有效降低创业风险。当创业者具备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时,其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将现有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因此倾向于独立开展创业活动,掌握对企业的独立控制权。

(3)协同型创业模式有助于提高用户创业企业生存绩效,自主型创业模式有助于提高用户创业企业成长绩效。协同型创业者能够获得合作厂商的多方支持,弥补自身在人力、资金、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塑造品牌形象和口碑,实现企业的良好经营。自主型创业模式能够激发创业者更强的创业动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

(4)协同型创业在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对用户创业生存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自主型创业在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对用户创业成长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选择协同型创业模式的创业者在与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后,通过资源获取能力获得人力、资金、技术资源,弥补自身不足,从而降低创业风险,提高生存绩效。选择自主型创业模式的创业者拥有对企业的独立控制权,能够充分发挥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将企业自身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创业水平提升,从而持续推动企业发展。

(5)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对资源创新能力与创业模式关系以及创业模式与创业绩效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用户创业企业嵌入众创空间不仅能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而且还能充分获取、利用商业网络和平台网络中的丰富资源,实现创业绩效提升。

4.2  理论贡献

(1)本研究基于用户创新理论视角构建资源创新能力、创业模式、创业绩效关系模型,将对用户创新的研究延伸至用户创业阶段,揭示用户创新能力对创业模式选择和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尽管已有研究从行业属性、用户身份特征、开放互动等角度探讨了用户创新向用户创业的转化过程,但缺乏从用户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本研究探究用户创新转化为用户创业的过程,对用户创业领域理论进行了拓展。

(2)揭示不同类型用户资源创新能力、用户创业模式及用户创业绩效指标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和匹配机制。通过实证分析深入剖析用户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源创新能力对创业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选择不同创业模式对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为用户创业者根据自身能力選择合适的创业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3)当前众创空间对企业成长作用的研究多聚焦于平台网络这个单一维度,忽视了商业网络的影响,本研究综合探究众创空间商业网络和平台网络双重网络嵌入对用户创业企业获取外部资源支持的作用机制。同时,揭示众创空间双重网络嵌入对用户创业者选择创业模式以及创业绩效提升所发挥的作用,为创业者获取外部资源和支持提供了一定参考。

4.3  管理启示

(1)培养资源创新能力。在创业初期,资源对用户创业企业至关重要,资源创新能力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资源获取创新能力有助于创业者获取信息、技术、资金、人力、商业渠道等所需资源,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运营新业务、开拓新市场。资源利用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创业者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实现企业创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用户创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资源创新能力,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2)企業应根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合适的创业模式。对于资源获取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而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寻找与自己资源互补、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协同型创业,借助对方资源优势提升创业成功率。而对于资源利用创新能力强的用户创业者则应选择自主型创业,拥有企业自主权,避免承担过多的沟通成本以及被合作伙伴“淘汰”的风险。

(3)充分发挥众创空间平台优势。众创空间作为创新创业培育的重要平台,要持续完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优质创业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政府部门应加大众创空间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创业者要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平台的独特优势,积极嵌入平台网络,有效获取并利用其中汇集的丰富资源,将其转化为自身竞争优势,实现创业绩效提升。

4.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虽然资源创新能力对于用户创业者而言至关重要,但产品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样不可忽视,未来可探索其它创新能力或能力组合对创业模式和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二是样本数据在空间和时间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受资源和时间等因素制约,研究样本选取范围较窄,可能存在地域偏差;问卷调研数据为一定时间内的横截面数据,研究结果稳健性和可靠性受到限制。未来应扩大调研样本覆盖区域,尽可能收集纵向数据或二手数据,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周劲波,宋站阳.创新驱动背景下用户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28.36.

[2]  SHAH S K,TRIPSAS M. The accidental entrepreneur: the emergent and collective process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7,1(1.2): 123.140.

[3]  CHATTERJI A K. Spawned with a silver spo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medical device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9,30(2): 185.206.

[4]  尹苗苗,李纪莹.反客为主:领先用户如何成为创业者[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45(6):137.152.

[5]  DE JONG J P J, VON HIPPEL E, GAULT F, et al. Market failure in the diffusion of consumer.developed innovations: patterns in Finland[J]. Research Policy, 2015, 44(10): 1856.1865.

[6]  HAMDI.KIDAR L,VELLERA C. Triggers entrepreneurship among creative consum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8,92: 465.473.

[7]  SHAH S,TRIPSAS M.When do user.innovators start firms? a theory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A]//HARHOFF D,LAKHANI K R.Revolutionizing innovation: users, communities, and open nnovation[M]. Cambridge: MIT Press,2016.

[8]  AGARWAL R,SHAH S K. Knowledge sources of entrepreneurship: firm formation by academic,user and employee innovators[J]. Research Policy,2014,43(7): 1109.1133.

[9]  CHANDRA Y, LEENDERS M A A M. Use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virtual world: a study of Second Life residents[J]. Technovation, 2012, 32(7.8): 464.476.

[10]  BOGERS M,WEST J. Managing distributed innovation: strategic utilization of open and user innovation[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21(1): 61.75.

[11]  BALDWIN C,HIENERTH C,VON HIPPELE. How user innovations become commercial products: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and case study[J]. Research Policy,2006,35(9): 1291.1313.

[12]  YUN JJ,PARK K. How user entrepreneurs succeed: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s caliber and networking ability in korean user entrepreneurship[J].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2016,21(3): 391.409.

[13]  ASPELUND A,BERG.UTBY T,SKJEVDAL R. Initial resources' influence on new venture surviv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J]. Technovation,2005,25(11): 1337.1347.

[14]  SIRMON D G, HITT M A, IRELAND R D. 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 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32(1): 273.292.

[15]  崔启国. 基于网络视角的创业环境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16]  HILLMAN A J,WITHERS M C,COLLINS B J.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 review[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35(6): 1404.1427.

[17]  庄晋财,沙开庆,程李梅,等.创业成长中双重网络嵌入的演化规律研究——以正泰集团和温氏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29(8):122.134.

[18]  黄钟仪,向玥颖,熊艾伦,等.双重网络、双元拼凑与受孵新创企业成长:基于众创空间入驻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5):125.137.

[19]  周劲波,宋站阳.社会网络、创业机会识别和众筹创业决策的关系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3):86.94,142.

[20]  VENKATRAMAN N,RAMANUJAM V.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strategy research: a comparison of approach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6,11(4): 801.814.

[21]  VICKERY S K. A theory of production competence revisited[J]. Decision Sciences,1991,22(3): 635.643.

[22]  文亮,李海珍.中小企业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28(10):67.74.

[23]  CHRISMAN J J,BAUERSCHMIDT A,HOFER C W. The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 extended mode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8,23(1): 5.29.

[24]  汪艳霞,曹锦纤.支持还是抑制?网络嵌入创业绩效有效性测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28.37.

[25]  COVIN J G,SLEVIN D P. 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1,16(1): 7.26.

[26]  尹苗苗,馮心莹,周冰玉. 用户创业研究综述及未来展望[J]. 科研管理,2021,42(9):17.23.

[27]  PENROSE E T.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 London: Basil Blackwell,1959.

[28]  BLOCK J H,HENKEL J,SCHWEISFURTH T G,et al. Commercializing user innovations by vertical diversification: the user.manufacturer innovator[J]. Research Policy,2016,45(1): 244.259.

[29]  SHAH SK,WINSTON SMITH S,REEDY E J. Who are user entrepreneurs?findings on innovation,founder characteristics,and firm characteristics[R].Kauffman Foundation Report,Kansas City,MO: Kauffman Foundation,2012.

[30]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31]  范丽繁,王满四.双重网络嵌入均衡、双元创新均衡与新创企业成长——来自众创空间在孵企业的实证[J].经济管理,2022,44(12):103.117.

[32]  威尔玛·苏恩.避开合作的陷阱[M].刘建民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3]  FRANKE N,VON HIPPEL E,SCHREIER M. Finding commercially attractive user innovations: a test of lead.user theory[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23(4): 301.315.

(責任编辑:王敬敏)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ser Resour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Entrepreneurial Modes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ual Network Embeddedness Based on the Crowd Innovation Space

Zhou Jinbo, Li Wenc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cost and threshold for users to particip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hav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a resul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widely.participated social activities. User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usiness model and approach, playing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n the process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s are crucial, and the network embed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ser entrepreneurs' access to and utilization of external resources. Extant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user innovation stage, with only a few studies extending to the user entrepreneurship stage. While some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from user innovation to user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attributes, user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and open interactio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in.depth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from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such a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network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the modes and performance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

Following user innovation theory, this study takes user.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embedded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structs a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trepreneurial modes,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and these variables are all measured using the Likert 5.level scale. The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business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platform network embeddednes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in this relationship. Some user startups that have settled in the crowd innovation space from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and Guilin are select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data collection is mainly carried out through online distribution and offline on.site distribution of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respondents being founders and middle and senior managers of the enterprise. There are 221 valid questionnaires obtained out of 450 questionnaires.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verify the hypotheses.

It is found that, first, resource acquisi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help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performance of user entrepreneurs,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helps to improv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user entrepreneurs. Second, user entrepreneurs with strong resource acquisi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tend to choose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ial mode, while those with strong resource utiliz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autonomous entrepreneurial mode. Third,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ial mode help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performance of user entrepreneurial firms, and autonomous entrepreneurial mode helps to improve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user entrepreneurial firms. Fourth, collaborative entrepreneurship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acquisi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survival performance, while autonomous entrepreneurship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growth performance. Fifth, the dual network embedded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entrepreneurial modes, and also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entrepreneurial modes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This suggests that the embedding of user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not only helps to select appropriate entrepreneurial modes, but also promotes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is paper extends the study of user innovation to user entrepreneurship, and reveal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user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the choice of entrepreneurial mode and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t deep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user entrepreneurs' own resour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 the choice of entrepreneurial mode,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of choosing different entrepreneurial modes on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the dual network embeddedness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user entrepreneurs' choice of entrepreneurial mode and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ers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advances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of user entrepreneurship. Future research could explore the impact mechanisms of othe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n entrepreneurial models and performance to remedy the limitation of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and improve the univers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conclusions by expanding the coverage of survey samples, collecting longitudinal data and utilizing multiple secondary data.

Key Words:Resour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User Entrepreneurial Mode; User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Crowd Innovation Space; Dual Network Embeddedness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
天津音乐学院“勤坊”众创空间发展研究
“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与运营探究
基于众创空间视角下的传统孵化器发展思考
沈阳地区众创空间发展现状分析
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思考
高校建设 “众创空间” 模式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