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草药栽培管理技术规模化科学化的发展研究

2024-03-20暴振贺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防风栽种套种

暴振贺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12

随着中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的价值也逐步得到了关注与认可,在海内外都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中草药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因此,为了在保障中草药药效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产量,为种植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就有必要研究中草药的栽培技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地处辽东半岛,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药材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中草药栽培管理技术的深入研究能够促进当地产业向着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起到保持土壤温度、避免水分流失的作用,不仅能够为中草药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而且能够防旱抗涝,促进中草药幼苗的根系发展。凌源地区无霜期短,降水条件并不优越,因此与地膜覆盖技术有着较高的契合度,黄芪,又称黄耆、北芪,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有着固本扶正、补中益气的功效,是凌源市主要种植的中草药之一。黄芪属深根系植物,喜冷怕热不抗涝,抗寒能力与抗旱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凌源市的气候,但需要利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栽培,下文将以黄芪的种植为例,分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

首先,种植户应当根据黄芪的生长需求与种植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种植地块,尽可能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排水性能好的地块,适应黄芪的深根系,同时避免排水不畅导致淹根。在栽培黄芪之前,种植户需要做好整地工作,深耕土地并施用基肥,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施用2000千克到3000千克的农家肥,并配合40千克的复合肥与30千克的磷酸二氢钾,为黄芪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还可以加入40%浓度的辛硫酸磷乳油,起到消毒土壤的作用,为黄芪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种植户应当根据种植区域的光照条件的因素从黑色地膜与白色地膜中作出选择。另外,黄芪苗也需要经过预先处理,不仅要检查外观,确保其完整度,避免存在腐烂或病斑,并将黄芪苗的长度控制在30到40厘米之間。

其次,黄芪种植户需要关注黄芪苗的栽种方式,合理控制黄芪苗的间距与密度。种植户应当根据种植地块的尺寸参数以及坡度确定黄芪苗的栽种密度,并从边缘开始栽种,并保证沿直线方向完成栽种工作。种植户需要在黄芪苗苗尾一段开挖线沟,摆放时要保证黄芪苗苗头朝向相同的方向,且互相平行。黄芪苗摆放好后,种植户就可以将此前铲除的表土覆盖在黄芪苗上,厚度控制在3到5厘米。地膜的覆盖操作也需要在这一环节完成,将地膜的一端埋入土中,并用表土压实,另一端则需要利用线绳保证覆膜平直,为避免地膜被风吹起,种植户还可以每间隔3米设置一条“土腰带”。

最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关注黄芪的采挖与晾晒,这一环节同样会影响黄芪的质量,关系到种植户的最终收益。黄芪的采挖工作必须在地表上冻之前完成,也就是说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黄芪的采收时间,种植户需要先清除地表的茎秆部分,然后撤去地膜,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选择机械开挖,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黄芪的完整性,保障产出黄芪的品质;若不具备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采收的条件,可以使用四齿铁叉松土后缓慢拔出黄芪。采挖出的黄芪枝条需要清理泥土并去除头部,按品级分拣后进行晾晒。

二、林下套种栽培技术

1、应用原则

林下套种是中草药栽培中常用的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凌源市在林地资源方面的优势,不仅能够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种植户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提升中草药的质量。在应用林下套种栽培技术时需要遵循适应性、生态性、效益性的原则。

林下套种栽培技术实质上也包含对林地的培育,要求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与此同时,在选择种植中草药的品种时,不仅要适应环境与气候,还应当与林地中的树种构成协调的关系。林地的树种、坡度与海拔等因素也应当为中草药的栽培提供助力。也就是说,在树种与中草药品种的选择上既要保证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也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与栽培经验。

生态性原则指的林地中树木与中草药之间应当构成良好向上的种间关系。避免出现偏害、寄生等激烈的竞争关系。因此为实现对林地中养分、光照与水分的合理分配,种植户需要选择生态位重叠较少的树种与中草药品种,避免出现一方抑制另一方生长的现象。

效益性指的是林下套种栽培技术的核心目的在于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后续工作的落实核心,因此在挑选中草药的栽培品种时需要在适应性的基础上选择易于栽培,经济价值突出的中草药品种。在这一过程中种植户还需要将可能出现的风险科举出来,并预设针对性的经营方案。而在具体的套种工作中,种植户必须做好长远的规划与打算,在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也要安排不同生长周期的中草药,保障林下套种栽培技术的运用效果。

2、栽培模式

现阶段林下套种栽培技术中主要包括乔-灌模式、乔-草模式与乔-乔模式。乔-灌模式中乔木一般为中龄或幼龄乔木,中草药品种则选择多年生的灌木,在这一栽培模式下林地的整体郁闭度相对较小,能够保证中草药在生长过程中获取足够的自然光照,且能够避免中草药的生长被过早压制。如果种植的是喜阴的中草药,则可以选择郁闭度较高的乔木品种。乔-草模式是当下凌源市主要采用的林下套种栽培模式,乔木一般为中龄林与近成林,林地的郁闭度需要被控制在0.4-0.9,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中草药,尤其适合种植喜阴耐阴的品种。乔-乔模式主要关注混交林的营造,分为同龄混交与异龄混交两种情况,主要用于栽培乔木类中草药,具体方法及原则与混交林的营造相同。

3、技术要点

林下套种栽培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中草药的生长习性,基于实际的环境情况对栽培方法作出科学调整。

选种是林下套种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也是后续一切栽培工作的基础,中草药品种与种苗的质量将直接对最终的经济收益造成影响。因此种植户不仅要根据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中草药品种,更要与具备相应资质、口碑良好的售种单位合作,如果存在疑问,也可以咨询当地中草药种植推广部门中的专家,以此从根本上为中草药的高产量、高质量创造条件,发挥林下套种栽培技术的优势。如果选择的中草药品种种苗资源较为稀缺,则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繁育后进行栽培。

林下套种栽培技术中种植地块的选择同样是关键环节,种植户必须选择能够满足中草药生长需求的林地,不仅要关注气候条件,也要考虑土壤、朝向、坡度等因素。以川芎这一中草药的套种为例,不仅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坡地,同时也要满足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等条件,适合与阔叶林地进行套种。在完成种植地块的选择工作之后,还需要清理林地并完成整地工作。原生灌木、杂草、藤本植物都需要被清理。除非套种的中草药生性喜阴,在遮阳避光方面有着特定的需求,才可以保留部分灌木。对杂草与杂树的清理不能局限于地上部分,更要挖除其根系,并集中转移出中草药的种植区域进行焚烧处理,避免其重新生长繁衍。乔木周围的地块则只能进行局部修整,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林分营造工作中的块状整地法与带状整地法,避免损伤乔木的主侧根。如果已经完成林地的开沟挖穴工作,则可以在其中均匀铺洒农家肥,为后续的栽种工作打好基础。

根据栽种方式的差异,中草药的栽种工作可以被分为种子直播与育苗移栽两大类,事实上无论采用何种栽种方式,都需要把握种植面积这一栽种重点。种植户在规划中草药的栽种面积时,既要保障栽种面积能够满足中草药的生长需求,同時也要避免盲目扩张栽种面积的问题,合理控制栽种密度。为后续的栽培管理以及采收工作创造便利。以种子直播栽种为例,可以被细化为撒播、条播、穴播等方法,也可以与育苗移栽栽种相联合,使用挖穴植苗的方式。具体的挖穴尺寸规格与基肥的使用量则需要由土壤情况以及中草药品种共同确定,并预先做好种苗的具体用量,避免在调苗与栽种之间出现过长的时间间隔,并做好遮阴以及浇水工作。

栽培管理即是中草药从栽种、生长到最后的采收环节中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的总和,包括间苗、补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溉、排水透光、病虫害防治等诸多工作内容。在林下套种栽培技术的应用中,过程管理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特别是生长周期长,对种植年份要求高的中草药,一旦栽培管理工作出现失误,预计收益就会受到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损失。在栽培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松土与除草要保证适度性与细致性,配合适时的水肥供给,通过对细节的控制提升工作水平。

在中草药植株生长到可被采收的年份后,种植户就需要预先对采收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对中草药来说,影响其产量与质量的不仅是品种与栽培管理,采收的季节同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种植户必须适时完成中草药的采收工作。相关研究表明,药材的药用价值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采收时间正是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因素。对不同品种的中草药来说,其可供药用的部分不同,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入药后也有可能有着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采收工作中,药物类型与入药部位的不同会导致采收方式出现差异。比如,需要全株入药,以及根部入药的中草药就需要利用专门的机械工具采收其地下部分,并对采收工作作出精确控制,避免损伤中草药的根系,导致其药用效果受损。需要注意的是,采收中草药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同样需要避开林木的根系,避免造成损伤。在完成中草药的采收工作后,还需要对原料作出进一步加工、处理,提升其价值。

三、科学田间管理技术

田间管理工作是中草药栽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现阶段种植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田间管理技术也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保障中草药的生长状态,并与其他技术相配合。以凌源主要种植的防风为例,其田间管理包括种植管理与水肥管理两部分内容。

在防风进入出苗期之前,种植户就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由于防风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种植户需要结合地块的实际情况压实并湿润土壤,满足种子萌发的水分需求。在防风生长的前期,种植户还需要做好除草工作,避免杂草与防风幼苗争夺养分,对其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种植户可以使用12.3%浓度的拿捕净除草,施用比例为每亩地100毫升。防风植株生长到3到5厘米时需要进行间苗,合理控制防风的种植密度,并做好定苗与补苗的工作。当防风植株生长到6厘米时需要松土,进行两到三次中耕,并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做好排涝工作,避免淹根。

水肥管理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防风实际的生长状况确定,在完成定苗与间苗工作后就需要进行初次浇水与追肥。每亩地需要配置8千克尿素与3千克硫酸钾,均匀混合后在防风植株间开挖宽度为8厘米的小沟,均匀撒施肥料后培土。在追肥后需要定期浇水保证防风获取充足水分,满足防风生长的养分需求。每年的6月到8月是凌源地区的雨季,种植户此时需要关注防涝工作,排出田间积水,通过中耕提升土壤的透水性与透气性。在防风的现蕾开花时,种植户需要及时摘除花蕾,只留种株,避免防风根部木质化。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中草药栽培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贯穿于中草药生长全周期的重要工作,将会直接决定中草药的生长状态,影响中草药最终的品质与产量。因此中草药种植户应当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中草药品种对高发的病虫害做出针对性的防治。黄芪是凌源地区主要种植的中草药之一,常见病虫害包括白粉病、根腐病、红根病、蚜虫以及豆荚螟。

白粉病多发于7、8月,主要危害黄芪的叶片与荚果,想要预防这一病害,就需要合理控制黄芪的种植密度,保障黄芪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要避免黄芪与容易感染这一疾病的豆科植物连作。如果已经出现白粉病的典型症状,则可以将2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800倍的清水稀释,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施用两到三次即可起效。

根腐病多发于6到8月,高温高湿的环境会提升这一病害的出现概率,主要危害黄芪的根部,会造成黄芪根系的严重腐烂,极大程度上影响黄芪的正常生长,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黄芪的降质减产。因此黄芪种植户应当加强对土壤湿度的控制,并适当安排轮作。在黄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生长状态,及时去除病株并用石灰进行消毒。

红根病的防治则需要将病株连根带土转移,防止菌核残留在土壤中,并集中烧毁带病的黄芪植株,若红根病的传播范围较大,可以在处理植株后与禾本植物轮作。种植户也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用70%浓度的敌克松消毒土壤,或利用退菌特药液灌根。

蚜虫多发于6到8月,以黄芪上部的嫩茎叶为食,会导致植株残缺,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严重时甚至会直接死亡。种植户可以采用50%浓度的杀螟松,用1000倍的清水稀释,每隔七天喷施一次。

豆荚螟多发于6到9月,成虫会直接将虫卵生产到黄芪的嫩荚上,待虫卵孵化后就会直接以嫩荚为食。成虫与幼虫的应对方式各有不同,成虫高发时用2000倍体积的清水溶解80%浓度的晶体敌百虫,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施用3到5次;幼虫高发时可以使用2000倍稀释的50%浓度的马拉硫磷溶液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凌源地区主要采用的中草药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林下套种技术、科学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需要关注土地翻整、地膜的选择与覆盖与草药采挖等关键环节。林下套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需要遵循适应性、生态性、效益性的原则,可以选择乔-灌、乔-草或乔-乔的栽培模式。科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种植管理与水肥管理两大方向,能够直接影响中草药的生长状态。中草药的病虫害防治则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中草药品种对高发的病虫害作出针对性的防治。

(作者单位:122523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三道河子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防风栽种套种
等该拉练时再拉练吧
朝天椒套种芝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春天要防风防湿,避免湿热伤身
大楼的防风攻略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果园套种蚕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ZTGC-TD-2011D便携式色谱仪防风处理
云防风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