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种精神 培育时代新风
2024-03-20常效东
文/常效东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员干部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应该在弘扬五种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中走在前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美好未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发动劳工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带领劳动人民开创伟业。从南泥湾火热的大生产运动,到小推车推出的淮海战役胜利;从新中国成立初的手提肩扛,到改革开放时代的科技革命;从永不褪色的“铁人精神”,到赶超一流的“载人航天精神”;从都市快递员的忙碌身影,到专家学者窗前的深夜灯火……所有这些劳动实践都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奏响“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强音,培育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永远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提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指出“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名劳动者,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一定能够成就闪光的人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引导人们崇尚劳动、见贤思齐,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不断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
弘扬奋斗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始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百年前的嘉兴红船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巍巍巨轮,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种英勇顽强的强大精神、拼命精神。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面临多少生死考验,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始终英勇顽强地拼搏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可以说,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已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百年来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让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民族复兴,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越错综复杂,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在这一关键当口,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而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鼓足更大的干劲。我们要通过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真章,依靠顽强拼搏、矢志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弘扬奉献精神,彰显大爱情怀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远大目标。这些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奉献是我们党的精神底色,决定了党的奋斗史、发展史也就是一部奉献史。回望党领导人民奋斗的非凡历程,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热血和生命、青春和才智、辛劳和汗水,在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中书写了壮美的人生篇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心甘情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王进喜,“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杨善洲,“深藏功名60 多年,不改初心和本色”的张富清……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之所以被人们永远铭记,就在于他们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忠诚奉献的觉悟、甘于奉献的美德、拼搏奉献的追求、为民奉献的情怀。这种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之光,照亮了党的奋斗前程,也教会了无数人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奉献的过程虽然伴随着流血牺牲、千难万险,却能使人高尚,也给人带来快乐。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那些说雷锋“傻”的人,实际上是不理解崇高。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证明,那种精于算计、索取无度的利己主义,并不能真正让人幸福,反而会使人烦恼无穷,把人引向歧途,甚至造成自我毁灭的后果。而甘于当“傻子”的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不但能以高尚品格受到人们尊敬,而且自己也能充分享受“痛并快乐着”的充实人生。学雷锋标兵郭明义就这样说过:“有的同志说我傻,可我自己并没有丝毫做傻事的感觉。因为,人各有志……大家一起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我们学习雷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学习雷锋的“幸福感”,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融入所从事的工作中,为人民、为社会多作贡献,既做一个无私奉献的高尚人,也做一个精神充实的幸福人。
弘扬创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创造书写历史,创新引领未来。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正是靠着伟大的创造精神,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发展至今的文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创造精神,在实践中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党员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要树立创新创造的前瞻思维,将工作放在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去定位和摆布,以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准推进国家创新远景规划,以完备的体系、有效的举措加快推动重大创新战略的实施,不断为国家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要增强创新创造的强大动能,善于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在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先行先试的勇气,不断破除旧的体制机制和瓶颈制约,努力为变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要充分激发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完善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支持,全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努力让创新创造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其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新征程,越发自信、自立、自强的中国人民,在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弘扬勤俭节约精神,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俭,美德也;禁奢崇俭,美政也。”“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这些广为流传的格言表明,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勤俭节约精神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修身之基、持家之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他又反复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他要求:“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培育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持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了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生活日益富裕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节俭成习、富而不奢,不仅考验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也考验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人类历史证明,走向现代化既要物质丰富,更要精神高尚。“俭则智荣,奢则愚耻。”铺张浪费、奢靡挥霍,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越是文明进步,越要节俭成习。要在实际生活中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保持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常态。要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确保勤俭节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现代文明新风吹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