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导入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19傅晓明朱文莉闫安
傅晓明 朱文莉 闫安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通过各种高科技的成像技术,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器官的显示,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1]。随着计算机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使得在影像学诊断的教学中不断有实时的新的技术,设备和新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的增加,课时的固定,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就需要更先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辅助教学,从而达到更高效的教学目的[2-3]。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人体所有器官的正常表现和病理表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主要依靠机械背诵来学习,导致学生投入大量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此外,传统的教学内容过于程式化,缺乏生动性和具象化,使得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对重要知识点往往一知半解[4-5]。基于以上两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不断的研究和摸索中,新的教学方法法,目前这种教学方法正在逐步被各大高等医学学府采纳和应用[6-7]。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采取影像导入式教学也初见成效,教学过程中,尽管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但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学生的配合度较高。笔者将影像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5 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室实习的实习生进行研究,50 名实习生按照抽签法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25 名和试验组25 名。纳入标准:(1)均为本院实习生;(2)理论知识较好者。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参与其他研究者。对照组中男性15 名,女性10 名,年龄21~25 岁,平均(23.16±0.31)岁;试验组男性14 名,女性11 名,年龄21~24 岁,平均(23.07±0.40)岁。2 组实习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本院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此次研究,入组实习生已签订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以传统教学法为主:按照教学大纲,带教老师将学习内容制成幻灯片(powerpoint,PPT),课堂上对PPT 内容和教材内容辅助对照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记录,自主整理完成课堂笔记,课后自行将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共教学1 个月。
试验组则进行影像导入式教学法,具体内容为:以教学大纲为基线,带教老师将实习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1 名组长,带教老师在上课前搜集大量与课堂影像学检查有关图片,制作相关课件,将图片配文字向学生讲解影像学的正常表现,并结合标准病例让实习生自行进行学习和诊断。在上课前带教老师将患者影像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向实习生展示,并结合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根据资料自行寻找答案。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也可加入小组间的讨论,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更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加深学生的认知,并结合影像学资料给出诊断结果,帮助学生将思维项临床思维转变。教学时间为1 个月。
1.3 指标观察
1.3.1 对比2 组实习生实践能力
主要评估2 组实习生临床资料分析能力,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能力,影像学表现描述能力,影像学鉴别诊断及依据。每项能力分值为25 分,分值越高,表示学习实践能力越好。
1.3.2 比较2 组实习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归纳总结能力,重要知识点掌握能力。每项分值同样为25 分,得分越高,提示实习生学习态度越好。
1.3.3 记录2 组实习生对所接受的教学模式进行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教学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实践能力比较
试验组实习生各项实践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实践能力对比(分,±s)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实践能力对比(分,±s)
2.2 2 组学习态度比较
试验组学习兴趣分数、课堂气氛分数、归纳总结能力分数、重要知识点掌握能力分数得分较对照组各项学习态度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学习态度对比(分,±s)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学习态度对比(分,±s)
2.3 2 组满意率比较
试验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实习生满意率对比[名(%)]
3 讨论
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诊断主要是依据和获取信息来源于图像。医生拿到影像图像后如何分析和查看,以及做好诊断与鉴别,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课题。医学影像诊断学可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将人体中内部器官形象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影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人体生理功能情况、解剖情况以及病理变化,从而起到诊断目的的临床学科。同时,了解CT 影像、核磁共振MRI 影像、X 线等不同影像检查技术的优劣,学习多个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时,将抽象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同时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快地由浅入深地对影像学各种表现以及各种辨认进行熟悉。现代医学是遵从循证的医学,而医学影像学就是临床中最权威的证源。从1895 年伦琴发现X射线后不久,X 射线就被应用于对人体疾病的诊断,从而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临床中开始应用超声和核磁扫描进行医学检查[8]。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在逐步更新和壮大,X 成像技术、CT 成像技术、造影检查、超声波技术等等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使医护人员能更加全面和准确地对病症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学诊断包含多种学科的诊断和检查方法,根据疾病的不同和病情的轻重,每一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图片的呈现都不尽相同,如何选择最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达到理论和实践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应用到临床中[9]。向社会输送优质的医学人才,一直是教学人奋斗的目标[10-11]。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面对面的教学方法,授课中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程式化灌输教学内容,学生自行整理笔记,所有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考核方式进行考核,虽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但由于学生的理解不彻底,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培养除合格的优质医生人才[12]。因此,本次研究希望通过使用影像导入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实际操作能力、临床分析能力和临床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现有的和储备的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研究发现,经研究分析证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90%以上均来自眼睛,因此,看见的比听见的更令人记忆深刻。优质,清晰的图像内容更有助教学内容的记忆和吸收[13-14]。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涉及大量图像,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系统地、有规律地收集和导入相关的教学图像。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巩固和加深记忆。在具体的教学中,导入优质的教学资料图片,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从而增加求知的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高质量的学习过程。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影像导入式教学法的试验组实习生明显成绩更好,数据表明试验组学生的临床资料分析能力、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能力、影像学表现描述能力、影像学 鉴别诊断能力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学习态度方面,试验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更好、归纳总结能力和重要指示点掌握能力也相对更优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教学模式满意度更高,为100%,较对照组患者的6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韩蕊娜[15]研究结果一致,但较韩蕊娜研究结果中护理满意率为98%略高,主要原因在于,本文所研究的影像导入式教学法是一种老师和学生均参与到其中的教学模式,课前,老师向学生展示影像学表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自行寻找答案;课中,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课后,老师对学生进行点评。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转变。数据有效验证了影像导入式教学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仍然在发展和创新中,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仍然是医护人员不可懈怠的责任。影像导入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成效明显,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