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4-03-19山东省鄄城县陈王街道东城小学高香菊
■山东省鄄城县陈王街道东城小学 高香菊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其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强调团队合作等教学策略,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任务贯穿教学全程,确保数学教学提质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际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的问题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那么学生会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更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提升持续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不断开阔自身的数学视野。
(二)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运用逻辑思维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问题,具备通过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带动思维自然过渡,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为今后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基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发展理论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呈现有趣的数学问题或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是利用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打折、路程计算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是呈现有趣的数学故事。教师可以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黄金分割”等。
三是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或故事,如动画、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小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呈现小数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小数的运算规则;在教授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呈现不同角度的三角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三角形的形状和属性。
四是创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创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乐趣。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游戏、竞赛的难度和公正性,确保学生公平地参与游戏,取得好成绩。
五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或故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究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一方面,教师合理提问。教师掌握提问技巧,让学生关注问题,紧跟教学进度。
一是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多种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反问问题。通过反问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如“你为什么这样想?”
三是比较类问题。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如“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是抽象类问题。将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概念,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和规律,如“你认为这个问题和其他类似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是引导类问题。教师给出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如“你能不能用其他方式来表示这个问题?”
六是连续反问类问题。通过连续反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你觉得这个问题的难点在哪里?”
七是情境类问题。将问题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如果你需要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八是问题链。首先,设计问题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确保问题链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问题链应该包含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些问题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教师应该在问题链中加入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可以是选择性或开放性的。其次,问题链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问题应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回答。再次,问题链应该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同时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最后,问题链的最后一部分应该是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理解问题。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建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或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式发现问题。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材料,如数学工具、实验器材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二是鼓励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尊重学生的想法,并耐心解答。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要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确保问题与学习内容有关。首先,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包括如何计算购物时所需的总金额、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平均数等。其次,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如何解决数学中的几何问题、如何计算分数等。再次,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包括如何解决数学游戏中的难题、如何设计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等。最后,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包括如何计算一个家庭每月的能源消耗、如何在购物时节省开支等。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其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三)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数学学习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且独立思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避免快速给出答案,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放慢教学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也可以提供足够的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是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教师或同学。如果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或同学,其逻辑思维能力将受到限制,难以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是提供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应该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介绍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也可以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
五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强调团队合作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协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一是设计有趣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数学建模等活动,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等因素,设计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任务,如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购物、饮食、旅游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如在课堂上肯定学生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题思路,顺利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在互相交流中提高思维水平,增强问题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独立解决问题,促使其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三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兴趣分成小组,控制好每个小组的人数,要求每组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时间表。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当学生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鼓励学生互动,学会倾听和表达。
四是评价小组合作成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例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数学项目,再互相评价对方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五)提供反馈和鼓励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其反馈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一是表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展现出创造性思维时,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非常有趣,你是如何想到的呢?”从而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并深入思考。二是表扬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表扬:“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能详细说明一下吗?”三是表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的解决方法很棒,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方法的呢?”四是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坚持。当学生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花费了很多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真的很棒!”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