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作业设计

2024-03-19福建省福州日升中学阳志雄

天津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教学活动作业

■福建省福州日升中学 阳志雄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减量、提质、增效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追求,为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为了保证“减量不减质”,教师需要在精简课后作业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阅读与写作属于重头戏,也是学生难以突破、需要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练习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长期分离、孤立存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认识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基于此,教师不妨利用好语文课堂作业,促进读写结合视域下学生的深入理解,在突出基础性的同时保障发展性,对课时教学成果进行及时检测,对学生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在课堂作业设计中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本文围绕“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作业设计”这一主题,详细论述了具体的实践原则与探索路径。

一、初中语文课堂读写结合作业设计的具体原则

(一)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在语文课堂作业设计工作中,教师是主导者,决定了课堂作业质量与成果。然而,在传统的读写结合课堂作业设计中,存在着只重形式而忽略本质联系的问题。具体而言,部分教师在读写结合作业设计中只是从形式上推动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未真正立足于阅读与写作的联系点,找到读写结合的关键融合点,这样的课堂作业导致学生耗费时间长、消耗精力大、收效甚微。而读写结合的本质是要达成“1+1>2”的教学效果,通过“以读促写,以写助读”提高教学效率,让语文学习更具综合性与发展空间。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遵循目的性与针对性原则。

首先,在读写结合作业设计中,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从科学的角度助推读写结合。其次,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要从全面的角度分析学生当前具体的学习情况,找到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存在的短板,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课堂作业,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中的语文要素、大单元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核心素养多维度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设计,让读写结合作业设计不仅为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助力,更能够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全面发展。

(二)趣味性与开放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者,不仅要关注教学策略的改革,还要重视教育理念的革新。当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初中阶段的学生褪去了孩童的稚嫩,披上了青涩的外衣,兴趣依然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但是传统读写结合课堂设计多呈现机械死板的状态,教师“发布命令”,学生“被动完成”,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佳。不仅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步入青春期,他们渴望个性、追求独立,但是在读写结合课堂作业视域下,教师所设限制过多,设计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只知如何阅读与写作,却无法感受到阅读与写作带来的乐趣,导致学生缺乏内驱力,无法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教师在读写结合课堂作业设计中要遵循趣味性与开放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课堂作业形式与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动力、有激情,还要适当挖掘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上的不仅是新奇有趣的作业形式,更能深刻感受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中尽量减少给学生设限,避免用“答题模板”“作文套路”来限制学生思想的发展,尤其对非毕业班级,这种作业设计原则尤为重要,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尝试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仅如此,当学生的答案或行文具有个性时,教师不能直接批评指责,而应从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看待,用合适的策略加强引导。

(三)及时性与巩固性原则

课堂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路径,也是教师设计课后作业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读写结合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深度把握本课读写结合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并以此为立足点展开课堂作业设计,使其发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以及为课后作业设计探索侧重点的多重作用。其次,教师要考虑全面性,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避免将课上作业带到课下完成,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

(一)作业形式灵活化,让课堂作业贯穿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将课堂作业放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以此来检验学生整节课的学习成果,但是课堂作业不仅能够发挥回顾与反馈的作用,还具有引导与推动的价值。尤其是对读写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而言,课堂作业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活动后,更要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这是因为阅读的反馈与体悟具有及时性,学生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对文章的思想、情节、遣词造句生成个性化的体验与感受,而这些感受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写作教学应当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比起教授给学生写作技巧与章法,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学生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赏析所学文章,加强对写作的领悟,推动阅读理解能力切实提高。基于此,在读写结合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发布作业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以读写结合的视角审视教学活动。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教学为例,本篇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期一次爬山的经历,并由此感悟出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与挑战,但是这并不可怕,再大的困难也能化整为零,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本课教学活动前,教师先为学生出示了本课的课堂作业,并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本课讲述了一个遇到困难、分解困难、战胜困难的故事,请同学们从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时讲述自己生活中一件类似的经历,应用文中用到的写作手法。”针对这一课堂作业,教师可以将分析写作手法这一内容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探究,减少作业量,提高教学效率。

而针对仿写个人经历这一课堂作业,教师则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在课上完成,并上交。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从读写结合视角开展学习活动,真正将“以读促写,以写助读”践行到实处。例如,有的学生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一句展开赏析,学生从心理描写展开分析,认为该句表达了“我”所处的危险境地与内心的恐惧,同时,学生特意提到了“暮色”这个词,认为这个词比我们常用的“晚上”“傍晚”更好。在学生的分析中,既看到了学生对“读”的理解,又感受到了其对“写”的思考,学生可以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感受阅读用词的恰当。在课后写作环节,学生通过对课文阅读的深度理解进行了写作技巧的迁移,以及行文结构的模仿,将阅读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于写作过程中。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写作前引入相应的好文片段或优秀文章,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加深理解,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立足学生学习需求,利用作业调动学生多重体验

为了提高读写结合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与写作过程中需要的思维能力,并以此为立足点确定阅读与写作的联结点,让读写结合设计关注学生的语文综合思维,并由思维助推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化与发展。

首先,在阅读与写作中,感知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作为具有大量教学经验的教育教学者,容易因为过于熟悉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引导,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了所学知识,却缺乏感知的过程。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应该达到“学一点会一片”的教学成果,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思维引导,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保持敏感,并将这种敏感应用于写作实践中。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济南的春天》一课为例,其中,在针对“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这一句话的教学分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完这个句子的感受。很多学生会说,这个句子读起来很温馨、灵活、生动。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学生很快便将关注点聚焦于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倒推的方式感受将事物人格化的意义与优势。然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仿写这句话。有了前面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会盲目应用拟人修辞手法,而会进一步思考“我希望通过拟人带给读者怎样的感受?”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其次,在读写结合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既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文本中遣词造句的意义,又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丰富、生动,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立足点设计课堂作业。例如,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先了解寓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对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进行深入解读,并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续写。要想完成这一作业,学生既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又要运用自身的写作能力,实现读写结合的双重提高。有的学生就根据文章内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将赫耳墨斯在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自我反省描写得活灵活现,实现阅读文本与思想延伸的同时,在续写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三)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学生在理解能力、认知发展、思维能力与学习态度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同样的课堂作业在他们眼中的难度不同,所需时间和学习成果也会完全不同。作为教育教学者,不能要求所有学生实现统一发展,需要做的是让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基于此,在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对作业难度进行分类,也需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类,从而让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认知规律。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的四季》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读写结合课堂作业是“深入分析本文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并应用修辞手法描写一种景物。”教师可以将这项作业进行层次化细分。例如,针对阅读能力较强、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运用三种修辞手法,并保证字数在150 字左右;针对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运用一到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80 字左右即可;而针对阅读能力较差、写作基础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用60字左右描写清楚一样景物,并尽可能使用修辞手法。这种读写结合的课堂作业设计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创新性,直接关系着教学实践质量。而课堂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帮助学生减轻课后负担、优化教学成果的重要责任,基于读写结合视域下设计课堂作业既是创新,又是减负、减量的具体实践,更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教学活动作业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快来写作业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作业
漫画课堂作业选登
课堂作业设计“四变”——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评的一致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