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心理护理对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3-19张素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肺炎

张素梅

(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 淄博,255036)

重症肺炎的病理变化包括肺组织水肿、肺部渗出炎症等,其发病率极高,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1]。现在临床上一般都是采用机械通气来进行治疗,但是,如果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会导致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并且部分患者很难完全适应机械通气,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焦虑、抑郁与恐惧等情绪,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2]。虽然常规护理能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但是因为缺少系统的护理方案,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照护质量。强化心理护理指的是在围治疗期持续给予患者分级式的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起积极的治疗心态,提升自我效能,并可很好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但对于强化心理护理对重度肺炎伴随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收治的80例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对强化心理护理在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0 ~83岁,平均年龄(72.31±11.02)岁;身体质量指数为47~71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56.35±5.41)kg/m2;住院时长1~9 d,平均住院时长(6.12±1.20)d。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3.29±10.09)岁;身体质量指数为48~72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57.36±5.42)kg/m2;住院时长1~10 d,平均住院时长(6.20±1.2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审核后,本研究获得淄博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4-5];②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③临床资料均齐全完备;④无交流障碍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患严重免疫性疾病者;③合并支气管哮喘者;④合并精神类疾病者;⑤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BiPAPAS/T无创呼吸机(飞利浦)支持治疗,另外给予常规止咳化痰、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房环境管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心理护理团队。护士长负责组建团队并担任组长,团队成员全部经过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方面的专业训练,对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各种心理护理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都知晓并熟练掌握,且培训合格后方可开展工作。(2)心理护理具体方法:①主动关怀护理。对有认知障碍的患者,主动对其进行与疾病有关的科普讲座,并通过治愈患者的康复事例,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取得他们的信赖,这有助于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有效地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采用听音乐、聊天、播放视频等方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从而让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加配合;对焦虑患者,可以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如用友善的言语与患者进行沟通,配合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对患者进行拍手、拍背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向他们解释疾病的治疗效果,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对重度抑郁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的照顾,主动与患者交流,不停地给予患者鼓励,耐心教导患者如何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②共情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在治疗和护理操作的间歇期,与患者进行交流,要仔细聆听患者的主诉,并将目光集中在患者的双眼和嘴唇之间的三角区域上,通过患者的语言、表情以及肢体动作的变化来洞悉患者的内心,要注意不要打扰患者,如果患者有什么不愿意说的问题,也不要去询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收集到患者的心理变化信息,在获得与患者心理变化有关的信息之后,护理人员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洞察其需要,并对其不合理的态度及行为表示理解、尊重,并把这种感知回馈给患者,以此达到共情的目的。③呼吸道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痰液变得更稀薄,更容易排出,以此减轻气道堵塞。如果患者出现痰液咳不出来的情况,需要在患者的背后作轻柔的拍打动作,或者使用吸痰器,帮助其将痰液排出,以此保证呼吸道通畅。另外,在做好吸痰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心率等重要指标。④健康教育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时刻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的改变,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个性特点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讲解有关的疾病防治知识,以此缓解其恐惧及紧张情绪,并使患者熟悉各种护理流程,以得到患者更好的理解和依从性。⑤放松疗法护理。当患者平躺时,可以用按摩手法使患者的四肢放松;不良情绪会干扰患者的睡眠,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可以请专业的催眠师对其进行催眠,让其放松下来,以更好地入睡;此外,通过对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身体的锻炼,使患者的心态得到逐步的放松,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⑥亲情护理。在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的同时,亦应该对其家属进行类似的健康教育科普,这样可以统一口径去安抚患者,以减少认知错误等导致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此外,嘱咐家属为患者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家庭环境,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可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时,安排其亲友探望,给患者以亲情的支持,让患者摆脱内心的孤独感。两组患者均给予1周的护理干预,期间注意饮食及睡眠状况的一致性。

1.4 观察指标

①血气指标:于护理前后使用肝素抗凝管采集患者桡动脉血,并使用血气分析仪(美国GEM3500)进行血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②负性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况,SDS:53分为临界值,分值越低,精神状态越好。SAS: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低,代表精神状态越好[3]。③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情况,共包含10项内容,每项内容的分值为0~4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越好[6]。④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含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每项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le对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完成后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指标情况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及GSE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aCO2水平、SDS评分、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aO2、SaO2水平及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指标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气分析、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状态指标情况比较 (±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1 mm Hg≈0.133 kPa。

指标时间例数观察组40对照组40tP护理前55.85±8.2956.33±8.31-0.259 0.560护理后 78.39±6.31# 68.37±5.88# 7.347<0.001 PaCO2(mm Hg)PaO2(mm Hg)护理前55.46±8.4155.39±8.50 0.037 0.971护理后 31.73±7.61# 47.40±7.54#-9.251<0.001 SaO2(%)护理前63.75±7.0663.81±6.87-0.039 0.969护理后 86.86±5.48# 78.55±4.63# 7.326<0.001 SDS(分)护理前63.64±6.4562.96±7.08 0.449 0.655护理后 32.40±6.75# 46.27±6.43#-9.409<0.001 SAS(分)护理前64.09±6.0264.11±5.98-0.015 0.988护理后 31.55±4.95# 40.25±4.81#-7.972<0.001 GSES(分)护理前13.49±2.5512.84±2.10 1.244 0.217护理后 26.55±4.30# 22.81±3.55# 4.242<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指标时间例数观察组40对照组40tP护理前58.86±12.2858.34±12.31 0.189 0.850护理后 88.34±15.32# 64.33±15.01# 7.080<0.001心理职能躯体功能护理前59.46±11.8959.39±11.86 0.026 0.979护理后 88.73±12.89# 72.40±12.70# 5.708<0.001社会功能护理前58.75±12.0658.98±12.87-0.082 0.934护理后 86.86±13.48# 72.55±13.63# 4.721<0.001情感职能护理前59.45±13.2659.63±13.24-0.061 0.952治疗后 88.40±14.33# 75.24±14.39# 4.098<0.001

3 讨论

重症肺炎会对患者机体肺泡、间质和终末气道产生严重的炎性损伤,并伴随疾病的进展,导致患者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代谢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等问题,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在传统护理方法中,主要采用了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来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8]。但传统护理方法以疾病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充分关注,从而造成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较低,在强化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级(根据其严重程度),然后进行个体化的心理辅导,这可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9]。本研究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对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干预,亦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aO2、SaO2水平及GSES评分均显著升高,PaCO2水平、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PaO2、SaO2水平及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观察组患者不仅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还接受多元化、科学的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提供了呼吸训练、有氧运动等常规的护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抵抗力,且心理护理干预增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对于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情,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如对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使用放松疗法护理,通过放松疗法不仅缓解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亦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亦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度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究其原因,患者在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不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亦忍受着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和心理痛苦,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主动关怀、共情护理等护理干预方式,能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慰藉,不仅有利于护患之间的和谐相处,也能减轻患者的焦虑、孤独和悲观等消极情绪。此外,通过搜集患者内心的忧虑、想法等相关信息后,可充分认识并理解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作用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家属的支持是患者最大的精神需求,而过去的护理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家庭成员及亲友的支持、陪伴和鼓励等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孤独感,缓解消极情绪,使患者重拾康复信心,并燃起生活的希望[10]。强化心理护理将患者作为核心,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干预,向患者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让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并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重度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生活质量,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