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对不同孕周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的疗效比较

2024-03-19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4期
关键词:子痫阿司匹林新生儿

梅 吉

(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产科,江苏 江阴,214400)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造成胎儿早产、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母婴结局的主要因素,极易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目前临床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主要认为和机体免疫失衡、遗传因素、炎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阿司匹林是一种临床应用范围较广的解热镇痛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较强[1-2]。国内外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中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具体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方面缺乏具体指导,具体干预时机尚未明确[3-4]。尤其是对存在肾脏疾病、胎盘疾病等高危子痫前期因素孕妇更为显著。本研究将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纳为主体,旨在评价阿司匹林在不同孕周对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干预后的疗效,具体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治疗的80例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n=28)、B组(n=28)、空白对照组(n=24)。A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04±2.71)岁;孕周9~12周,平均孕周(10.53±0.82)周。B组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1.08±2.54)岁;孕周9~12周,平均孕周(10.52±0.76)周。对照组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1.02±2.48)岁;孕周10~11周,平均孕周(10.52±0.79)周。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5]诊断疾病;②既往无子痫前期史;③妊娠早期实施首次产检评估,或者是妊娠期任一次动态评估,收缩压≥130 mm Hg或者是舒张压≥80 mm Hg、尿蛋白≥0.3 g/24 h。

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丢失或不配合随访者;②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④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⑤合并凝血功能异常;⑥合并其他妇科疾病;⑦合并慢性代谢性疾病或其他恶性疾病者。

1.3 方法

全部孕妇接受治疗前均常规测量血压,同时完善凝血功能、血常规检验,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告知定时孕检,妥善保管相关产检资料与《母子健康手册》。对照组不采取阿司匹林治疗,A组自妊娠12周时服用阿司匹林片(生产企业:德国拜耳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片),用药剂量为100 mg,1次/d,持续用药3个月;B组自妊娠16周时服用阿司匹林,用药剂量为100 mg,1次/d,持续用药3个月。盐酸拉贝洛尔片(生产企业:江苏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20,规格:50 mg)降压时不会对肾脏、胎盘血供产生影响,故依据妊娠高血压病情指导服用盐酸拉贝洛尔,控制血压为130~155/80~105 mm Hg,若并发脏器功能障碍,则控制为130~139/80~89 mm Hg。

1.4 观察指标

①子痫前期发生情况与妊娠结局。治疗后比较三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与妊娠结局发生率,主要涉及产后出血、胎盘早剥、流产[6]。②分娩方式。比较三组分娩方式,涉及剖宫产分娩与顺产分娩。③新生儿相关结局。对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析,主要是依据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的肌张力、心率、喉反射、呼吸频率、皮肤颜色实施评估,小于4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7分以上表示无窒息。同时比较组间新生儿窒息、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宫内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不良事件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宫内生长受限+早产+宫内死亡)例数/总例数×100%。④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阳性率[8]。以斑点印迹法对尿液中错误折叠蛋白进行检测,尿液样本中加入固定量固定浓度的刚果红染色剂并混合均匀,吸取定量混合液后加入滤纸中等待自然干燥,目测染料扩散情况并分析结果,以圆心周围是否均匀扩散为阴性或者阳性标准,扩散者为阳性,无扩散者为阴性,所用检测试剂(S20200216)盒购自于数问生物科技(宣城)有限公司。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或χ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对比资料以(±s)表示,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A组与B组间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子痫前期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n(%)]

2.2 三组分娩方式比较

A组与B组间剖宫产率、顺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分娩方式比较 [n(%)]

2.3 三组新生儿相关结局分析

A组与B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新生儿相关结局分析 [n(%)/(±s)]

表3 三组新生儿相关结局分析 [n(%)/(±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分)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A组28 9.22±0.25* 4(14.29)*B组28 9.27±0.26* 6(21.43)*对照组248.89±0.2311(45.83)χ2/F 5.8217.160 P<0.0010.027

2.4 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阳性率分析

A组孕28周、32周的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阳性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尿液错误折叠蛋白阳性率分析 [n(%)]

3 讨论

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并发的特异性疾病,疾病发生存在多因素、异质性特点,不仅与母体自身健康状况存在关系,同时与妊娠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等有关[9-10]。疾病严重程度不一,可缓慢进展也可快速恶化,病情较为凶险,对母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1]。子痫前期累及器官较多,主要涉及心脏、肝脏、脑部、肾脏、肺部等重要脏器,极易诱发严重的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等,是造成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子痫前期患者宫内环境恶劣程度较高,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宫内生长受限、窒息等[12-13]。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子痫前期发病原因和机制,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

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生机制可能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水平升高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合成障碍存在关系,疾病呈现延续性血管内皮变化病理表现[14-15]。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因子显著升高,凝血功能较为亢进,因此发病后极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故治疗方面可从解痉、降压方面入手[16]。但是由于临床尚未明确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存在较多难题。目前已知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全身小血管痉挛、抗血管生成蛋白、内皮素、一氧化氮、前列腺素存在关系[17]。在人体细胞中,线性氨基酸多聚体转变为三维立体结构的功能蛋白才可发挥相关功能,蛋白质折叠错误所产生的蛋白又被称为错构蛋白,该指标和较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内质网在调节蛋白合成、转运、折叠、降解方面具有重要效果,若细胞内外环境被损害或者蛋白合成量增加,内质网膜的稳态性可受到影响,进而造成蛋白质错误折叠[18]。现代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尿液、血清中检测出错误折叠蛋白,例如淀粉样前期病变、转甲状腺素蛋白。经临床深入研究发现,错误折叠蛋白参与子痫前期的病变过程,且该指标阳性结果早于子痫前期[19]。阿司匹林属于非选择性环加氧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为解热镇痛、抗炎等。国内外研究发现,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能够预防性抑制血管损伤后的血小板聚集,可降低血栓形成可能性以及子痫前期发生风险。且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较高,并不会增加胎盘早期剥离、产后出血、颅内出血、死亡风险,且胎儿不会出现畸形,目前这一说法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20]。经本研究发现,在妊娠12~16周应用阿司匹林,均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且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威胁。在用药剂量方面,多研究均证实小剂量(100 mg)应用时的安全性较高,且每日单剂量给药方法较简便,患者接受度、依从性较为理想,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与分化,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故应用价值理想。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样本量少,后续研究需要增加样本量,深入探究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中的具体机制。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中具有显著效果,高风险孕妇在妊娠12周及16周时服用阿司匹林均可有效降低子痫前期发生率,同时还可提高顺产率,降低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

猜你喜欢

子痫阿司匹林新生儿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孕中期母血PAPPA与PIGF在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作用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