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研究

2024-03-19金彩丽

中国农业会计 2024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导向预警

金彩丽

(作者单位:山东海洋能源有限公司)

目前,国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重要内容之一,对国企可持续发展有积极作用。内部审计在国企内部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有助于提升国企内部整体管理工作水平。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监督和管理,监测并提前预警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进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因此,如何在风险管理导向下优化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价值

(一)有益于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风险预防能力

风险管理导向下,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有益于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风险预防能力。一方面,通过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可以进一步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明确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流程等,制定并执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识别并评估风险等级,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1]。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协调配合,加强国企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内部审计风险,及时规避,提高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风险预防能力。

(二)有益于提升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风险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工作强调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预测并及时规避风险,且审计人员有意识地遵循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目标,明确自身风险管理职责,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作用,能够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国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益于提升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与此同时,风险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可以有效监督企业各项管理计划和方案的实施与落实,还能及时发现内部审计工作中潜藏的风险因素,有效防范,确保国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提高国企内部凝聚力,提升企业管理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

(三)有益于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国企内部审计工作中风险管理和控制是重要内容之一。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有益于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实际作用,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有序进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方面,在风险管理导向下,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完成基础工作任务,还要严格遵循标准要求,规范操作与执行,如此能够避免出现纰漏,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2]。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数字技术融合愈发深入,不仅可以随时监控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还能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预警,及时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同时,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可以进一步缩短审计工作任务完成时间。

二、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增加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容

在增加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容之前,国企可以先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从现有员工中挑选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一支专门的风险管理队伍,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企业级的风险管理策略。这个部门可以与内部审计部门密切合作,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重点监管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风险管理内容得到充分整合和落实[3]。对于增加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重视过程审计。审计人员要重视过程审计,对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审计,并着重审查关键流程中的风险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流程的效率和合规性等,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政策、程序和标准。其二,加强资产保护。审计人员要对企业的财务资产、知识产权、实物资产等重要资产加强保护,避免出现资产丢失、未经授权等风险问题。其三,加强内部控制评估。审计人员要评估和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审查与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操作、检查是否存在潜在的控制缺陷和漏洞等,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当性。其四,加强沟通,提供评估与审计结果报告。加强沟通和提供审计结果报告也是国企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实效有一定关联。因此,国企内部审计人员要给管理层提供风险评估和审计结果的报告,包括发现的风险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和管理建议等内容,使管理层进一步了解风险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4]。

(二)量化风险指标,完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

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可以使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型,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风险解决措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其一,合理设置和量化内部审计风险指标。审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国企的战略目标,从动态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设置关键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风险隐患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在审计工作具体执行中,审计人员要对引发风险的表面与潜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现有的指标更新、指标量化、指标权重等构成的风险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审计人员应积极学习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理论知识、风险管控手段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并量化风险指标,为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其二,完善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程序。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是内审部门开展工作的起点。内部审计需要依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明确审计对象,制订审计计划和具体实施细则,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关注重点领域。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智能识别,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测、收集和分析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智能识别内部审计风险类型,评估审计风险等级,及时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二是开展审计风险研讨会。审计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一起开展审计风险研讨会,首先确定研讨会目标,明确会议基本原则,接着识别审计风险并介绍风险的具体类别,然后运用技术手段对识别出的审计风险进行类型筛选,设计审计风险登记表,细化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各项内容,如风险所有者、风险领域、建议整改措施、整改期限等。通过系统化的流程使得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更加规范,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效率。三是完善风险信息数据库。国企可以将已识别的各类审计风险录入数据库,通过与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确保审计风险数据库内容的时效性,这样一来,审计人员可以更快搜集到各类风险指标和相关数据,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还可以借助系统智能识别潜在的审计风险,精准评估审计风险程度,准确把控风险因素。同时,审计人员也能持续关注低风险等级的审计项目,并进行深入识别,简化项目流程,调整对其的控制力度,加快内部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智能监管

为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国企要加强对智能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推动内部审计风险监管智能化发展。

其一,挖掘和分析审计数据。国企相关人员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深入、精准挖掘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交易和操作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在此过程中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数据完整、全面、准确,为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5]。同时,采用建立模型、制定规则和使用机器学习等方法,精准挖掘想要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加快推动国企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其二,更新内部审计工具和软件。国企可以在现有审计工具和软件的基础上,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再结合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更新自动化审计工具和软件,借助这些工具自动执行各种审核程序和审计工作程序,简化审计工作流程,减少工作量,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其三,加强对数据和隐私安全的智能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国企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着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效果。因此,国企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和隐私安全保护,具体可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搭建智能监管系统,如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纳入审计风险智能监管范围,一旦发现存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风险,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审计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数据和隐私。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运用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如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等各种方法,提高数据和隐私安全防护等级,保护审计工作需要的数据信息。

其四,明确预警目标,智能监测内部审计风险。一是明确内部审计风险智能预警目标,即明确哪些方面的风险需要进行预警,以及如何评估这些风险的等级。这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结合企业内部治理框架和控制要求来实施。二是基于预警目标和指标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和机制,包括制定预警规则和阈值、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建立预警反馈和处理机制等。同时,国企要进一步加强部门沟通,确保内部审计风险预警相关任务传达到位,深化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三是实时监测与分析。国企相关工作人员要借助实时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对关键业务流程、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监测与分析[6]。当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或监测指标超过预警范围时,监测系统会给监测人员一键发送预警信息,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国企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其五,制定应对措施,加强智能跟踪。对于不同类型的内部审计风险,国企要结合审计风险类型和特质,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制订应急预案、调整内部控制流程等,以便工作人员遇到风险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避免风险损失的增加,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同时,通过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系统,对审计风险规避、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等进行智能跟踪,督促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

(四)强化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国企要强化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以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积极有效落实内部审计整改措施,发挥风险管理的实际作用,不断优化内部审计工作。

其一,明确责任,督促整改。关于内部审计整改措施的实施,国企首先要明确总目标,接着按照各责任方的职能特征细化目标,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甚至个人,这样才能推动审计整改措施有效落地。其次,国企要改变审计整改单一条线的特征,转变审计整改由内审部门督促的传统形式,管理职能部门要及时了解审计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现双线条改进工作,总结整改工作经验和遇到的不足之处。最后,国企内部审计部门还需要扮演好督导员的角色,推动审计整改闭环管理,一是对审计风险问题进行分类并整理,同时出具审计整改意见;二是安排后续审计,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与督导,若发现审计整改不到位的情况,再次启动闭环整改程序。

其二,推动审计整改措施有效落实。国企应重视审计整改的内部环境,着重关注审计整改情况,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群策群力,确保审计整改意见有效实施。同时,国企要不断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和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持续规范审计整改工作,确保审计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结语

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国企内部审计工作风险预防能力,对国企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为进一步规避内部审计风险,国企有必要从多方面出发,探索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路径,如增加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内容;加强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智能监管;强化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量化风险指标,完善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本文提出的风险管理导向下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策略对国企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借鉴意义,未来还应持续关注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研究状况,深入探索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优化路径。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导向预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偏向”不是好导向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