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视角下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价值建构
——以《这货哪来的》为例

2024-03-18关杨子王雨佳

视听 2024年3期
关键词:生意人货品陌生化

◎关杨子 王雨佳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碎片化成为一大时代特征。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物的感知、想象力乃至幸福感却在逐渐减退。2023 年,人文类纪录片《这货哪来的》由陈英杰执导,淘宝和方寸印象联合出品。纪录片以“人造万物,货见众生”为主题,展示大时代下一个个不甘平凡、在疫情打击后仍野蛮生长的小生意人背后的百态人生。这部纪录片自播出后好评不断,豆瓣评分高达9.1分。在时代洪流中,纪录片将镜头聚焦在一个个小生意人身上,展现生意人的草根人生,挖掘背后的市井文化。每个故事背后折射出整个大时代语境下部分行业的困境与未来的发展,并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窥探出社会隐藏的痛点与人们内在的需求。

一、“陌生化”的叙事手法:为小人物立传

纪录片以“陌生化”的视角,展现一群熟悉又陌生的小生意人,突破观众的心理预期。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理论,强调用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文艺的美感特征首先是惊奇陌生的新鲜感,而“陌生化”就是通过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来延长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①《这货哪来的》从货品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个时代与个体,将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遗忘,甚至处于失语状态的部分群体呈现在大众面前,给予这些群体一定的话语权,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我。纪录片以货品为切入点,从“货”中窥探人生,不仅能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带来视觉奇观,还能与观众自然地建立情感链接,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叙事视角:由货见众生百态

纪录片选择以货品的视角,展现一件件货品背后的百态人生,以“陌生化”视角为观众带来视觉奇观。货品由人创作出来再送到需求者手里,在某些程度上,货品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桥梁。社会大众对于快节奏的生活习以为常,很少为网购或者线下买到的商品有所停留思考。而陌生化理论主张用焕然一新的眼识来谛视习以为常的生活,要获得对生活的重新感知,使生活变得鲜活有力,就需要打破这种习以为常性,这正是艺术的目的之所在。②《这货哪来的》以货品为切入点,深度剖析货品背后的人生故事,探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情感链接和其背后折射出新的时代需求与痛点。这部人文纪录片打破以人为主体,展示人间疾苦的悲情式叙述的传统模式,以更鲜活、更有趣的视角吸引互联网主力军——以Z 世代为代表的年轻群体的关注,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打破传播的壁垒。

《这货哪来的》聚焦年轻人的需求与痛点,提炼出6 个主题,从淘宝店铺中的几千个人物故事中遴选出18位独特的网商卖家作为拍摄对象。这18个拍摄对象的职业各异,卖的货品也较为小众,如表1所示。

表1 《这货哪来的》每集介绍的商品

小商品关联着时代洪流下的个人需求。人们在社会变迁下诞生的新诉求都会在一件件小商品中呈现。同时,小商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某些程度上还能侧面反映社会的物质变迁与大众观念的更新。从货品的视角展现小生意人和其背后的百态人生,可以消解观众在观看人文纪录片时的心理压力,以新奇的视角吸引受众,用真诚温暖的故事潜移默化地与观众建立情感链接。

(二)叙事人物:群体形象的陌生化

纪录片中呈现的小生意人“野蛮生长”,在镜头前自由展示自我。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折射出这个时代迸发的新理念与新精神。别林斯基认为,在真正的艺术里,“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其中没有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他特有的生命活着。”③由此可见,成功的人文纪录片应当去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特性和人物所代表的群体的共性,为观众带来新鲜感。纪录片没有刻意展现这些经历时代更迭、疫情阻碍下顽强生存的生意人悲惨的一面,而是以原生态的镜头呈现这些主角最本质的性格魅力和“野蛮生长”、勇敢拼搏的精神。大众对这些群体缺少深度的认知,甚至存在误解。这部纪录片为观众展现少数群体的别样生活,可以提高大众的认知。例如大众对于“厂二代”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由文字符号所带来的刻板印象中,认为“厂二代”的生活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真实的“厂二代”生活并非如大众所构想的那样舒适、自由。第三集《治丧救助站》展现了留学归国的玩具厂“厂二代”90后王如意的生活。一方面,“厂二代”要面对巨大的压力,肩负着沉重使命。工厂发展和工人生活都要依靠年轻的王如意,如何在“内卷”时代不被淘汰成为王如意每日的焦虑来源。另一方面,有压力就有动力。作为知识渊博、思想开阔的年轻人,王如意展现出作为年轻“厂二代”精准与时代同频,有掌握大众情绪需求的敏锐性,抓住商机不断创新。第五集《体面提货点》介绍有机农场时,展示了“新农人”这一群体独特的生活态度。“新农人”大多是选择远离城市、回归农田大自然的大学生。他们在有机农场里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虽然仍归属于公司制度,但每个人仍保留着自我性格的棱角和人生态度。透过纪录片,大众对这些群体有了更精确的认知,同时这些群体也体现出作为新时代年轻人新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展现年轻人与时代的一种对抗与妥协。

(三)叙事结构:多维度叙事呈现行业全貌

纪录片将多元视角进行融合,让多条叙事线平行穿插,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创作思路。叙事视角的陌生化体现为从全知视角向多角度融合,通过视角的转变和多条叙事线平行的叙事结构强化主题,由小生意人的故事深化到多种行业的发展以及背后的社会议题层面。文本叙事中,叙事结构的选择决定了影片中故事和情节的讲述方式,适合的结构选择关系着影片风格的定位以及主题思想的表达。④例如第一集《美学大卖场》在展示手机壳这个行业时,纪录片先是以内视角介绍通过人力找货源,即贩卖尾货的伊哥团队,展现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而后叙事视点转变,叙事主体短暂地转移到伊哥的行业对手、数字化自动生产手机壳的公司CEO 张旭敏身上。最后以全知视角呈现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里,高科技作用下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对传统模式进行打压。该片运用平行叙事,以伊哥团队做生意的故事为主线,以张旭敏的故事为辅助,两条线平行发展。伊哥倒卖手机壳尾货的方式和张旭敏公司使用的代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传统售卖方式与科技赋能下新兴的运营模式之间的对撞,以及科技赋能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这种做法不仅为纪录片增加了戏剧性和深度,还更自然地刻画了以伊哥团队为代表的小人物在时代浪潮里拼命挣扎生存的韧性。

二、视听表达:多元融合的视听奇观

(一)解说词:互动性与张力并存

纪录片解说词是点明主题的关键,串联起整体的叙事框架,也是使纪录片更富有内涵与深度的题中之义。解说词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整体基调和叙事风格,还能辅助视听语言,形成内在的张力。《这货哪来的》的解说词充满黑色幽默,诙谐性与思辨性并存,主动迎合新时代受众的审美风格,建立与年轻受众相匹配的沟通体系,不断向年轻受众进行文化渗透。⑤这部纪录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解说词的互动性与节奏张力。

解说词可以隔着屏幕与观众产生互动,强化观众的注意力,调动画面的活力感,使纪录片更加鲜活。具有互动性的解说词可以与画面形成一种互文,相互配合,使纪录片生动且富有网感。例如第三集在介绍鱼缸布景时,其解说词邀请观众一起进行“鱼缸冥想”,使用引导性词语如“深呼吸”“想象一下,你是一条鱼”等等,配合鱼儿游水的精美画面和背景,引导观众进行一场水下瑜伽,实现与观众隔着屏幕的互动,为纪录片增加了趣味性。

同时,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还使词组间相互对撞,结合画面带来直观冲击,增强内在张力。例如在介绍殡葬用品时,“最现实的虚拟”对应的是画面中的冥币,“最虚拟的现实”对应的是画面中的金条,蕴含深意。词与词之间的调换、重复可以形成记忆点,别样的搭配更能形成对撞、释放张力。在介绍殉葬用品时,解说词用到“米北乐高”的形容,将米北这一带有乡土气的村庄与外国品牌乐高这种较为奇特新鲜的词组进行对撞,形成复杂的感受。第一集开头的介绍语“生意生意,生命意义”,生意关乎着生命,关联着人的生存,所以生意对人、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该集通过词语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和节奏韵律,再以短句形式直截了当地揭露整个纪录片的核心主题。这集的解说词富有张力和冲击感,又朗朗上口,容易形成记忆点,深入人心,促进传播。

(二)视觉盛宴:多种艺术方式融合

视觉是观众接收信息最直观的方式之一,也是一部作品美学风格的直接体现。《这货哪来的》通过快节奏的剪辑和多样化的视听元素结合,通过夸张的、戏剧的“陌生化”艺术呈现手段,为观众带来视觉奇观。大部分纪录片在记录拍摄对象的谈话时,多采用中近景、平摄的常规方法,其拍摄对象也多为正面端坐的姿态。而在拍摄以卖手机壳尾货为生的小生意人伊哥时,导演以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手段,将伊哥这类人物的洒脱又带有野性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

画面中伊哥坐在天台上,画面背景是天空和一栋栋高楼。摄像机多采用仰拍,表达一种力量感,体现出小人物身上的光辉,展现小人物在冷漠都市野蛮生长的韧性和勇敢。从构图来看,伊哥不在画面视觉的中心,往往在画面的旁边,占据画面较小的一部分。伊哥身后的高楼却始终高于伊哥,隐含一种压抑和孤独的气氛。整体画面构图和拍摄角度侧面呈现出小人物在都市里勇敢拼搏又孤独辛酸的矛盾特性。介绍唢呐时,镜头用第一时间还原了唢呐内膛呈现出的画面,极具冲击力和创新性。光线一寸寸从唢呐音孔中照进来,随着灯光的变化,内膛内部呈现出光影流转的视觉奇观。而后音孔中几缕烟雾如流水般泄下,在膛内形成光柱,唢呐在此刻好像有了灵魂。新奇的视角和创新性的设计镜头使画面既唯美又极具冲击力。

《这货哪来的》通过多种艺术方式为纪录片的画面增强张力和新鲜感,满足了碎片化时代里观众的快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同时,还将受到Z 世代群体关注和喜爱的赛博美学融入片中,在纪录片的海报、解说词、画面等方面多有体现。美学风格的融合,适应新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也为纪录片增强了网感与传播力。

三、时代价值的建构与表达

(一)生产者:小人物的生活美学呈现

在纪录片《这货哪来的》中,这些生意人既是自己生活里的英雄,也是在生活中为他人提供帮助的美学大师。导演曾说这些小生意人是中国制造的“毛细血管”“边角料”,他们身上体现着人类的坚毅与勇敢。他们是维系社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零件”,普通人身上也有大国工匠的精神。草根生意人身上的市井文化在纪录片《这货哪来的》中也被赋予了美学层面的价值,将普通的售卖行为进行升华提炼,最终诗意化地呈现在画面中。在介绍大货车气垫时,为了满足更多货车司机睡眠需求,老板深入市场,对大量货车进行实地的数据统计,并站在需求者的立场上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床垫,展现了一个小人物身上的工匠精神。在气模厂的查老板眼中,气模既是他赖以生存的商品,也是很多人在重大场合所需要的仪式感。作为小生意人,查老板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他力图摆脱低端,不断创新自己的产品,在他的世界里,人生意义也渐渐从赚钱过渡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层面。把一个行业干好,努力钻研提升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实在的便利和舒适,满足大众的仪式感,这既是一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生活美学。

(二)消费者:深度剖析个体的精神诉求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其背后的精神需求,纪录片透过个体的购买行为对消费者进行深度剖析。手机壳是人们的一种“外挂器官”,人们通过购买手机壳来展露个性或者搭配服饰。手机壳的不同风格成为他们内在性格的一种外化方式。从符号互动理论来看,米德把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主我”被称为真实的自我,“客我”是通过在他人心中建构形成的“社会我”。大众在生活中需要扮演许多角色,展示“客我”。米德提出,“如果这一情境为冲动的表现敞开大门,人们便获得一种特殊的满足,或高级或低级的满足,而其源泉乃是‘主我’在社会过程中的表现所具有的价值。”⑥人们通过更换手机壳的风格,可以短暂地展示自己真实的性格和喜好,并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满足。同时,现实世界中的观众也是一种抽象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在他者命运中投射自我,在异同的寻求与比较中汲取精神力量。⑦观众在纪录片里不仅获取了信息,还共享了部分群体的文化与精神,为之感动和共情。

(三)行业:供求关系背后的社会痛点挖掘

《这货哪来的》以货品的视角为观众展示社会新的供需变化,一件货品背后展现的是大众最迫切的新需求。普通百姓的成长早已不是孤立的线性轨迹,城市的高速流通构建了属于每个个体的生存空间与人际网络,纪录片同样也有责任将其还原。⑧将个体的购买行为放在时代发展的层面去研究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新的群体特征和社会发展方向。人类行为是文化的,它包含了一个塑造和表达人类本性、需求或存在特性的符号容器的建构过程。⑨作为人际交往沟通的方式之一,购买行为蕴含着符号之间的互动,传播较多隐藏含义。从个体层面来看,购买行为可以建立情感的连接;从社会层面来看,新的购买行为可能代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新的社会需求。

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关注点与痛点体现在一件件不起眼的货品上。例如《这货哪来的》中介绍的解压玩具,直接反映了在“内卷”时代,无论是“996”“007”的上班族,还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群体,人们的精神压力急需得到缓解。而解压玩具则是顺应时代的产品,对人们的精神进行抚慰。而在介绍日式搬家服务时,纪录片突出了其对于细节的复刻还原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特点。新型的搬家风格侧面体现出大众对于体验感的重视,符合以Z 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个性化、突出自我与互动性强的特征。相较于商品本身,消费所带来的体验感和愉悦感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心理。纪录片《这货哪来的》以原始的镜头和敏锐的洞察力,真正回归人群。纪录片透过一件件货品揭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在社会高速运转的节奏下,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疲软与社会大众的内心需求。

四、结语

《这货哪来的》为人文类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叙事策略,展现了独特的美学风格,从货品的视角挖掘出小生意人背后的酸甜苦辣,将展示货品作为桥梁,搭建起买卖双方的情感链接。纪录片以独特且敏锐的视角把准时代脉搏,真正做到了关注社会底层人群、少数人群的需求,以平民化的视角展现小人物的生活,挖掘小生意人身上的闪光点,敢于为小人物立传,展现平静生活背后的戏剧冲突与温情底色。《这货哪来的》与时代同频共振,观众观看时也会在小人物的故事中唤起集体记忆,引发共情,并从中汲取正向的能量,体会生活的哲学与美学,获得精神层面的慰藉与满足。

人文类纪录片可以适当放弃宏大叙事策略,将镜头对准底层,深度挖掘人物背后的时代共性与特点,回归到人群中。同时,人文类纪录片也要顺应时代的审美风向,及时转变风格,关注Z 世代青年群体的特征与喜好。在坚持内容深耕的前提下,人文类纪录片还应不断探索创新创作理念与表达手法的多样化。以更新的视角和风格传达时代精神,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并喜爱人文类纪录片,是人文类纪录片发展的题中之义。

猜你喜欢

生意人货品陌生化
多出/入口仓库的货位优化研究
化学品船适装货品的新要求及实船应用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A CheCk of 500,000 dollArs
生意人
一定不能说的慈悲 ...
考虑疲劳和工作负荷的人工拣选货品排程研究
生意人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OBM型服装企业电子商务货品管理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