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之父”拉瓦锡,彼此成就的爱情超越生死

2024-03-18楠迪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4年2期
关键词:玛丽化学

楠迪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美丽的相遇,其中最动人的,也许就是“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与妻子玛丽的相遇。他们共同携手创造了科学奇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们,可能就没有化学这个学科。然而,当我们翻开人教版化学课本,看到拉瓦锡的肖像时,可能会有些困惑:为什么拿着羽毛笔的拉瓦锡既不低头看纸,也不目视前方,而是扭头看向右侧?其实,这幅画像名为《拉瓦锡夫妇肖像》,只是拉瓦锡身边的玛丽被裁掉了,而在原画中,拉瓦锡正深情款款地看向妻子。

在那一刻,拉瓦锡的眼中仿佛能容纳整个化学世界,却又只装得下挚爱的妻子。正如月亮遇见云彩,花朵遇见微风,而我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在这段互相成就的美好婚姻中,他们书写了世上最纯净、最坚定的爱情故事。

才子佳人,一见钟情

1771年的一天,玛丽·波尔兹一边烦躁地翻着书,一边侧耳倾听客厅里父亲与老伯爵弗朗索瓦的谈话。当听到弗朗索瓦提出天价聘礼迎娶自己时,玛丽把书摔在了地上。弗朗索瓦从进门开始,目光就在玛丽身上来回扫视,就如同饿狼看见肥壮的羔羊。这令玛丽极度不适。

时年13岁的玛丽,出生在法国莱茵河畔蒙布里松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她3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父亲雅克·波尔兹便将她送进修道院,由修女负责她的养育和教导。正因如此,玛丽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果敢的性格。

7年后,玛丽被接回家,父亲为她请了最好的家庭教师,期望将她培养成一位举止得体的淑女。玛丽也不负厚望,不仅出落得美丽大方,还很快展现出语言上的天赋,12岁那年,她便读完了包括《兰登传》在内的许多世界名著。

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玛丽对那个时代的迂腐思维不屑一顾。她认为女性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依附于男性。因此,当弗朗索瓦来访,玛丽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弗朗索瓦掏出一枚昂贵的钻石,递给玛丽,说:“只有最美丽的姑娘,才配得上最昂贵的钻石!”玛丽却侧身躲开,不卑不亢地回应:“我想你应该把它送给一位年龄相仿的夫人,弗朗索瓦叔叔。”说完这句话,玛丽就转身走开了,身后却传来老伯爵不甘心的许诺:“我还可以把你引荐到宫廷做女官。”玛丽笑了,说:“我不想用失去一生自由的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名望!”

弗朗索瓦不死心,想用一座庄园作为聘礼诱使雅克同意把女儿嫁给他。在18世纪的欧洲,对于有钱人家的女儿来说,婚姻从来都是筹码,父亲大多都希望以女儿的婚姻来结交权贵。好在雅克心疼年幼丧母的女儿,不愿委屈她嫁给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因此便以“女儿无知,尚需教导”为由婉拒了弗朗索瓦。

尽管如此,玛丽仍然心有余悸,担心自己未来会被父亲随意婚配。当时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爱神丘比特竟然在冥冥之中眷顾着她。很快,她就会遇到生命中的良人。

1771年6月17日,雅克在家里举办了一次晚宴。当安托万·洛朗·拉瓦锡走进门时,玛丽立刻眼睛一亮。与大厅内高声交谈、刻意展示自己的人不同,拉瓦锡对周围的喧嚣并不在意,仿佛置身于一个无人的世界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他独特的气质吸引了玛丽的注意,于是,玛丽主动走过去跟他打招呼:“您好,可以认识您吗?”然而,拉瓦锡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拿起了手边的牛奶,一边喝一边看书。

玛丽好奇地看着他喝完一杯牛奶,又拿起一碗。终于,在拉瓦锡开始喝第三杯牛奶时,玛丽忍不住打趣道:“先生,如果我没看错的话,您今晚喝了一杯牛奶,又喝了一碗牛奶,接下来是要喝一盆牛奶吗?”拉瓦锡温柔地看着她,解释说:“小姐,您真是与众不同。既然您追求真相,我将对我的行为作出如下解释:在过去的五周里,牛奶是我唯一的食物,这是为了探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旁边的人听到拉瓦锡的话,都哄堂大笑,说他真是个奇怪的人。只有玛丽眼睛亮晶晶地看着他,少女的心就像本无波澜的湖面,被乍然投下了石子,涟漪一圈圈从心底荡漾,直到蔓延全身。

时年28岁的拉瓦锡,出身于一个优越的家庭,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母亲则来自贵族家庭。拉瓦锡从小聪明过人,11岁就考进了巴黎著名的马扎兰学院。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地质学家让·盖塔,并在毕业后成为盖塔的助手,一同采集矿石、绘制地图。在分析地质样本的过程中,拉瓦锡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不得不学习法律。20岁时,他获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取得了律师从业资格。作为一个家境富裕的富二代,拉瓦锡其实完全有机会成为一个“纨绔子弟”,但他并没有选择那条路,而是一边按照父亲预设的轨道完成了学业,一边继续追求心中的梦想——化学。

27岁那年,拉瓦锡进入科学院任职,成了雅克的同事。空闲时间,拉瓦锡还在父亲的律师事务所兼职,同时他还是一名收入丰厚的包税官。可以说,当时的拉瓦锡是集颜值、才华和实力于一身的优秀青年。就像清风一样,拉瓦锡毫无预兆地走进了玛丽的心。情窦初开的少女玛丽,热切地听着拉瓦锡讲述他的实验,他眼里闪烁的光芒,突然间照亮了玛丽原本单调的生活。

神仙眷侣,互相成就

或许,爱情就是如此,它不讲逻辑,不可预测。从玛丽和拉瓦锡两人对视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灵魂仿佛就擦出了火花。在拉瓦锡眼中,玛丽显得如此与众不同,别人都嘲笑他的牛奶实验,玛丽却眨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追问:“那么结果呢?有什么数据能证明其影响吗?”那天,两人聊了很多,从拉瓦锡的牛奶实验到他自己创建的实验室。尽管他们之间有着15岁的年龄差距,但这并不能阻挡两颗年轻的心雀跃着向对方靠近。

在宴會结束后不久,玛丽便以请教化学问题为借口,征得了父亲的同意,然后在仆人的陪同下,前往拉瓦锡位于蒙田大街的家中。那天,玛丽参观了拉瓦锡的实验室,她全神贯注地跟随在拉瓦锡身后,听他解释定量容器、分解空气以及如何分析空气成分等专业内容。拉瓦锡讲解得专业而细致,而玛丽则听得专注而入迷。两人不时地相互对望,如果此时的时间能够停滞,那么它一定会酿造出世间最浓郁醇香的松露。

玛丽回家前,拉瓦锡送给她一枚叶脉书签。那是拉瓦锡在夏末时节捡来的梧桐树叶,柄端缀以红玉,四散展开的叶片上,是他刚写下的一句话:“之于我,你是世间最美的相遇。”自此之后,这枚散发出书香和化学药水气味的书签,成了玛丽最珍视的礼物。

为了让老伯爵对玛丽死心,雅克一直在为女儿寻找合适的伴侣。此时,看到女儿和拉瓦锡情投意合,雅克几乎立刻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于是,在认识仅仅四个星期之后,拉瓦锡和玛丽便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婚礼上,拉瓦锡牵起了玛丽的手,来宾纷纷祝愿他们携手走向幸福,而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对才子佳人也从此携手走向了化学界的广阔天地。

在18世纪的法国,结婚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束缚。婚后,女人有忙不完的家务,还得为全家人做衣服。可是,玛丽不甘心过这种平庸的生活。拉瓦锡给予了妻子最大的尊重,见玛丽对学习很感兴趣,他就鼓励玛丽学习,不仅亲自教,还请了很多科学界的名师教她哲学、化学、天文学。

拉瓦锡擅长科学研究,但是他语言能力不行,读不懂英文论文,没法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玛丽很有语言天赋,13岁就会拉丁语和法语。为了帮助丈夫读懂科学论文,她特意学习英语,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成了专业的翻译家,帮助拉瓦锡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在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化学家是英国的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亨利·卡文迪,为了让拉瓦锡能系统地读懂两人的著作,玛丽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将他们的著作全部翻译成法文。在玛丽的帮助下,拉瓦锡的科研工作突飞猛进。

当时,人们对化学的理解还是一种类似于炼金术的玄学,而拉瓦锡却想把化学升级成为系统的科学,做一场翻天覆地的学术革命。为了了解最新的科学进展,玛丽每周都在家主持沙龙,迎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他们谈天说地。当时,美国的富兰克林、英国的瓦特等著名科学家都是拉瓦锡家的客人。

婚后第一天,拉瓦锡就把玛丽带进实验室,邀请她做自己的助手。拉瓦锡对实验精度要求很高,他自己设计定制了当时全世界最精密的天平,精度达到千分之一克。玛丽不仅可以跟拉瓦锡默契配合使用这些精密的仪器,还可以整理所有的数据做好记录,写成论文。

拉瓦锡和玛丽这对神仙眷侣,一起开创了一个化学的新时代,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化学理论:他们发现了氢气,从而推翻了“燃素说”;他们率先确认了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了质量的守恒定律,制作了最早的一张化学元素表……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化学基本论述》。在这部书中,拉瓦锡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并对当时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总结出33种元素和常见化合物,使得当时零碎的化学知识逐渐清晰化。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现代化学教材,拉瓦锡也因此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玛丽除了整理书稿,还亲自绘制了整本书的全部插图。《化学基本论述》出版后,除了书中的理论,160多张精密实验仪器图也震惊了整个化学界,因为图中的每个细节比例、透视效果都像照相机一样精准还原。这些插图不但能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甚至还原实验,也推动了实验仪器标准化进程。拉瓦锡在接受采访时,毫不吝啬地夸赞妻子玛丽:“如果没有她,再好的仪器也研究不出氧化学说,我的妻子,才是我研究路上最好的助手。”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绘制这些插图,玛丽曾特意师从当时的绘画顶流雅克·路易·大卫,学习绘画技巧。

大卫不仅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还是国王的宫廷画师。这位早已名声在外的画家,初见玛丽时,就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在随后的相处中,他更是为玛丽的聪慧所折服。仅仅半年时间,玛丽的画作已经与大卫的作品不相上下。大卫彻底沦陷,对玛丽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他劝说玛丽:“嫁给我,我可以让你成为最著名的女画家,这可比那些枯燥的实验有意义多了!”然而,玛丽全心全意地爱着拉瓦锡,根本不为所动。她告诉大卫:“冲动的爱情往往难以持久,只有建立在共同理想上的感情才是坚不可摧的。”

玛丽的清醒让大卫对她更加钦佩,两人从此成了好友。1791年初春的一个午后,大卫给拉瓦锡和玛丽画了一幅画像。画像中,拉瓦锡坐在椅子上,右手拿着羽毛笔,扭头看向美丽的妻子。而玛丽身着一袭白色长裙,左手搭在丈夫的肩膀上。夫妻俩的目光同样温柔而坚定。

这幅画面太美好,以至于在两百多年后,包括《红与黑》《复活》《双城记》在内的很多名著都用这幅画像作为封面。现在中学生使用的人教版化学教材里,拉瓦锡的肖像也是从这幅画像中截取的。

穿越时空的爱恋

拉瓦锡夫妇的画像,定格了这对神仙眷侶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却又如此短暂,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身为贵族的拉瓦锡也被卷入其中。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政府征税采用包税的形式,即国家将征税工作承包下去,由商人雇佣的人员到各地去征税,征收来的税除了绝大多数上交给国家以外,其余部分就作为劳务费,归商人所有。因为巨大的利益,包税官就像吸附在纳税人身上的血吸虫,被民众深恶痛绝。拉瓦锡本身对做包税官毫无兴趣,但因为科学研究需要资金,因此,早在1770年,他就加入了包税官行列。

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包税官自然成了被革命的对象,包括拉瓦锡在内的17名包税官遭到了逮捕。这个消息对玛丽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她拿出夫妻俩积攒的所有钱财,四处奔走,恳求曾经的贵族朋友们帮忙向国会请愿,释放在科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拉瓦锡。然而,那些昔日的朋友害怕被牵连,纷纷选择袖手旁观。

1794年5月8日,对拉瓦锡的审判开庭。尽管拉瓦锡的律师一再提醒法官,拉瓦锡在科学上的成就远大于他所犯下的错误,但法官只是冷冷地回应道:“革命不需要科学,只需要正义。”就这样,这位才华横溢的现代化学奠基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当拉瓦锡被斩首的消息传来,玛丽几次晕厥过去。无数人为法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科学家而惋惜,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痛心疾首地说:“砍下拉瓦锡的脑袋只是一瞬间,但要再长出一个这样的脑袋,恐怕要等上一百年。”

拉瓦锡的死是时代的污点,也是玛丽的悲剧。两人相伴23载,志同道合,如今爱人突然离去,对玛丽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剜心之痛。她曾一度想追随爱人而去,然而这时,她收到了拉瓦锡临刑前写给她的信。信中写道:“我能够事业有成,享受幸福的生活,都是因为你用爱赋予的力量。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但你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请务必珍惜,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带着拉瓦锡的遗愿,玛丽将余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她的财产都被革命者夺走,甚至连实验设备和日记本都被洗劫一空,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只能依靠家中仆人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然而,玛丽并未因此而放弃。她在日记中写道:“一切都没关系,所有的数据都在我的心里。”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玛丽用了9年的时间,以回忆录的形式整理了拉瓦锡的遗稿。

为了使拉瓦锡的成果得以出版并流传于世,玛丽不畏艰辛,四处奔走。然而,没有出版社敢印刷《拉瓦锡回忆录》,因为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玛丽尖锐地谴责了当时的革命党和那些袖手旁观的贵族朋友们。找不到出版商,玛丽便自费印刷,将书赠送给科学家朋友们和图书馆。玛丽的这一举动得罪了不少人,甚至可能给她带来杀身之祸。然而,此时的玛丽早已无惧生死,为了证明已故爱人的清白,她愿意与世界为敌。

在生命的余晖中,尽管玛丽曾再次步入婚姻,但她始终以“拉瓦锡夫人”自居。与第一段婚姻相比,玛丽的第二次婚姻简直是一潭泥沼。她的第二任丈夫本杰明·汤普森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追求了玛丽四年。然而,在婚后,汤普森没有像拉瓦锡那样尊重妻子。他固执地认为女性抛头露面是罪过,进行科学研究更是越轨之举。因此,汤普森从不与玛丽讨论科学,并坚决拒绝让她成为自己的实验助手。这样的婚姻让玛丽感到窒息,仅仅维持了四年便以离婚收场。从此以后,玛丽再也没有嫁人,或许对她来说,遇到拉瓦锡,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好运气。

1836年,78岁的玛丽在法国巴黎去世。临终前,她手中紧握着65年前拉瓦锡赠送给她的那枚书签。尽管岁月早已侵蚀了书签上的字迹,但在另一面,玛丽不久前重新临摹的一句话清晰可见:“之于我,你是世間最美的相遇。”安静地躺在藤椅上的玛丽,面容恬静,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或许此刻,玛丽已经与永远的爱人拉瓦锡在另一个时空重逢。

拉瓦锡与玛丽之间的爱,始于惊鸿一瞥,延续至无尽的时空。在彼此生命最灿烂的岁月里,他们相遇了,而实验室成为他们完美婚姻的温馨背景。这对夫妻共同取得的科研成果,注定成为化学史上无法复刻的传奇。即使无法白头偕老,但他们的爱早已超越了生死。当我们读懂他们的故事后,化学书上的那张拉瓦锡肖像,就不再是一张冷冰冰的、角度怪异的图片,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丈夫,深情地凝视着他挚爱的妻子。

编 辑/朱艳君

猜你喜欢

玛丽化学
难忘的八个字
和我一起玩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女生玛丽莎Ⅰ
女生玛丽莎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