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提法的演变

2024-03-18姜长青

党史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国防科学技术

姜长青

1961年,毛泽东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讲话。会议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实现现代化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四个现代化”方面,而“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及在党内形成统一的表述,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1954年,周恩来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要发展中国的工业化,特别是要发展重工业。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工业国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此前后提出了国防现代化的建设目标。1951年12月3日,毛泽东审阅修改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部队整编工作的政治指示》稿,指示说:“为了继续争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建设和东方与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建设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毛泽东批示同意,并指示将《政治指示》稿发给军队和各中央局、分局、省市区党委。

随着中国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3年9月23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五十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的口号》。口号共65条,第26条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中规定,“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奋斗!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1954年9月23日,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周恩来在这里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产业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推进,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统一的,在实践中形成了工业交通系统的概念,所以在这一时期领导人的讲话中有时仍然提现代化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概念。

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新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时间。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7年12月2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致祝词,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我国人民在今后十年到十五年内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把我国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959年,毛泽东还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的命题。他于6月11日在会见秘鲁议员团时指出:中国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工农业水平不高,有许多人是文盲……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和文化教育,需要一个过程。

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约十年间,中央领导人提出了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文化以及现代化文化教育等重要概念和范畴,但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四个现代化”概念和提法。

四个现代化宣传标语

1959年,毛泽东提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现代化

随着“大跃进”运动及社会主义建设深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也更为深入,对社会主义建设试图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1959年第四季度,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等开始系统学习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并结合教科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探讨。

1959年12月19日,毛泽东等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十三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在读到只有在技术改造方面完成了过渡时期的发展生产力、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建立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基础这些任务之后,社会主义社会才完全建成时,毛泽东说:建設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现代化的概念。

1959年12月24日,周恩来在中共黑龙江省委组织的厅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采纳了毛泽东的提法。他在报告中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任务的同时,也提出“需要加快建设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国家更快地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0年1月7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时讲话。他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比例和速度等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人们主观上有时把客观可能看成不可能。是不是公开讲八年内完成四个现代化?可以考虑,内部要讲。此次会议听取了李富春关于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今后三年、八年设想的报告,批准了李富春的报告。其中,三年设想的目标是:在1962年提前五年实现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提出的十年赶上英国的口号,提前五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科学规划纲要;八年的总目标是: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要基本上完成集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这里,毛泽东较早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整体概念,并得到了党内的认可。此后,“四个现代化”便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960年2月14日—25日,周恩来等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周恩来在2月23日的发言中主要阐述了过渡时期问题。他说:在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有五个方针,那就是总路线、两条腿走路、五大革命、四个现代化和三个差别的消灭,在整个过渡时期,这五个方针都是关键性的。用这五个方针,把革命进行到底,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断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对外交往中也向外国客人介绍了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在杭州饭店会见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和夫人时,表达了通过谈判解决中尼边界问题,使中尼两国的友谊得到发展的意思。毛泽东指出: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目的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們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你们也要安下心来,搞现代化的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和国防,这不好吗?”

随着“大跃进”运动所导致的经济问题不断暴露、中苏关系破裂以及受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1960年11月17日,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介绍莫斯科会议的情况。他在讲话中指出,要埋头苦干,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承认暂时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坚决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多难兴邦,要发奋图强。

20世纪60年代提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根据中国经济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困难形势,决定从1961年起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方针以调整为重点,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和发展速度适当调整。全会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要求把农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要按农、轻、重的次序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经济工作。中央在经济调整过程中,坚持把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

随着经济调整各项措施的推行,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的势头。1962年12月24日,周恩来接见出席冶金、水利、水产、华侨农场、手工业、青年团、华北山区等七个专业工作会议的代表,作《吸取经验教训,做好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工作》的报告。报告在提出今后的任务时强调: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两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农业、工业、科学文化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总的方向是要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工作,都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只有基础发展了,工业和其他部门才能发展。这里,周恩来把农业现代化放在了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位。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这一时期,在“四个现代化”的表述中,用“科学技术现代化”代替了“科学文化现代化”,这反映了中央领导人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同认识更为清晰,对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毛泽东曾指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这是毛泽东对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关系的重要判断。1954年,周恩来提出了“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工业”的重要观点。中苏关系破裂后,科学技术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凸显了出来,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962年10月27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会,听取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韩光汇报科学口的情况和今后任务。他指出:科学要抓。我们要搞几个现代化,科学研究部门不首先现代化,整个国家都不能现代化。

1963年初,中央领导人在讲话时用了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表述。1963年1月26日,刘少奇出席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在会见丁颖、竺可桢等100多位著名科学家时说:我们国家的进步,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都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努力,依靠科学家的努力,尤其需要老科学家的带头。只要大家努力,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进步得很快。随后的1月28日,周恩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召开的各界民主人士春节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为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而奋斗。1月29日,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提出: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里,刘少奇、周恩来等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和表述,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四个现代化”标准的提法和表述。

这段时间,中央领导人对于“四个现代化”的推进方式和实现时间等重大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索。1963年8月20日—24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发展问题》起草委员会会议。23日,他在会上发言,同意邓小平提出的把“立足现实,瞻望前途”作为研究我国工业发展方针的出发点。周恩来在所作的四点补充意见中提出:必须瞻前顾后,有一个远期的奋斗目标。用23年的时间超过美国和苏联,可能快了些。“我看不要把走在世界前列作为重点,还是提四个现代化。是否可以提,用23年的时间或者是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4年12月21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会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1963年9月6日—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6日,周恩来主持开幕会,并就1964年国民经济计划和1965年控制指标相关的问题作了说明。他指出:中央赞同毛泽东主席关于从1963年到1965年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主张,在这一阶段内继续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同时还要发展,打下底子,然后再搞第三个五年计划。三年过渡之后,我们打算搞一个十五年的设想,就是基本上建立一个初步的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或工业体系,然后再有十五年左右,在20世纪内,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3年9月30日,周恩来在国庆十四周年招待会上讲话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3年10月12日,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五个专业会议(计划会议、城市工作会议、财政会议、财贸会议和中苏、中蒙边境边防工作会议)的代表作报告。他在讲到国内建设问题时说:为建立起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需要摸索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63年11月15日、16日,周恩来出席刘少奇召集的最高国务会议。会议强调: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精神,坚持节约的精神。对于推进“四个现代化”的方式,周恩来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又说:“必须在好的农业基础上、好的工业水平上,尖端技术才能突破,不然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周恩来是把“四个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推进的。

中共中央关于“四个现代化”的主张逐渐为国家和人民所接受,成为国家意志和行动。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号召全国人民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世界和平、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周恩来在对外交往时也谈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问题。1963年12月27日—31日,他在访问摩洛哥期间,在与哈桑国王会谈解释中国经济建设所采取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时说:以农业为基础就是首先大力发展农业,以解决原料、城市劳动力、供应、开辟国内市场等问题,为发展工业打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是,把工业、农业以及各个方面现代化。这首先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我们采取自力更生的方针,来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这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

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于1964年12月21日和22日连续两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报告》也提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周恩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确提出了分两步走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张,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发展目标,这给了全国人民以很大信心。

四个现代化宣传标语

1965年1月4日,毛泽东等出席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会议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一九六五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决议》。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继续发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英雄气概,为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事业造成了很大干扰,但即使在“文革”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党对“四个现代化”事业的追求仍然在曲折中前进。1971年8月31日,周恩来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纲。在提纲稿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今后任务”中,写了“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的目标,并在“四五”计划的设想中提出:“要求一个适应战备的合理布局”,“一个稳固的农业基础”,“一个比较强大的工业”,“一个比较发达的交通网”,“一个城乡交通、内外交流的商业网”和“一个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

1975年1月13日—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两步设想”,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在1975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这样就可以为在1980年以前实现上述的第一步设想打下更牢固的基础。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今后的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的十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

邓小平在1973年重新复出工作后,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推进工作十分重视。1975年9月15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周总理在四届人大讲了毛主席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任务,就是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提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实践中推行改革开放等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陈云在改革开放后作出了工业现代化是现代化主要标志的科学论断。1979年6月1日,陈云同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严佑民、韩哲一、陈锦华谈话时指出,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应当是工业现代化。6月16日,陈云主持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全体会议时指出:现代化应以最先进的工业为标志,这毫无疑问是可以完成的。中国的农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困扰国家多年的农业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集中力量发展中国工业化仍然是重大的任务。

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75年,邓小平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时,在大寨虎头山上留影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会见津巴布韦客人时指出:我们要實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国家在宪法层面上对“四个现代化”也进行了明确规定。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把“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同“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并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国防科学技术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国防小课堂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国防小课堂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