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暖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纪实性影像叙事研究

2024-03-18宋佳音李忠

艺术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叙事学

宋佳音 李忠

摘要:目的:《县委大院》自开播以来,以工业化的制作水平、泥土性的叙事风格、亲民性的人物群像、时代性的基层治理以及真实的细节还原取得了高口碑、高收视的成绩。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显示,该剧每集平均收视率达1.941%,截至2022年12月22日收官时,收视率达到了2.059%,收视吸引力持续保持强劲势头。《县委大院》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展示了基层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区域治理的真实图景,以强烈的纪实性影像风格刻画叙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叙事策略。在经历疫情变化、国际局势紧张、全球经济面临考验的过程中,当下缺乏面对改革阵痛与反映人民心理的精品力作,缺乏经历时间检验的影视作品。《县委大院》尝试在现实主义的表达中作出回应,这一回应既不是玄幻现实主义,又不是阴暗现实主义,而是找到了一个中间点——温暖现实主义。方法:文章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若斯特和戈德罗在电影叙事中的研究成果,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和叙事空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当下我国现实主义电视剧的叙事路径。结果:《县委大院》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克制的温情化,在生活真实和艺术审美上达到了高度统一,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值得深耕。结论:《县委大院》对我国新时期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县委大院》;温暖现实主义;叙事学;内聚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3

0 引言

在2022届中国电视剧CMG年度盛典上,《县委大院》斩获“年度优秀电视剧”“年度导演”“年度编剧”“年度制作人”等多项奖项,其精良的制作和表达的现实关怀得到了高度肯定。现实主义是有立场、有态度、有倾向的,温暖现实主义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温暖的解决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在不回避现实的前提下将其情感化[1],是在市场需求、意识形态要求以及表达创作者现实关怀中寻找的平衡点。

该剧着力于人物、情节和空间的刻画叙事,在叙事视点的选择、叙事结构的编排以及叙事空间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打造温暖纪实的影像风格。因此,本文以叙事学为支撑剖析该剧独特的影像叙事。

1969年,托多罗夫创造了“叙事学”这一术语。1972年,基于热奈特《修辞卷三》中的《叙事话语》,叙事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一般来看,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其研究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2]。麦茨认为,“叙事是一个完成的话语,来自将一个时间性的事件段落非现实化”[3];而普林斯对叙事的定义是“对于时间序列中至少两个真实或虚构的事件与状态的讲述,其中任何一个都不预设或包含另一个”[4]。基于以上概念,可以总结出叙事具有真实性,也会进行虚构化加工,放置于《县委大院》中,则会形成加工后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呈现出温暖的影像空间。

1 点:内聚焦塑造平民化人物

王阳明曾提出“天下之事,皆在于一人”,强调个体力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在温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下,平民化人物被塑造得更具生命力、更具烟火气与代表性。人物角色作为独立个体,承载着不同的叙事视点,以小见大折射出时代印记。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从认知效果出发,提出了“叙事聚焦”这一概念,并按照叙事者与人物的认知关系又细分出内聚焦叙事。所谓内聚焦叙事,是指叙事者所知与人物所知信息一致,而已知信息既可以固定又可以变化,这样的好处在于观众与人物是共同成长的。

《县委大院》通过内聚焦进行平民化叙事,可以将角色的“变化”脉络与“不变”品质清晰地展示出来。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多维度挖掘,展现出的人物弧光与人性光辉奠定了全剧温暖的基调。

首先,人物是“变化”的。虽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和常用的创作路径,但该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通过人物关系的温暖演绎取代人物的生活焦虑,观众在带入角色的过程中,能够释放现实压力,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不同于好莱坞英雄人物塑造的逻辑,该剧并没有为了增强戏剧张力而重点刻画人物的反差,而是以纪实为依据,选择一种温和的模式潜移默化地浸润观众的心灵,将人物关系趋向温情的变化作为叙述重点,从而放大生活中的美好。例如,在面临拆迁难题时,起初村民与基层工作者的意见无法协调,工作者立马转变沟通策略,在发现村中是“妇女当家”后,立即派出女性干部深入沟通,参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动员全村村民搬迁,和平高效地解决了拆迁难题;又如小林下乡参与围炉夜谈,在温馨的篝火中平和谈话,动员村民投票将孙婆婆纳入贫困户,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无论是拆迁还是扶贫,干部在解决基层问题的过程中,党和人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团结,观众同剧中人物一起,潜移默化地消解了现实生活带来的焦虑。这一叙事方法并非刻意让观众回避现实问题与冲突,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客观、更温情化的方式来進行讲述。

其次,人物是“不变”的。剧中干部身体力行表现出了“坚守”的优良品质与“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不变的品质”这一表现手法常用于励志片或人物传记片,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如经典影片《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不过,不同于这些影片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下,《县委大院》在写实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记录党员干部不变的信念,在无限接近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影响观众,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剧中的干部坚持以人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守在人民发展的第一线,采用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而非僵硬的“一刀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干部梁三宝主任,他的工作方式便极具泥土性与亲民性,他在工作中注重维系村里的亲缘关系,多年坚守在基层。他的不变与日常化的工作让观众深刻意识到,这是一位合格的、充满生命力与真实性的基层干部。此外,该剧尝试用细节刻画取代矛盾叙事,在日常生活中再现美好的时光,还原老百姓平凡与温暖的生活瞬间。这种瞬间促进了观众的情感宣泄,通过温暖纪实的影像,抚平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伤痛,是一种温和的精神治愈。这种内聚焦、共成长的叙事模式启动了观众的情感补偿机制,让电视剧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以温暖覆盖伤痛,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提供一种可行的实施方案。

2 线:“正、悲、喜”编排叙事结构

《县委大院》采用单数性的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方式符合民族传统审美习惯,让观众在故事讲述中产生“正、悲、喜”的三感通融,使整体呈现出以正剧为主基调、以时代痛点为讨论主题、以温暖祥和的叙事模式为叙事策略的特点。该剧展现出温暖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离不开创作者对“正、悲、喜”这三种元素的合理调配。单数性的叙事通过这种调配,既不会使结构过于平铺直叙,又不会削弱故事的可看性,它使观众直面改革阵痛,从而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真实图谱。

首先,“正”即正剧,这决定了《县委大院》的底色,主要通过单数性叙事来铺陈。若斯特与戈德罗在《叙事话语》中提出“单数性的叙事”,具体是指一种“向前移位”的阅读,是一种符合线性时间流逝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本身具有一种严肃性与规整性,向观众传达了“红色”与“现实主义”的信号,但该剧又杜绝了“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摆脱了庸俗的、教条的、机械化的单向度传播,在各大平台引起广泛的讨论。

其次,剧中合理控制“悲”剧元素,拒绝了廉价的眼泪与同情,而是客观真实地提出我国在当代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就具有了纪实性。“悲”亦是“痛”,剧中不仅直击因病致贫、数据造假、医保不完善等痛点,也大方讨论乡镇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国家与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治理措施,提出了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法,实现了现实中的善意本色与现实压力的辩证统一。

最后,《县委大院》巧妙地把控“喜”剧元素,这确立了温暖的调性。《周易·序卦》中提出:“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在这种乐天知命、和乐顺遂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我们可以窥见国人对温暖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取向。宏观来看,“喜”体现在对结局的设计上,无论是单元故事还是结尾,都是以圆满解决问题结束的,并且在解决问题之后还有对未来的展望;微观来看,有趣的情境、台词、桥段代替荒诞、反讽等常规的喜剧手法,如表现刘喜好吃懒做、爱凑热闹的情节,整体是轻松诙谐的,让观众对他又爱又恨,局部喜剧既不改变正剧质感,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温暖的氛围。

“正、悲、喜”编排的单数性叙事结构彰显了既温暖又纪实的叙述风格,是符合中国观众期待视野的叙事方式,是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土壤的审美倾向,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又体现在“韧性奋斗,便可否极泰来”的文化自信上。

3 面:“真、美、善”营造叙事空间

正如《与元九书》所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后影像时代,如何准确、恰如其分地表达这个时代的人与事,是创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温暖现实主义则提供了一种创作路径,通过塑造“场景”和“外场景”的叙事空间,完成对“真、美、善”的追求,用温暖的笔法记录这个时代的人与痛苦。这种创作导向和解决方案,是当下创作者留下的回答方式与创作智慧。

现实主义的基石是真,影像语言的探索是美,而时代温暖的价值表达是善,剧中对叙事空间的营造可以发掘出创作者的态度与人文关怀。若斯特与戈德罗将空间划分为被表现的空间与未展示的空间;被表现的空间为场景,在剧中由真实的场景设计和客观冷静的镜头语言构成;未展示的空间即外场景,受作品所处的时代影响,由社会发展、价值观念、政策指导等构成。

第一,求真是《县委大院》鲜明的创作特征,是营造真实叙事场景的前提。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首先要求空间真实”,这一准则置于电视剧中依然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文艺创作要坚守人民立场,要求文艺作品要关注和表现人民生活,这为现实主义创作点亮了明灯。编剧挂职深入体验基层工作与区域治理,为创作出高质量的剧本打下了基础,真实再现了县级市的发展难题与应对方法,营造出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场景空间。

第二,求美是视听语言在美学上的追求。该剧刻画的场景具有强烈的纪实美学特征。在镜头设计上,剧中除了遵循镜头语言本身的叙事语法外,很少主动采用特写镜头或主观镜头,将叙事的主观性与创作者个人情感表达隐藏在克制的镜头之下。剧中一方面大量采用全景与远景镜头交代故事环境,另一方面在讲述故事中保持记录的客观性,如在第18集村民与宣传委员为砍树起争执的戏份中,镜头并不会因为人物情绪的变化而进行主观性表达,反而大量采用定机器与中近景拍摄,具有强烈的客观性与纪实感;在台词的处理上也非常接地气,语言断句抑扬顿挫,如林志伟针对村民乱砍滥伐现象的总结为“好处就是,他们不会带头戗戗你,坏处就是随大流,容易跟着往前挤,如果第一排刺头治不好,他们踩你一脚也挺难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村民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在塑造人物角色和描述场景时不仅做到了真实客观地再现,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具有纪实美学的影像叙事。

第三,求善是创作者的价值表达,由这个时代的外场景把控和影响。如果说场景展示了该剧的空间维度和尺度,那么外场景则展示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文面貌与党的治理蓝图,具有鲜明的时间尺度。正因如此,具有人民性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党与人民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成为《县委大院》温暖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县委大院》讲述矛盾但不异化矛盾,给予了观众深切的时代关怀,在观看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在温暖现实主义中追寻自身的真善美。

4 结语

《縣委大院》以内聚焦的视点发掘人物的变与不变,在细节化叙事上将矛盾日常化,同时采用单数性叙事结构编排出得当的“正、悲、喜”叙事基调,最终在场景与外场景的纪实性空间建构中传达“真、美、善”的价值诉求,成为温暖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典范。温暖现实主义不是唯一的创作标准,它只是一种可参考的创作导向,我们需要包容多样的现实主义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产出更多温暖向上的电视剧精品,让作品经得起市场考验、人民考验以及时代考验。

参考文献:

[1] 胡智锋,尹力,滕华涛,等.新时代影视创作的温暖现实主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2(6):4-23.

[2] 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3.

[3] 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2.

[4] 杰拉德·普林斯.叙事学:叙事的形式与功能[M].徐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

作者简介:宋佳音(2000—),女,山西平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影艺术、影像叙事、融媒体传播。

李忠(1978—),男,江苏徐州人,硕士,高级实验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影像叙事、融媒体传播、电视节目与纪录片创作、城市形象构建。

猜你喜欢

叙事学
一部女性成长与救赎的见证录——《证言》的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
后经典叙事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
叙事学经典/后经典划分争议20年考辨:后经典叙事学存在合法性论略
叙事学角度下的《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研究
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叙事学研究
AnIntegratedNetworkofNarrationsMakesagoodStory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第五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会讯
西方与中国:叙事学本土化反思
认知叙事学初探——以电影《美丽心灵》中的文本世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