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字冒险模式的科普游戏设计探索

2024-03-18彭立肖小月

艺术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游戏设计教育性

彭立 肖小月

摘要:目的:市场上的科普游戏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平衡产品的娱乐性和科普性,为解决当前科普教育类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基于文字冒险这一游戏模式针对科普类游戏提出设计策略,为科普游戏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科普游戏现状,分析科普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梳理文字冒险游戏模式在科普教育中的潜在优势,探讨其在科普游戏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文字冒险游戏具有开发难度低、玩法丰富、剧情时长可控等优势,作为一种科普类游戏,有潜力实现高效科普,游戏开发者可在此基础上注重内容优化,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定制游戏细节,提升科普游戏的教育价值。结论:游戏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其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将科普内容融入游戏的剧情、玩法和关卡设计,搭配精良的美术设计,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一边享受乐趣一边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文字冒险游戏注重情感交流,交互形式简单却不枯燥,可塑性强,将这一模式应用于科普游戏中,开发者可以设计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游戏与任务,提升科普游戏在教育推广中的效率和吸引力。

关键词:科普游戏;文字冒险游戏;教育性;游戏设计

中图分类号:G315;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3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普事业也蓬勃发展,市面上涌现大量科普产品。科普游戏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普形式,利用信息交互将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近年来受到了游戏研发人员和教育专家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积极投入科普游戏的研发和生产。游戏的目的是娱乐,科普游戏将娱乐这一属性与各类知识有机融合,区别于传统游戏。多样化的知识呈现使游戏不再仅仅被视为易沉迷的娱乐消遣,而是作为全新的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融入社会生活,群众的接受度更高。

1 科普游戲行业现状

科普游戏是功能性游戏的一个分支。王小明、张光斌、宋睿玲将科普游戏定义为利用游戏的方式来设置或强化学习的过程,让玩家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获取中,既有激励的梯度感,又有内在动因带来的成就感[1]。

2019年3月,由腾讯游戏发起,中国科学研究会支持,理事单位包含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头部游戏厂商的科普游戏联盟宣布成立,并于近年发布了数个承载科普功能的精品游戏,如《匠木》《第九所》等。《匠木》是以中国榫卯为主题的休闲益智游戏,利用3D模型,通过点击、消除等简单组装交互,向玩家展示榫卯结构的相关知识,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第九所》以我国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伟大科技项目为背景,采用沙盒建设的自由玩法,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平台,让用户参与到科技发展进程中,对民族力量和科技力量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

从市场上的科普游戏产品来看,大量科普游戏聚焦于文化科学领域,精品游戏作品稀缺,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游戏性和趣味性、游戏玩家留存率低等问题。用户量级小,尚未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难以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实现深远的科普教育价值[2]。此外,科普游戏的营收情况尚不明确,但不难看出,相较于传统游戏,科普游戏的受众更少,宣发关注度更低,因此研发团队不得不在商业价值与教育价值、公益性与经营性之间进行取舍。但随着大型游戏运营商的加入,依靠现有的技术和资金优势,科普游戏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2 科普游戏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性与娱乐性不平衡

如何平衡教育性与娱乐性,是目前科普游戏制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部分科普游戏对于知识植入的处理较为古板,通常表现为游戏中的教育痕迹明显、玩家难以进入状态,大段文字堆砌,衔接生硬,看似休闲放松,实则埋头苦学。例如上海科技馆团队开发的《探索鲸奇世界》,设计者参考了商业游戏的奖励机制,玩家需要通过回答鲸类相关问题来获得游戏所需资源,然而这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习得,这会导致不了解鲸类知识的玩家,抱着被科普的动机进入游戏,却要在游戏前期面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问题,答错甚至会造成游戏资源的损失。虽然游戏可以重复挑战,但为了避免损失,部分玩家可能在此处流失。

2.2 叙事性与交互性不足

在传统课堂上,为保证教学效果及信息覆盖,一般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教育模式,当下许多科普游戏也是如此,以游戏为中心,向玩家单向传输科普知识。例如中国数字科技馆开发的医疗知识科普游戏《职业小行家医生》,玩法以机械点击为主,系统仅仅引导玩家逐个点击各个理疗器械,搭配简单的图文介绍,玩家只能被动地获取知识,无法多角度观察器械,也无法看清楚各个器械在手术中的具体操作,和游戏里的患者也没有其他交互玩法,游戏可玩性不足,玩家很难从中系统学习到治疗相关的程序性知识,看似以游戏的形式教学,实则为数字化的教材。

2.3 可玩性与严谨性无标准

常见的科普内容主要包括该主题的科学原理、规律和现象等,在科普游戏中,开发者需要采用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这就导致许多科普游戏只给玩家展示了概念和现象,科普性不足,玩家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会产生误解。

例如Arcade Grab发布的游戏《抗生素》,通过即时对抗的模式,模拟抗生素杀菌的过程,操作简单易上手。但游戏没有解释抗生素药物带来的耐药性这个关键问题,也没有设计附加引导,这会让部分玩家误以为抗生素可以随意使用,甚至把这一想法从游戏带入现实生活中,与开发者设计游戏的初衷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科普游戏不能生硬套用经典玩法,交互叙事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叙事逻辑和互动体验。

3 科普游戏优化措施

3.1 系统规划科普任务

科普游戏应充分发挥“乐”的作用,对玩家来说,机械重复的科普和其他教育形式没有太大差别,内容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开发者应当把握知识融入的时机和力度,在吸引玩家产生持续深入的游玩兴趣后,再通过科普游戏的“教”,让玩家潜移默化地习得相关领域的知识,如此既能满足目标用户的求知探索欲,又能提升知识呈现的趣味性。这要求开发者系统详尽地了解科普内容与游戏思路,调整游戏节奏,以达到良好的科普效果。

3.2 采用双向互动玩法

科普游戏若要达到教学目的,应注重玩家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摒弃过于机械化的操作和单向叙事模式,通过双向互动,引导玩家思考游戏操作与知识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

游戏化学习的关键在于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代入感,具有主观能动性,优秀的科普游戏可以通过游戏世界观的搭建和剧情的推进,让玩家产生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通过各种操作得到不同的反馈,从而全面地了解科普内容。例如由开发商5th Cell出品的《涂鸦冒险家》,设定类似于神笔马良,在主角的笔记本上写下单词就能出现相应物品帮助主角闯关,游戏可以辨析出几万个单词并实现实时互动,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英语。

3.3 完善题材内容设计

不同领域的科普知识具有不同的特点,开发者需要掌握创作技巧,采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做到内容和形式协调统一,兼具可玩性与严谨性。

针对严肃的医疗领域,国内木夕工作室推出了《神医》,游戏还原了中世纪欧洲奇特的医疗手段,如占星医疗、烙铁止血、水蛭放血等,运用夸张的美术风格描绘神秘阴暗的欧洲中世纪风土人情、社会阶层状况等,向玩家科普那段荒诞的医学史,了解医学发展历程。制作团队为确保严谨性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也体现了对医学的敬畏之心。

同样热门的还有英国传染病主题游戏《瘟疫公司》,开发者在策略游戏的玩法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现实元素,如医疗研究、新闻报道和实时感染动态等,连界面设计也贴近现实中的新闻节目。多样的交互形式让玩家思考疫情暴发的原因,从而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共健康知识。

4 基于文字冒险模式的科普游戏设计策略

4.1 文字冒险模式在科普教育中的优势

文字冒险游戏起源于小说,早期作品多从文学或电影作品中汲取灵感。制作者将玩家置于一个交互式故事中,为玩家提供了较高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以自己的选择和决策来影响游戏进程。玩家可以通过探索不同的场景、解决谜题、战胜敌人等方式来获得经验值和奖励,同时在主线故事脉络下,玩家会因选择了游戏对话里的不同选项进入不同的剧情,最终获得制作者逐个设计的支线结局。从文字冒险模式的特点出发,将其应用于科普教育中有以下优势。

首先,文字冒险游戏的开发难度低,玩法简单多样。目前国内已经出现许多知名网站,如橙光游戏、易次元游戏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文字冒险游戏都来自普通玩家原创,因游戏本身的文字选择玩法居多,不涉及格斗动作类游戏的操作,技术难度较低,所以各大网页平台几乎都有游戏编辑板块,这极大降低了文字冒险游戏应用于科普教育的成本,提高了开发者修改游戏以进行知识科普的灵活性。

其次,文字冒险游戏的剧情玩法自由,内容时长可控。开发者可以根据科普内容设计剧情,游戏时间随剧情长短而定,剧情长短又能根据不同选项支线进行调整。互动式的文字游戏保证了主线剧情,可以省略大部分动作操作,玩家只需要阅读和思考,将其应用于教学,能够很好地增强玩家的代入感和专注力,达成不同的科普目标。作者通过设置不同支线或关卡让玩家选择,从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探索欲,主动选择经历游戏情节的不同顺序,每个选择都会影响叙事走向,从而使游戏的中心主题和情节线索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跳跃性。这样的游戏模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只能沿一条线路前进的限制,给予玩家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不仅增强了游戏的再玩性,还体现了游戏的人文性。

当文字无法达到理想的科普效果时,开发者可以选择嵌入其他小游戏来辅助科普工作,例如平台跳跃游戏、三消游戏等,丰富游戏玩法,摆脱相对固定的游戏模式,可塑性强。

4.2 融合现实成就的内容支持

科普游戏的本质是游戏,只有优化游戏设计,推出具有趣味性、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吸引玩家,并在市场上立足。科普内容应与游戏目标、知识传播过程和游戏剧情任务相辅相成,避免让玩家产生割裂感。

在游戏剧情创作上,以文字冒险游戏为例,可鼓励更多的传统文化游戏化改编,我国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器具礼仪的范例众多,可供参考的故事架构选择也十分丰富。例如早期的《大唐诗录》,在主角的冒险里结合了诗文鉴赏,利用点击填空的玩法,在游戏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展现了原著作品的文学价值,又增强了互动,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发挥了文学作品与科普游戏的双重教育意义。

在游戏美术设计上,应该贴合科普主题,用心的视听细节设计更能吸引用户持续关注。近年来IP在游戏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许多玩家愿意购买相关衍生产品,其他行业也与游戏IP開展联名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为游戏公司带来盈利,还有利于强化游戏的营销效果。因此,开发者可以通过发掘和打造原创IP,针对不同的科普题材进行IP改编,以适应市场需求。

4.3 适应用户科普的玩法支持

开发者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用户的特征,有针对性地优化玩法,包括其他的人性化设计,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例如在附加玩法上,多数青少年偏爱紧张刺激的动作类、竞争类游戏,中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精力下降更愿意选择策略类游戏,老年人对节奏较慢的闯关类游戏接受度更高[3]。针对不同用户,设置阶梯性提高的游戏难度、嵌入定制化的游戏人物与元素、及时给予反馈等,可以提升游戏的感染力,增强游戏用户的黏性。

科普游戏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相关监管部门应重视鼓励引导开发,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并为开发者提供切实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高质量的作品能够得到与之匹配的回报。这样游戏开发者才能维持正常运营,有余力进行健康的营销,实现科普目的,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游戏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同时应注重培养游戏人才,建立完善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为科普游戏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5 结语

本文对科普游戏的相关理论及行业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当前科普游戏存在教育性与娱乐性不平衡、玩法与交互形式单一、内容完整度与严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结合科普内容调研与游戏创意、系统设计科普任务、提升可玩性与交互性、完善内容搭建等设计策略,并整理文字冒险模式在可塑性与互动性上的科普优势及设计思路。然而,专业知识搭配简单的游戏模式,并不足以设计出高质量的科普游戏,要想成功将文字冒险模式应用于科普教育,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综合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张光斌,宋睿玲.科普游戏:科普产业的新业态[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6(3):154-159.

[2] 张光斌.游戏出版的价值导向:《科普游戏产业发展宣言》起草与审思[J].出版与印刷,2021(4):13-19.

[3] 朱莹,顾洁燕.国内科普游戏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普研究,2021,16(2):100-106,112.

作者简介:彭立(197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墨动画与插画、数字媒体艺术。

肖小月(1998—),女,湖北鄂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游戏设计教育性
试论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
VR技术现况及其未来对游戏设计的影响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设计探讨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焕发生机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儿童弱视在线康复训练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分析小学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合理运用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