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线上学习模式研究
2024-03-18仓子柔陈若凡
仓子柔 陈若凡
摘要:目的: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结束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线上教学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延伸,受到各方重视。线上学习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分類不够细致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线上学习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灵活度。文章旨在研究大学生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两种不同类别的线上学习模式。方法:以艺术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设计相关调研问卷,并根据调研结果对线上学习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面对艺术类专业课与非专业课的不同特性,分别提出不同形式的应对方法。对专业课程提出采用翻转课堂上课形式、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等方法,对非专业课程提出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等方法,由此推动大学生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论:通过对艺术类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的特点有所不同,线上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存在差异。专业课程有教师的强制要求,部分大学生会产生抗拒心理,效率会大大降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则更多是出于大学生本人的意愿,态度较为积极。因此,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时,要吸取非专业课程的教学优点,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艺术专业;专业课程;非专业课程;线上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4-00-03
1 线上学习模式的背景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授课形式转换。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采取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新型线上教学模式。移动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为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各类线上学习软件的出现,也充分满足了师生无距离互动等各种教学需要[1]。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坚持发展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运用多种方式推动教育公平化,通过互联网教学、完善教学基础设施等方法实现教育的多样化,使各大高校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依据自身需要学习各类非专业课程。本文试图探讨艺术专业大学生在专业课程和非专业课程学习中对线上教学模式的使用情况。
1.1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指与大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专业培养方案所涉及的课程内容,通常只有修读完相应的专业课程,才能获取相应的学位证书。目前,按照国内的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多数艺术类专业的学分设置在140~160分,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其中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是和专业技能最为紧密的课程,通常课程数量达到几十门。
1.2 非专业课程
非专业课程是指在专业课程之外不涉及专业培养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课程可通过B站、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各种平台观看。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发上网搜寻资料以拓宽知识面。目前,有许多平台上线免费或付费的在线课程视频,以B站为例,其科普内容在疫情期间的播放量同比增长高达1994%。由此可见,非专业课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市场不断扩大。
2 线上学习情况调研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问卷面向在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学校能够运用各平台设备开展教学的大学生,且该部分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各种电子设备。在各平台发布问卷120份,回收内容120份,问卷收回后通过人工方式统计录入,并去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7.5%。
样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从调查者的年级来看,大二占比最大,其次是大三;从调查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占45%,女性占55%;从调查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学习过非专业课程的学生占78%,没有学习过非专业课程的学生占22%。
综上所述,样本调查者身份具有统一性,同时样本内容具有极强的参考性,符合本次研究对样本数据特征的需求。
2.2 艺术类专业课程线上学习
2.2.1 渠道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使用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等软件学习专业课程。
调查显示,有65%的学生认为使用腾讯会议是学习艺术专业课程的最佳方式。首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与教师教学同步。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发送弹幕实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可以通过会议直接发送签到,及时了解学生情况;而学校相关部门可以自由进入会议监督教师和学生。其次,艺术专业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腾讯会议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不仅有传统的单一文本形式供学生摘阅,还有在线直播、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有助于带动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恢复了线下教学,艺术类专业课程采用以线下教学为主、以线上学习为辅的方式授课,不仅有益于学生在课后巩固学习成果,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2.2.2 学习效果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艺术专业课程的线上学习具有时间和地点灵活这一优点。首先,教室的容纳度和基础设施有限,一些艺术类课程的教室位置或设备对艺术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类课程的专业性较强,要求学生跟上教师的技术操作节奏。通过线上学习,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看见屏幕,听见教师授课,从而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创作相应的作品。其次,在生病在家、疫情隔离等特殊情况下,线上学习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对于晦涩难懂的专业课程知识点,线上学习可以提供教师的课堂回放,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相关知识点,此外,也可以观看各大平台提供的学习视频、名师课堂等,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但也有高达75%的学生认为,艺术专业课程的线上学习缺乏课堂氛围,注意力难以集中。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缺乏课堂的约束力,故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还有较多的学生认为,艺术专业课程的线上学习模式大多取决于教师的选择,有时教师会关闭留言系统以保证课堂流程顺畅,导致部分学生的疑问无法得到及时解答。
2.3 艺术类非专业课程线上学习
2.3.1 渠道
艺术类非专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反,大多采用线上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以兴趣为主要导向,抱着积极的态度学习。根据问卷结果,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学习三种类型的课程:一是PS、AI等技能型课程,二是艺术方面的知识型课程,三是绘画、音乐等兴趣型课程。但一些艺术类非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过强,部分学生认为须通过线下教学来巩固学习成果。
2.3.2 学习效果
就艺术类非专业课程而言,线上学习往往是普遍选择的方式。首先,开放艺术类非专业课程的线下机构价格较为昂贵,且对部分学生来说,地理位置不方便。其次,线上学习很多资料是免费的,时间和地点也比较灵活。最后,大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类非专业课程的线上学习氛围轻松,有同样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平台弹幕交流,能够进一步增强学习课程的欲望。
同时,学生普遍认为缺乏规模化的指导,难以找到优质的学习资源。非专业课程不像专业课程那样有教师的引导,要求学生在众多资源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这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此外,专业课程有教师的监督,而非专业课程往往是学生的兴趣使然,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难以坚持下去。
3 线上学习模式优化策略
3.1 艺术类专业课程
3.1.1 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日常的艺术类线下专业课教学中,大多数教学方式使用单一大屏手段,这降低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优化教学的授课界面,如将课件与答题小程序相结合[2],给予学生记录笔记与内化的时间。同时,灵活运用各大交流软件,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实聆听来自教师端的视频教学,如超星平台、MOOC等。教师端可以课前发布签到,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前通过线上回答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已授知识的回顾与考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如此,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发布相关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线上讨论,拓展思维方式。
3.1.2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翻转课堂新形式
据调查,有近半数的学生更愿意选择以自我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因此,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教转变为学,参考学生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转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3]。
艺术类专业课程通常采用教师与学生同步上课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4]。例如,在课堂学习中,利用腾讯会议等交流软件,让学生提前熟悉,并尝试进行主体转换,通过课前视频辅导、资料的收集与整合等措施,促进线上课程的顺利开展。
3.1.3 建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
對艺术类专业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线下教学互动,但受疫情影响,不得不采用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平台来开展教学、与学生互动。随着疫情的结束,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打造层次更丰富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更加投入,通过线下的面对面教学,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知识传授的直接性[5],沿用线上模式的优点,保证课堂的灵活性。
在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设计,引导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各种方式求助教师与同学,从而解决问题并完成学习任务。
3.2 艺术类非专业课程
3.2.1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促进教学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斥巨资投入建设网络平台,分享优质资源,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专业课程与非专业课程的学习需求。
例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作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平台,拥有较多艺术教学资源,MOOC网络教育中的艺术资源往往由艺术学科的知名带头人与专家团队发布,同时拥有相应的学科实践条件支持[6]。大学生平均每学期的课程一般每天不多于5个课时,除了专业课学习时间外,基本可以自由安排剩下的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课程,通过MOOC补充更多的艺术类知识。
3.2.2 提取教学内容精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专注力在30分钟后就会慢慢减少[7]。艺术类非专业课程注重知识的多样性,教授内容较为琐碎,因此更应浓缩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前30分钟传授课堂内容主体,保证教学重点被学生充分吸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注意力的外移。同时,在一些艺术类专业课程的碎片化时间里,可以通过压缩艺术类非专业课程的知识精华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综合实力的提升,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语
艺术类专业课程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对高校的招生及人才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非专业课程同样重要,关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身心健康。然而,专业课程的学术性很强,就大部分学生而言,学习起来更加晦涩枯燥。同时,非专业课程的建设也不完善,线上资源虽多,但缺乏引导体系。
为此,各高校可以在线上开展课程资源建设,使学生的课前学习、课内测验以及课后巩固环节更加便捷;在线下开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B站这类娱乐平台也在快速发展,学习类的视频越来越多,为非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总而言之,线上学习的发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书成.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教学的重构与任务实现[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3):113-118.
[2] 陈显灶.整合优化互动方式,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以“声音的特性”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22,37(8):80-82.
[3] 刘邦奇.翻转课堂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8):11-15.
[4] 赵欣.翻转课堂的教师角色、教学效果及优化建议[J].大众文艺,2022(21):139-141.
[5] 覃玉荣.混合模式下高校课程思政师生主体间性探索[J].文化与传播,2022,11(3):58-66.
[6] 高翼,彭爽.大数据时代教育信息化平台cMOOC模式建构与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23,41(2):177-184.
[7] 兰雪,张晗,刘春鹤.疫情期间医学文献检索课在线授课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2):23-24.
作者简介:仓子柔(2003—),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批评、媒介素养。
陈若凡(2003—),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媒介批评、媒介素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高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新模式及其使用效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029803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