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绘本教学中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4-03-18傅丽美毛婕妤

现代特殊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绘本教学

傅丽美 毛婕妤

【摘要】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绘本的可读性及丰富的图像和色彩,将社会交往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为儿童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知识学习)、演(情节表演)、作(绘本创作)、练(技能练习)四个教学环节开展绘本教学,帮助儿童逐步从感知、体验、参与再到主动发起沟通,有效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绘本教学;社会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傅丽美、毛婕妤,浙江省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杭州,310008)。

孤獨症是以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存在持续性缺陷,并有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1]。绘本教学指教师根据绘本“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特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或主题来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2]。绘本的可读性及丰富的图像和色彩,符合孤独症儿童视觉优势的学习特点,已有研究表明,绘本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情绪理解能力等[3-4]。传统的绘本教学一般采用看图说故事的教学形式,难以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笔者以行为认知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当前的能力水平及学习特点,注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通过讲(知识学习)、演(情节表演)、作(绘本创作)、练(技能练习)四个教学环节开展绘本教学,引导孤独症儿童参与绘本的情境互动,促进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一、绘本教学对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较弱,常用不恰当的行为来表达需求或逃避任务,使他们无法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谊,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在讲、演、作、练四个环节的绘本教学中,笔者以孤独症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绘本教学和二次制作的素材,让他们全程参与脚本制作、对话创编、情景模拟、泛化练习等绘本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他们对社会交往的学习兴趣,提高绘本教学效果。

(一)增加同伴互动,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困难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社交问题,教师可以巧用绘本故事引导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增加社交体验,帮助他们理解与掌握社交技能。在绘本故事创设的模拟社交情境下,孤独症儿童更容易掌握社交技能,提升他们的社交自信,并将所学技能迁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笔者针对一名以攻击行为表达参与社交互动意愿的孤独症儿童,选用绘本《我想和你一起玩》进行正确的社交互动教学。笔者借用绘本的故事情境,用个案的生活照片展示故事内容,并在游戏环节与个案、互动伙伴一起创编故事、分享玩具、共同游戏,在实际互动中引导个案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

(二)积累社交词汇,促进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是孤独症儿童同伴交往困难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提出,相比无插画的图书,低龄儿童在阅读有插画的图书时,无论是阅读效率还是阅读成绩都比前者更高[5]。笔者利用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学习优势,在讲、演、作、练四个环节的绘本教学活动中使用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材料,使教学内容更清晰明了,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笔者还在绘本教学中加入了互动演绎的环节,使儿童在与教师、同伴的社交互动中练习词汇、理解语义,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营造轻松的社交氛围,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

孤独症儿童较难理解他人的情感,也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他们同伴交往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绘本教学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绘本情节和人物角色中的情感元素,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了解情感变化。例如,针对日常亲子互动场景进行绘本创编和演绎,让孤独症儿童通过感受不同行为触发的情感来调整自身行为。在绘本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增加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

二、“讲、演、作、练”四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

(一)讲:精选绘本素材,多感官体验社交故事

在“讲”的环节开始之前,为调动孤独症儿童参与绘本教学的课堂积极性,教师选择绘本时需从绘本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综合考虑,注重绘本的多样性与互动性,筛选与儿童学习需求、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等相匹配的绘本,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针对低龄孤独症儿童,教师可以选择与社交技能和情感交流有关的绘本,如《不怕被嘲笑》(引导儿童如何处理被嘲笑、被欺负等问题)、《蒂比试一试》(引导儿童勇于尝试)等,既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又能引导他们习得一定的社交技能,使绘本兼具“有趣”和“有用”的特点。

在“讲”这一环节,教师需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学习,提高儿童的课堂参与度,采用游戏化教学、自然情境教学等策略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针对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觉支持,帮助儿童练习语言输出。例如,在学习绘本《手不是用来打人的》时,笔者用图片、视频等视觉支持,帮助儿童认识并理解手的正确功能,如打招呼、问好、写字等。接着,笔者使用视觉提示卡(对图片打钩或打叉)帮助儿童理解并掌握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最后,笔者将绘本原有的元素与课堂素材汇编成册,以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儿童学习绘本的故事段落,厘清故事情节,并和同伴进行小组学习,通过绘本故事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

再如,针对一位经常用哭闹来向他人表达拒绝和不满的孤独症儿童,笔者使用绘本《不哭不哭》引导个案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笔者先分别播放哭声和笑声的音频,让个案分辨两种声音的不同,提高他的语言情绪识别能力;接着,再让个案观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哭和笑的视频,使个案对面部表情有一定的区辨能力,从听觉和视觉上引导他体验哭和笑所带来的不同情绪感受。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绘本《不哭不哭》的故事情节引导个案了解哪些情境下会导致自己的情绪不佳,同时教授他在情绪不佳时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二)演:巧用角色扮演,迁移与应用社交技能

“演”是绘本教学里的重要环节,孤独症儿童通过绘本表演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增加情感体验,促进他们情感理解能力的发展。同时,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语境、语义,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笔者通过行为训练法中的示范、指导、演习、反馈四个步骤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引导孤独症儿童在故事情境中将习得的技能进行互动演练,从而实现课堂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笔者在第一步“示范”之前要先获得儿童的注意力,并确保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模仿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在示范时,笔者需向儿童温习绘本的故事情节并演示角色的行为与情绪,让儿童初步感知角色。第二步是“指导”,笔者让儿童尝试角色扮演,辅以语言提示,使儿童熟悉角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做到单个指令清晰、简洁,多个指令串联的行为链则需要及时给予视觉支持,帮助儿童理解并连贯执行多个指令。第三步是“演习”,笔者为儿童提供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绘本内容,熟练运用所学的社交技能。儿童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停止并返回上一步骤。最后一步是“反馈”,笔者在这一步强化儿童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并对错误的行为进行示范、纠正,示范正确的行为。

例如,在带领孤独症儿童演绎绘本《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之前,笔者会准备儿童喜欢的玩具或游戏道具,在儿童独自玩耍时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拉起他们的双手,引导儿童目光注视后,笔者示范用“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这个句子表达想要一起玩的需求,在得到儿童的回应后,笔者开始新的游戏以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社交的兴趣。笔者几次示范之后,引导儿童在演习环节中运用句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并在他们演绎的过程中适当给予肢体提示或语言提示。在儿童演绎故事情节时,笔者会记录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及时给予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强化物的选择与使用很重要,教师需找到每个孤独症儿童喜爱的强化物并在他们出现正确行为时适当给予。此外,在环境创设和时间安排上,教师要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安全、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可以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等重要课程的教学目标融入绘本演绎中,帮助儿童在社交互动中掌握丰富的词汇、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巩固劳动的技能等,进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和绘本教学质量。

(三)作:开展二次创作,丰富与拓展社交内容

在孤独症儿童理解与掌握绘本核心主题与教学内容后,“作”的环节起到了拓展与丰富学习内容的作用。通过二次创作中的互动,儿童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词汇,还能向教师与同伴讲述自己创作的故事,练习使用正确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孤独症儿童的学习需求,开展不同的二次创作活动,基于原有的绘本故事进行改编或利用生活照片进行创编,达成融入、参与、发起三级社交目标。

例如,绘本《蒂比试一试》的故事讲述了一只失去飞行能力的小鸟蒂比,总是被其他小鸟嘲笑,蒂比因此感到孤独、难过,但蒂比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跟着好朋友学习各种新本领。笔者带领儿童梳理绘本内容,一起二次创作属于自己的小故事《XX试一试》,在创作中引导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笔者鼓励儿童分享自己的故事给其他同学,培养儿童与他人主动交往的意识。

再如,笔者在教授完绘本《不哭不哭》后,结合孤独症儿童的个别化需求带领他们进行了绘本的二次创作,将绘本中的原图片替换成儿童表达拒绝和不满时的生活照片。笔者先带领儿童说出照片中的内容,要求儿童命名不同照片中表达的情绪。接着,笔者播放事件发生时录制的视频,请儿童说一说当时的感受。然后,笔者请儿童选择恰当表达情绪的图片,再说一说情绪不佳时应该怎么做,并简短写下做法。最后,笔者请儿童和同伴一起将所有图文材料汇编成册,命名为《XX,不哭不哭》。

(四)练:设计多元活动,巩固与泛化社交技能

“练”是指孤独症儿童将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运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在“练”的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多形式(阅读、复述、创编等)、多层次(听、说、读、写、绘、演)、多维度(课堂、班级、亲子、社区)的活动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通过安排课堂练习和预留家庭作业的方式,利用家长的力量,帮助儿童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加强社交技能的练习。

例如,请儿童在课后向家长复述新学的故事内容或介绍绘本中的一幅图,图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能力进行选择。再如,家长可以使用绘本《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在家和孩子进行角色演绎并多次改编绘本内容。当孩子可以在多种游戏情境下熟练运用句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后,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的同龄同伴来家里玩,使孩子在真实情境中巩固技能,提高他的社会交往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提问的形式引导孩子表达想法,让绘本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至家庭,提高绘本教学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提前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知识和社交技能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使孩子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讲、演、作、练”四个环节的教学思考

在“讲绘本”中学习基本的互动语言和社交技巧;在“演绘本”中创设模拟情境,引导儿童运用社交技能与他人对话;在“作绘本”中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互动的多种社交情境,丰富社交内容;在“练绘本”中巩固、泛化课上习得的技能。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步从感知、体验、参与再到主动发起沟通,有效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在后续的绘本教学中,笔者将增加真实场景的应用练习,如带儿童去肯德基就餐,帮助儿童迁移社交技巧,更好地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同时,笔者还会在演、作、练的环节中增加不同的沟通对象,拓展社交情境,有效泛化儿童的社交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讲、演、作、练四个环节时,需根据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教学需求,动态调整每一环节的活动内容与目标,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 5th ed. 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2013.

[2]高志娟.孤独症儿童同伴关系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21):57-59.

[3]张庆.基于社会故事繪本的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4]李盼盼.绘本治疗提高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干预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1.

[5]陈舒琦.利用社交绘本干预促进轻度智力智障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见习编辑:张天慧)

猜你喜欢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绘本教学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如何优化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绘本教学
共读绘本从“句号”到“省略号”
从电影《海洋天堂》试分析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
融合教育环境下孤独症儿童认数个案研究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