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 框架的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2024-03-18刘莎青岛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
刘莎 青岛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数量和学生规模不断扩大[1]。这种趋势给高等教育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在这个快速变革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高等教育部门需要更加有效地管理其资源,尤其是预算资源。然而,传统的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往往以财务指标为主导,缺乏对非财务因素的全面考虑。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短视的行为,忽视了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机构的持续发展[2]。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更全面、更均衡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平衡计分卡(BSC)框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战略管理工具,已经在绩效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将BSC 框架应用于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可能性。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SC 框架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一、BSC框架概述
(一)BSC 框架简介
BSC,即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一种战略性的绩效管理工具。它强调从多个角度来评价组织的绩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指标,确保组织在追求短期财务目标的同时,不忽视长期的战略目标和非财务因素。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是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并为这些目标设定清晰的绩效衡量指标。确保其日常运营与整体战略相一致[4]。
(二)BSC 框架的四个维度
(1)财务维度。目的是评估组织的经济绩效,确定组织是否实现了财务目标;收入、利润、成本、投资回报率、现金流等是关键指标。财务维度是组织健康状况的直接反映,为决策者提供了组织是否正在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明确证据。
(2)客户维度。目的是衡量组织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评估客户对组织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新客户获取率、市场份额、客户投诉解决时间等为关键指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客户满意度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一维度帮助组织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针对性地优化产品和服务。
(3)内部业务过程维度。目的为评估组织内部运营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关键流程得到优化和管理[5]。流程周期时间、内部效率、研发周期、产品质量、内部客户满意度等为关键指标。高效的内部流程是组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基础。通过改进和优化关键流程,组织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4)学习和成长维度。目的为评估组织的长期发展潜力,关注员工能力、组织文化和信息系统的进步。员工培训时长、员工满意度、技能提升、新产品或服务创新、信息系统更新等为关键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确保了组织有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能力。它强调了员工的能力和满意度是组织长期成功的关键。
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其绩效的方法。它们相互补充,确保组织在追求短期成果的同时,不失去对长期战略目标的关注。
二、BSC框架在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中的意义
平衡计分卡(BSC)框架提供了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估方法,帮助高等教育部门更好地管理和优化其预算,从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具体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BSC框架,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这个框架覆盖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使得评估更为准确和完整。这种全面性的评估方式能够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机构的整体运营情况,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6]。第二,BSC 框架具备战略导向性。它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目标,确保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与机构的整体战略保持一致。这样,高等教育部门不仅可以实现短期财务目标,还可以确保长期的战略发展。此外,该框架促进跨部门协作,优化内部流程,进一步提升整体绩效。例如,青岛市S 高校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管理,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遵循客观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原则,采用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案卷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重视多部门联动,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还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第三,通过BSC 框架的评估结果,高等教育部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7]。这种数据驱动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有限的预算用在刀刃上,以最大程度地支持机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第一,高校进行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建设。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部门开始尝试引入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平衡计分卡(BSC)框架,从财务、客户、内部过程、学习和成长等多个维度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第二,高校也重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在预算绩效评价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日益普及。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不能真实反映预算绩效。第二,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8]。然而,由于数据来源众多、格式各异,加上数据处理方法的不统一,给数据的统一收集和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第三,预算绩效评价涉及多个部门,但部分高校存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协作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四,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开展了预算绩效评价,但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并不充分。评价结果未能与预算分配、资源配置等决策有效结合,导致评价工作往往只流于形式。例如,青岛市M 高校,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绩效目标完成值与目标值偏离较大。未充分考虑部门实际,导致绩效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差距较大。主要因为部门绩效管理理念还未深入,内部协调机制不完善,各部门未能充分参与到绩效管理工作中。
四、基于BSC框架的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第一,战略导向原则:预算绩效评价应该与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确保资源配置和学校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第二,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系应涵盖学校的各个层面和维度,不仅仅是财务层面,还包括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设计应简洁明了,数据易于采集和处理,确保评价工作的高效进行。第四,有效性原则:评价结果应能真实反映学校的预算绩效,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9]。
(二)构建步骤
第一,明确战略目标。学校需要明确其整体战略目标,为预算绩效评价提供导向。第二,确定评价维度。根据BSC 框架,确定评价的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第三,设计评价指标。在各个维度下,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例如,财务维度下可以设置收入增长率、预算使用效率等指标;客户维度下可以设置学生满意度、就业率等指标。第四,设定权重。根据学校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为各个维度和指标设定合理的权重。第五,建立数据收集与处理机制。为了确保评价的准确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机制,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处理方法的统一性。第六,实施评价。按照设计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学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第七,结果反馈与调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预算调整和优化[10]。
(三)四个维度下的评价指标设计
第一,财务维度主要包括收入增长率、预算使用效率、资产负债率、经费自给率。第二,客户维度主要包括学生满意度、就业率、校企合作数量、社会服务项目完成率。第三,内部业务过程维度主要包括师生比、课程设置与更新率、科研项目完成率、行政管理效率。第四,学习和成长维度主要包括教职工培训时长、师生学术成果数量、信息系统更新频率、组织文化健康度。
五、基于BSC框架的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市Z 高校预算绩效结果进行分析。
(一)背景
该高校结合部门的职能职责、社会属性及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将其活动分为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成果以及社会服务四个方面进行A、B、C 三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从A 类指标中可以观察到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合理性、明确性都得到了相对较高的分数,显示该高校在目标设定和决策程序上都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B 类指标中,预算执行率和政府采购执行率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表明该高校在预算管理和执行方面效率较高。但同时需要注意,支付进度率未达到目标值,这可能会影响到资金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进一步加强支付进度的管理。C 类指标主要考察的是教育教学的效果,从报到率、思政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到实践教育,整体得分较高,表明该高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在实践教育方面,获得了满分,表明该高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且实践教学成果显著。D 类指标中,大部分指标都得到了满分,包括公益活动开展、第三方评价、水电支出节约率、教职工对行政服务满意度、新增服务师生信息化流程、计划招生数量、生均固定资产以及各项考核评估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但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得分较低,只有74%,未达到90%的标准,这需要学校进一步关注和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优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构建评价体系
①明确战略目标:该高校的战略目标可以确定为,提升学生满意度,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科研能力,并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
②财务维度的评价指标设计:第一,收入增长率:衡量学校整体收入的增长情况,体现学校的财务健康状况。第二,预算使用效率:评价学校预算分配和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
③客户维度的评价指标设计:第一,学生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为74%,学校应设定具体的提升策略,以达到90%的目标。可以通过定期的学生调研,收集学生对教学、设施、生活等方面的反馈。第二,就业率:衡量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情况,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的认可度。
④内部业务过程维度的评价指标设计:第一,师生比:反映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情况,及教师队伍的充足性。第二,课程设置与更新率:评价学校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第三,科研项目完成率:衡量学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⑤学习和成长维度的评价指标设计:第一,教职工培训时长:衡量学校对教职工发展的投入和培训效果。第二,师生学术成果数量:评价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活力。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满意度,学校在设计学习和成长维度的指标时,还应考虑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例如:关注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以此来衡量学生参与实践教育的情况,反映学校实践教学的影响力。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率,以此来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能力的提升情况。
结语
基于BSC 框架构建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融合了学校的战略目标,确保了评价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该体系既关注学校的预算绩效资金使用效益,又着眼于未来发展,为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学校还应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绩效评价指标和权重,确保绩效评价体系与学校实际情况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