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及实现路径
2024-03-18罗琦暨南大学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
罗琦 暨南大学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财务管理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1]。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亟须转变目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以期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演变和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财务管理目标
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聚焦于财务稳健和经济效益。传统目标体现在对财务收支平衡、资产负债表的稳健管理以及保障学校基本运营的方面。在此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注重确保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师生基本需求,同时追求财务的长期健康。财务管理的目标往往着眼于保值增值,确保学校在财务层面的可持续性。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传统财务管理目标过于强调短期经济效益,容易忽视对长远战略的谋划,狭隘的财务观念阻碍了高校在面对快速变革时的资金配置。传统目标也未能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缺乏对社会影响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全面认知。与当今社会对于企业和组织的社会责任要求逐渐提升的趋势背道而驰。
通过对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目标在过去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功能的多元化,这些传统目标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新的需求。现代高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社会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更加注重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基础上,促进学校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新的需求包括更灵活的财务战略、更强调创新和社会责任的资金配置,以及更全面的财务绩效评估体系。传统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在维持财务稳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适应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新需求上显得力不从心。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更加与时俱进,以更全面、灵活的方式满足高校多元化、创新化的发展要求。
(二)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落后,无法满足新环境中的需求[2],其中财政压力和竞争加剧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焦点。财务管理在高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关系到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之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渐发生了变化,其实现了财务资源从“小数据”到“大数据”的转变,财务工具从智能化到数字透明化的转变,财务职能由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这都说明了高校财务管理正朝着数字化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3]。在这个背景下,深入分析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明确这些挑战对传统目标的冲击,对于制定新目标至关重要。高校财务管理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政府对高校经费的投入相对有限,而高校运营成本不断攀升。教育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财政压力的加剧导致高校在经费分配、项目投资等方面面临困境,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传统的财务目标,如平衡预算、维持基本运营,由于财政压力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困难。
高校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全球范围内,高校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上,还表现在吸引学生、引领科研前沿等多个层面。竞争的加剧要求高校财务管理更加灵活,以便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传统的目标已经无法很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在此背景下,外力因素对传统的财务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冲击。维持财务稳定、提高学校声誉等传统目标在财政压力和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制定新目标势在必行。新目标的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优化经费分配机制等。同时,高校要在财务管理中更加注重效益,探索新的财务模式,提高财务运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只有通过对现有挑战的深刻认识,高校才能在面临困境时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确保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一)适应社会发展目标
在当今社会,高校财务管理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会计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与管理,高校财务管理目标更应当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体系的不断进步,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目标主要集中在财务健康、资产增值等方面,然而,新时代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目标,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求。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是:提高教育质量、支持科研创新、促进社会公平与可及性等。如:通过合理的财务分配,确保学费合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其存在应当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独立发展,更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财务管理在这一点上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例如,通过建立奖学金体系,支持贫困学生学业,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或者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将学校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服务中。这些都是财务管理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体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机构,财务管理也应当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在财务决策中考虑环保因素,推动校园的绿色发展;在投资决策中注重社会效益,而非仅仅关注短期经济回报。通过这些做法,高校能够在财务管理中推动可持续发展,不仅使自身更具竞争力,更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提高财务透明度
随着社会对高校财务状况关注的不断增加,提高透明度已成为高校管理的迫切需求。透明度的提升有助于建立高校与社会的信任关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深入分析透明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途径,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社会互动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高校财务透明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全面性。高校应当及时公开财务报表、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使社会能够全面了解财务状况。此外,高校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报表真实、准确、可靠。采用清晰简明的表达方式,使广大社会群众能够容易理解高校的财务状况,提高透明度的实质效果。
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财务决策与执行相结合的体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通过建设数字化财务系统,高校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精准呈现,为社会提供更多可靠的财务信息。通过加强内外部的审计监督,建立独立、专业的审计机构,能够对高校财务进行全面监督。提高高校财务透明度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信任的重要举措。关键因素的综合考量和实现途径的全面推进,将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高校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科研创新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高校在透明度的推进中,要认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财务透明度的可持续提升。
三、高校财务新的管理目标的实现路径
(一)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在高校财务管理的新时代,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成为实现管理目标的关键一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高校提供了提升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新机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大数据分析可用于预测财务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核算和报表生成中能够提高准确性,通过智能化的系统能够快速检测异常情况,降低错误率。科技手段的应用还可以简化日常财务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能够更专注于战略性的财务规划和分析。
然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也可能面临一系列挑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这些数据涉及个人安全和机构重要信息。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体系,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中的安全。也可以培训财务人员的科技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是高校财务管理实现新目标的必由之路,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校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制定科学的财务政策
在新的管理目标下,财务政策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高校财务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财务政策有助于合理配置财务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的财务政策可以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明确收入和支出的优先级,使财务资金流向合理、高效。科学的财务政策也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通过科学的财务规划和控制,高校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经济波动和内部变革的挑战。科学的财务政策有助于提升高校的财务透明度,为社会提供清晰的财务信息,增强社会对高校财务状况的信任。
制定可行的财务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高校要全面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要对收入来源、支出结构、潜在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状况、政策法规的变化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制定财务政策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在实施中要不断监测和调整,适应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政策制定的程序包括信息搜集、分析评估、目标设定、策略制定、实施和监测等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形成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校内部的组织结构、财务体系,以及外部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在政策制定中,高校要灵活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保证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绩效评估体系
在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这一社会背景下,要求高校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4],为了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够帮助高校对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为了建立高效的绩效评估体系,高校财务管理团队要明确评估的关键要点。一是明确财务目标,将高校财务目标细化、量化,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估。二是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这些指标应当具有客观性、可衡量性,能够全面反映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收入管理、支出控制、投资回报等。三是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确保评估过程中所需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评估体系还应充分考虑高校的特殊性,确保指标和要点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尽管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但在实践中仍然可能面临一些困难。高校的财务数据涉及面广泛,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存在不确定性,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得到全体相关人员的认可和支持,可能会面临一些工作人员对新制度的不适应和抵制。在推进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团队必须注重沟通和培训,确保全体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新的管理方式。财务管理涉及众多因素,单一的评估体系无法全面覆盖,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团队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需求。
(四)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体现在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方面,能够保证财务资源的合理利用。内部监督不仅有助于提高财务透明度,还可以有效防范财务舞弊、滥用资金等问题,维护高校的声誉和稳定的经济状况。为了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高校可以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内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机制,有助于评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通过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和程序,高校可以确保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计,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也可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高校要对可能影响财务状况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制定紧急应对计划。
高校应当制定清晰的监督责任分工,确保内审和风险管理团队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为了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环境,高校还应定期评估和优化内部监督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计划、更新风险评估模型,并不断提升内审和风险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通过不断地执行和优化,高校可以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内部监督体系,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强化高校内部监督机制是确保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高校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结语
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及实现路径的探讨,本文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财务透明度等新目标,并分析了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制定科学的财务政策、建立评估与监督机制等实现路径。以期这些思考和方法将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推动其不断进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