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研究
2024-03-18田晨玥上海市顾村中学201906
田晨玥 (上海市顾村中学 2019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祖国,增强文化自信。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传承文化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文化传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第二,有助于提高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我国古代的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不同文化背景艺术形式的理解力和鉴赏力。第三,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技巧,为将来国际交往打好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资源的单一性。教师应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缺乏互动和实践,引入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能激发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为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有必要开发专门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材和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中华传统文学的诗歌和散文、传统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中华美食、传统节日等的介绍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资源,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2.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意义的任务。目前存在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能力和素养不足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来有效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可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或文化传承人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他们参与研究、交流和创新,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校可建立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平台,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机会和资源支持他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通过参与教学设计、编写教材、实地考察和设计教学活动等方式,教师能积累经验,丰富教学资源,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1.补充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时,教师需要巧妙地选取与教材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Sports”为例,可以引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和审美意义。例如,教师可以讲解太极拳和射箭等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讲解太极拳、射箭历史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并感受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对身心均衡发展的积极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有助于促使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同。
2.设计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例如,在讲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Learning for life”时,阅读语篇是“Excerpts from Encouraging Learning”,即《劝学》节选。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体现中华典籍文化、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可以是“perceive the cultural elements and values contained in the text”(感知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根据教学目标,讲授这篇课文,应该告诉学生《劝学》是中国古代典籍《荀子》中的作品,荀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除学习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外,还应理解荀子对学习重要性的强调,即每个人都应该通过努力学习和修身,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古代典籍内涵,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3.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
为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丰富教学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听英语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等。举例来说,在教学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Travel”时,通过阅读语篇“A Roman Holiday”了解Eleanor在罗马的旅行经历后,可以激发学生分享自己在中国城市的旅行经历。引导学生探索我国名胜古迹,了解传统旅游和民俗文化,以拓宽视野、丰富阅历。此外,可组织课堂活动,如阅读关于制作当地美食的课外文章,让学生按步骤制作美味食物。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学习英语知识,又体验中华传统旅游和民俗文化,同时教师还可组织调查活动。
4.通过中外文化,对比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中外文化对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讲授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Foods”时,通过阅读语篇“Dining in France:Culture Shock”(讲述了一位在法国留学的美国学生在留学期间一次聚会上所经历的饮食文化冲击),学生可以分享对“饮食文化冲击”现象的看法,并提到我国食物可能给外国人带来的文化冲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积极对待文化差异,深入领略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既能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这些元素可以有机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准确、全面地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以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Language and Culture”为例,通过阅读语篇,探讨语境对表达方式的影响,类比汉语中词汇的多义性。“The Confusing Way Mexicans Tell Time”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墨西哥买冰激凌时所经历的文化冲突。课文中讲的是“ahorita”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
同样,汉语很多词汇在不同语境里也有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别扮演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角色,然后让扮演外国人的学生说出他来中国时,哪些中文表达让他产生了困惑,让扮演中国人的学生为外国人答疑解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文化交流场景,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热情。
6.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储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增加。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外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推荐一些有价值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课外阅读或以课后作业形式写读后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还能培养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提升英语水平。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使他们在交流中更加自信和得体。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