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2024-03-18林祥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361026
林祥琴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 361026)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思考和理解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习惯、品格和文化素养。“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在有限学习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更多阅读技巧、提高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受家长陪伴和指导等因素影响,学生家中阅读环境和阅读行为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依托信息化技术开展阅读教学,结合互联网手段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根据学生阅读需求推送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在反复阅读中增加对内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电子书、有声读物等多媒体资源,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热情,还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设计一些交互式的阅读活动,如在线阅读小组讨论、网络阅读答题竞赛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协作和沟通能力。鉴于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存在差异,为达到因材施教目标,还可使用一些智能教学工具如智能推荐系统等开展个性化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推荐个性化阅读材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个性化发展。
以四年级下册《天窗》为例,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可以提供一些描绘乡村生活、孩子的童年以及乡愁的短篇小说或者散文,如《小石潭记》《荷塘月色》等,这些作品同样都以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心境为主题,语言生动,富有诗意,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理解《天窗》中的乡村景象和童年情感。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茅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深度;或是提供一些描绘当代乡村生活的纪实文学或者非虚构作品,让学生理解乡村生活的变迁,对比现在和过去的生活方式,从而深化对课文中情感和场景的理解,也可以引发学生对乡村生活,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生活的反思,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阅读活动参与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在线资源,设计一些阅读后的讨论或写作任务。比如,设计“我的天窗故事”主题写作任务,在阅读了《天窗》及相关扩展阅读材料后写一篇自己的天窗故事,描述自己的童年记忆,或者从自己视角描绘乡村生活景象,使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理解故事的过程,也是自我表达、创造新故事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也锻炼写作技巧,提高创造力。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创设多元而开放的阅读氛围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学习的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扮演导航者和协调者角色,而学生则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合作学习强调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更能够体验阅读乐趣。因此,在实施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他们在讨论和合作中建立深层次理解,也锻炼他们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组织多元化的小组阅读活动,比如,阅读研讨会、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相关场景展开交流和互动,在合作性阅读中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开放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以四年级下册《琥珀》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合作性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并让每个小组认领感兴趣的讨论主题,让每个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和探讨琥珀,如其形成过程、历史应用、科学价值等。然后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查询、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进一步深入了解琥珀。最后,每个小组将研究成果以展示或报告形式分享给全班同学。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理解和欣赏《琥珀》这篇课文,还能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创设多元而开放的阅读氛围。
三、着力推进趣味式教学, 点燃自主阅读兴趣和热情
趣味性教学是指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策略,如游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兴趣,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趣味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沉浸于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在提高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增强阅读效果和质量。从本质上来看,趣味性教学更注重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愉快阅读,进一步提升理解力、思考力和创新力,实现深度学习。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应当优化教学策略,重视趣味性教学在课堂内外的应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阅读任务,如寻宝游戏、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生活场景,如设立书角、组织阅读分享会等,通过多样化活动点燃阅读热情,在交流分享中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季节”游戏,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和四季相关的词语和描述,如“春天不再光临”“冰雪封冻了整座花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在游戏中发现语言的美感。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如根据《巨人的花园》情节为学生分配巨人、孩子、春天、冬天等角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重新演绎。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巨人的自私对花园和孩子们造成的影响,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主题和人物性格。如扮演巨人的学生可以尝试表达巨人驱赶孩子们的心理动态,让其他同学理解到巨人的自私如何影响他的行为。扮演孩子的学生则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表达他们对巨人的恐惧和对花园的喜爱。而扮演春天和冬天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描绘出花园在四季之间变换的情景,让同学们理解到季节变换的美妙之处。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是非常有效的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四、分析学生个性化需求, 通过差异化教学深化阅读体验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教师则需要做到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等)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材料和教学策略,从而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要,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乐趣,且能在自主阅读中发现并发展自己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教学效果提高。在实施差异化阅读教学中,评估学生实际情况是基础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爱好、阅读习惯等。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词汇和句型解释,辅以图文并茂的生动性教学资料,降低阅读难度,有效促进阅读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尝试使用多种阅读策略开展自主阅读,如预测、提问、总结和回顾等,以帮助他们更好理解和记住阅读材料。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挑选一些具有更深层主题和更复杂结构的阅读材料,如经典文学作品或科学文章,挑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在阅读指导中,可以设计一些以探索和发现为主的阅读任务,如文本分析、创新写作、项目研究等,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知,从而深化阅读体验。这样的差异化阅读教学策略,既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又能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它也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关怀,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包容的阅读学习环境。
以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教学为例,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在故事开头,王葆得到了一个能够帮助他实现愿望的神奇宝葫芦,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宝葫芦”和“实现愿望”的含义,然后再引导他们想象:如果自己拥有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会想实现什么样的愿望? 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投入故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一起阅读和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冲突,例如,王葆为了实现愿望而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他如何通过自己努力和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等。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让他们从更深层次去探讨这个故事,比如,引导学生理解和探讨故事的主题——自我努力和实践才是成功的关键,以及王葆在追求愿望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对有写作爱好的学生,教师还可指导他们通过写作或讨论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这样的教学策略既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又能在差异化指导中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最近发展区”成长。
五、结语
“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改革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更加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策略,如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自学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意识,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思考的阅读活动,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