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真实学习情境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以三年级下册《蜜蜂》与《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设计为例
2024-03-18王莹莹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100032
王莹莹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100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强调单元整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单元整合教学设计是在宏观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内容之间的练习进行教学顺序的调整、内容教学的关联整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优化。教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建立在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大自然,体会观察与发现的乐趣”,包括三篇课文《花种》《蜜蜂》《虾》和一篇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篇课文分别从植物、昆虫和动物三个不同的角度诠释大自然的奇妙。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习作要素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结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教师可创设“探秘自然世界之旅”的单元主题教学情境,共设置了“打卡植物世界——探究花之‘秘’”“打卡动物世界——探究虾之‘趣’”“打卡昆虫世界——探究蜂之‘谜’”和“实验发布会”四个子任务,旨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引领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与美妙,体会观察与发现的乐趣,提升语文概括理解与语言表达的能力。其中前三个任务对应三篇课文,第四个任务对应单元习作。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单元教学内容的顺序调整与整合,将15 课略读课文《虾》,调至13课精读课文《花种》之后,目的是将13课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运用到15课中“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将14课蜜蜂和本单元的习作进行整合教学;整个单元形成“学-用-练”的闭环设计。单元整合及情境设计思路如下:
《蜜蜂》一课是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项实验,而本单元的习作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蜜蜂》为范文,从文章结构、内容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探究其对本单元习作的借鉴和启示。
一、核心问题引领探究学习
《蜜蜂》一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清楚法布尔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其中,学习法布尔的实验过程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二是体会法布尔语言的严谨、准确,感受法布尔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而本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其核心要点也是将做实验的过程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清楚。
基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即以《蜜蜂》为范文,进行习作教学。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并抛出学习任务:紫荆研学小组的同学们打卡昆虫世界,他们闯进了一间神秘的教室,教室正在招募“习作小讲师”。“小讲师”的任务是以《蜜蜂》为范文,教同学们完成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现在,你拿到了一份学习单(参考下图),请按学习任务并做好应聘前的准备工作。学生领到学习任务后,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参考资料上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对共性难点问题进行存疑,准备集中指导。
蜂之“谜”探究单
1.参考资料《蜜蜂》
2.学习任务:法布尔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蜜蜂实验,请默读课文《蜜蜂》思考:
(1)实验目的(第一自然段):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法布尔的语言表达对本单元的习作有什么启示?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学习建议:
1.自学,借助关键语句,提取关键词语概括实验过程和实验目的。
2.小组交流分享,达成共识。
二、互动交流促思维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全面的交流、汇报,引发全班范围内的生生交流,引导学生在交流、互动、补充、质疑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如在解决“法布尔的蜜蜂实验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时,其中一小组的同学汇报如下:甲同学说:“请大家跟我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从这句话,我知道了法布尔蜜蜂实验的第一步是捉蜜蜂。”乙同学说:“‘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放了出来。’我从这句话中知道了法布尔蜜蜂实验的第二步是走了四公里路,第三步是在蜜蜂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第四步是把蜜蜂放出来。”丙同学们:“请大家跟我看第六自然段,‘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从这句话我知道了法布尔蜜蜂实验的第五步是检查蜂窝。”丁同学说:“我们组的汇报结束,请问其他小组有补充或问题吗?”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起来说:“我们小组有补充,请大家跟我看第二自然段的第四句话‘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法布尔在把蜜蜂放出来之后,他还进行了观察。所以我们小组觉得在放出蜜蜂后,还有一个实验步骤就是观察蜜蜂。”教师相机追问“观察蜜蜂的什么?”教师在进行点评的同时,一边抓住生成一边圈画词语“两点钟”“两只”“傍晚”“三只”“十五只“追问“这些词都是表示什么的?”在学生发现这些词都是表示时间和数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布尔观察蜜蜂飞回的时间和数量”。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法布尔蜜蜂实验过程的梳理。为讲解员清楚、完整的介绍法布尔的蜜蜂实验做铺垫。
三、体会关键词句会表达
为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教师创设“词句聚光灯”的学习活动,帮助小讲师们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句子“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与“二十只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在寻找回家的方向”的对比朗读、关键词“大概”的圈画、理解,感受“左右、大约、大概”等不确定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法布尔语言表达的严谨、准确。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语言表达的这一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感受句子的基础上,再次回读课文,找出类似的句子与同学交流。通过学与练,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法布尔在语言表达上的严谨、准确,也为讲解员讲好蜜蜂实验做了语言铺垫。
在“词句聚光灯”这一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一方面感受法布尔语言表达的严谨、准确;同时还要学习他在内容表达上的丰富性、立体性。法布尔在写《蜜蜂》一课时,不仅将自己观察到的写清楚,还将自己观察中的所思所想所疑也表达了出来,如“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这些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是法布尔观察到的还是想到的? 帮助小讲师们拓宽写作的思路,让指导的作品更有趣。
四、小讲师竞聘话习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及分享、交流后,全班进入“习作小讲师”的竞聘环节。“法布尔的蜜蜂实验写得特别完整,首先,第一自然段介绍实验目的;第二至六自然段写了实验过程;第七、八两个自然段写了实验结论。要想把《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写完整,也要写出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法布尔用一个自然段写了实验目的,五个自然段写了实验过程,两个自然段写了实验结论。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要重点写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和实验结论可以简单写。”“法布尔在介绍实验过程的时候,用了一些表示不确定的词语,像‘大约’‘大概’‘左右’,体现了他语言的严谨、准确,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要这样去写”“法布尔不仅写出了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他还写了自己的想法和质疑。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模仿,把自己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写出来”。教师在学生分享时,相机板书“篇章结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语言表达——严谨、准确”“文章内容——详略得当”。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蜜蜂》是我们本单元习作的一篇特别好的范文,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已充分挖掘了这篇课文对本次习作的启示和借鉴。课后,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完成学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