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创设的实践策略
2024-03-18郑凤香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351100
郑凤香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3511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提出了建议,“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园自然角活动的创设,有助于幼儿与自然建立亲密的“对话”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主动去感受和探索大自然,这不仅有助于启蒙幼儿的思维能力,还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促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得到正向发展。在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推动下,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会更加深入,这对培养他们的观察、动脑和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一、幼儿园自然角活动创设的意义
幼儿园自然角活动是指在幼儿园设置一个模拟自然环境的角落,让幼儿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幼儿能够近距离亲密互动自然,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科学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自然角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探索自然规律,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实现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其次,自然角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动脑和实验能力。在这个环境中,幼儿通过观察、动脑和实验,能够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推理和假设,进而通过实验验证和观察结果来加深对自然现象和规律的理解。再次,自然角活动促进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通过这种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和分类自然事物,理解自然现象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最后,自然角活动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兴趣,倾听他们与同伴间的表达交流,促使教师、幼儿、活动内容三者之间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借此教育契机,引导并启发幼儿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够与事物的内在联系相结合,使幼儿的探究过程更具深度和教育价值。
二、幼儿园开展自然角活动的实践策略
1.引导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现象
观察自然现象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认识科学、积累科学经验的有效途径。(1)提出问题:在自然角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的原因和规律。然后,教师再详细讲解季节变换这一自然规律,让幼儿对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凋谢有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根据植物的变化判断季节的更替。(2)使用观察工具:在自然角活动中,教师可提供一些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让幼儿借此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自然现象,探寻大自然的美和神奇,促使其全面了解自然现象。例如,教会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动植物的细节,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鸟类、树木等。(3)创设观察场景:在自然角活动中,教师可创设观察场景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自然现象。例如,在自然角活动区域设置一个小水池,让幼儿观察水中的鱼儿和水的流动,并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鱼儿可以在水里自由游动?”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有的说因为它有尾巴,有的说因为它有像船桨一样的“脚”,面对幼儿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赞美和肯定。(4)记录观察结果:在自然角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如不同季节树叶的收集是对四季交替的记录。记录有助于幼儿观察经验的积累和丰富,促使其更为直观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在记录中发现探究乐趣。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营造宽松探究氛围
宽松的氛围有助于激发幼儿内在的好奇心,让他们以小小科学家的精神认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然而,在进行这些活动时,由于好奇心的推动,幼儿对周围事物展现出更为强烈的主动探究欲望,有时可能会被教师或同学误解,甚至被贴上捣乱的标签。在缺乏鼓励和接纳的情况下,幼儿可能会产生紧张和退缩的心理,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发现,更不敢进行大胆地猜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创造宽松的探究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才能通过大胆猜测来深入探究和验证问题。以自然角发生的“鹦鹉小绿离奇失踪记”为例,这个事件如同一根导火线,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面对小绿的失踪,孩子们不仅感到着急和担心,而且开始围绕鸟笼边展开讨论和猜想。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幼儿可以利用已有的观察经验,从实际出发去发现问题、探究结论。教师应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和想象。例如,一些幼儿可能会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会不会被小偷给抓走?”而另一些幼儿可能通过观察笼子的结构提出:“有可能是小猫把门打开,小绿飞出去了。”在这个宽松的环境中,幼儿可以畅所欲言,用想象的翅膀展开头脑飞翔。通过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生活和观察经验,他们勇敢地大胆猜测小绿离奇失踪的各种可能性。在不断地探究和交流中,幼儿相互启发,通过对自己猜测的完善和验证,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这样的教学环境既鼓励幼儿的自主思考,也培养了他们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以实验活动推动幼儿个性化探究与发现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幼儿通常会对某一现象产生质疑,这种质疑是他们对自然世界初次探索的表现,也是他们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在自然角探究中,面对幼儿的疑问,教师的任务是引导他们如何在探究中解决已有的疑问,并在此基础上激发新的疑问,进一步引导探索,帮助幼儿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促进他们的灵活思维和思维开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围绕自然角的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实验主题,如水的状态变化、植物的生长、物体的浮沉等。确保实验主题简单易懂,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1)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主题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如水、植物种子、土壤等,确保实验材料安全无害,并易于幼儿操作。(2)展示实验过程:在自然活动角设置一个实验台或桌子,并摆放好实验材料,可以用图片、图表或实物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3)引导幼儿自主实验:向幼儿解释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并逐步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如种植植物、给植物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等,有助于其探究兴趣由无意向有意转化。(4)观察和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和变化,调动他们观察兴趣。通过仔细观察,有的幼儿惊喜地说:“我的洋葱长出了很多白白的根,像老爷爷的白胡子。”有的幼儿说:“我的萝卜只有一个根,它又直又粗像一个棍子。”在你一言我一语,幼儿们分享自己植物,交流彼此发现。然后,教师可鼓励幼儿用图片、绘画等方式,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会带着问题仔细观察不同植物不一样的根。(5)讨论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让交流讨论更具目的性。这种集中观察和交流,隐含着幼儿的个性化观察探究、经验交流和分享、新探究问题及探究线索生成,进而帮助幼儿在深度交流探讨中提升科学探究兴趣。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活动,幼儿近距离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通过幼儿间的表达交流,教师能够对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进行客观判断和敏锐捕捉,进而展开循序渐进引导,帮助其深入思考和探究。
4.不断梳理、反思,积累探究经验
在探究活动中,每个幼儿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方式所获取的感受和积累的经验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探究情况进行及时引导,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以促使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愿望能够长久保持。在自然角探究活动中,学习和借鉴教师和同伴的方法和经验是幼儿不断发展的基础。因此,活动后,教师应该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探究发现和观点。例如,当有幼儿通过记录发现同一天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不同,教师可以将这一发现在班级里分享,引发大家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不同的幼儿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解释,比如浇水量、土壤养分的多少等。教师可以记录并梳理这些观点,然后引导幼儿梳理和反思自己在不同阶段对植物的观察情况。最后,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情况说明,将梳理的内容分享给其他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发现了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多个因素,如温度、水、风、阳光等。通过周围环境的观察,他们学会了细致观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这有助于幼儿在不断观察、梳理和反思中获取重要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探究经验。这样的集体讨论和分享过程还能够拓展出更有趣和深刻的疑问,帮助幼儿感知更有意义的探究点。
三、结语
自然世界为幼儿提供了生活环境,也为幼儿构建了学习平台。自然角的创设与幼儿自然、童真的天性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是教育本位真正践行的具体体现。通过搭建自然角这一“点”,有效连接了幼儿科学领域教育这条“线”,形成以教师引导作用下的广泛“面”,促进了幼儿园教学目标的多方位发展,进而帮助幼儿与自然进行深度而有趣的“对话”,最终为他们科学思维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