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在线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2024-03-18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201802
曾 凡 (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 201802)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南风效应,也叫作温暖法则: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着眼于短期效应,一开始就呼啸而来,吹得人寒冷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则具有长远目光,徐徐吹动,循序渐进,让行人感觉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路上的行人脱掉外套,但由于态度和方法截然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温暖胜于严寒,和风细雨有时强于暴风骤雨。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在线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就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关心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给予的温暖,让学生在在线学习中真正感到:网络信号虽然冷冰冰,但语言文字始终犹如和煦的南风吹过,使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感受快乐和幸福。
一、固定学习环境, 创设上课仪式感
学生自主空间变多,学习与生活分隔边界被打破,加之自律程度不高,学习与生活的无序感和失控感会裹挟焦虑随之而来。
我们可以通过固定学习环境,创设上课仪式感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的仪式感是基于场景的,只有我们置身于某种空间场景和环境下,并在特定的方式下进行学习活动,仪式感才容易产生。线上学习期间,在固定的场所进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提醒学生按照课程表的作息划分明确的学习与生活分界线。
在线下课程中,如果学生偶尔走神或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时,可以通过教师的暗示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了解任务内容。而在线上,学生一旦没有听清教师的指令,又不好意思在留言板上问别的同学,就很容易放弃听课,造成“人工离线”。又或者,学生因为网络延迟,错过了教师的课堂指令,导致不知道下一步任务是什么,直接降低了课堂体验感。线上授课期间,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频繁确认学生掌握的情况。鉴于此,教师可将指令清晰地标注在课件上,保障学生跟上课程的步伐。在线上课堂中,尤其人数较多时,教师无法确认课堂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设置大量的提问,高频次、高密度地“轰炸”学生,以保障学生“在线”。此时,笔者建议各位教师多问闭合式问题,而不是开放式问题。比如,在讲完某个知识点后,教师可设计一个小测试请学生选择完成。如果大部分学生都选对了,说明教师讲解到位;如果做错得较多,则说明教师需要再次进行知识点讲解。同时教师要积极对问题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通过正向反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内部的相互信任。
二、创设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和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同伴的学习状态。线上授课具有天然的空间屏障,学生都是一个人在家学习,这时就体现出不同学生自制力的不同。而人的惰性会使得学生放弃学习;也有一些追求极致的学生,因对自己设立了较高标准,容易钻进“追求完美”的牛角尖,影响了他们在线学习的心态。
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向进来的学生热情打招呼。这里讲的打招呼不是简单问候,而是热情地念出对方的名字。如教师可以说:“欢迎某某同学进入我的英语学习直播间。”这样,学生会感到惊喜,并在聊天框对教师进行回复。教师还可以向所有进来的学生发出邀请,如邀请学生给自己点赞等。在学生们答对问题时,教师可以在镜头前面对学生竖起大拇指,夸张地表达对学生的赞扬。这些有着些许“娱乐式”的行为看似和教学内容无关,却能够立即创设一个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和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
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相机行事。教师可灵活运用微信、QQ 群组或其他APP,将班级学生拆分组合成学科优势互补的“云”互助小组,互相监督鼓励,一起树立目标,一起学习。例如,特定时间开启的“云自修教室”、每天固定时间的“学习分享日志打卡”任务都是很好的方式。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云活动”中,成为小组成员之一,做出榜样示范。
三、帮助学生养成微习惯, 并及时对其鼓励
养成微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这在在线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例如,将英语提高20分变成每天背诵20 个单词并完成打卡分享,将提高数学20分变成每天进行4道基础题的限时训练,锻炼身体改为每天跳绳1分钟……在线教学阶段,教师可建议学生完成任务以后在日历上打钩或者使用手机软件记录,以增加正向反馈,使其在悄无声息中践行“微习惯”养成的法则,从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信,进行积极正向鼓励非常重要。但是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用的是“真不错”“你真棒”这样略显苍白和生硬的直接鼓励法。鼓励不应是莫名其妙地乱夸一气,因为在某些学困生看来,这可能是教师对他们的另一种歧视;而真正的鼓励应该是当学生出现真正的行为进步之后才及时予以积极肯定。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一些学困生,要将提问回答正确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技巧引导出答案,即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引导,进而得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再追加鼓励。比如,有一道英语语法填空题在考查动词,这个考点对任何一个学困生来讲都是比较棘手的题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填空式提问”,将答案隐藏在设问中:“我们和小C 同学一起来看一下,括号内所给词的词性是什么? 对了,是动词。那么,这句话里面有没有谓语动词呢? 在哪里? 我把在线画笔递给你,请画给我们看看。”这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顺着话茬回答出“非谓语形式”,而这个题目的答案恰恰是这个。如此往复,教师通过语言设计、拆分题目解题步骤、降低题目难度,可让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之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鼓励。这种“诱导鼓励”采用和风细雨的“南风”式教育方法,体现着语言的力量。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保持“南风”常吹不停。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加上时间这个变量,它起码不是无能的。
四、走近学生, 换位思考
通过在线学习,学生会不可避免地减少人际互动的体验。教师可以走近学生,引导学生保持正向情绪。
走近学生时,一些语言的细节所传递出的情感也相差很远。比如,“你”这个字眼往往感觉攻击性较强。当教师讲完题目后如果学生:“你听明白了吗?”这有“质问”和“审视”的意味,而如果问学生:“我说明白了没有?”就把这种压力化解于无形。再如,当学生没有做对题目时,教师不要说“你为什么这样做?”,而要说“能告诉我,你这么做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吗?”。教师可巧妙把握语言微妙的感觉,善用“我”和“你”换位的智慧,和学生平等对话,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有效授课,也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走近学生时,要多讲感受态度,少讲事实结果。比如,当学生有些懈怠时,教师不要直接说“你最近不够努力啊!”,而是可以委婉地说“最近有些感觉不到你努力的劲头了,怎么回事儿呢?”。这样,学生一定能够了解教师的“潜台词”。再如,有些学生题目做错了,如果教师说“你怎么又做错了?”,学生往往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辩解,因为“不愿被否认”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如果遇到学生做错了题目,教师不要直接甩出结论,而要顺着学生思路说“我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对不对?”。待学生认可后,教师可说“其实这么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再把正确的思路讲出来。这样先顺着思路和学生站在同一个阵线,走近学生,与学生产生共情,之后再说出正确思路,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也省去了很多无谓辩驳的时间。
关爱学生的前提是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学生并与学生积极对话。另外,良好的家校关系,是家校合力工作的前提。教师要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稳定家长焦虑的情绪,修复家长的“不安全感”,增进正向情绪。家庭教育中,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家长要知道,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并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内心会形成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五、结语
南风效应对在线教学管理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温暖的管理风格能够满足学生得到爱和尊重的需要。同时,孩子是成长的主体,应该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学生的自我管理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能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的过程。
在线教学时,南风徐徐吹动的“柔”可能比北风凛冽刺骨的“刚”效果更佳。教师的态度越强硬,越可能激发出学生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而在温暖的南风包围下,学生反而会卸下盔甲,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通过在线学习,教师播种下的是仁爱,收获的是智慧,体验的是幸福。在线不停学,隔屏却隔离不了爱,教师践行“温暖的教育”,学生看到的是方寸屏,感受到的是满屏爱。线上学习既带来了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的全新挑战,也是各位教师进行温情管理教育的一次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