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要素探索

2024-03-17王囡囡王毅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道路绿化城市交通

王囡囡 王毅

摘要 城市交通与市政绿化工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市政绿化设计直接影响着交通安全。为探讨市政绿化工程在城市交通中的角色和影响因素,文章从绿化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形式、绿化分隔带的设计形式、线形景观设计种类三方面影响要素探析绿化工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接着文章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具体可参考的依据,促进城市交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市政绿化工程;城市交通;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 U49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02-0174-03

0 引言

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绿化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城市增添美感,也对城市交通安全产生深远影响[1]。然而,如何在绿化工程中兼顾美化与交通安全的平衡成为一个挑战。为探讨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该文从植被的种类和布置形式等三方面影响要素进行具体分析,继而提出完善绿化景观基础设施、合理规划绿化分隔带、协调设计道路线形组合与绿化景观的城市绿化改进措施,期望通过综合考虑交通安全、城市美化和绿化工程发展的多重需求,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市政绿化工程提供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和支持,从而为城市绿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带来积极而有益的帮助。

1 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 植被的选择和布置形式

绿化带是城市绿化工程中划定的一片用于种植树木、草地和其他植被的区域,常见的植被种类和布置方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道路两旁种植绿植,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中间是大型花灌木和常绿松柏类、棕榈或球根类花卉间植,每株间距在4~5 m之间[2]。

(1)如果株距设计过大将会导致植被过于疏松,影响其遮光作用,视线和车辆照射的光线夹角不符合规范,影响驾驶人的视野,从而引发交通秩序混乱。

(2)植被高度过高会遮挡交通基础设施,如交通信号灯和路灯,从而减小照明度,不利于道路行车的安全性,导致驾驶人难以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3)树种选择不当或者种植方式不当,会使树木的枝节剐蹭汽车,导致汽车为了躲避剐蹭不得不侵占其他车道,造成交通拥挤。

(4)植株距离车行道距离过近,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导致树木根系稀疏,遇到大风降雨等恶劣天气,易发生倾斜甚至倒伏现象,极易剐蹭车辆或者碰伤行人,从而带来较大的交通隐患。同时,如果忽视植株的生长特性,过快地移植大型树木,植株的根系未稳定,也不利于交通安全。

(5)如果选择的植株不易打理,經常掉落枯枝落叶,会影响驾驶员的行车视线,造成驾驶员情绪紧张,严重还会伤到行人,需要相关部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后期维护。

1.2 绿化分隔带的设计形式

分隔带通过绿植分隔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辆的行进空间,从而为人们提供可靠的视觉隔离,降低不同交通参与者之间的冲突和交叉[3]。此外,道路绿化不仅可以用于分隔交通空间,还具有重要的指引功能,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形成围合的空间,有助于引导不同交通工具在各自的空间内运行。道路绿化带的轮廓清晰可见,这种布局能为驾驶员和行人提供明确的指引,尤其在恶劣天气下,有助于驾驶员识别交通环境,找到正确的行驶路线,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但如果分隔带的宽度过大,会占用交通工具的行驶空间,造成交通拥堵。此外,分隔带的开口设置不合理,不仅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还会使行人或车辆从非指定区域穿越,导致交通混乱,具体情况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除分隔带开口设计不合理易遮挡司机视线外,分隔带的曲端最高处高度过高也会遮挡司机视线。当中央分隔带的弯道半径较小,并且其高度高于驾驶员的视线时,则会遮挡前后车之间最小的停车视距。前车如果因为遇紧急情况突然减速或者刹车,较小的停车视距将影响后车及时制动,从而造成交通事故[4]。

1.3 道路线形景观设计种类

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时,除了考虑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往往还需要考虑道路设计因素,根据不同道路形态设计不同的景观,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前提下,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城市道路的形态设计主要分为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线形三种类型[5]。美化平面线形设计简单,无视距障碍,车辆行驶平稳舒适,可搭配任意造型绿化带,但过长的绿化带可能导致驾驶者视觉疲劳和反应迟钝,而过短则可能形成“断背曲线”。纵断面线形设计需要着重考虑道路坡面处的绿化设计,如在道路上下坡处设计绿化带可能导致车辆上坡困难或下坡速度过快,影响行车安全。在横断面线性设计中间隔离带时,道路宽窄直接影响车速、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与舒适性,过窄可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15 m宽的隔离带几乎不发生交通事故[6]。此外,在弯道上车辆所需车道宽度比直线段要宽,而路拱横坡对行车平稳和安全性有不利影响,其坡度越大,车辆事故率越高。因此,需要具体结合不同的道路线形设计绿化景观。

2 市政绿化工程改善城市交通安全的措施

2.1 完善绿化景观基础设施

首先,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时,选择合适的行道树植被至关重要。为了有效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结合乔木的生长特性,可将乔木作为绿化带的首选[7]。在选择乔木时,考虑植株的后期维护,应避免选择那些飞絮较多的乔木,以免影响驾驶员视线,增加交通事故风险。此外,在城市主干道,车辆尾气和地下设施极易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选择生长速度快、落叶时间较晚的乔木,尤其需要具有一定抗逆性。这样的乔木能更快地形成绿化景观,延长美观期,并且落叶时节较为集中,减少清理成本。这不仅提升植物的景观价值,也减少了管理成本,还可以大幅度减少交通隐患。其次,在绿化带的设计中,常使用由灌木等小型植被组成的绿篱,从而有效地分隔反向行进的机动车辆,或者在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之间创造一个绿色的屏障。因此,选择合适的灌木对交通安全也有重要影响。

(1)应选择生长适中、形状整齐的灌木,确保其不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或干扰道路标识的可见性。

(2)避免选择有刺或硬质结构的灌木,以减少对行人和车辆的潜在伤害。

(3)选择易于修剪和管理的灌木品种,确保其始终保持整洁,不会长出超出预定范围的部分,以免剐蹭汽车车身。

(4)优先选择对环境适应性强、对尾气等污染物耐受性好的灌木,以确保在城市环境中能够良好生长。常见的符合这些条件的灌木包括丝柏、丁香、杜鹃、石楠、垂丝海棠等,其相对较低矮、易于管理且不会对驾驶视线产生明显影响。

最后,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路边两侧的绿化植被也需要科学地布置,从而有效提高交通安全和美化环境。技术人员应选择特定距离种植乔木,常见标准是每3~5 m种植一棵乔木,这能有效划分不同交通区域,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避免相互干扰,从而提升交通安全。此外,植被布置的角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道路边缘布置树木时,树木的布置应该确保其树荫投射角度足够高,使得树冠的阴影不直接落在驾驶员行驶的道路上。通常应在45 °~60 °之间,可减少眩光且不妨碍行车视线。在道路边缘或特定区域分散种植,可以通过疏散的灌木布置,保证景观的连续性且不妨碍视线和行车。为了降低大型植株对驾驶员视线的遮挡,同时提升道路景观的美感,可以搭配种植一些绿期时间比较长的地被植物或者宿根花类的草木花卉。在坡面上栽种以小型灌木为主体、花草乔木错落搭配的植被景观。

2.2 合理规划绿化分隔带

针对不同地段的不同需求,应设计多功能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满足交通安全和便利性的需求,具体策略如下:在道路规划之初,相关部门应根据路宽提前设计中央分隔带的尺寸和位置,在交叉口设置左转车道时,中央分隔带宽度至少设计7 m;如果要在交叉口为左转车辆设置专用车道,那么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应至少达到5.6 m,其中左转车道应达3.8 m,行人庇护道应达2.2 m。这些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交通流,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道路布局。根据不同的中央分隔带功能,其宽度规划值如表1所示。

表1中的数据显示了不同中央分隔带功能所需的最小和一般宽度。例如,要为单向左转车道提供空间,最小宽度为4.8 m,而一般宽度为5.5 m,这表明城市道路上普遍存在低于4 m宽度的中央分隔带,无法全部满足中央分隔带的特殊功能需求。若要为交叉口转向车辆或在道路分隔带开口处提供转向车道,至少设置5.5 m的分隔带。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需注意确保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足够,以允许安全的转向车辆或提供更多功能性。此外,在道路交叉口、事故高发区域等复杂的路况区应科学设置中央分隔带,根据不同的路况,中央分隔带的开口间距设计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根据多种道路情况,中央分隔带的完全开口和定向开口的间距也有规定。主干道上通常承载更高的车流量和更高的行驶速度。因此,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和流畅,中央分隔带的开口间距需要更宽,完全开口间距设计550~700 m,而定向开口间距设计300~350 m,这样驾驶员有更多的行驶距离来做出变道或转向的决定。次要道路上交通流量通常较主干道低,为了给驾驶员留出更多的行驶空间,设计较窄的开口间距即可,完全开口间距为380 m,定向开口间距为350 m。此外,選择适合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形式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形态、安全需求和特殊交通需求。不同地形和交通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开口形式,为保障交通安全和顺畅通行,在平缓的直路段上可设计完全开口的分隔带,这种形式能够让车辆自由通行,不会对交通流产生明显的阻碍。针对有弯道或坡道的区域,控制特定方向的车辆通行,降低曲线和坡道处的交通事故风险,可设计定向开口的分隔带。在需要提供紧急车辆通行或特殊车辆(比如公交车或自行车)通行的区域,应设计限制性开口的分隔带,允许特定车辆类型在必要时进出分隔带。在高交通流量区域,为减少拥堵,可以提供专用车道,因此可以设计分隔转向车道,从而避免交通堵塞或事故。

2.3 协调设计道路线形组合与绿化景观

为确保交通安全,道路设计是城市绿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科学设计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保证交通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技术人员可根据道路的宽度和形状,选择适合的绿化布置,以确保不影响交通通畅和行车视线。对于不同的道路特征,可采用以下策略:

(1)对于窄小的道路,应选择低矮且稀疏的植被,确保不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并留出足够的空间给行人和车辆通行。

(2)在宽广的大道上,可以选择更多层次的绿化,例如设置层次分明的绿篱或高矮错落的植被,以增加景观效果,同时不影响行车视线。

(3)针对曲线或弯道,需要选择适应曲线线形的绿化布置方式。植被的形状和位置应考虑曲线的转弯角度,避免植被的形状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尤其是在视线障碍较为敏感的曲线处。

此外,在城市绿化设计中,视距的计算至关重要,特别是从驾驶员的视角出发。技术人员可模拟驾驶员在道路上行驶时的视野,对景观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模拟驾驶情景,精确调整路面宽度、弯道角度和绿色景观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根据道路弯道和直道的特点不断调整模拟参数,以获取最准确的结果,深入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技术人员还应考虑道路车辆行驶速度,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不同行驶车速在路面的行驶状况,及时调整分隔带的高度,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视距和反应时间,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绿化工程在城市交通安全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要素。首先,绿化工程能够改善道路环境,减少驾驶者的视觉疲劳,提升道路通行的舒适度。同时,良好的绿化可以分隔车行道和人行道,增加行人通行空间,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绿化带和树木不仅美化城市,还有助于减少道路反射和眩光,从而改善驾驶条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综合来说,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道路环境、行人通行等诸多方面,为城市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在规划和执行市政绿化工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实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杰. 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3(10): 77-79.

[2]郑丹, 杨光. 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6): 170-173.

[3]梁杰. 市政绿化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J]. 大众标准化, 2023(8): 121-123.

[4]王雨欣, 赵菁, 范东凯, 等. 汽车驾驶员视野遮挡安全性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7): 70-71.

[5]贾丽达.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 2021(6): 1.

[6]韦钰.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探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9): 46-49.

[7]丁春梅.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研究[J]. 建筑技术研究, 2022(3): 76-78.

收稿日期:2023-11-16

作者简介:王囡囡(1989—),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城市交通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老龄化背景下关于城市交通适老化对策的思考
共享单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娜塔栎的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研究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郑州市法桐行道树的调查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