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厝时的祖母

2024-03-17陈金斌

青春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厝晒场竹笋

祖母的鸭子不爱待在水里,常在古厝前的晒场上乱跑,这成团,那一堆。程三每天的任务就是清理鸭子们留在晒场上的粪便。夕阳里,八岁的程三拉着把高他半个头的铲子,在晒场上飞奔,铲子在地上划出一道道白痕。

“今天的鸭蛋比昨天多了一个啊,阿嫲。”程三蹲在祖母的旁边,数着鸭窝里的鸭蛋。

“是两个。”祖母从窝里提出一只鸭子,翻过来,三根手指压在鸭肚子上,几次轻推,一个鸭蛋就从鸭屁股那滚出来了。

程三惊异地看着这个蛋,又看了看祖母:“阿嫲你怎么知道它肚子里有个蛋?”

祖母笑着说:“我养鸭子养得久了,刚才我们到窝里,其他鸭子都散开了,就它这一只不走开,起来也晃晃,我就猜它肚子里有东西。”

程三听了连连点头,祖母提起装着鸭蛋的篮子朝古厝外走去,程三找回铲子,学着大人的模样,把铲子放倒在肩头,跟在祖母的身边。

古厝边,稻田里的稗草藏在稻禾里,田埂里的蝼蛄推开头上的泥土,几个人走过,踩塌脚下的虫道。车前草匍匐在地上,向着黄昏里的夕阳。

夜里,家里的灯还没有熄,祖父和祖母在灯下商量着程三上学的事,程三已经八岁了,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件事很快被敲定,二老决定今年秋季送程三去村里的小学,只等明天给程三的母亲去一个电话,这件事就算是定下了。

盖着碎花被的程三喜欢早上赖在床上,把双腿蜷起来,侧着耳听屋外的动静。几只鸟停在路边的龙眼树上,叫得稀索,家对面的水井边,几个老妇人围着说起闲话。枕着手,耳边的声音渐渐模糊,程三把腿舒展又入了睡境。

村子里没有朝九晚五,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条长河把这个村子分成两边,一座石拱桥连接着过往的村人。七月的天亮得早,田地里都是水稻和玉米,刚抽穗的稻禾泛着青涩的露水,高秆的玉米被打湿了玉米须,急待太阳的熨烫,村人肩着锄头在玉米地里经历了一场小雨。

祖母掀开程三的被子,程三不睁开眼睛,胸膛的起伏却加大了一点,祖母早已识破。今天的程三已经不同往日了,他是个要读书的人了,村子里一向有着耕读传家的传统,虽然只是个一年级,但百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起的吗?

“阿弟,你这个九月就要去上一年级了。”祖母站在床前,程三在床上一听,发出长长的鼻音,终于把眼睁开。

程三板着脸:“能不能不上?你知道的,我连上幼儿园的车都是你把我捉上去的。”

祖母当然知道,程三从出生起就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上餐桌的第一天就把桌子掀了,自那天后,家里就把吃饭的桌子从那张折叠桌换成了实木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程三上幼儿园,从出门到幼儿园的每一步都不简单。每天八点时,幼儿园的车到家门口接人,一辆带篷的三轮车里面放着几把小椅子,程三上了车,还没等车启动,又从车上跳下来,把书包一扔,蹿进家门,把门锁起来,不管祖母在外面怎么叫,都不开门。

等到了幼儿园,第一天是祖母亲自带他去的,祖母在幼儿园拉着园长的手说:“我这孙子坏得很,您得严管他,有事您可得打电话。”园长摆着另一只手说:“在我这个园里,不管多调皮的孩子我都管得来。”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园长的电话就来了,那头的语气慌张:“您家孙子我管不住啊!他,他要用头撞墙,您快来吧!”

祖母一到幼儿园就有老师领着她进去,远远地她就看见程三把头抵在墙上。祖母一见就知道他耍的什么花样,慢慢走到程三身后,给他的屁股来了一脚。程三一回头,看见祖母就笑了。园长给程三放了三天假,走出幼儿园的时候,程三牵着祖母的手,回头对着幼儿园做了个鬼脸。

程三最后还是没能逃脱祖母的安排,准备乖乖上学。可他到底是一个田野的孩子,距离九月还有一个八月,程三从家里找到一个网袋,那是买苹果时装苹果用的。他把网袋用铁丝穿起来,支棱成一个圆形,把铁丝缠在竹竿上,这就成了一个捕鱼杆。在黄昏的时候,程三就举着竹竿跑到田野的水沟旁。他蹲在水沟边,把竹竿放在水里,等鱼经过时一把抄起,网里就有了几条小鱼。

要上学的孩子不想上学,山脚下的学校对他而言是个神秘地。传说里面有栋没人的小楼,里面是吃人的怪物。程三想着能不能带祖母一起上小学。

学校离家有着估摸一公里的路程,祖母提着书包,程三走在祖母前面。越靠近学校,程三反而越有些迫不及待,一个月的时间他到访各家田地和大小沟渠,对上学的不安感早已被打消了。

走过一条石板桥,桥下薏苡青翠,几串去年结的穗子还留在杆头。还没入秋的季节,刚过脚的溪水淌在碎石滩里,祖母告诫程三:那薏苡是吸血珠子,你不要把它摘了串手上。

上学的第一天,程三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乖乖地坐在课桌前,等着下课。他在课间十分钟探索着校园,发现学校爱种芒果树,从教室外的台阶上看過去,到处都是芒果树,每棵都和他的身板一样宽。走在校路上,还得防备着地上几个过季的芒果。

山脚下的学校,看到南山的凤尾竹长在漫漫林海里,几截旧围墙撑起土操场。山里的静僻处,是村人最后的归宿,石砌泥抹的坟茔是村人最后的情结所在。一条泥路从山里连到校门旁,两侧种满了桉树,长长的光影里只有枯叶在萧条,从校门看去,一切安静又寂落。

祖母在校门口领走程三。看着老师面色如常,祖母把心放下,牵着程三慢慢走下校门前的小坡。路过一个带墙的院子,程三指着高墙里露出的半点屋檐,祖母告诉他,那是个茶厂,和她的年纪一样大,现在已经没有人在里面了,那南山里的茶田也已经野草疯长了。祖母还说起她曾在茶厂当过工和她在里面的琐事。程三跟在祖母的后面听着那些关于茶厂的陈年往事,天色在变暗,高墙里的茶厂渐渐模糊,随着视野的颤动摇摇欲坠。

门前的石子路翻了新,白硬白硬的水泥铺在黄土上,家里也建起了新房,祖母却离去得突然。程三只觉得好像有玻璃碴儿卡在喉咙里,又好像在眼睛里,最后只在古厝里,把头抵在祖母身边。程三不知道祖母为什么就这样离去,大人们不愿意在他面前谈起死亡,他看着古厝里张张愁苦的脸,拨开围在祖母身边的人群,隔着粗布抵着榻上的祖母。这是一场延时地震,许多年后仍有余震将孩子从梦境中惊醒。

程三走出古厝,晒场上的鸭子还在角落里徘徊,嘴里衔着几根稻草。程三看着鸭子,鼻子没由来地一酸,转身又进了古厝。

南山上的凤尾竹被风吹动,人群越过山路,衣角勾起道旁的野牡丹,红艳艳的花朵被折坏了花瓣,垂下枝头,渗出红色的汁液。程三在队伍的前头,怀里的黑盒子发着热,程三紧紧抱着在崎岖的山路上往前走。从山上望去,古厝那么大的一个宅子都只剩一个黑点了。

在坟茔的封土上添了最后一把土,最后一块石块被砌上,那个窄小的石室里,程三看着黑盒子消失在眼里。程三跟着大人们起身,站在新修整的小平地上,一点点的细雨从天空落下,身后一小串鞭炮被点燃,声声炮响回荡在山间,淡淡的雨幕遮掩住视线,打湿了衣衫。

古厝的大门紧闭,几张桌椅摆在晒场上。冬天来得很快,南方的冬天不像北方那样明显,秋稻收起后的第一次霜降,人们穿起了冬衣。程三推开古厝朱红的木门,拜台上的两盏长明灯里烛火明灭。程三取下长香和圣杯,踮脚在香炉里插了三支香,跪在蒲团上,握着圣杯低头。在古厝低低的呢喃里,一声木块落地的声音响起,程三久久后起身捡起圣杯。

山间偶有鞭炮声响起,一团团白烟从山上升起。今天是冬至,按照习俗该去扫墓了。

祖母成为墙上的一张挂像,黑色的相框装裱着暗淡的相片,几束光穿过门楣上的缝隙,投在了房间里。下雨时的那些风声雨声都无关痛痒,藏在风雨里姗姗来迟的那场洪水才最给人痛楚,无处不在,好像要把人窒息。延绵在时间里的记忆在夜深人静时,给卸下防备的人深深一刀。

祖父在大门前扒着竹笋,开春的季节几场雨落下来,地上的草就疯长,竹笋顶起湿润的土壤,露出笋尖。弹落烟灰,祖父将烟蒂踩灭,起身将扒好的竹笋捆起来,拿到屋后的土灶上焯水。青绿的竹笋在热水里翻滚,火星不时从灶里跳出,打在周围的墙壁上。柴火在噼啪作响,浓烟在熏黑的烟囱里翻涌,程三坐在灶前的小椅子上,不时添着柴火。焰火舔舐着灶壁,把程三的脸照得通红。

捞起变黄的竹笋,祖父把它们摊在竹编簸箕上,拿到晒场上去。开裂的红砖,几根杂草长在红砖间的缝隙里,另一角的土房无人居住,堆积在屋檐下的柴火落满灰尘,它的主人早已忘记它。祖父把簸箕放在柴火上,靠着屋檐,免得三月的小雨打湿了竹笋。

熄灭灶火,祖父带着程三,骑上一台三轮摩托向着山里开去。祖父熟知山里的一切,山里多果子,婴儿手臂大的野芭蕉,肉红籽糯的山石榴,味甘回甜的金樱子。进山的祖父,每个季节都给程三带回来不同的野果子,祖父装得满满的挎包,程三总是欣喜地接过。

一小段崎岖的山路,程三跟着祖父来到一片略显平整的坡地上,片片的青竹生长在这里。一些枯败的竹叶落在了山坡上,根根竹笋从地里钻出来,几根冒头快的竹笋长成了细竹,青竹竿翠绿的枝叶在风里摇曳。

祖父弯腰把竹笋折断,堆在了一旁。程三摸着根根青竹,在竹身上轻轻一抹,竹身上的白霜里留下了小小的指纹。程三听人说竹林里有竹鼠,圆头圆脑的,就折了根竹笋在竹林里翻索。片片的竹叶在林子里飞扬,踢折了不少竹笋。

在落日的余辉里,祖父忙活着把竹笋捆起来,旁边的山林里传来几声雉鸟的叫声,鸟在归巢,人也要在归途上。一路下了山,祖父却在半路放下竹笋,把竹笋藏在草丛里,领着程三折了個弯,朝着另一个山头走去。程三跟在后面,心中明了,这条路的尽头是祖母。道旁的野草依旧烦人,高过头的荻草荡起阵阵起伏,荻花飞散在风里,程三低着头把飞到脸前的荻花挥去。

祖母的坟茔前,祖父抽出纸巾擦拭着墓碑。一把黄纸扬起,程三仰着头看黄纸飘在空中,落日的余晖里,只剩风声在作响。祖父从袋子里拿出辣椒苗,围着坟茔种了一圈,程三看着蔫倒的小苗,问祖父为什么要种下这些辣椒。祖父上了最后一支香,告诉程三,山里野物多,怕野猪拱了这里,种了辣椒,它们吃了就不敢再来了。

三轮摩托,两道身影,开在村道上。暗黄的路灯一盏盏亮起,程三靠在竹笋上,天边的星星微亮。祖父来不及弹落烟灰,烟灰就散在风里。

责任编辑 猫十三

作者简介

陈金斌,2003年生,福建仙游人,仰恩大学2022级汉语言文学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古厝晒场竹笋
梦中古厝
新疆安集海镇辣椒晒场
陈修俊 甘做古厝守护者
竹笋
竹笋
小竹笋的梦
挖竹笋
红砖古厝 珍藏的记忆
晒场两用耙
走,游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