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联合预防性护理在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作用
2024-03-15白洋白巧利
白洋 白巧利
(榆林市第二医院 1.重症医学科2.健康管理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预防性护理是近年新兴的管理措施,旨在通过调研、论证等一系列措施对某些事件进行干预,已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本文主要分析健康管理联合预防性护理在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开展外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将2021年9—12月实施健康管理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1—9月开展健康关联联合预防性护理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研究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1.29±5.11)岁,BMI(23.01±2.39)kg/m2,住院科室:神经外科10例、肿瘤科5例、普外科12例、骨科12例、妇科1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34±5.18)岁,BMI(22.98±2.21)kg/m2,住院科室:神经外科11例、肿瘤科6例、普外科11例、骨科10例、妇科12例。纳入患者均临床资料齐全;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已排除并发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已纳入其他未结题临床调研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院内护理联合健康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防性护理措施:(1)成立预防性管理小组,纳入患者主治医师为组长,相关护士为组员,制定预防性干预措施;(2)通过查阅文献、翻阅以往病历等方式,充分了解患者疾病常见并发症类型,重点分析感染原因,并进行罗列,而后小组内开展头脑风暴会议,制定预防措施;(3)落实措施,按照制定的方案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以妇科肿瘤患者为例,术后此类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包括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低体温、术后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针对上述原因落实针对性措施,包括术前做好消毒,术中通过覆盖加热毯方式预防低体温,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落实措施小组成员需相互监督,并给出一定的完善意见;(4)措施优化,制定的措施不可一成不变,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提高干预措施的适用性。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其他类型院内感染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2 结 果
2.1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对照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率的比较[n(%),N=50]
2.2 医院感染率研究组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例(2.00%),低于对照组的7例(1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两组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情况分别为,研究组0例、1例(2.00%),对照组2例(4.00%)、5例(10.00%),两组比较无差异(χ2=2.041、2.837,P均>0.05)。
2.3 治疗情况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分别为(6.23±1.21)d、(0.98±0.17)万元,均低于对照组的(7.26±1.55)d、(1.36±0.21)万元(t=3.704、9.945,P均<0.05)。
2.4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89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N=50]
3 讨 论
医院感染又名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发生于医院内的一切感染,但是不包括住院时正值潜伏期或住院前获得的感染,医院内如果发生感染将直接降低医院的医疗质量,并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2-3]。研究[4-5]显示,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但主要可分为患者个人因素和医疗相关因素,而针对上述因素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本文结果显示,相比于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联合开展健康管理与预防性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在手术部位感染率方面出现了显著的降低,差异明显。分析原因,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在现阶段院内感染中占比较高,上文已经提到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因素分为医疗相关因素和个人因素,而预防性护理措施主要针对个人因素开展干预,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频繁的健康监护等措施,能够提高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参与度。而健康管理则以医护人员为干预主体,通过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最终达到了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文不涉及伦理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