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15于芳夏冰月

西部皮革 2024年2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传统

于芳,夏冰月

(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402160)

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名片,是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把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知,又可以强化学生对传统手工技艺的训练,同时又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设计观念的表达,在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之路,建立完善的服装设计体系[1]。

1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论是从美学还是文学,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文物古迹,无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园林……数千年来,传统文化早已渗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发展内在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是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2]。在服装设计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脉络,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和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服装设计相关元素,于本学院而言,就要挖掘巴渝本土文化、地方非遗文化,充分利用传统手工技艺,结合产业发展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服装款式、服装面料、服装图案、服装工艺等出发,全方法、多角度地在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制作技艺,把中国传统的、民族的、地方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元素相结合。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地域性本土文化,热爱中国传统技艺,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

2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的实践建议

2.1 将本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元素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中国元素,服装设计呈现一种民族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是民族大国,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将本土的民族文化元素与服装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顺应服装设计发展的潮流,更是树立文化自信,弘扬本土文化的重要途径[3]。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重庆有着极具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如重庆特色文化(巴渝文化),涵盖了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巫文化、陶瓷文化、石刻文化、图腾文化、川剧文化等。把本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以及素材的搜集,对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创新,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丰富的创意设计灵感,并可以使本土文化在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发展。

把本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可以通过整合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元素,从本土文化特点、形式、色彩、图案、造型、材质、肌理、现象等方面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并进行提炼和创新。例如:巴渝文化,重庆简称“渝”和“巴”,别称巴渝、山城、渝都、雾都、桥都,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城市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古代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磁器口文化古镇、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等是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和民间文化聚集地。服装设计可以通过对这些地区的特色元素进行提取,通过强化、缩减、夸张、变形等形式与服装廓形、色彩、图案、材质、肌理等元素的设计进行融合与创新。把极具有创意化的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来彰显服装的创新性和个性化,同时利用本土文化元素可以打造本土自有品牌,能快速促进中国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服装设计以创意为突破口走向国家化市场[3]。

2.2 将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

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各个地区产生了大量工艺精湛、构思巧妙的传统手工技艺,加上近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的发掘与保护,不同地区非遗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态。服装设计作品中也蕴含了大量民风民俗、民众价值取向和地方审美文化等元素。将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了解民族服装文化,查阅地域性文化特点和民族服装特点,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方法,在民族服饰中提取民族元素,整合民族服饰特点,并利用地方非遗传承工艺进行设计和制作。如重庆大足石刻是珍贵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了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大足石刻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将大足石刻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中,可以从雕刻手法、审美取向、题材故事、图案表达、人物服装等方面提取相关设计元素,在面料设计、肌理呈现、图案绘制、材料质感、服装表达等方面对上述设计元素进行整合与创新设计。又如重庆的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术家创造和传承的艺术瑰宝,川剧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还有土家织锦,巴渝蜀绣编织,梁平的年画,荣昌的夏布、陶、折扇,苗族的扎染、蜡染等非遗文化元素,都可以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设计者可以从中寻找更多的设计灵感,丰富服装图案、服装色彩,并对服装肌理、服装材料进行创新设计。总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非遗文化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创新设计出具有国潮元素的服装系列作品。

3 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

3.1 课堂实践教学

教师加强课堂实践教学创新,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善于将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融入到不同的课题任务中,以传统文化专题实践带动服装设计创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丰富学习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同时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式,科学地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教师加强课程实践中传统文化与设计功能、时尚概念、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实践目标,引导学生努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和未来科技的契合点,提升设计语言转化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创新与发展。

3.2 核心模块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服装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核心教学模块,如服装款式设计模块,服装工艺制作模块,服装面料创意设计模块,服装色彩设计模块,服装图案设计模块等,每个模块中确定几个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主题内容供学生选择,如: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中国民族民间色彩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巴渝民族民间纹样在现代服装中的表达;云贵地区苗族扎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土家织锦在服装面料中的表现形式;大足石刻元素在服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荣昌陶器工艺表现手法在服装面料中的表现形式;荣昌折扇元素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表达;荣昌夏布面料在服装设计款式中的应用与表达;传统蜀绣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设计;等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自由组建团队。每位学生围绕主题内容查阅资料,寻找设计创新点,绘制草图,制定设计方案。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要思考队友方案的优缺点,并给予见解,取长补短,拓宽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只做辅助引导,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设计中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最终可以得到更加精彩和完善的设计作品。

3.3 社会实践教学

教师加强对传统文化理论和传统手工技艺的研修学习,教师要走出校园,参加非遗研培项目、专题研讨会、市场调研等活动,与各地方文化机构、手工艺传承人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同时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走进校园,给学生授课或举办讲座,教师与学生一起获取传统技艺知识、关注现代生活,挖掘时尚元素并给予传统手工艺更高品质的创新,加强专业教学与服装行业、企业的联系,更好的发挥服装设计专业的社会服务职能。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并通过比赛,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创新,因材施教,以赛促学。学生参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各类高校的服装设计作品及国内外高水平大师的设计作品,了解服装行业的前沿信息和流行趋势,提高学习动力,加强学习成就感和荣誉感,明确未来学习方向,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4]。

在服装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设计作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多种实践模式,积极参加校企合作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及各种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服装展示活动,传统节日服装主题展示活动,服装制作展示活动,民族服装展示活动、研学体验活动等。社会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文化素养开发,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服装行业培养更符合行业发展,专业发展的专业化综合性人才。

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钻研、摸索和提炼,服装设计课程将不断的进行补充完善课程建设,符合时代创新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理念,让学生在基础课中打下扎实而丰富专业知识。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探讨与提升,也为教师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供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4 成绩评定标准

服装设计课程考核以服装系列设计考核为起点,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展开。学生需要建立团队,并以团队的名义推出设计方案,学生既要着眼于整体方案的实施,又要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的项目内容,可以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创作能力、设计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考核的最终成果是服装成品的系列陈列与展示。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服装设计的考核不再着眼于服装系列设计效果图的平面时代,而是建立在服装设计成品基础上的对服装设计审美、设计转化、设计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察,服装设计系列成品的展示与陈列具有直观、丰富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展示丰富的教学成果和突出服装设计专业特色。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我国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战略思想,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新格局,为我国培养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将传统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把思政元素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更好的发挥了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职能,一方面通过多教学内容的整合,让学生更加明晰服装设计的方法和脉络,拥有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巴渝本土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提炼,发掘出具有巴渝本土文化特色的典型视觉元素,并结合流行趋势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特点,将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及文化底蕴的提升。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传统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