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地方文化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以高职服装专业为例

2024-03-15张益洁

西部皮革 2024年2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服装

张益洁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2.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应突出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地方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及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服装设计与地方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地方文化可为高校服装设计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资源及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考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踏入职业生涯的关键课程,在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毕业设计效果直接反映专业教学效果[1]。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行业发展及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求职求学等诸多因素影响,服装毕业设计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毕业设计作品缺乏文化内涵,过于注重形式;毕业设计主题选择随意性大,主题不够鲜明;毕业设计作品创新性不足,临摹借鉴现象仍然存在;过分侧重订单式培养,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毕业设计环节教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如何进行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提高服装教育质量,进行特色办学一直是各相关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依托地方文对高职服装毕业设计教学进行改革实践,以期为高职服装毕业设计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 依托地方文化实施毕业设计的意义

1.1 有利于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服装反映的不仅仅是其实用性、审美性,更折射出一个民族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2]。除了日常穿着之外,更是包含着艺术和文化价值,微妙地表达着人们精神诉求。同时,服装也是时代与社会的缩影,反映着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城市甚至个体的文化潮流与经济发展方向。目前,高校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中往往更侧重于服装设计的商业性,却忽视了对服装文化的创新性诠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较为缺乏,学生设计作品模仿借鉴西方设计,缺少独特的文化内涵。服装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还要有深厚思想内涵与文化功力,才能使创作的作品更有深度、内涵、神韵与境界,才能使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中挖掘地方文化,寻找设计灵感,有利于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利于提升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使之更加具有市场征服力。

1.2 有利于院校特色办学

高职院校应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3]。当前,各高职院校不断努力探索办学特色建设,并将其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尤其应根据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统筹学校发展,确立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当地文化特色融入毕业设计中,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特色,通过长期坚持,不断积累,可逐步形成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而稳定的个性风貌,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服装设计办学,发展地方教育教学的优势,推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促进高职服装教育健康、和谐、有序地发展。

1.3 有利于实现产学双赢

高校与地方合作可进一步促进人才与产业、经济、文化、科技更好地互动,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的有效结合、优势互补,促进高校与地方协同发展。依托地方文化特色的服装毕业设计模式,将促使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并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共育、共同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资源、智力优势,加大与地方合作力度,大力开展服务地方工作,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地方政府、企业大力支持,共建实践基地等形式,高校也将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通过文化融入式毕业设计,加强服装院校的内涵建设,密切产教结合和地方合作[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共同实现地方与高校产学双赢模式。

2 依托地方文化毕业设计教学探索

以浙江东部某院校服装毕业设计为例,阐述依托地方文化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 田野采风,挖掘文化

毕业设计之初,有导师带领学生深入调研地方的风土人情,挖掘人文风情、历史文化、企业文化、经济文化等。浙东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人辈出,具有独特地方文化。历史上大禹治水、舜耕田野家喻户晓,春晖中学曾集聚朱自清、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朱光潜、李叔同等一代名师名家在这里任教或讲学,形成了文坛上颇有影响力的“白马湖作家群”。在毕业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如水文化、虞舜文化、孝文化、梁祝文化、青瓷文化、士人文化、乡村古镇文化等,并调研行业信息、流行时尚,对调研资料梳理、加工、组织、提炼、内化,将文化凝练为可视化、可感知元素,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应用于服饰设计中。通过实地调研,搜集第一手资料,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具体选择突破方向,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2.2 严把选题,因材施教

经近几年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55%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到公司企业从事设计类、技术类或传媒类,18%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成立工作室。根据往年学生就业情况,考虑当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将选题分为两个大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成衣”组方向,与学生就业无缝对接;以强调个人设计理念的“创意”组方向,用来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成衣”组和“创意”组均可选择制作男装、女装或童装等。

服装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综合考虑应用背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精挑细化选题:(1)项目依托选。如根据服装企业项目选题、针对地方文化艺术节选题、中小学幼儿园校服选题等,将地方文化融入产品设计中。(2)突出主题选。选择某个主题为灵感来源,拓展思路,展开设计。如以茶文化、水文化、梁祝文化等为主题做设计,既可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质的概念性创意服装,也可将主题融入企业产品中。(3)特色竞赛选。将毕业设计与时装大赛相结合,解读各时装大赛特点,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主题设计中,时装大赛更侧重于创意性、新颖性,此选题更加适合于“创意”组。学科主任、专家、指导老师开会商讨毕业设计选题,对选题精选,力求选题具有新颖性、独特性、适应性、可行性。

2.3 跟踪管理,个性化辅导

把知识结构差异化的老师合并为一个组,例如服装设计老师和服装结构工艺老师合为一个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向这两位专业老师请教,形成校内导师知识结构的互补,校内双导师制。各导师调研区域差异化,分别确定不同主题。同一主题细分为不同小组,并行作业。例如,童装文化调研小组、水文化调研小组、古街文化调研小组、茶文化调研小组、竹文化调研小组等。同时,将调研小组的同学安排到就近企业实训,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校外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平台的导师制。

实地调研后,组织调研汇报、小组探讨。“成衣”组将市场、企业经验传达给“创意”组,为“创意”服装的实用性提供建议;“创意”组将个性传达给“成衣”组,为“成衣”组服装设计的艺术性、个性化提供借鉴。从而达到知识的融合,设计思维不断碰撞激发,提高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从设计构思到成品制作的完整过程,最终完成一系列完整的服装作品。为解决毕业设计与升学、就业等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将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放宽余量,老师全程跟踪指导。通过定期汇报、建立交流群等方式,加强线上指导,使管控辅导更加灵活自由。

2.4 一体联动,多元化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导师评价、专家小组评价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不仅注重学生作品最终效果,同时注重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的态度。因选题分两个大方向——创意组和成衣组,与之相对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6],设立不同的评审小组团队。创意组评审小组主要由院校专家、艺术人员等组成;而成衣组的评审小组由地方企事业设计师、技术专家、院校专家等人员组成。评审小组对系列设计进行综合评定,并甄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毕业设计展及其他社会展演活动。

2.5 构建“毕业设计展-人才招聘”新模式

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集中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邀请高校及企事业用人单位代表参加,将企业人才招聘会与毕业展同时举行。一方面,学生作品得以公开展出,增加了学生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的信心,也起到宣传提高院校知名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水平、能力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识。学生将三年中学习作品以图文形式制定成作品集,在人才招聘区与意向公司人士面对面交流,充分展示个人才华与能力,并达成就业意向。

3 教学改革的作用与效果

3.1 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

在调研环节,学生接触到新鲜事物与知识,激发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为了更加深入挖掘文化,学生自觉主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多次实地调研,与当地居民沟通探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设计与制作环节,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学生设计的四季鲜果采摘节文化服、茶园采摘服、酒店服、童装等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肯定与认可,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得到提高,对未来职业充满信心。

3.2 提高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通过改革,改变了毕业设计选题随意、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的现象。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作品时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创意多了起来,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作品质量大幅提升。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得到了同行专家、企业人士、地方政府人员的一致好评。部分优秀作品在毕业设计展中得到企业认可,设计者与企业现场达成合作意向,也有作品受邀参加地方特色文化节或在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中获奖。

3.3 拓展教师业务能力

校内双导师制和校外企业专家担任导师的指导模式,促进专业知识的交流,促使教师深入企业,拓宽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与地方的合作使教师深入地方,全面了解地方文化,拓展知识面,提升文化修养,同时扩展设计思路,从乡野寻找设计灵感来源,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了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扩展理论知识内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

3.4 建立校地合作共赢模式

通过学校与地方建立实训基地,实施多专业交叉融合的措施,将景观方向、室内方向、视觉传达方向、会展方向、服装设计方向等多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完成整个项目。从成效来看,童装企业产品开发设计、童装文化展厅设计、乡村文化礼堂设计、乡镇党建宣传栏设计、老年活动中心设计、某湖景改造设计等项目,受到政府、企业的肯定。地方依托高校资源,协同创新,建设发展地方文化与经济,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吸纳人才。高校依托地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战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高校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经济发展确定发展战略,树立自身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地方特色和高校个性双重特征的应用型人才。

4 总结

依托地方文化对高职服装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实践,可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扩展理论知识内涵,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拓展教师业务能力,建立校地合作共赢模式,以文化赋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选题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