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与保护的畲绣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2024-03-15龚巧佳邓张益稀
龚巧佳,邓张益稀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畲族刺绣的文化特征及非遗价值
畲族刺绣又称“绣花”,是民间工艺文化的一种,历史悠久且流传至今。最早是从绣香袋发展而来的,根据《南越笔记》记载:女初嫁,垂一绣袋后来发展为绣帐额、枕面、围腰、衣领、袖口、裙边、鞋面、扇心、女子绑腿、童帽、肚兜等生活衣着用品[1]。由此可见,早年间的刺绣大多数是装饰在服饰上,具有一定的美术内涵。其刺绣材料多选用彩色的丝线或华丽的锦线,通过精细的技巧在绸缎或布面上秀出各式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主要与当地的日常起居、美好愿景、风土人情有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由于畲族是一个迁徙民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有些可能受地域文化,自然条件的影响,在服饰用色上追求浓郁厚重的艳丽感,很少用到灰色调,用色以暖色为主,显得缤纷斑斓,富有装饰效果[2]。
据资料记载,畲族人民信奉凤凰,凤凰是其民族的图腾,也是畲族妇女服饰中最常见的图案,故女性传统服饰也称“凤凰装”[3]。2008年6月7日,畲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服饰上,畲族的绣品首要使用价值是经久耐用,布料整体相对比较厚实,不易破损。从艺术角度来看,畲绣图案推崇寓意吉祥、喜闻乐见的图案,注重呈现形象的完整性,忌讳图案中带有缺三少四或凶猛暴虐的元素[3]。总的来看,畲族刺绣内容丰富,题材涉及广泛,不仅涉及动植物,还涉及文字及几何题材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3]。在动植物题材上,多采用梨花、莲花、葫芦等纹样,莲花寓意“莲生贵子”,表达了畲族人民对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景[3];在文字及几何题材上,畲族人民借鉴了汉族文化元素,将招财进宝、百年好合等具有美好寓意的文字绣入服饰当中,用简单的线条将几何体块进行分割,呈现出一种整洁、质朴的风格[3];在人物纹饰中,借鉴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例如“八仙过海”“李白醉酒”等[3]。
畲族刺绣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的原因就在于其刺绣技巧能够巧夺天工,在艺术领域具有独特性,在文化内涵方面寓意深远。因此,畲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在今天任然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个性和艺术价值,需要在传承和保护的视域下深入了解畲绣的发展历史,探析其现代发展的现状和困境,促进畲绣的可持续发展。
2 畲族刺绣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困境
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为了传承和保护畲绣的发展,各地政府相应的制定一系列有助于其快速发展的措施。但由于多方因素的限制,多数情况下,畲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常穿着变装,只在重要的节日庆典或接待游客时才穿着本民族特色服饰,畲绣的传承与保护面临一些现实困境。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笔者将畲绣传承的现实困境总结如下:
第一,产业规模受限。虽然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的时间空间和人文空间各有差异,但它们基本都是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中滋生发展的[4]。畲族布艺精美,极具民族特色。但由于畲绣是纯手工制作模式,一开始仅用于服饰上。而制作一件服装的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复杂一些的畲绣作品甚至需要数年才能够完成,经济效用低。并且,畲族刺绣存在规模小、分布散的特点,通常以家庭作坊为主,即使雇员也多为亲属关系。在绣品的生产上,多以“接一单、产一单”为主,市场定位模糊,难以发展成大规模的产业链。
第二,人才队伍萎缩。现有从事畲绣的手工艺人数量较少,人才队伍呈现断代趋势,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5]。因为绝大部分手艺精湛的绣工,需要在童子时期就苦下功夫才能熟练掌握畲绣这门手艺。在此期间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意味着在学成之前几乎是处于无收入来源的状态。因此,现在少有家长和年轻人愿意坚持并投身于刺绣行业。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速,就业方式的多元,大量人口纷纷外流到大城市中。通过学习其他的新技能来谋求新的求生手段,因而逐渐与传统文化“断连”,导致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
第三,绣品缺乏创新。畲绣的绣工多为来自当地农村地区的女性,这些女性最先开始接触畲绣是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跟随母亲进行学艺,其初衷只是为了自制嫁妆服饰或绣一些中低档的绣品挣取外快,很少能够自行设计创意绣样。在花纹图案的选择上,传统的手艺人主要选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元素样式,在构图上追求完整性、对称性,不能很好的突显人体曲线美,与现代审美观念相悖。且传统手艺人对市场敏锐性不高,对绣品样式的更新也不够重视,没有与时俱进的挖掘新题材,缺乏个性化元素,无法设计出符合现代潮流元素风格的服装商品来捕获年轻人的心。例如,福禄临门、龙凤呈祥等刺绣样式在现代服饰中偏向传统保守风格,在年轻人看来有些过于呆板,难以满足现代多元审美的需求。
第四,宣传力度不大。21世纪大众传媒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迭,网络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个体及组织群体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互动。当前,仅有少部分畲绣手艺人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等渠道为畲绣的传播助力,大部分还是遵循传统的宣传模式,依靠口碑“一传十、十传百”的熟人宣传模式。这导致公众对畲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低,绣品销路过于闭塞,甚至使货品积压过多,绣品过剩。
3 畲族刺绣的策略选择与发展路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畲绣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基于此,在传承和保护非遗艺术的同时,需要大力创新、引入现代元素来探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从而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发挥非遗的助力作用。
3.1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畲绣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近年来,随着文旅业的兴起,大部分的非遗走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人们逐渐把注意力从工艺上转移到民族特色的制作上,非遗传承人将手艺和时尚相结合,打造了一批鲜活的文创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现如今,在产业链方面,畲绣通过走“非遗+文旅”“非遗+农旅”等融合发展道路,有效的延长了畲绣的产业链,让更多的人了解畲绣、认识畲绣,将畲绣的艺术文化融进现代生活。如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喜好。对于一些需求量大的畲绣产品,可以根据市场取向有所选择的采用机绣的方式进行批量生产,将手工艺术与机绣制作相结合,做到“雅俗共赏”。
3.2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畲绣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非遗传承人的主体作用。非遗传承人是官方认定的、享有特定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的群体,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6]。目前,非遗传承人的成员构成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所占的比重较低,鲜少有热爱本行业的青年人才。因此,在传承和保护上,需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老辈带小辈”的精细化学习模式,不断提高畲绣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各级地方政府要立足于本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打造复合型人才。首先,可以因地制宜的将畲绣引进校园,开设畲族刺绣的艺术课程,利用课堂教学来展示畲绣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畲绣魅力。例如,通过举办畲绣服饰制作比赛,激发学生对非遗的兴趣,从而为丰富人才队伍做好预备。其次,要加大力度培育对畲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建立畲绣培训机构,开展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培养出更多技艺娴熟的畲绣传承人和设计师,保证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还要加强对畲绣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扶持热爱畲绣的手艺人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的文化和产业振兴助力。最后,政府应着手于畲绣的独特性进行保护性挖,通过政策制定,为非遗传承人设立专项资金来促进畲绣的发展,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鼓励民间手工艺者积极参与相关的文化交流和展览活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手工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提升艺术品质和文化内涵,开拓畲绣的发展空间。
3.3 注重现代潮流元素的挖掘
新的时代总是处于不断变迁中,人们倾向于选择和尝试新鲜事物,喜好追逐时尚产品和潮流元素。近年来,“国潮风”日益受到百姓的热爱,成为当下潮流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根据清华大学文创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指出:“‘国潮’需具备三个元素: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前沿的审美和技术;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7]畲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风格,极具中国特色。当前,人们在服饰上追“新”、追“潮”,如何能够创造和挖掘出符合现代潮流的民族风商品是畲绣发展的突破口之一。传统的畲绣纹样多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如山水、花鸟等,而在现代的潮流元素里,更加注重抽象与个性化。因此,在推进畲绣发展中,我们应该在尊重传统技艺,在传承与弘扬古老经典的刺绣技法和图案的基础上注重开拓创新,尝试在畲绣设计中加入现代元素,解锁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潮流的相结合的搭配模式,将“国潮”元素融入畲绣中,使其更符合当代青年群体的审美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于服饰来说,绣工的技术也是实现畲绣服饰现代化的关键。传统的畲绣注重线条的精细和色彩的鲜艳,而现代潮流更加注重细节和层次的呈现。在绣工的过程中需尝试运用更多的技法,如在刺绣工艺上突出立体,使得绣品更加具有层次感。此外,现代潮流时尚变幻莫测,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款式和创新的设计理念来展现畲绣服饰的时尚感。例如,可以尝试在服装的剪裁上向现代潮流风格靠拢,选择适合现代人身形的版型,注重服饰的舒适性和流行感。
3.4 线上借助媒体网络的力量
在过去,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畲绣往往只局限于少数人之间的口头宣传。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这极大地拓展了畲绣的传播范围。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它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率,为畲绣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遇。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畲绣的技艺和知识可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可以最大限度的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让更多人了解畲绣的独特魅力,为畲绣的传承人和民间工艺者提供了更多展示作品和推广商品的机会。除此之外,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网购模式,为畲绣服饰的销售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因此,畲绣服饰的宣传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传播优势进行营销和推广。例如,通过网店售卖、直播推荐等形式,畲绣服饰的制作者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作品给消费者,这有利于促进畲绣的品牌方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此外,网络还为畲绣服饰的设计与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畲绣设计师可以更加便捷地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趋势,并根据其反馈进行创新设计,开发出更能符合市场需求的畲绣服饰产品,从而提高销售的转化率。
与此同时,畲绣设计师还能够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设计师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作能力。不论是经典的畲绣服饰还是现代设计的创新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这一方面促进了畲绣的传承,推动了畲绣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为畲绣从业者赢得更多的市场认可和商业合作。因此,畲绣从业者需要借助媒体网络的力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有机结合,坚持走传统与创新的双轨发展路径。利用短视频等方式传播畲绣艺术,拓展市场,实现更大规模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畲绣服饰,共同参与对畲绣的传承和保护,促使畲绣焕发新活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畲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一种,其历史悠久且技艺精湛。在当今社会,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瑰宝之一,畲绣服饰不仅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更是畲绣文化的重要代表。这意味着在现代化的改革中,传统是畲绣服饰的灵魂所在,而创新则是其延续与活力,我们不应该放弃传统的精神内核和技艺传承。只有将传承和保护相结合,凝聚各方力量,注重教育和政策支持,畲绣才能继续发展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