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四个聚焦 探索工学一体化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024-03-15刘世峰

职业 2024年3期
关键词:工学技工竞赛

刘世峰

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推进校企融合、提质培优的重要途径,是技工院校服务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务实举措。开展工学一体化工作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将带动形成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新局面。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要求。

晋城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紧围绕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中不断探索,逐步形成“四个聚焦”的工作方法,实现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与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一、聚焦国家政策,把好技能人才培养方向盘

近年来,学院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走深、走实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从国家方案到学院实践的转化之路。

(一)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学院积极参与和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山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首批5个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在机械工程系、自动化工程系和汽车工程系大力推进机床切削加工(车工方向)、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3个专业的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其他专业稳步开展校内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炼出“先做—再学—再练”“六步四角色”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经过课程改革,学院逐步构建起“技能+素养”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得到极大充实,正式出版了《汽车车身维修》等多本一体化专业教材;开发了46门课程标准、18门共享型数字化课程、14门校本课程,撰写《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多本工作页、《智能楼宇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多本教学指导书。

(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将一体化课程教学提升至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的跨越和创新。学院紧抓发展机遇,成功评选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建设院校和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3个专业为第一阶段建设重点专业,幼儿教育、烹饪(中式烹调)、室内设计为第二阶段建设重点专业。幼儿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中西式面点、计算机广告、室内设计5个专业积极申报并通过审批,参与了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项目。学院还充分发挥教师培训基地作用,举办了机械类、电工电子类和服务类一体化师资培训6期,参训教师近200人。

二、聚焦校企共建,奏好技能人才培养协奏曲

校企合作是开展工学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学院紧紧围绕晋城市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服务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以“政校、企校、校校”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为牵引,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共建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先后与100多个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企业专家入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建实训中心、共建评价体系。学院与山西绿洲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晋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山西晋城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全面开展“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主体”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共培养了3100余名学员,提升了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实现了技工教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极大地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

3年来,学院与晋城市节能协会合作建立“产学研”全面合作的长效机制;与晋城开发区、天津博鲁斯潘精密机床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进行了政校企三方合作;与兰花集团联合打造“山西晋城(兰花)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晋城市工匠学院、晋城市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在学院揭牌;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山西省职业学校特色产业学院。

三、聚焦技能竞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强引擎

学院搭建了“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一年一次技能竞赛节”的竞赛平台,积极推行五级竞赛机制,着力推动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学院组织专业团队对技能竞赛的内容和规则进行分析分解,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学习内容,竞赛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竞赛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竞赛评价转化为学业评价,将竞赛成果融入工学一体化課程教学全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屡获佳绩的学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青睐,“提前被企业预定”成为这些学生身上最亮眼的标签。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达98.6%,学院为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4年来,学院先后承办了省级职业技能大赛12次,市级职业技能竞赛12次。自2018年起,学院被确定为山西省首个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后,2021年,学院再次入选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该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通过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建设,将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模式、技术等引入日常教学和承办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程序工作中,带动全市、全省职业技能竞赛承办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学院300多人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有18人获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8人、优胜奖6人;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有133人获奖:一等奖30人、二等奖42人、三等奖61人;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有162人获奖:一等奖48人、二等奖69人、三等奖45人。

四、聚集课程建设,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基础

从课程教学改革到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学院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本着“源于课程标准,结合校本情况,落地课堂实施”的原则,积极丰富课程资源,纵深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地。

开展好课堂教学是落实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构建培养模式的关键,通过贯穿全年的“每周一课”活动,近10年累计开设120余节优质课程。开发质量高、适用性强的课程资源是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学院在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在获批的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建设院校6个专业上进行课程建设。组建由专业负责人牵头,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开发的课程建设团队,按照课程标准的校本转化、课程进度安排、教学设计编制、工作页信息页编写等步骤,边培训边学习,开展工学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成立专家团队统一进行审核认定,作为输出成果对教师进行激励,最终形成各门课程配套的校本资源。

通过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在打造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上做出了有益尝试,逐步打造了“晋城技师”品牌。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全国技术能手1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1名、三晋英才2名、三晋技术能手19名、山西省技工教育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9名;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骨干教师3名,三级骨干教师36名。截至目前,学院共有校级工学一体化教师160名,占专业课教师的68%。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累计获得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績。在山西省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累计获得28个一等奖、72个二等奖、76个三等奖。机械加工技术等多个专业发展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数控加工等多个专业发展为国家高技能基地建设专业;幼儿教育、计算机网络(群)为山西省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汽车钣金与涂装等多个专业发展成为高水平山西省重点专业。

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紧抓跨越发展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做好“五个一体化建设”工作,确保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落地实施,不断探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德技双馨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工学技工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盐工学人
从技工到英雄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工学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