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园营造对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启示
2024-03-15张琳梁雅明王珊珊
张琳 梁雅明 王珊珊
摘 要:司马光是北宋时期洛阳地区的文化名流,其宅院独乐园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之一,其造园理念与营造方式不仅是道家“尚隐”精神的映射,还体现出北宋时期的人居观念及文化特征。当代生态景观环境建设为人们缓解精神压力、带来愉悦体验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如何在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中融入人文景观精神,有利于使人们在普遍精神压力繁重的社会背景下,享受到更多的精神愉悦体验。将独乐园的营造思想和方式与洛阳的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建设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创造生态空间、注重人文历史传承、建设可持续的人文景观等方式,将景观物质实体与人的内在精神需求融为一体。
关键词:独乐园;园林营造;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与提升策略研究”(232400410015)、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洛石刻艺术视觉文化基因模型构建研究”(SKL-2023-1909)研究成果。
一、独乐园营造
(一)营造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在每个历史时期均孕育了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杰出园林范例。北宋时期,洛阳地区繁荣昌盛,是北宋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拥有许多保留至今的文人私家园林遗产。独乐园是北宋名相司马光于熙宁六年(1073年)创建的,是司马光在洛阳的主要居住宅院,他同家人常常居住于此。独乐园是宅园一体的城市山水园,在洛阳诸园中虽面积较小,但富于野趣。园中建筑疏朗,水岸曲折,林木茂盛,辅以花卉,极具山水林泉自然之美,蕴含丰富的文化典故与哲学内涵。因此,对北宋独乐园的园林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传承传统园林建造的智慧,对于当代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营造思想
司马光坚守儒家“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道隐”思想,加之受白居易“中隐”思想与其建造的履道坊宅园的影响,“道隐”思想成为独乐园造园的重要思想之一。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堂备受排挤,司马光请求外任。他在洛阳任职期间,远离了朝堂,便将生活重心转到文学编撰及园林营造上,其“独乐”造园思想便在如此背景下孕育而生。据《独乐园记》记载,独乐园有七景,且这七处小景的营造,皆有典故(表1),同时与七景及各自的园林活动相对应,最终形成独乐园“独乐”与“道隐”的造景主题。
(三)景观营造
独乐园初建时,园中整体布局空间与园林景观已基本成型,后有局部微改,整体无太大变化。由传世的明代仇英《独乐园图》中的图画记载与独乐园平面复原图可知,独乐园中大概有10亩园林,并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独乐园的整体布局及七景的具体营造手法。独乐园中的主要建筑有读书堂、弄水轩、钓鱼庵和种竹斋等,它们相连构成清晰的功能分区,呈现出舒适的景观格局,且独乐园以大规模的几何轴线感透露出强烈的儒家思想和理学气息。读书堂是独乐园的重点区域,庭院中庭周围的植被丰富多样;见山堂利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手法,展现出极其自然的生态美学特征;采药圃种植了各类草药,配有标识牌用于中药知识学习;浇花亭以花圃围绕着建筑,种植了各类花草;弄水轩采用中央水域设计方式,将流动水系与静水池进行充分结合;钓鱼庵建在水域中央,为竹制草屋形态;种竹斋以竹林为主要元素,创造了半封闭空间。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建筑及景观,可以达到休身养性和静心学习的目的。
二、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现状
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涉及生态保护、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2021年,洛阳市建成了全长287.5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整体有效串聯了小浪底及大河田园等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强调了其在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旅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区位特殊,是典型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同时洛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洛阳黄河生态廊道与这些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相互交织。因此,对洛阳黄河生态廊道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与黄河及洛阳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考虑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保留文化遗产,还可以研究如何将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建设生态廊道的人文主义关怀。
通过对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现状分析,其目前主要的景观可分为自然型景观和农耕型景观,但在其景观建设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第一,黄河生态廊道的自然型景观建设仅以黄河山水景观观赏为主,缺乏对黄河文化及洛阳文化的可视化展示,无法让人们在欣赏黄河景观的同时,更好地感受与之相匹配的黄河地域文化,并且针对黄河湿地的自然生态教育部分的建设还有待完善。第二,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农业型景观建设缺乏对洛阳黄河沿岸地区千年农耕文明发展历程的文化展示,且缺乏多样化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景观,无法让人们在观赏农业景观时,获得较强的归属感。第三,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偏向于生态建设,缺乏以展示黄河文化为主的文化景观项目,且廊道沿岸的文化性景观的多元性与文化内涵缺失,黄河特色未能有效凸显,地域文化也未得到有效发展和创新。第四,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综合性文旅特色不明显,康养型景观建设还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掘廊道潜在的文化与康养资源也是洛阳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独乐园思想下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
景观建设意见
独乐园的营造思想融合了儒家“道隐”的哲学精神及深厚的人文传统,这些特质与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建设目标相契合。首先,独乐园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正是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所追求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独乐园承载了丰富的农耕文化和人文历史资源,这也为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提供了建设框架,帮助其在现代环境中重新塑造和传承这些文化。最后,独乐园为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康养景观构建提供了启示,指导其如何结合自然和当地文化,为市民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健康修养的绿色空间。因此,独乐园为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提供的借鉴更多是一种将自然和文化相结合的哲学思维方式与方法。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景观建设中,可以通过生态美学、农耕文化以及地域人文景观三个方面,提升洛阳黄河沿岸的生态美学价值,传承黄河农耕文化,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场所。
(一)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
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生态景观建设中,我们推崇独乐园中见山台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手法以借景特质而著称,通过小景映衬大景,可以在山脉高地营造高台结构,高台建设所呈现的“道隐”氛围,能让人们在城市喧嚣之外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魅力,并且高台设计还有助于运用视觉展示手段呈现黄河文化的精髓,使人们更为直观地了解和体验黄河文化的内涵。这种创新性建设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环境与文化的体验和认知。其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仅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还为人们提供了体验黄河之美的机会。同时,生态景观也是生态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的湿地亲水型景观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独乐园读书堂的建造手法,进行黄河沿岸湿地生态教育项目、黄河沿岸景区亲水项目的建设,以达到帮助公众更深入了解黄河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打造现代化黄河生态廊道景观,提高黄河生态环境承载力,同时也要通过自然景观设计来提升当地景观的美学价值,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精神寄托。
(二)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的农耕文化展现
洛阳作为千年古都,承载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历史,因而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的规划中,可以借鉴司马光在采药圃和浇花亭的设计理念,引入更多的农耕文化元素。这包括但不限于建设河南农业历史文明展示区和现代农耕文明体验区等,以展示洛阳丰富的千年石器农耕文化与河南现代农业文明。如通过展示新石器时期裴李岗文化中的石器粮食加工、东汉时期的陶制农具等,让人们深刻感受农耕文明的演变历程。农旅建设可涵盖传统农业生产实践及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以增进人们对洛阳农耕文化的理解,并为洛阳千年农耕文明的保护做出贡献。同时,以现代的建筑手法将洛阳农耕文化特色景观元素运用到黄河生态廊道沿岸乡村景观设计中,使洛阳农耕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打造黄河沿岸乡村“人—水—环境”耦合下的地标性乡村生态景观。此外,建设部分第三产业属性的农业景观,增强独特的地域文化性、游客参与性以及乡村景观的观赏性,让人们回归土地,参与农业活动,例如种植、收割、农产品加工等,进而使人们建立对土地的亲密联系,形成对地域的认同感和对自然的归属感。这也有助于增加个体对土地生态系统的情感投入和培养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的地域文化内涵
应利用洛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对黄河生态廊道自然景观进行保护修复,深度挖掘洛阳文化内涵,在黄河生态廊道沿岸人文景观建设中融入黄河文化及汉唐文化等传统元素,创建文旅研学基地和疗养居所等。在具体的黄河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提取黄河传统文化和自然元素,以及反映黄河文化的艺术和历史元素,如黄河湾、青铜鼎、陶埙、甲骨文等,将它们作为景观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通过选择黄河与洛阳文化中的代表性历史传说,将其转化为景观中的叙事元素,并通过雕塑、壁画、标识或信息板等方式呈现出来,以更直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河洛文化的历史。在黄河特色民宿与疗养居所的建设中,可以参考司马光在钓鱼庵与弄水轩中的设计理念,将休闲游憩和疗养视为主要建设方向。结合洛阳历史园林、黄河传统文化以及当地特色植物,打造汉唐主题的中式园林景观。在如今喧嚣的社会环境中,特色休养度假区建设旨在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为公众创造一个可以进行思索的空间,以满足当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一种可以短期远离喧嚣与焦虑的心理舒缓基地。
因此,在进行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建设时,不能仅限于挖掘黄河景观的观赏价值与农业景观的经济价值,要在尊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深入整合并合理提取黄河文化与洛阳文化的地域元素,将其与黄河生态廊道景观设计结合起来,营造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
五、结语
司马光独乐园的建設,以“道隐”和“独乐”为核心理念,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构造景观,达到了园林景观创造中生态与人文的卓越和谐效果。司马光所展现的园林建设理念和技法为当代设计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设计中,我们需着眼于融入黄河文化情感,将人文关怀置于首位,在黄河景观中注入精神和灵魂,从而提升其内涵和价值。另外,我们还需强调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将现代性与历史性、民族特色与共同审美相结合,以及促进自然精神与人文情感的有机融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感、历史性和地域特色的,同时蕴含人文关怀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独特的视觉审美和内在精神体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现代生活的珍视和尊重。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当地环境特征,积极传承传统园林的建造智慧,并不断创新,为洛阳黄河生态廊道景观赋予新的精神和灵魂。
参考文献:
[1]高艺飞.以造景要素和造景手法探析独乐园精神内涵[J].广西城镇建设,2021(4):54-56.
[2]杨祎雯.从“中隐”看履道坊宅园对独乐园营建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8(2):112-115.
[3]傅文武.北宋洛阳司马光独乐园复原再考[J].中国园林,2022(12):133-138.
[4]赵睿佳.北宋司马光独乐园营造思想与实践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11):1-16,16.
[6]洛阳市正积极推进沿黄快速公路、生态大道、生态廊道等项目建设[EB/OL].(2020-10-26)[2023-11-20].https://www.henan.gov.cn/2020/10-26/1836901.html.
[7]申杭,李留刚.新乡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经验及建议[J].人民黄河,2020(增刊2):112-113.
[8]刘炫梓,赵虹棪.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与人文景观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为视角[J].社会科学家,2022(6):38-44.
作者简介:
张琳,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梁雅明,硕士,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包装艺术设计。
王珊珊,硕士,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