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2024-03-15李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

摘 要:依托数字技术的革新,美术馆艺术作品在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上也日新月异。数字美术馆、线上美术馆、虚拟博物馆等新型美术馆跃然于互联网,供大众欣赏与浏览。艺术展示不再局限于在实体公共空间进行架上呈现。在科技的推动下,为了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美术馆应当承载更多样的呈现媒介,在网络与虚拟世界构建新的艺术空间。南通美术馆作为南通地标性建筑,依托南通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可以作为宣传南通城市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质媒介。

关键词: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公共教育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研究”(CNT041)研究成果。

一、美术馆与数字化

在各大城市进行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美术馆的数字化”“数字美术馆”等概念。美术馆的数字化是指将美术馆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信息化处理与整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美术馆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数字美术馆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将实体美术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地实现于网络上的美术馆。数字美术馆是基础,落实到数字化建设则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周密详尽的规划。

传统美术馆往往“以物为本”,采用实物架上呈现的方式,虽有着它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但由于公众生活节奏的加快、审美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不断追求,其艺术作品单向传播与呈现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浏览需求。数字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采用互动式双向传播新形式,为美术馆提供数字化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0世纪90年代,故宫博物院最先开始数字化建设与探索,“数字故宫”“首都博物馆数字化工程”等项目的顺利实施为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经验。近几年,国内各大中小城市在建设美术馆的同时,大力推动数字美术馆建设,让大众足不出户也可在“云展览”中观展,构建了一座座随时随地触达访问、永不落幕的数字美术馆。

二、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于1905年建成我国第一座博物院,开我国文博事业先河。10多座国内独一无二且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在濠河周边先后建成,形成环濠河博物馆群,南通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博物馆之城”。南通美术馆以现代艺术风格坐落于城区的中心,成为南通地标性建筑及宣传南通城市文化、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南通美术馆于2021年6月29日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总高24米。馆内共有21间专业展厅,大、中、小展厅分别位于二、三、四层,同时设有国际报告厅、多功能厅、会议室、藏品库等,以满足国内外一流艺术展的展览展示需求。在对南通美术馆实际考察中发现,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较为迟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具有南通本土特色的常驻展览

在中国美术史上,南通籍艺术家大师迭现,明清时期就有胡聪、包壮行、冒襄、董小宛、李方膺;近现代有王个簃、刘子美、尤无曲、范曾、袁运甫等几十位艺术家。在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的“近代第一城”,南通美术馆未能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以学术研究为龙头,收集与展出原作作为南通美术馆的特色展览。此外,南通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南通美术馆在这方面的文创开发较为薄弱,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和标志性文创品牌。应利用南通本土地域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美术馆的社会职能进一步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南通美术馆主要采用架上展示,配合展柜、展台的静态呈现。然而传统架上呈现方式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从时间上来看,美术馆展览有其特定的开馆和闭馆的时间,观者无法随心所欲地在各个时间段进行参观和游览;从空间上来看,艺术作品的大小尺寸受限于展馆的大小,一些巨幅作品或大型装置艺术不易进行完整呈现。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主办方在参展环节一般会限制尺寸或者要求竖式构图,一部分是为了展出的统一性而考虑,另一方面也因为场馆空间不够。传统呈现方式的单一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艺术作品展示空间和艺术家的创作空间。

(三)缺少专业策展人

美术馆是艺术管理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机构,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其需要既具有丰富的策展能力,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又能开展现代化数字技术开发的技术人才。目前南通美术馆工作人员较少,主要服务于馆内布展和馆内维护工作,硬件设施方面初具规模,但是在人员数量与专业队伍的建设上还相对滞后。就目前策展这一行业而言,即使在上海、北京等艺术市场较为活跃的地区,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具备策划行业资格的人员也较为稀缺。南通美术馆所举办的各项展览,策展人多为艺术评论家、本土较为活跃的艺术人士,在策展风格、方式、功能话语方面发挥较少。

(四)缺失公共教育性功能

美术馆教育功能在近些年不断受到重视,成为学校和家庭之外的重要教育场所。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在狭义上体现为对青少年的教育,广义上则是对社会大众的教育。这就要求美术馆在展览内容和形式上,既要面向艺术专业人士,又要照顾到普罗大众的教育需求,体现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然而南通美术馆在教育方面的公共职能履行不到位,没有匹配不同年龄阶段的艺术教育活动。既然要面向大众,传播范围就应扩大而不能桎梏于艺术文化圈,但南通美术馆暂时只有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仅仅具有预约观展等功能,还未创建官方网站,也未能开发相应的线上展览,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且館内的智能交互服务系统还未创建,这都限制了美术馆的智能化教育与传播功能发挥。

三、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路径

客观来看,南通美术馆存在着起步较晚、尚未挖掘地域本土艺术资源、缺乏专业人员与数字设备等问题。在加快产业数字化、高质量推进社会文化发展的视域下,需要依托数字技术利用多种媒介进行人性化、多样化的艺术呈现。

(一)整合本土艺术资源,传播地域文化特色

地方美术馆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在地域的美术资源进行研究、收藏和展示,形成地域特色。通过南通本土艺术作品与文献资料的信息化整合,一方面可以实现存储空间的压缩,避免藏品在展示和运输过程中出现损毁风险;另一方面艺术数据库的成立也有利于相关学者进行系统化科学研究,形成相关数据,进而促进南通美术现象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在弘扬本土文化艺术方面,南通美术馆可以充分发挥公立美术馆职能,联合南通市个簃艺术馆、南通群英馆、南通书画院、南通市中心美术馆等场馆进行主题联合展览,为南通画家搭建专业展示平台,促进其艺术生长。这类现有资源的整合不但能建立本土艺术家生态群,也可以让社会大众充分感受到本地区的良好艺术氛围,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打造智能线上美术馆,展现多样化呈现方式

利用数字技术呈现方式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特点,打破传统展示方式的平面化壁垒。美术馆展示艺术作品通常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创建线上数字化美术馆,将馆藏艺术作品的高清数码图片同步呈现在官网、App、小程序等线上平台。美术馆将不再局限在实体区域,方便大众在任何时间进行欣赏和浏览,自由地放大图片看细节,缩小图片看整体。同时配备文字、语音讲解功能,使得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入浅出地认知美学价值。此外,还可以运用AI智能分析系统,将用户浏览的个人喜好进行数据收集与分类,为不同人群量身打造展讯和信息呈现方式,推动南通美术馆个性化、智能化共享平台的形成。

(三)培养策展专业队伍,多种媒介融合开发

瑞士著名策展人奥布里斯特提出:“策展人必须消弭艺术家、社会大众、相关机构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社群之间的鸿沟,并为之搭起沟通的桥梁。”策展人需要拥有一定的学术知识和对艺术市场的敏锐性,负责掌握艺术展览活动的全局。因此,需要建立规范和专业的策展人团队,在保证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结合南通美术馆本身特色,利用融媒体有效发挥美术馆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以往美术馆的展览内容的传播主要依靠平面海报,在艺术作品的推广和传播中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传播艺术和发展教育的重要区域,南通美术馆可以利用互联网、App等媒介进行宣传和投放。利用融媒体平台,艺术家们可以借助自媒体将自己的艺术作品通过频道进行呈现和发布,同时利用直播讲解作品。在数字技术产业化的趋势中,艺术作品获得了生长能力:只要有一件原版作品诞生,便能不断地衍生出新的版本,真正实现美的创造与美的审视之间的融合,接收者就是创作者,彻底打破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垄断。观者可从已有的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的灵感与创作的冲动,进而以其为蓝本进行二度创作,以演绎的方式开发出新的艺术作品。

(四)探索公共教育资源,开展馆校合作

随着国内外媒体对于美术馆的宣传推介,美术馆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属性开始显露,成为寓教于乐的场所。作为教育机构的南通美术馆应当强化公共教育职能,充分利用美术馆教育空间、学术资源等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活动:结合展览内容,请知名艺术家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并利用相关融媒体进行线上展陈与投放;面对青少年群体,举办主题性艺术体验活动,联系相关院校的专业教师开发通识性读物;建设专业化的志愿者团队,逐步培养一批热爱美术馆事业的志愿者,以解决馆内员工不足问题;加强美术馆与中小学、各大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将艺术课堂迁入美术馆,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广度。

美术馆作为教育与传播艺术的场所,其远程教育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成为可能。在数字化发展中,美术馆可以在应用程序上开放存储、传播以及再创作的功能,特别是在评论区域,让大众可以直接对美术馆评分,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进行留言。美术馆也可开设艺术家讲课的线上课程,使大众可以直接在在线交流平台与艺术家们互动与对话。艺术教育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在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时,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五)立足本土文化,实现创新性发展

南通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与江南吴越文化、北方齐鲁文化乃至楚文化都有所交集,在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诞生了风格多样且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例如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与潍坊风筝齐名的板鹞风筝、与苏绣同源的沈绣,还有扎染、红木雕刻、灯彩、竹编等传统工艺。然而南通美术馆对于工艺美术的呈现还有待加强。基于此,可以利用美术馆教育功能与传播效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传统工艺品的知名度,在馆内设立独立单元提供空间展示,配合线上数字美术馆与云课堂,扩大南通工艺美术的知名度。鼓励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打造IP形象,利用拟人化品牌形象进行衍生品的创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四、南通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展,人们逐渐改变了信息接收的习惯,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接收信息,并且追求与信息传递者之间的互动效果。南通美术馆要想满足人们需要,更好地提供教育功能,获得启迪艺术心灵的效果,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优势将艺术作品中单调的信息转化为视频、动画等丰富的展现形式,开辟互动体验内容,实现作品与观众的交流与对话,用科技的手段为观众提供导览、学习、娱乐等多重人性化服务,从而增强展示的趣味性与观众的接受度。

目前,南通美术馆数字化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其他城市都开始了美术馆呈现方式的数字化探索、文化业态的数字化尝试、文化产业的升级、关联科技产业的水平提升等,这都将美术馆数字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推到了一个转折点。在此阶段,建立相对应的理论体系来指导美术馆的建设和数字化发展十分必要。

五、结语

美术馆不仅具有公共性、教育性等功能,还体现着一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气息。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而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财政投入,以保证馆内设备的运行与维护,同时美术馆也应顺利时代潮流,利用本土资源打造其独有的文创产品增加美术馆收益;加强馆校合作模式,扩大公共性、公益性的教育功能。南通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和丰厚艺术土壤的城市,当代美术馆在数字化走向的过程中需要搭建技术与艺术的桥梁,把握数字美术馆建设机遇,弥补与其他城市美术馆的差距,发挥南通美术馆独有的文化魅力和社会效应,更好地作为南通历史文化名城的艺术名片的同时,跻身一流美术馆行列。

参考文献:

[1]王绍强.美术馆:数字化的美术经典[J].美术观察,2022(10):23-26.

[2]陸绍阳.美术馆数字化:呈现一个不断扩展的世界[J].美术观察,2022(10):16-17.

[3]高鹏.美术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创新与实践[J].美术理论与批评,2016(2):29-32,41.

[4]丁怡.美术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J].美术评论与理论,2017(3):73-76.

作者简介:

李希,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浅论基层党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