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奶绵羊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4-03-14朱文丽严小青朱万斌孙志洲张世舜
郭 磊,朱文丽,严小青,朱万斌,孙志洲,张世舜
(1.永昌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永昌 737200;2.永昌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甘肃 永昌 737200;3.金昌市畜牧兽医总站,甘肃 金昌 737100;4.永昌县新科源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 永昌 7372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奶绵羊产业作为奶业中的“特种产业”,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对解决我国绵羊奶以及奶制品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和市场导向的刺激下,永昌县自2017年率先引进了世界上产奶量最高的东佛里生奶绵羊后,奶绵羊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是全国奶绵羊存栏规模最大的县。奶绵羊产业的独一性和特色性,被永昌县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带农帮农富农的新型主导产业,也成为金昌市高品质菜草畜特色产业之一。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县域特色产业,成为当前永昌县奶绵羊产业发展的方向。对其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建议和依据,既有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又顺应“三新一高”发展要求。
1 永昌县奶绵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奶产业发展演变情况
永昌县奶产业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2—2005年)是奶牛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递进阶段,1982年前全县没有奶牛,1984年有兼用奶牛25头,至2005年达到发展的高峰期,奶牛存栏量达到1 000头左右。第二个阶段(2006—2014年)是奶牛从多到少、逐年递减的阶段,受价格波动、奶粉和袋装奶的冲击,奶牛生产处于萎缩状态,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进一步下滑,2014年进入低谷,饲养量不足400头。第三个阶段(2015年至今)是奶业全面转型阶段,永昌县鉴于有发展奶产业得天独厚的养殖基础、生态条件、区位优势、饲草资源等优势[1],抢抓机遇,从2014年开始陆续培育湖羊,为奶绵羊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引导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新西兰批量引进世界公认的产奶性能最好的东佛里生绵羊品种,培育发展奶绵羊产业,2018年引进成立永昌新希望农牧业有限公司,实施万头奶牛场建设项目。至此,永昌县奶业进入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阶段。
1.2 奶绵羊产业培育情况
永昌县鉴于小尾寒羊体格大、泌乳量少、母性差等缺点,从2014年开始,引导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甘肃三洋金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从省外引进高产优质湖羊,逐步培育湖羊新品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现湖羊泌乳期产奶量较大,与世界上泌乳性能较好的绵羊品种的泌乳水平相差不大[2],于是永昌县依托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东佛里生羊开展纯繁和杂交改良,推动羊产业由单一的肉羊为主向乳肉兼用发展[2]。截至2023年11月,已发展奶绵羊核心场、试验(示范)场、扩繁场(改良点)15个,群体存栏量达到4.5万只,年产奶量900 t,生乳大部分销往陕西省百跃集团,部分加工成酸奶、低温奶、乳铁蛋白粉等乳品在当地自营销售。
1.3 奶绵羊产业效益情况
2023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表1、表2),每只乳用母羊每年可比肉羊提升直接净收益2 431元。按永昌县现有奶绵羊基础母羊1.2万只计算,年可增加净收益2 917万元,收益非常可观。
表1 乳用基础母羊生产效益分析 单位:元/只
表2 肉用基础母羊生产效益分析 单位:元/只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
自2017年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奶业以来,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团队的指导和服务来发展产业,尚且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专项的奶绵羊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对特色产业的科学认知不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统筹考虑、合理布局,只是引导企业、合作社积极投入发展,产业链条中出现重复、交叉模块,且部分客商对于新产业认识和理解不深,认知有偏差。
2.2 产业扶持力度不强
奶绵羊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阶段,急需扶持壮大,市级虽能给予奖补资金,但范围较小,县级财政困难,无力统筹解决特色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而且专项政策扶持少,产业融资渠道单一,特色产业贷款无贴息政策,无法强有力提升养殖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和发展意愿,产业发展推动力和示范引领作用不强。
2.3 整体发展规模不大
奶绵羊产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收益缓慢,受种公畜引进费用、圈舍规范化建设要求、饲草料供应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特色养殖成本持续增加,部分养殖主体积极性不足、发展意愿不强等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养殖场(户)不敢投入大量资金,大多处在观望阶段,只有极少的几家在极力促成,造成良种推广难度较大、扩繁速度过慢,制约了奶绵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奶绵羊产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对学识、学历亦有一定要求。尤其是既懂规模化牧场建设运营、羊群精细管理,又具备管理大规模牧场团队素养的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养殖企业可获得的技术服务少,技术推广不到位,疫病防治体系脆弱。同时,牧场各个环节的一线员工基础参差不齐,员工岗前培训不足,而且“用人难、用人贵、留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养殖成本和奶绵羊个体贡献率偏低。
2.5 绿色生态保障水平弱
科学技术是生态奶绵羊产业发展的支撑,永昌县内仅有1家公有实验室和1家企业自营的研究院和实验室,在研发运用高效、绿色、无害、环保的培育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配方饲料、乳品监测、产品加工等技术上作用比较突出,但部分检测、救治设备老旧,达不到预期效果,产业向生态、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明显不够。
2.6 奶业生态系统不均衡
除了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外,其他主要以小企业或合作社养殖为主,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机制,未成立发展联合体,企业的生态位定位不准确[3],害怕损失既得利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销售渠道单一,无法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产业链条不完整,缺少终端的乳品收购和加工龙头企业,未形成知名品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综合提升、利益共享、共同发展能力亟待提高。
3 对策及建议
3.1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引领奶业生态发展
一是提高特色产业认识。把奶绵羊产业作为振兴奶业、消费升级和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以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能够更好地集合要素、整合资源、丰富思路、健康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制定生态奶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指南等[4],在规划的“高度”“温度”“角度”上多下功夫。同时,建立和健全生态奶绵羊产业和生态乳品指标评价体系和资格认证及环境标志产品制度,进而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依托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奶绵羊产业研究院,建立东佛里生核心种群,选育乳肉兼用新品种,采用“企业+科研单位+基地+经营主体”等产业化运作方式,科学合理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的养殖规模,打造优势区。引进国内知名乳品加工企业,建设乳制品加工厂,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增加值。四是规范标准基地设计。充分考虑土地、环境承载量等因素,科学选址;研发设计适宜圈舍,做到粪污处理、雨污分流,避免污染环境;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观念制定行业标准体系,引导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场,以“五化”为重点,以点促面辐射带动奶绵羊业稳定健康发展。
3.2 强化政府支持力度,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一是积极争取支持政策。政策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要抓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大力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的机遇,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集聚要素,精准施策,重点突破,补齐产业发展初期的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短板,为产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实现从政策推动向产业带动、利益驱动的良性转化。二是实施金融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搭建融资平台,推动产业战略合作;综合运用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激励方法,引导信贷资金投入奶产业;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推出信用共同体贷款、订单贷款、联保贷款以及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信贷品种,全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支持活体抵押登记贷款,有效解决相关民营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推奶绵羊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吸纳社会资源投入。利用绵羊奶独特的价值、资源的稀缺性和特殊的增值能力,吸引有实力的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奶绵羊产业,助推产业发展。集中利用有限财力建设奶绵羊产业集群园区的基础设施,吸引撬动社会资本、风投资金投入奶绵羊产业。政府金融机构引导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奶绵羊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奶绵羊科技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学规范的收益分配制度,充分体现“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保障投入权益和预期收益。四是探索新型产业保险。保险是保障产业发展的“金钟罩”,是奶绵羊产业经营主体长期坚持发展的最后一道生命线。应加强与保险公司的联系,共商建立奶绵羊养殖风险担保机制,积极创新保险品种,探索开展养殖收益险、产品价格险,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加赔付比率,做到应保尽保,降低奶绵羊养殖风险,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3 全面提高规模水平,优化生态奶源基地
一是提升核心标杆生态牧场能力。奶绵羊产业发展必须走龙头示范引领、规模户广泛参与、各方积极配合的多轮驱动发展之路。甘肃元生农牧科技公司要持续做好万只奶绵羊生态牧场建设工作,新建场建设零距离牧场平台,在建设标准、设施配备、饲养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建立标杆,注重在“高”“新”“精”上下功夫,示范引领全县奶绵羊产业发展。二是增加高品质奶源基地聚集度。利用政策优势、产品特色等吸引外地客商应用“轻资产运营”等模式积极在永昌县建设高标准的智能化奶源基地[4],形成“万只牧场为引领、千只羊场为示范、适度规模为主体、家庭牧场为基础、集中分户养殖为补充”的发展新格局。加大奶产业园区建设,开展供需对接、产学研合作等专场活动,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园区,形成奶绵羊产业链集群,实现融链补链强链。三是强本固基,补齐奶源产业装备短板。鼓励规模奶绵羊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乳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自动化饲喂站、TMR饲喂机、青贮饲料取草机、苜蓿收获机、机械化挤奶站、奶罐和制冷设备等畜牧生产机械设备,提高经营主体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加大奶绵羊生产机械补贴力度,将智能饲喂、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等现代畜牧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3.4 不断强化校地合作,全力保障科技支撑
一是持续深化校地协同合作。持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地战略合作,以共建金昌奶绵羊试验站和博士工作站为抓手,结合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奶绵羊产业组团式服务队伍,围绕高效养殖、品种培育、饲料配制、生物安全、疫病防治等关键点,组织研发和示范推广,制定产地环境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投入品使用规范、生产技术规程、管理规范和检验检测方法、包装标准、贮藏和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推动关键技术组装配套,努力提高技术支撑水平。二是着力培育一线科技队伍。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从科技推广、技术培训、良种引进、信息服务、种畜监管到疫病防控等方面,研究试用高新技术、提炼总结成熟技术、普及推广实用技术,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全面提升奶绵羊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有计划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或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产业人才,打通奶绵羊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探索提供专业有偿服务。成立奶绵羊产业协会,畜牧兽医技术单位、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配合,从大中专院校、基层一线选聘专业人员,组建一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层次、全覆盖、网络化的,专业、有偿、及时的技术服务团队,为加入协会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品种改良、饲草料配方设计、疫病防控诊治等方面的有偿服务。四是不断提升经营人员素养。在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服务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中遴选培育一批奶绵羊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能手,使其成为奶绵羊高质量发展的引路人、推动者、主力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更多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新创业,从中培养一批经营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农人、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奶绵羊产业主体。
3.5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奶业品质
一是建立优质化饲料供应基地。在青贮饲料方面,成立饲草饲料专家团队和专业技术队伍,开展专门化青贮饲料品种引进、种收、加贮及饲喂效果与效益的系统研究及推广应用;在青干草方面,利用全国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的优势,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研发推广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加工保质保鲜新技术;在新型日粮方面,推广全混合日粮(TMR)和颗粒饲料加工与饲喂技术,提高饲草饲料营养利用水平,保障奶绵羊健康。二是提升无害化处理利用能力。以奶绵羊场生物安全为重点,通过采取防疫林带建设、养殖环境美化、生产道路硬化、环境卫生整治等关键举措,创造良好的奶绵羊生产环境;抓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规模奶绵羊场污染防治监管力度,改进养殖处理设施,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把绿色养殖贯穿于奶绵羊养殖全过程,新建奶绵羊场要高点定位、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建设;已建奶绵羊场要逐步转型、示范创建,实行标准化圈舍改造,推行精准化管理;推广“五良”配套技术,创建无规定疫病区和疫病净化场,推行“生物发酵饲料”“动物益生菌保健”“生物辅助防疫”“养殖除臭”等无抗养殖技术,形成建设规范、生产标准、产品安全、绿色健康的产业体系,带动奶绵羊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方向转型升级[2]。四是筑牢生物安全屏障。建立产品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和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建立奶绵羊调入调出管控机制,严格落实调入调出报检制度;完善全域防疫机制,以规模奶绵羊场(户)为重点,突出强制免疫、全域免疫、过程免疫,筑牢奶绵羊产业安全屏障。
3.6 建立健全体系机制,打造全链发展样板
一是健全产业“八大体系”。围绕良种繁育推广体系、优质肉奶源供应体系、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品牌带动战略体系、科技创新研发推广体系、饲草饲料供应体系、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配套产业协同体系等八大体系建设,构建链条完整、要素齐全、环节紧密的现代化生产经营格局,全产业链开发奶绵羊产业,使奶绵羊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产业、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根据永昌县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等优势,积极打造“甘味金品”“爱特奶”品牌,全力塑造享誉甘肃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羊乳及种羊品牌。举办品鉴会、推介会、奶绵羊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农产品展销,扩大羊乳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争夺定价话语权,让永昌特色乳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欣赏,并走向全国乃至世界。三是规范建设行业标准。把标准作为质量兴牧的基石,抓好奶绵羊标准体系制定,分步制订奶绵羊品种标准、奶绵羊高效繁育技术规范(规程),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标准占领奶绵羊产业发展先机,以标准引领和规范奶绵羊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打造产业高地,成为技术、人才输出高地,引领奶绵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倡导和推广提供统一服务、承担风险、利益共享的“利益兜底”模式、“利益返还”模式、“利益分成”模式、“一体化经营”模式等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原奶收购价格与乳品销售价格挂钩联动、价款二次结算的方式,建立乳品生产者与加工流通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机制。建立绵羊乳质量检测中心等中介机构,对产品定级进行规范和评定,推动乳品分等定级、优质优价,维护龙头企业与农户交易的公平性。五是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建设奶绵羊产业生态养殖园、奶绵羊产业科技创新园、乳肉产品精深加工园、奶绵羊产业服务集聚区等“多园合一”的特色奶绵羊产业示范园区,打通园区内部与外部的堵点,实现市场信息、物流仓储、精细包材、电子商务等要素资源之间的双循环。围绕创新链、产品链、服务链、资源链、价值链五大核心链条,推行园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五链联动”。六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把发展奶绵羊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加强督导考核,夯实各部门、乡镇的责任,严格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