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3-14张陵
张 陵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中的处方,实际上指的是针对体育训练人员所开展的一系列健身活动的具有指导性特点的建议或条款,强调对症下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运动方案的应用优势,进而实现科学健身的根本目标。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由于其特殊的应用价值与优势,其重要性逐渐凸显。由于该种方案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个性化基础上针对性培养,为学生身心健康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支持。相信在未来,伴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逐步完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也将进一步提升,真正实现终身锻炼的体育教学根本目标。
1 运动处方教学阐述
运动处方的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美国生物学家所提出,并在1969 年真正成为世卫组织的术语,获得了国际层面的广泛认可[1]。基于对运动处方的概念分析,可将其定义为基于对体育锻炼者的身体情况分析,联系其个人爱好与所处环境条件等,以处方的形式细化开展的运动具体种类与时间,并设置合理的频率。同时,告知锻炼者相应注意事项并给予必要的科学指导,确保锻炼进程有计划推进,实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标。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运动处方为主要手段完成体育任务,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根据学生的体质测定结果、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等,由体育教师制定适当的运动处方,规定运动内容、运动负荷强度、频率和运动时间,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类体育课程,特别是那些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的课程。在实践中,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此外,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还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该种模式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2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创新性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所学习的体育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很容易出现部分学生无法消化课程内容,而部分学生却游刃有余,甚至无法满足锻炼需求[2]。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体育教学前,预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基于对健康状态数据的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由于不同体质的学生所使用的锻炼方法不同,学生不会产生恐惧体育或被强制进行体育锻炼的不良心理[3]。体育课堂上,学生可获得更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激活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了参与性。而教师同样能够联系学生身体素质,有计划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获得的同时,也为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奠定了基础。
2.2 适应性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往往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即可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不仅促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的体育运动技巧,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对学生运动量实时监控期间,将运动效果评价融入其中,促使学生能够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课堂中,避免了运动损伤[4]。此外,由于具有强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坚持开展围绕体育计划的锻炼也更为容易。而一人一方的教学模式实施背景下,开展对学生最终体育成绩的横纵对比也更为容易,成绩的提升往往是与自身以往的成绩相比较,见效更为显著。
3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 研究程序
(1)方法。所设计的教学实验均基于搜集的一系列运动处方模式研究文献,获取了充足的理论支持;过程中采取实验教学法,分设对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前者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为主,后者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测试期间,对于各类设定指标的测试选择国家承认的测试仪器,用以保证体质测试的结果有效性。
(2) 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需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开展全面测试,包括身体实际技能、素质水平、形态特点等。正式开展实验前,预先开展两组学生的指标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并不显著。
(3)内容。两组学生的授课教师为同一位体育教师。对照组按照预设的一般体育大纲,以每周一次体育课的频率进行教学,学生可在此期间自由开展体育活动,例如每周进行两次额外的集体或个体活动。
实验组在一般体育教学程序的基础上使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分组时,建议将有相同弱项点的学生分到同一组,针对存在的弱项点设计运动处方,包括身体素质、肌肉力量、耐力运动、伸展运动等,从运动频率、运动负荷、运动时间等多角度出发,在运动处方的协助下明确学生开展有效运动的上下限[5]。教师开展学生体质测试的周期为4 周,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对运动方案及时进行科学调整,进而充分发挥运动处方模式的使用优势。心肺功能较差的学生为强化自身的心肺功能,可以选择游泳或瑜伽具有全身性特点的体育运动。肌肉力量以及自身耐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拳击等力量训练。耐力运动处方的常见项目包括蛙跳、1000 米、5000 米慢跑等,每周运动频率为2~3次,每次时间控制在1小时,分两组进行。在运动过程中应对自己心率进行监测,将运动负荷强度控制在70%HRmax左右。身体柔韧性较差的学生,建议选择太极拳等具有柔韧性训练特点的体育项目。在柔韧性训练方面,主要项目包括坐式拉伸韧带、横叉、仆步压腿与卧式拉伸韧带等,每周运动频率控制在2~3 次,每次运动时间1 小时,分成3 组,每组10 次,且组间间隔4~5min。运动期间,保证拉伸幅度由小到大,每次拉伸的时间控制在30~60s 之间,且各组间固定休息时间。以力量性无法满足体育项目设定需求的学生,可开展能够改善肌肉协调能力与维持肌肉力量的体育项目。常见项目包括跨步跳、牵引跑、对抗肌训练等,每周运动次数为2~3次,每次时间为1小时,分三组进行,每组20次,各组间间歇4~5min。运动期间应保证各组间固定休息时间,且运动量要适中,运动负荷的强度处于60%~80%HRmax之间。
3.2 具体流程
(1)数据分析。从对学生的各类数据整理结果中,可以确定学生当下与过往的身体素质、技能、形态等基于针对性测试方案的一系列测试数据。由此,可开展全面的数据科学分析,用以判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态,明确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将此类整理分析获取的数据应用于体育小组划分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2)小组教学。由于已经开展了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因此可结合对学生开展的健康测试结果制定小组划分方案,并在后续将小组所产生的体育教学结果作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推广使用效果分析基础[6],从而确保小组成员在体育训练期间形成团队合力,以相互促进与鼓励为前提,提高小组教学的整体效果。
(3)处方制定。在处方制定过程中,应预先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体育训练中的运动习惯与兴趣爱好等,并在考虑个人心理特点的前提下细化运动处方内容。同时,运动处方的制定基础为学校所具备的运动器材与场地,建议联系现有的教学计划制定专项训练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运动处方的使用科学性优势。
(4)正式实施。两组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方面所使用的方法需保持一致,区别在于实验组学生应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下,实现课上与课下、运动与健身联合的教学目标[7]。而作为指导教师,则应在课上与课下为学生提供就模式应用效果、细节进行沟通交流的更多机会,教师也应在获取学生意见反馈后及时进行模式的总结与反思,进而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予以充分发挥。
(5)阶段测试。开展体育教学处方模式测试后的不同阶段,需要基于处方的实际教学效果对成果进行检验,一般在第八周与第十六周进行成果评价。该过程的关键在于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对,以便对实验班处方模式的效果进行更为清晰的检验与评价。在评价结果产生后,需要保证结果及时反馈至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运动处方模式体育教学过程的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为后续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6)方案总结。基于对所获取的新测试结果的深入分析,开展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对比,明确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若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对其中的偏差进行调整,经过调整后无异议即可正常推进教学进程。每学期末,均需对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的流程细化与经验总结提供支持。
(7)处方修订。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教师的经验总结、学生的意见反馈、突发情况的产生原因等对运动处方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进行随时调整,为后续处方使用效果的全面展现提供支持,保证测试效果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如此,即可营造教师积极总结与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体育教学氛围。从实际结果来看,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极为显著,也为后续的处方修订提供了全面支持。
4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际实施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学期初、学期末各项成绩对比
基于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组经由持续一学期的运动处方体育教学,从成绩来看整体优于对照组,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效果更理想。
5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从此次实验结果来看,采取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首先,具体的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序以及流程得到了细化,为后续高质量开展运动处方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处方教学模式真正将以往“大锅饭”的教学局面打破,在不改变一般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将自身身体素质水平予以进一步提升,展现了针对性体育教学的方法优势,明确了辅助体育教学手段在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层面的重要地位[8]。
最后,由于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体育学习形式,配合丰富的体育课程内容,在获得良好器材与场地等硬性条件支持的基础上,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实际兴趣,进而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核心目标奠定基础。
5.2 建议
首先,使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应联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测试结果,才能确保模式的应用效果。在获得到完整身体健康素质数据的前提下,联系教学模式制定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是保证模式使用科学性的重要基础,而不是仅看重某个单独体育项目的考核结果。
其次,使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作为体育教师应预先做好备课工作,并在课下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9]。同时,需联系课下的详细总结,丰富课上教学形式。
应重点关注的是,运动处方的教学方案在制定后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一定要贯彻到底,而是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确保问题发现与解决的及时性,以充分发挥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