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SPL方法的滨水空间适老化景观评价

2024-03-14仪,赵

山西建筑 2024年6期
关键词:亲水滨水调研

吴 仪,赵 杨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

0 引言

城市景观是人类的心理健康影响的重要来源,作为老龄群体的户外休闲主要场所,城市滨水空间能够直接促进老年人的健康体魄、积极心态和良好人际关系[1],应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2]。城市湿地公园是缓解精神压力、丰富室外活动、提升生活品质的中老年人高度聚集的公共空间,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策略的实践载体[3]。中小城市中青年人口向大型城市流动,而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加,承载着中小城市发展变迁历史的城市中心河流是城市居民世代绵延的纽带,沿岸滨水空间与人民共生,与生活社区交织的中小尺度滨河空间适老化景观亟待更新。

本研究以赣州市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运用PSPL调研法,从滨水公共空间的环境情况分析和老年群体在场地的公共生活使用情况分析出发,结合使用者的感知满意度,对章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滨水公共空间适老化景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访谈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小城市滨水空间适老化景观更新的改善策略。

1 研究内容

1.1 研究范围

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是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章江流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由东向西呈带状,水平长约为13.9 km,规划总面积1 054.8 ha,其中湿地面积788.2 ha,湿地率74.7%。本研究的研究范围选取章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及湿地恢复重建区的6个空间节点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是位于长征广场及南河浮桥南入口段步道的节点A、位于全球通大桥及章江大桥段滨河步道的节点B、位于武龙大桥段滨河步道的节点C、位于苏子游虔及卢王扩城景点的节点D、位于城市中央公园的节点E和位于章江足球公园及附近健走步道的节点F(见图1)。

1.2 研究方法

PSPL调研法(Public Space &Public Life Survey,即“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是丹麦著名城市规划师扬·盖尔教授创建的一种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公共生活状况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的调研对象是城市中各种类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间,该方法的调研核心是公共空间中的人及其活动,通过对市民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状况的研究从而探究空间环境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4]。在城市滨水公园适老化的体验维度中,PSPL调研法的结果能客观、清晰、合理地对城市滨水公园与老年人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运用广泛的一种调研方法。SD法是对受访者心理感受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应用于规划、景观、建筑等学科的研究中[5]。

本研究以PSPL调研法为基础,通过地图标记法、实地调查法、现场计数法和访谈法对场地及使用场地的老年人群进行调研分析,根据PSPL调研法中的12个关键词构建评价体系,结合SD语义分析法探究受访者对空间的使用感受,对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滨水空间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适老化影响因素进行评价,进而提出针对中小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更新策略(见图2)。

2 评价体系构建

根据扬·盖尔及其团队提出的评价公共空间品质的“12个关键词”[6]以及对场地及适用人群的调查研究,结合研究区域的场地特征,从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两个视角聚焦研究区域的环境静态空间和活动动态空间防护性、舒适性、愉悦性的适老化影响因子,经专家建议评估及文献参阅,整理构建出滨水空间适老化影响因子评价指标表[7-13](见表1),利用SD语义分析法将各要素使用者感知满意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定量赋值(见表2),发放调查问卷及访谈表对各指标形容词进行定量赋值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3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及公共活动现状

3.1 公共空间环境情况调研

3.1.1 公共空间类型及现状

对研究区域6个节点进行实地观察,将滨水公共空间类型设为N,基于空间形态特征及功能特征整理出6种空间类型N1—N6(见表3)。节点A主要由大型活动广场、亲水小广场以及带状公共空间组成;节点B主要由带状公共空间、亲水小广场及桥下健身空间组成;节点C主要由带状公共空间和桥下健身空间组成;节点D主要由带状公共空间及历史文化广场组成;节点E和节点F主要由湿地生态公园和大型活动广场组成。带状公共空间在研究区域中分布最广,位于河流沿岸约13 km长,合理利用区及湿地恢复重建区均有分布,串联若干亲水小广场及历史文化广场,在带状公共空间与桥梁交叉处形成的开敞空间设有健身设施,桥梁顶界面为此活动空间提供了遮阴避雨的功能。节点E为城市中央公园,该公共空间主要水体为引自章江水源的人工湖,该公园景观精致丰富,空间开敞,为城市中心区域提供调节小气候、消防集散以及方便居民健体娱乐和休憩游览的功能。湿地恢复重建区的节点F河流沿岸滨水亲水空间设置较少,少量分布于洪泛平原湿地内,相较其他节点的狭长的线型公园,节点F空间更加开敞宽阔,为运动和其他活动提供大量可利用公共空间。

表1 滨水公共空间适老化影响因子评价指标表

表2 评价定量赋值表

表3 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滨水公共空间类型

3.1.2 公共设施类型及现状

研究区域内的公共设施有休憩设施、健身娱乐设施、标识设施、卫生设施、商业设施、安全设施、照明设施几种类型。基础服务设施在各节点均有分布,健走步道两侧及广场空间设置休憩设施,健走步道沿线设置健康科普宣传栏及步道里程标示牌,每隔50 m设置路灯等照明设施,桥梁及亲水空间设置若干景观灯,活动空间及停留区域附近设置若干垃圾桶,亲水空间设置安全警示牌、救生用品及文明宣传标识牌。节点A及节点B空间狭窄、人流量大且活动密集,每隔400 m设有公共厕所,人行浮桥入口及滨水视线通透处设有商业娱乐设施及网红打卡点,亲水空间部分休息区域座椅旁植物隔离带未及时修剪影响设施使用。节点E在东入口、西入口及活动场地附近均设有公共厕所,服务范围300 m。节点C,D及节点F空间较宽敞,人流量大而活动分散,每隔800 m设有公共厕所,桥下空间及大型活动场地设有康体娱乐设施及休憩设施,节点F沿岸亲水空间部分休憩设施尺度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标准,座椅上杂草丛生未及时修缮(见图3)。

3.1.3 滨水绿地景观及生态环境现状

章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滨江绿地总体景观结构具有整体性、空间性、功能性和文化性,植被丰富、植物种植具有层次感和季相变化,色叶观花乔灌木搭配相宜,乔木多种植大叶榕、玉兰类、海棠类、樱花、紫薇、本地桃、无患子、栾树等,灌木多种植黄杨、杜鹃、连翘、迎春、小檗、月季、海桐、红花檵木等,城市中央公园湖面成片种植荷花,植物景观有良好的观赏性。河流上游生态湿地恢复及水环境良好,河流中下游水质适中,存在局部沿岸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泛滥等情况。下游滨水公共空间部分排污区域存在偶发刺鼻气味。亲水空间驳岸处理方式有植物护岸、碎石护岸、垂直式硬质平台、阶梯式平台、亲水木栈道、出挑的观景平台等。带状公共空间景观疏密有致,连续性及延伸感强,局部植物造景欠缺修剪护理,存在植物长势杂乱、残枝破败等情况,部分人流量少的区域生长若干失落空间,缺乏及时更新及清理。

3.2 老年群体公共活动情况调研

3.2.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研究样本选取章江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及附近居民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对其发放300份问卷,回收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经调查,样本中60岁~70岁老年人占受访者总人数32%,70岁~80岁占39%,80岁~90岁占25%,90岁以上占4%。男性受访者人数大于女性受访者,分别占比62%和38%。按照行为能力将老年人群划分为自理型老人、介助型老人和介护型老人三种类别[14],样本中自理老人占比为66%,占比最大,其次为介助老人占比29%,介护老人仅占比5%。

3.2.2 老年群体活动类型

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得知老年群体在章江国家湿地公园通常进行社交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休闲活动和亲子活动。根据活动的参与人数将老年群体活动类型分为个体活动、组团活动和集体活动(见表4)。主要进行的活动内容有下棋打牌、跳广场舞、运动健身、散步、骑行、唱歌、冥想、垂钓、观景、摄影、游泳、交谈会友、接送小孩、带小孩玩14种,其中自理老人活动受限制较少,48%自理老人参与个体活动最多,41%参与组团活动最多,11%参与集体活动最多;介助老人对停留空间的需求更大,56%参与组团活动最多,30%参与个体活动最多,14%参与集体活动最多;介护老人一般由家人陪同参与活动,60%参与个体活动最多,27%参与组团活动最多,13%参与集体活动最多。

表4 老年群体活动类型分析表

3.2.3 老年群体活动时间及频率

将场地的活动空间类型按功能分成广场空间、亲水空间、休闲步道、休憩空间、运动空间、商业空间和娱乐空间。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对各空间类型平均使用时长不超过6 h,其中休憩空间、广场空间和亲水空间是三类老年群体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类型(见图4)。

4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指标表对使用场地进行活动的老年人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9份,问卷有效率96.3%。根据问卷结果对评分进行统计,分别得出6个空间节点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见图5)。

从评价得分表可见节点A活动空间评分总体高于环境空间评分,其中活动空间防护性和活动空间愉悦性两个指标得分最高;而节点E的活动空间评分低于环境空间评分,其中活动空间愉悦性指标得分最低;使用者对节点B、节点C和节点F的环境空间和活动空间总体趋于正向评价;节点D的环境空间愉悦性指标得分最高,而环境空间防护性、环境空间舒适性及活动空间舒适性指标较低。

5 章江国家湿地公园适老化提升策略

5.1 环境空间提升策略

5.1.1 环境空间防护性提升

鉴于老年群体的特殊生理特征,公共空间的防护性特性需充分重视。在边界安全方面,尤其是亲水空间需要具备符合标准的护栏且定期检查维修,需要在其附近设有充足的救生设施;步行场地的硬质铺装需要有一定的防滑度,但需平整而没有过多凹凸感;照明系统品质有待提高,部分照明设施老旧损坏未及时修缮,需定期修剪植物以防遮挡照明设施;在预防犯罪暴力方面,应增设一定数量报警柱及完善广播系统。

5.1.2 环境空间舒适性提升

针对介助老人的出行需求,无障碍设施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卫生间内需要设置足够扶手,增加无障碍休憩设施,高差大的空间增加无障碍坡道等;调研场地中存在休憩设施被杂乱植物枝桠侵入的现象,植物景观需及时修剪整理;针对下游排污区域,在遮挡管道的同时需进行相关区域水环境生态养护,种植芳香植物以遮挡气味等。

5.1.3 环境空间愉悦性提升

景观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长距离慢行步道附近植物组团缺乏设计感、层次感及节奏变化,植物层次和季相搭配需进一步丰富提升;空间侧界面需通过增设休憩及活动设施、增设文化墙及互动墙等丰富组织形式,同时文化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突出公园文化主题。

5.2 活动空间提升策略

5.2.1 活动空间防护性提升

针对调研场地非机动车在慢行步道上行驶的情况,可增设非机动车专用道实现人车分流;增设活动设施、服务设施及管理设施以保证活动空间具有全时段活动类型及人流量;在亲水空间及靠近危险区域的活动空间需设置足够醒目且字体较大的安全警示方便老年人阅读;活动空间附近用电设备需设置隔离以防老年人靠近触电。

5.2.2 活动空间舒适性提升

场地交通路网需进一步优化,调研场地存在草坪被踩秃、用石砖临时铺设的道路等现象,在充分调研人群使用需求和不破坏原有景观结构的情况下增设支路,在步行空间高差跨度大、台阶多的区域需增设可依靠的停留空间。在空旷的场地可增设标准的运动场地,同时充分利用空间的闲置角落设置一定围合空间以提供便于社交的私密空间。

5.2.3 活动空间愉悦性提升

根据老年群体行为活动需要为其活动提供一定的空间及设施支持,使空间功能充分匹配老年的需求;活动空间的场地铺装可在色彩和图案上增加变化;调研场地存在老年倚靠柱子、树干等进行健身活动,故在活动空间需增加足够数量的健身设施及与之匹配的休憩设施;需增加文化活动的举行数量频率,倡导周边社区利用公园活动空间组织社区活动以提升活动空间文化氛围。

6 结语

扬·盖尔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想在城市更新设计中使功能主义导向转而聚焦到人的活动需求上[15]。本研究基于PSPL调研法,通过对中小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评价,探究公共空间与老年群体生活之间的耦合关系,提炼出针对空间环境与生活场景的适老化更新策略,使空间功能与公共生活的行为需求相匹配,从而增加空间的使用价值,最大效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充分激发空间的生命力。对城市中心河流沿岸滨水空间进行适老化更新提升,是满足时代要求、贴合城市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要求的必要途径,有利于缓解中小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亲水滨水调研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食品中5种糖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
银川亲水体育中心场馆开发与利用研究
亲水改性高岭土/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