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研究

2024-03-14嬿

山西建筑 2024年6期
关键词:幼儿园空间儿童

孙 嬿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童年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初始阶段,也是人格潜意识发展的阶段。根据瓦龙——西方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的理论,儿童在出生到3岁的时期为动作发展期,其后到5岁~6岁的时期为主观个性时期,而客观性时期则是6岁~12岁这个区间。文章所要探讨的学前期儿童,即幼儿园所面对的主体正是处于主观或个性时期的儿童。相较于其他时期,儿童开始有了自主意识,而此时,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认识自我、探索世界的形式,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期儿童的教育成为时代的议题。本文的研究将通过对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的探析和实践,总结现代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的方式,为现代幼儿园的设计提供合理的依据,为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1 儿童心理学探究

1.1 儿童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

儿童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为儿童,具体研究的内容则是儿童的心理发生和发展所展现出来的特点及其规律。儿童和成人是有相当大的区别的,儿童心理并不能以成人心理学所替代,儿童有他们自己特殊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特点,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其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儿童的教育、性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般意义上来说,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的群体,在年龄的界定上来说处于0岁~14岁之间。古今中外,对于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例如皮亚杰等人对于儿童认知和发展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儿童在户外环境中的群体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1.2 儿童在户外环境中的心理学特征

儿童并不是成年人的缩影,而是一个具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群体,儿童的成长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库尔特·考夫卡指出,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是同时进行的,这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并不仅仅关联到出生时的先天因素,同时还与后天所处的环境有关,因此,户外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影响儿童的一生,研究儿童在户外环境中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效的指导幼儿环境的设计和营造,为儿童提供更有利于身心的户外空间。儿童在户外环境中具有以下心理特征。

1.2.1 同龄聚集性

儿童的户外行为呈现同龄聚集性,这一方面由于人际交往中的安全距离在儿童身上会比成人更小,因此,儿童与儿童之间更容易建立亲密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年岁的增长,儿童对于成人的依赖性更小,而更倾向于与同龄人交往。在户外游戏中,儿童的这种同龄聚集性便延伸出儿童“好合群”的心理特征,使得儿童之间的游戏过程具有很强的聚集性,而较少突出私密性[2]。

1.2.2 探索性

儿童具有好奇心和模仿心,他们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或者情境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喜欢情境化的演绎,创造问题的情境让儿童去适应、去发展,这样可以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由此又可以使其创造更多元化的场景。

1.2.3 亲自然性

自然,是人一生的学堂。人是自然界的生物,不可能脱开自然而独自存在,人类的所有生存的技能,都是从自然界习得或演化而来,而儿童的成长更是不能脱离自然这一所天然的学校。和自然界保持关联可以激发儿童在自然界中寻求问题答案的能力。通过自然解决困扰探求本质,这是人类一生的课题。而儿童喜欢野外生活,他们在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释放自己的天性。他们从自然与个体的联系中学会适应环境的方法,思考自己在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培养其思维方式。因此,儿童在户外环境中呈现亲自然性,喜欢在野外探究生活[3]。

2 儿童心理学在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合理的空间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为良好的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奠定基础,儿童的发展面临不同的阶段,新的问题和新的动境会引起儿童的思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儿童不同的活动需求以及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并且,在儿童时期,幼儿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性别角色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儿童户外游戏的过程中,性别化的行为也会越来越明显。根据儿童行为之间的性别差异布局户外空间,满足不同性别之间儿童的个性差异,而在此过程中,需考虑到不同年龄与不同性别儿童间的互相交流,空间的划分也并不是绝对化的,而是通过植物、座椅、道路等进行区分,使空间与空间隔而不绝,分割场域的同时,让儿童之间有“逾越障碍”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其观察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

2.2 适宜的空间尺度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之间会保留一定的空间作为安全距离,当人和陌生人或者是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彼此距离过近的时候,人就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距离和安全空间,由于这个空间看起来像一个气泡包围着一个人,所以又被称为“心理气泡”。儿童的“心理气泡”相较于成年人来的更小,因此儿童在界定私密空间的范围时就比成年人更小,儿童与儿童之间更容易形成亲密的氛围,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对于公共空间中的私人空间是不敏感的,而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游戏来获得更大的关注。与此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定义有所区别。因此,在幼儿园室外环境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使用感受,设计不同尺度,适宜儿童交往的空间[4]。

2.3 丰富的感官引导

儿童阶段是人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发展重要的阶段,而感官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体机能对外界的打开以及接受刺激的程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利用色彩的变化、丰富的气味以及环境中的声音去充分引导儿童敞开身心、融入自然,从而调动儿童的感官,激发儿童的潜能。植物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天然的属性引导儿童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室外环境设计重要的一环,在植物的选择上采用色叶树种为主,通过色叶树种对于环境的变化激发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闻香植物的应用可以丰富儿童的嗅觉,使其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多彩;观果植物则可以培养儿童感受自然的馈赠。通过植物空间的营造,引导儿童观察和理解斑斓的世界,促进儿童感官的发展,释放其天性。

3 基于儿童心理学的南京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室外景观设计

3.1 南京鼓楼幼儿园概况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23年所创办的实验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幼儿教育实验研究中心,以探索中国化的幼教道路为办园宗旨。鼓楼幼儿园以陈鹤琴先生的“一切为儿童”为办学宗旨,其核心理念为“活教育”。

3.2 南京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室外环境设计实践

南京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为鼓楼幼儿园在南京江北新区的分园,其选址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南京国际健康城内,办园目标是在国际健康城范围内建设一所示范性、现代化、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以此带动江北新区优质幼教的培育和发展。

项目用地位于浦滨路以北,定向河路西南侧。基地总面积1.1万m2,基地用地性质为幼教用地,周围地块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在交通方面,基地临近城市快速干道定向河路,南侧为主干道浦滨路,交通便利、可达性较高。在总体空间布局方面,建筑尽量留出南向的室外活动场地和集中绿化场地,同时沿东南向布置两排幼儿活动单元,保证活动室的采光需求。通过两侧交通游戏空间围合出公共活动的大庭院,做到空间处处联通,有围合有开放,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空间上的多样性(见图1)。

3.2.1 合理的空间布局

儿童所处的室外环境是儿童的第二课堂,陈鹤琴先生主张让儿童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什么飞鸟走兽野草闲花种种东西,都足以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在室外环境的布局上,设计将功能区域与游憩区域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合理布局,以达到处处有景可赏,处处可游可玩可学。功能区域包含运动区、车辆停放区以及垃圾回收区。游憩区域包含游戏区、种植饲养区以及观赏休息区。运动区位于基地东南侧,紧邻建筑,与建筑东侧主入口相接,分为分班活动场地与共用活动场地,分班活动场地每个班级按60 m2设计,并与部分共用活动场地相连,对于幼儿园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释放天性,因此,大面积的活动场地给儿童提供了追逐、奔跑等自由释放的空间,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性(见图2)。车辆停放区域尽量靠近建筑北侧,临近场地的次入口,方便教职工出入停车;垃圾回收区则考虑厨余垃圾的回收以及方便垃圾回收车辆的进出,同时结合风向、气味对儿童的影响,将垃圾回收区域设置于建筑东北角方向较为隐蔽之处。游憩区是整个设计的重中之重,游戏区与运动区相连,游戏区的设置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游乐设施的放置,而是通过不同的地形变化、绿化穿插,大小空间的组合,形成多样的、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见图3)。让儿童在不同的空间形式中探索、感知,通过创造情境让儿童来适应、来发展[5]。

游戏区设置有大型器械区、原生态器械区、户外构建区以及沙水活动区,种植饲养区设置于运动区西侧,分为分班种植区与集中种植区,培养儿童认识自然、感知自然的能力。观赏休息区与游戏区互相穿插,设计将下沉表演空间、景观观赏廊架等与游戏空间互相融合,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满足儿童的游戏心,在大空间中奔跑,在小空间中躲藏[6]。小的、围合的游戏空间给了儿童安全感,而半开放的,具有攀爬、钻爬功能的空间给了儿童探险的快乐,大的、开放的空间则给了儿童释放的体验,大小空间之间没有明确的分隔,而是互相融合、互相穿插,这种去除边界感的环境设计,让儿童可以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体会新的动境,从而引发新的思考(见图4)。

3.2.2 探索类和互动式空间景观的营造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职业。陈鹤琴先生总结概括了幼儿共同存在的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和三个学习过程的特点。这八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分别是“好动、好模仿、好奇、好游戏、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和称赞”,而三个学习过程的特点“第一是感觉,第二是联念,第三是动作”。他认为只有根据这些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才能教好。因此,户外的环境及探索类空间的营造成为幼儿园设计的精髓。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通过一系列探索类和互动式空间环境的营造,给幼儿提供了与自然接触,与场景链接的机会。

1)互动式空间营造。互动式的空间是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产生情感链接的场所,基于幼儿好合群的天性,给幼儿创造一系列新的表演、交流、合作、认知的新情境。

下沉式的表演广场以樱花作为背景,穿插于其中的条石和踏步成为环绕剧场的座椅,让幼儿环剧场而坐,使表演者和观演者可以相互交流、鼓励,为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打下基础。碗状的下沉绿地上设计了攀爬设施,成为幼儿互相帮助的情境,创造这种问题的情境让孩童们去适应,更有效的加深群体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合作的特性。

微微拱起的地形,地形上成片的树林,儿童可以在草坡上坐、卧,享受阳光,赏花赏景,也可以唱歌表演,触摸着青草地绒毛般的质感,与自然相拥、与自然互动(见图5)。

2)探索类空间营造。探索类空间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模仿心的场所营造,其可以满足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为幼儿在户外环境的体验中增加趣味性和探索性。设计在每个角落都设计有探索类的空间,儿童喜欢在角落里和边角空间活动,环境设计上设计了具有不同质感的空间,沙池中的探索,沙水区的游戏,廊架上的攀绳,以及草坡上的爬筒,每一处都能体验不同的探索乐趣。同时也对儿童的安全性和细节进行综合考量,形成功能完善的探索类游戏区。沙池区域是儿童的构建区,幼儿可以在这里挖掘、搭建,成为小小建筑师,沙池周边设置沉沙池,上铺设木质盖板,给幼儿温馨的触觉,沙池边设置洗手池,沙池上方有遮阳棚;沙水区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将水和沙结合在一起,形成流动的、具有活力的场景,水流是自然界中无形的存在,设计通过打水井、戏水池、叠水池的设置让幼儿体验到水的形态,探索自然的奥秘。沙水区上方设计有树屋,可供攀爬,树屋与水景相互结合,模拟小森林,促使幼儿探索自然、感受自然并拥抱自然(见图6)。

3.2.3 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是幼儿触觉、嗅觉、视觉最佳的老师,植物是幼儿与自然相处的媒介,植物空间的营造满足了儿童喜欢野外生活的心理[7]。设计将春赏花、夏摘果、秋观叶作为植物空间的打造原则,沿着下沉式表演空间种植樱花,以樱花作为表演背景,打造“樱之舞台”,将垂丝海棠、红叶李等作为春季赏花植物,穿插于草丘之中,形成浓厚的观花长廊(见图7)。种植园地周围以观果植物为主,柿树、枣树、梨树等交替种植,形成小果园,让儿童体验采摘的乐趣。槭树、榉树、朴树等色叶树种作为全园的主干树种,让儿童感受季节的变化。与此同时,桂花作为闻香植物让儿童可以通过嗅觉了解自然,通过各类植物的有机组合促进儿童触觉、嗅觉、视觉等感官的发展[8]。

4 结语

根据儿童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即儿童具有好奇心、模仿心、游戏心、好合群、喜欢野外生活,来探究不同的空间特质和植物营造给儿童带来的不同的体验。鼓楼幼儿园江北分园的设计实践,从空间布局、游戏空间的设计、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方面阐释了户外环境设计如何通过创造情境,营造探索类的空间等方式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以观花、观果为主的种植布局,来满足儿童了解自然和亲近自然的行为需求,促进儿童感官的多维发展,为儿童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从儿童心理学出发的设计实践也为幼儿园室外景观的设计提供思路和科学性的指导,给儿童创造更健康的游戏环境,让儿童可以在幼儿园获得更高效和良好的教育,带来更多的欢乐。

猜你喜欢

幼儿园空间儿童
空间是什么?
我爱幼儿园
创享空间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