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将 转变身份 不负热爱
2024-03-14李连博王健舒董杭峰
李连博 王健舒 董杭峰
时钟拨回到2009年1月,第十一届全运会速度滑冰比赛,孙龙将在10000米比赛中后来居上抢到金牌。赛后,他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刚讲了几句就眼含泪水,几度哽咽:“我几乎不敢相信,取得这个成绩实在太不容易。上次冬运会,我只拿到了单项第三,今天拿到了全能第一,实现了心愿。”
孙龙将5岁开始滑冰,14岁进入吉林省队,15岁进入国家队,从中国速度滑冰的希望之星到领军人物,经历过荣誉等身和绝地反击,也经历过饱受争议和抱憾退役。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教师。穿上冰刀站在“冰丝带”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仍怀着一丝不甘。但回顾过往,他坚持所爱,用自己的运动员经历影响学生,带动他们成长。孙龙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实现自身价值,弥补曾经的遗憾。
速滑希望 全能冠军
孙龙将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具有接触冰雪运动的先天优势。
孙龙将直言,速度滑冰拥有的大众基础一点不差,“东北有大量广阔的冰雪场地,这种地域优势使得速度滑冰普及性高于短道速滑,热爱速度滑冰的人也比短道速滑多”。
孙龙将的母亲也曾是运动员。在妈妈的影响下,孙龙将完成了7年业余训练和两年中专学习,展现出远超旁人的天赋。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坚定地选择走上专业道路,投身速度滑冰这项运动。
回顾这段历程,孙龙将十分感激父母给予的支持和鼓励。他说:“体育这条路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虽然我那个时候学习还不错,但父母仍然让我选择自己喜爱的事业。在成长的道路上,我的收获与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跌宕起伏的职业生涯没有压垮孙龙将。他毫不含糊地说:“要么不滑,要滑就要滑出成绩。”带着这样的决心,孙龙将进入吉林省队,结识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乔静教练。
孙龙将
出生地 吉林省吉林市
出生日期 1992年8月23日
身高 1米94
体重 85公斤
运动项目 速度滑冰
在乔静带领下,孙龙将在第十一届全运会速度滑冰全能比赛中逆转夺金,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他说:“现在回想,教练的付出远远大于我。乔教练对我不光是运动成绩上的帮助,还教我怎么做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教练在赛场下的教诲,使孙龙将在很小的时候便对很多问题有成熟的看法。
孙龙将坦言,在网络环境中,运动员要做好自我调节,尤其是在准备大赛的关键期。他说:“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迈进,争取突破瓶颈。我只是做好眼前的,剩下就交给时间。”
心有不甘 弥补遗憾
2006年和2007年,孙龙将完成从省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的两连跳,在更大的平台上得到了淬炼自我、展现水平的机会。在训期间,他曾代表中国队参加温哥华冬奥会,连续8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获全国赛事冠军50余个,亚洲单项锦标赛金牌3枚,世界全能锦标赛500米第四名。2012年,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上,孙龙将获得速度滑冰全能冠军并打破全国纪录。
然而,这位中国速度滑冰全能项目的领军人物在国家队的10年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孙龙将获得了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5000米与10000米比赛递补参赛的资格。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进入中国代表团大名单,错失了成为中国参加冬奥会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第一人的机会。“没能参加索契冬奥会是我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孙龙将的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进入平昌冬奥会周期,孙龙将厉兵秣马,卷土重来,达到奥运会成绩标准,年度两个单项均创造个人最好成绩,为国争光的机会看似近在眼前,一切都在向好发展。然而,在国内的奥运会资格选拔赛中,他的发挥有失水准,再次与冬奥会失之交臂。平昌冬奥会结束后,孙龙将递交了退役申请。
褪去了运动员的身份,他与冬奥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22年,孙龙将以速度滑冰项目技术官员身份登上北京冬奥会赛场,负责“冰丝带”弯道270多个标志块摆放和回收,是这个项目中唯一穿冰刀站在冰面上的裁判员。
重新穿上冰刀站在冰面,孙龙将内心感慨万千,再一次意识到自己对速度滑冰的爱没有因身份的转变而有一丝动摇。在他执裁的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决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并获得冠军的荷兰选手凯尔·内斯正是孙龙将15岁时在国外训练期间的好友。
看到内斯仍在赛道上创造历史,孙龙将为好友高兴,内心也有一丝不甘。他说:“ 翻出当时的合影,想起了小时候。尽管已经退役了,这种热爱与情怀没能完全释怀,可惜现在的竞技状态不允许我回到赛场上。”
进入校园 贡献力量
平昌冬奥会后,年仅30岁的孙龙将激流勇退,进入清华附小担任体育教师。有着过硬的本领和出色的经历,他很快得到了校长的认可与器重。在校长的建议下,孙龙将选择去考研。小时候积累下的不错底子和长期国外集训打下的基础,让他在考研学习中受益匪浅。最终,他成为东北师范大學体育教育专业冰雪运动方向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他再次面临选择:回到清华附小担任体育教师,还是进入高校专攻冰雪运动教学?为了坚持热爱的事业,他选择了后者,来到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冰上运动学院担任教师。有选择就有舍弃,孙龙将说:“小学的工作内容要综合一些,大学里我专攻冰雪。清华附小校长对我特别好,但我在体大找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
与专业队教练的训练工作有所不同,尽管孙龙将的努力一时无法在比赛中体现出来,但他在为推广速滑运动、传播运动精神发光发热。他说:“建设体育强国,青少年的成长非常关键。激发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运动员的成绩才能提升,体育强国建设才会越快越好。我专项班中的学生未来回到地方从事冰雪运动,会发扬所学,传递更先进的冰雪运动训练理念,让更多人接触冰雪项目。”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距米兰冬奥会不足千日,要继续北京冬奥会的优异表现,实现“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绩”的目标,中国冰雪面临很大的挑战。过去一个赛季,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速度滑冰项目上,有“速度滑冰王国”之称的荷兰仍然很强,挪威、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迅速崛起。我国冰雪运动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新老交替亟待推进,后备力量还很薄弱,本土教练员需加快培养。
孙龙将有多年做运动员与高校教师的经历,對国内外速度滑冰项目的人才选拔、训练培养、竞赛提高有深刻的认识与体悟。面对米兰冬奥周期训练备战与速滑项目长远发展的竞争和挑战,他有独到的见解与看法。
在北京冬奥会上,24岁的中国选手高亭宇登上了速度滑冰男子项目的最高领奖台。速度滑冰项目全部42枚奖牌中,属于中国的仅此一枚。
我国的速度滑冰虽然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男子长距离项目一直难以突破。北京冬奥会上,我国仅有的两个未获得参赛资格的速度滑冰小项,就是男子5000米和10000米。孙龙将提出,长距离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速滑的人才储备厚度和比赛训练水平。在人才迭代方面,荷兰、美国等强国早已实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井喷,我国只能依靠耳熟能详的老队员和个别跨界选材而来的苗子,通过自身努力竞争参赛席位。
在孙龙将看来,除了科学训练理念与方法以外,思想观念和训练环境是我国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提高实力的关键。在做好普及之后,如何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者在感受冰雪运动之后,投身于专业的运动训练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孙龙将发现不少很有天赋的苗子在小学时期表现出不俗的潜力,随着年龄增长和家庭影响,不得不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只能放弃从事专业的速滑训练。他说:“很多优秀运动员家庭条件不好,依靠热爱和努力训练达到更高水平,国家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训练环境,免除一些后顾之忧。”在组织管理、个人发展、科技助力、体能提高、国家队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举国体制和体教融合具有强大作用,有待努力实施。
“我每次参加比赛都不会退缩,这源于内心的自信。这种自信是努力造就的,因为我在平时训练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就笃定在比赛中有很好的竞技状态”,这是孙龙将在关键比赛时调整心态与展现能力的秘诀。如今进入人生的下半场,孙龙将积累沉淀,迎接转变身份的全新挑战。
责编 王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