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 从草原眺望米兰
2024-03-14刘硕阳
刘硕阳
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第一次全面对标冬奥会设项,增设青年组;第一次在冬运会上组织群众赛事活动,近400名冰雪运动爱好者参加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项目比赛;第一次将体能作为竞体比赛资格赛的准入标准;第一次在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项目上设定进入决赛的最低成绩标准。
5个“第一次”,将本届全国冬运会和下届冬奥会暗暗相连。赛场上,“冬奥会”更是各路冰雪健儿口中的热词。
平昌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如今已是吉林省体育局冰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在“十四冬”收获1金1银,风采依旧。他说:“我觉得自己身体状况还挺好,我的最终目标是米兰冬奥会。”
平昌冬奥会亚军刘佳宇本次收获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银牌,这位名将豪情壮志犹存:“希望接下来可以跟青少年运动员们一起努力,让下一届或者再下一届的冬奥会有更多的期待和惊喜。”
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大跳台冠军的杨昊同样眼含希望:“要是能有积分参加冬奥会,争取能跳出好成绩,为国家争光。”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深远的全国综合性冰雪赛事,承载着重要使命。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磊说:“‘十四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壮大冬季项目后备人才,服务于米兰冬奥会备战参赛目标,提升我国冬季运动综合竞技实力。”对700余天后即将开幕的2026年米兰冬奥会,憧憬与希望、目标与追求,都已在“十四冬”的方方面面尽显。
设项全覆盖 搭建成长平台
夺得“十四冬”滑雪登山男子短距离金牌后,来自吉林队的张成浩对自己的冬奥首秀有些迫不及待。他说:“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明年拿够积分,取得参加2026年冬奥会的资格。”
同样迎来首秀的还有滑雪登山项目本身。2026年米兰冬奥会共设8个大项、16个分项、116个小项,其中滑雪登山项目成为新增大项。十四冬对全部116个小项实现了设项的全覆蓋。1月30日,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见证了历史的诞生,西藏队的玉珍拉姆夺得滑雪登山女子短距离冠军,获取了冬运会历史上首枚滑雪登山金牌。
王磊说:“‘十四冬与米兰冬奥会全面接轨,雪车、雪橇、滑雪登山等均是首次在全国冬运会设项,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为运动员提供更多实战练兵机会。”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高山运动部竞赛主管李振龙说:“运动员通过参加‘十四冬滑雪登山项目,不仅提高了竞技水平,还提高了心理适应能力,‘十四冬是对滑雪登山项目的一次很好推广。相信2026年冬奥会可以冲击这个项目的奖牌,争取拿到好成绩。”
实际上,“十四冬”共设有176个竞技项目小项。“另外的60个小项在哪儿?就是来自我们设置的青年组比赛。”王磊介绍,本届冬运会在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等优势项目以及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上设置了青年组,旨在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更早在冬运会上展示技艺,有利于下一步米兰冬奥会的选拔。
为优秀的年轻选手搭建顶级舞台,这样的初衷很快迎来了收获。天津冰壶队队长李泽泰刚刚在1月17日带队夺得了“十四冬”男子青年组冠军,两天之后,又站在了2024江原道冬青奥会的赛场,与队友们一起代表中国队获得了冰壶混合团体的第四名。李泽泰说:“对我来说,‘十四冬是稳定心态、提高水平的好机会,”。
2月1日落幕的江原道冬青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6金9银3铜刷新了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这些青年才俊的身影也已遍布“十四冬”的各个角落。匙翔宇、刘奕杉分别在开幕式上担任执旗手和火炬手,李金恣、杨婧茹这对“兔子战术”的搭档则在冰面上飞驰。“十四冬”的到来,为更多选手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平台。
规则国际化 预“享”冬奥环境
1月25日,“十四冬”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在喀喇沁赛区全部结束,观战的国家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队领队郑振国对比赛各方面感到满意。他说:“本次比赛采用了新的赛制,之前很多比赛都采用两轮比赛计时的赛制,近些年来我们逐渐与国际接轨,采取资格赛以及对决模式的新赛制。这次进行得非常成功,竞赛非常圆满。”
在本届冬运会上采用新规的项目远非仅此一家。王磊介绍:“‘十四冬所有项目都采用了各项目国际单项组织的最新规则,也就是米兰冬奥会届时会实行的竞赛规则。此外,部分重点项目还邀请了一些高水平外籍裁判执裁,帮助选手和教练更好理解新规则的要义,更好适应两年后冬奥会上的执裁标准。”
单板滑雪U型场地赛场上,来自保加利亚的伊万诺夫就是特邀执裁“十四冬”的外籍裁判。这位有20多年经验的国际滑雪裁判评价说:“就本届冬运会的表现来看,中国选手整体水平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就赛事组织而言,这届比赛也完全具备了国际雪联世界杯的水准。”
同样采用冬奥标准的还有场馆。本届冬运会的场馆非常分散,除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之外,内蒙古自治区也有4个赛区。王磊说:“延庆、崇礼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及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都是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内蒙古的几个场地也都接近或达到国际标准,基本和冬奥会保持一致。”
除了国际标准,也有“本土政策”。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司长张新介绍,本届冬运会第一次将体能作为竞体比赛资格赛的准入标准,第一次在速度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项目上设定进入决赛的最低成绩标准,引导各队提升技术水平,杜绝低水平竞争。
王磊介绍,曾服务于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医疗团队也参与“十四冬”的赛事救援中。无论赛事服务,还是场馆、规则,都遵循高标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备战实际效果,在两年之后更适应冬奥会的比赛环境”。
从草原启航 瞄向远方赛场
就在“十四冬”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中国冰雪的好消息不断从大洋彼岸传来。北京时间2月19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速度滑冰世界单项锦标赛中,韩梅以1分13秒27的成绩获得女子1500米项目的银牌。一天之前,她获得了本届比赛女子1000米的亚军。
正在激烈进行中的2023-24赛季,这位26岁的内蒙古名将佳绩频传,多次登上速滑世界杯分站赛的领奖台。在1月11日至14日提前进行的“十四冬”速度滑冰公开组比赛中,她在4项个人项目中为东道主豪取3金1银,展现出上佳的实力和状态。剑指米兰,是她更长远的目标。
韩梅说:“中国队在女子5000米项目上12年都没有拿到过奥运会的资格了,这个项目确实很难啃,对我是非常大的挑战。我要争取在这个长距离上有所突破。”让中国冰雪在冬奥赛场扬威,运动员们也都憋着一股劲儿。在本届冬运会上,参与的代表团越来越多,这股合力变得愈发强大。
“十四冬”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很多代表团首次踏上了冬运会的赛场。征战过多届大赛的名将李奇时深感如今的赛场上“并不孤单”,“以前的国内竞争主要集中在黑、吉、辽三个省,现在更多人参与竞争,我觉得这是好的发展,对中国速滑是一个促进。”
王磊说:“过往冬运会以地市为单位参赛,有利于深入基层,但是整合力度不够,层次不够。‘十四冬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实行运动员联合培养,进一步促進了全国各省区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国一盘棋,共同推动冬季运动发展的合力。从已经结束的部分比赛项目来看,不少冬季项目新兴地区代表团都有不俗表现。”
2月20日,冰壶赛场产生了首枚金牌,黑龙江队通过加局,7比6战胜福建队,获得了混双冠军。对憾负的福建队来说,银牌同样弥足珍贵。福建冰壶队去年开始才首次在国内赛场亮相,经过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等赛事的历练,成绩稳步提升,本次“十四冬”混双比赛中曾打出一波七连胜,最终闯入决赛。
竞争激烈的短道速滑赛场上,山东队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抢得混合团体接力的金牌,这也是这支冬运会“二年级生”队伍夺得的首枚冬运会冰上项目金牌。山东省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竞训部部长蔡鹏介绍,2010年山东省按照“省队市办”模式组建短道速滑队,在教练杨占宇、刘晓颖的带领下,摸索出“轮转冰”的选材新路。
本届冬运会的35个代表团中,广东、福建、云南等十余个省区市都是首次派队参赛。各队也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发展冰雪运动的道路。获得短道速滑公开组四项冠军的孙龙说:“我们终究要站在国际赛场上,团结一致、为国争光。”在冬运会舞台积蓄力量,更好地备战米兰冬奥会,这也是中国冰雪的共同目标。
责编 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