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研究

2024-03-13夏亚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5期
关键词:强化训练肌群腹壁

崔 婷 夏亚芳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妇产科,江苏江阴 214400

腹直肌分离是产妇双侧腹直肌从腹部腹白线位置向两侧逐渐分离,且分离后距离>20 mm 的一种疾病状态[1-2]。产后腹直肌分离不仅影响产后腹部的美观度,还会影响骨盆稳定性,导致产妇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等,甚至出现腹壁疝,给产妇的产后健康状况带来严重威胁[3-4]。目前,对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治疗主要通过运动训练进行缓解,但其仅能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并不能实现有效根治[5]。腹壁强化训练是一种新的运动训练方式,通过对腹横肌、腹直肌等腹壁核心肌群的训练干预,逐步恢复患者腹壁肌肉收缩功能[6]。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电流刺激患者的腹直肌等腹部相关肌群,以及对调控运动神经的刺激作用,防止肌肉功能的退化,改善肌张力而发挥治疗作用,也是治疗腹直肌分离的常用手段[7]。目前,关于腹壁强化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用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就此进行探究,综合评估二者联合对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108 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腹直肌分离相关诊断标准[8];②在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单胎妊娠,有完整的产检记录;③对本研究治疗方式耐受;④对治疗方案内容知情。排除标准:①有腹部手术史;②合并盆腔肿块等腹、盆部疾病;③腹壁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④伴有产后抑郁;⑤不能配合治疗。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6 例。腹壁强化组:年龄23~42 岁,平均(30.62±3.07)岁;体重指数21~29 kg/m2,平均(23.96±2.92)kg/m2;初产妇22 例、经产妇14 例;孕龄38~41 周,平均(39.67±0.79)周;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21 例、剖宫产分娩15例;产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43 d~6 个月,平均(3.08±0.72)个月。电刺激组年龄23~41 岁,平均(30.01±3.72)岁;体重指数21~29 kg/m2,平均(24.28±2.73)kg/m2;初产妇21 例、经产妇15 例;孕龄38~41周,平均(39.32±0.71)周;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20 例、剖宫产分娩16 例;产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42 d~6 个月,平均(3.11±0.62)个月。联合组年龄22~44 岁,平均(31.08±3.89)岁;体重指数20~28 kg/m2,平均(23.36± 2.97)kg/m2;初产妇19例,经产妇17 例;孕龄38~41 周,平均(39.98±0.69)周;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22例,剖宫产分娩14 例;产后开始康复治疗时间42 d~6 个月,平均(3.17±0.78)个月。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SR2020009)。

1.2 研究方法

腹壁强化组患者在产后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腹壁强化训练。①卷腹运动。身体仰卧,膝部屈曲成90°,放松背肌和脊柱,两腿并拢并伸直,脚部平放在地上,利用腹直肌收缩的力量抬起上背卷曲身体。②躯干扭转运动。取坐立位,双腿伸直,弯曲左膝盖,使脚后跟紧贴左腹股沟,稍微弯曲右膝盖,将脚后跟向右臀部滑动10 cm 左右。然后弯曲右膝,左腿伸直,躯干向右一直扭转到朝向弯曲的右膝为止,并朝左脚方向伸展左臂,翻转左前臂和左手腕朝下,左手抓住左脚内侧,右臂伸过头然后抓住左脚外侧接近脚跟处,把头后部放在左膝上,试着用左肩去触碰左膝内侧,从而使左肋骨的后部放在左膝上,并伸展肋骨右侧。③U 形坐运动训练。患者呈仰卧位,双腿屈膝平放在地上,采用双肘支撑上半身,且背部应保持离开地面,手掌朝下。收紧腹部,双腿抬起呈90°,再慢慢降低双腿,然后再抬起来,重复交替30 次。④腹式呼吸训练。取仰卧位,使身体各处肌肉组织呈放松状态,单手置于腹部,经鼻腔缓慢吸气,腹部按压的手能感觉到腹部的隆起,屏气3 s,经口缓慢呼气,手部能够感觉到腹部的凹陷,连续进行30 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 min。

电刺激组患者在产后采用麦澜德治疗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参数为:频率100~150 Hz、刺激强度20~30 mA、刺激波形为双向直角脉冲波,使用前将电极贴片用75%乙醇消毒,然后将电极片贴敷于患者的腹部两侧腹直肌、腹斜肌、腹横肌等部位,启动治疗仪电源,按设定参数进行电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主观感受,以患者无疼痛感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 min。

联合组采用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壁强化训练治疗方案同腹壁强化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方案同电刺激组。

三组连续治疗3 个疗程,10 次(1 个月内完成,间隔2~3 d 做1 次)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产后腹直肌分离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9]制定。显效:腹壁松弛、腹肌无力、腹白线变薄等症状及伴随症状腰背痛、盆腔器官脱垂等基本消退,腹直肌分离最大距离较治疗前减少>10 mm;有效:各项症状显著减轻,腹直肌分离最大距离较治疗前减少5~10 mm;无效:各项症状均无改善,腹直肌分离最大距离较治疗前减少<5 mm。

②腹直肌超声指标:采用Paragon XHDTM12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北京英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的腹直肌进行超声检测,采用宽景成像法测量患者的腹直肌厚度,然后启动E 成像模式,使取样框覆盖整个腹直肌,设定弹性范围≥180 kPa,待剪切波图像分布均匀且呈稳态后冻结图像,于腹直肌中点位置作为自动取样圈(直径6 mm),测量并记录腹直肌弹性模量值(Emean)、剪切波速度(Vmean)。

③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水平:于治疗前后采用TEA Captiv 人机工效学多参数采集平台(北京世联博研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患者的腹部核心肌群包括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水平。

④生活质量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1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各评分项均采用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三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比较

治疗前,三组腹直肌超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间距小于治疗前,腹直肌厚度、Emean、Vmean 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Emean、Vmean 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比较()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腹直肌超声指标比较()

注t1、P1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前比较;t2、P2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后比较;t3、P3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前比较;t4、P4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

2.3 三组治疗前后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比较

治疗前,三组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比较(μV,)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比较(μV,)

注t1、P1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前比较;t2、P2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后比较;t3、P3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前比较;t4、P4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

2.4 三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4 三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t1、P1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前比较;t2、P2 为联合组与腹壁强化组治疗后比较;t3、P3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前比较;t4、P4 为联合组与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

3 讨论

腹直肌分离是常见的一种产后综合征,会导致产妇腹壁松弛,腹部中线部位隆起,影响患者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病因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主要是妊娠期间孕妇的体内激素水平改变,腹腔内胎儿日益成长,腹壁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腹直肌过度伸展直至分离[11]。另外,巨大儿、高龄产妇、孕前肥胖、妊娠期体重剧增、剖宫产、多胎妊娠等均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12]。目前,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治疗手段主要是运动训练干预,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3]。

本研究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给予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提示该联合方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这是因为腹壁强化训练通过卷腹运动、躯干扭转运动、U 形坐运动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等运动训练方式,对患者腹部肌群进行锻炼,增加患者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其中腹横肌和腹斜肌的激活收缩作用的增强,将刺激患者腹直肌两侧肌腹向内拉近,由此可缩短腹直肌间距,实现对腹直肌分离的有效治疗[14-15]。另外,本研究还对患者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主要是通过低频率的电刺激信号,并以直角波或三角波的方式刺激患者的腹部核心肌群,并对局部运动神经冲动的传导有刺激作用,提高腹部肌肉兴奋程度,有助于腹直肌的收缩,减少腹直肌分离状态,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联合组分别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发挥协同增效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对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腹直肌间距小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腹直肌厚度、Emean、Vmean 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提示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程度有显著的改善。

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病过程中,患者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减弱,通过对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水平的判断,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肌力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提示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增强患者的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这是因为腹壁强化训练主要是针对腹直肌、腹横肌、腹斜肌等腹部核心肌群设计的一套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可增强患者的腹部肌群肌力[20-21]。另外,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提高被刺激的肌肉的兴奋性,通过低频电刺激信号,唤醒受损的肌肉感受器,由此可促进患者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恢复[22-25]。两种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患者的腹部核心肌群的肌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腹壁强化组、电刺激组。提示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提高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生活质量。得益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患者的腹直肌分离症状显著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渐恢复[26-27]。

综上所述,腹壁强化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腹部核心肌群肌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本文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强化训练肌群腹壁
一般过去时态强化训练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对平衡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