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2024-03-13

中国饲料 2024年2期
关键词:饲料粮产业链畜牧

王 凤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河南鹤壁 458030)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饲料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饲料产业总产值约为12234亿元,同比增长29.3%;而2022年我国饲料产业总产值约为13169亿元,同比增长7.6%。这在反映饲料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逐渐提高了市场中饲料产品的饱和度,并且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孙行,2022)。为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饲料产业需要把握好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契机,以结构调整的方式不断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并依托三元种植结构(徐伟平,2016),调整主粮和饲料粮种植比例,实现饲料粮的自给自足,进一步深化饲料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才能实现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1.1 饲料产业的绿色发展 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备受重视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绿色食品。在消费端的带动下,饲料产业开始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从要求看,绿色饲料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批准使用要求,且具有绿色产品标识;二是饲料产业的生产加工体系能满足绿色认证,实现生产加工的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性;三是饲料产品经国家认证机构检测,达到绿色饲料标准要求,并获得绿色产品标志。由此可见,饲料产业的绿色发展能切实保障饲料安全,避免经食物链影响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简大花,2016)。

1.2 饲料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传统以扩大规模和产量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式已然行不通,因此,集约型经济得以出现(王林元,2017)。对饲料产业而言,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研发、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金和设备利用率等方式来实现饲料产业经济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饲料产业往往会出现产能过剩和产品滞销的问题。要想实现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推行集约化发展模式,实现饲料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

1.3 饲料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低碳经济主要指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能源消耗低、污染轻、碳排放少等优点。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低碳经济要以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为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张文华,2011)。为此,在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的客观要求,从而走上低碳化发展道路。

2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1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的机遇

2.1.1 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推动了饲料产业链延伸 在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牧业企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刘瑞霞和范磊,2020)有效推动了饲料产业链的延伸,助力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有利于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加速生产要素在农村地区的汇聚,从而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更好地为饲料产业提供产业配套和社会化服务。以饲料企业为例,饲料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在饲料生产加工方面的规模优势,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整合资源,建立涉及饲料作物种植、饲料生产加工、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和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叶元土,2019)。在这样的全产业链模式下,真正做到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统筹饲料作物种植、饲料生产加工和点对点的饲料销售,解决了饲料产业上游原料供应和下游畜牧养殖业对接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饲料产业链上下游联系的紧密度,有效推动饲料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2.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生产要素流向饲料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只有实现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郑娟,2023)。但从实际情况看,位于农村地区的饲料产业往往面临基础设施不全,资源短缺等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让更多生产要素流向饲料产业,补齐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一是劳动要素。劳动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乡村振兴战略和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积极引导高素质人才向饲料产业汇聚,解决了饲料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资本要素。资本要素主要包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乡村振兴战略营造了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面对饲料产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资本要素向饲料产业链流动,扭转了农村地区饲料产业链资金匮乏的问题。三是技术要素。技术要素主要包括经验、技能等主观性技术要素和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科技成果等客观性技术要求。饲料产业的产品研发、科技创新、电商营销等为更多技术要素向农村转移和汇聚创造了良好条件,有效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

2.1.3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饲料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饲料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直以来,资源短缺是制约饲料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性因素。饲料产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需要秉持开源节流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而特色农业产业优化了种养结构,丰富了种养种类,尤其是在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中更是建立了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实现了蛋白饲料、能量饲料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有效保障了饲料产业资源的供给,减少饲料产业对玉米、豆粕等传统原料的依赖度(吴倩等,2022)。

2.2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的挑战

2.2.1 饲料粮价格上涨压缩了饲料产业利润空间 饲料产业链上游是种植业,玉米和豆粕是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对应成本占饲料总成本60%以上。粮油市场报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从年初的2735元/t最高上涨至3010元/t,不到1年时间涨幅超过10%;据Mysteel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豆粕价格高位震荡,从1月最低的3581元/t上涨至11月最高的5702元/t,全国油厂主流成交价也达到4748元/t。因此,以玉米和豆粕为代表的饲料粮价格上涨,将直接提高饲料成本,进一步压缩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

2.2.2 市场逐渐饱和,增加饲料产品销售压力在过去较长时间里,产业链下游的畜牧养殖业对饲料产品的旺盛需求,有效带动了饲料产业的高速发展,这从近几年饲料产业的产量和产值就可以看出。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统计,饲料产业的产量和产值,分别从2018年的22788万t、8872亿元,上涨到2021年的29344万t、12234亿元。这一时期,饲料产业存在产量高、销量大、利润高的特点,一大批饲料企业把握住了发展契机,实现了规模和利润的双重增长。但2022年饲料产业的产量为30223万t,与上年相比增幅仅为3.0%。增幅放缓直接反映了市场逐渐饱和、产能逐渐过剩的这一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大了饲料产品的销售压力。

2.2.3 饲料粮生产不足,威胁饲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面对耕地数量逐渐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种粮收益低下等现状,饲料粮生产不足的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威胁饲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饲料粮的开发潜力不足,存在饲用品种较少的问题。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数据统计,在全国约15500个玉米审定品种中,按宽松标准统计,饲用玉米品种仅有500多个,占比为3.2%;审定的大豆品种约为3050个,但饲用大豆品种仅有1个(刘长全等,2023)。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种植一直存在人畜争粮、粮饲不分的情况,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经济,饲料粮种植面积不足不利于饲料产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难以将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

3 农业经济转型视角下饲料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3.1 发展“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 为解决饲料粮短缺和价格上涨的问题,粮改饲农业改革强调将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调整为“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在三元种植结构下,玉米种植结构得以调整,力求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张志勇,2020)。除了粮改饲外,稳粮扩豆政策得以推广落实,通过粮豆的轮作试点,有效提高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强豆粕、菜粕、棉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的生产能力。可以说,发展“粮食+经济+饲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成为农业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加快了种植业向饲料产业、畜牧养殖业的战略转移,并且把饲料产业作为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主导产业,有效推动了饲料产业的结构调整。

3.2 调整“粮、经、饲”种植比例,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体现了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战略要求(白军飞,2023),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在大食物观理念下,粮食是基础,要把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位,同时注重提高大豆和油料的产能,进一步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究其原因,还在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小麦、玉米、大米、马铃薯等主粮已难以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和消费需求,因此还要向动物要热量、要蛋白。要想保证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稳定供给,还需要调整“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发展比例,积极推广饲料作物的种植,以维持主粮和饲料粮的平衡开发,为饲料产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优化和调整绝非简单意义上的数字变动,而是要探索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耦合关系,从而提升“粮、经、饲”的生产潜力。如在饲料粮优势地区、增产潜力地区、畜牧养殖发达地区,要适当增加饲料粮种植比例,有效满足产业链下游的畜牧养殖业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3.3 培育饲料粮优势品种,实现饲料粮的自给自足 为保障饲料粮的稳定供给,实现饲料粮的自给自足,需要培育饲料粮优势品种。而在种养结合发展模式下,饲料粮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增长态势,其中增长最显著的是青贮玉米、苜蓿。根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的《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可以发现,国内审定的青贮玉米主要品种有京九青贮16、沃玉3号、郑单958、岭青贮377、铁研53、兴农一号、京科968、吉农大5、桂单162、红单10号等;国内审定的苜蓿主要品种有中苜5号、龙牧809、公农5号、草原4号、中草3号、甘农9号和新牧4号等。饲料粮优势品种的推广种植有效改善了我国饲料粮对进口依赖性过高的现状,进一步降低了饲料生产成本,提高了饲料产品的利润空间。

3.4 坚持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深化饲料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种养结合是有机结合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生态发展模式(张甜,2023)。在该模式中,种植业为畜牧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而畜牧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又可以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所以,要想推动种植业、饲料产业和畜牧养殖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就需要坚持种养结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饲料产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带动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结构调整。而深化饲料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立足于种养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广订单式种植,在解决农产品销量问题的同时,为饲料产业提供质优、量足、价低的原料,以饲料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带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饲料产业的重要性,推进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以饲料产业的绿色化、集约化和低碳化发展不断调整饲料产业结构,从而探索一条饲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饲料粮产业链畜牧
我国饲料粮消费测算
我国饲料粮供需缺口估算研究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饲料粮市场的供需形势
——评《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报告》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我国饲料粮消耗现状分析与猪、鸡饲料粮需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