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4-03-13贾学进石灯文

种子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玉米种子植株病虫害

贾学进,石灯文

(1.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广西 来宾 546109;2.来宾市兴宾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 来宾 546100)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来说,玉米种植限制条件不多,因此种植面积广泛。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技术进步,有效保障了种植效益。但是,玉米种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采用科学的种植模式,会造成产量下降。例如,在玉米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以及种植技术落后、播种时间掌握不准确等人工技术原因,都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引进玉米高产种植关键技术、提高防治病虫害水平,能够有效保障种植收益。

1 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

1.1 极端天气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玉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如果在玉米播种的关键时期遇到极端天气,如干旱天气,会影响玉米的出苗率,导致出现缺苗、漏苗现象。如果在玉米的生长关键时期出现干旱天气,即便后期雨水充足,但也会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玉米绝收[1]。

1.2 土壤因素

玉米植株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对于土壤以及环境的要求并不高,种植土壤pH 值5.5~7.5 就能够保证玉米的生长需求。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会对玉米的生长产生影响。土壤温度也会对玉米种植产生影响,特别是在玉米发芽期、拔节期以及开花期,如果土壤温度不能满足生长需求,也会降低产量[2]。此外,土壤的硬度也对玉米根系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松土,确保土质松软,提升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了实现玉米高产,必须保证土壤的厚度、肥沃性、存水性等条件适宜。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1 土壤处理

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需要充分了解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的需求,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促进玉米根系健康生长,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玉米产量。在种植玉米前,应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土壤的成分,及时补充土壤中所缺营养成分,为玉米生长提供关键养分。根据种植经验,可以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轮作方式,保证土壤营养成分均衡。在选定种植区域后,需要完善该区域的灌溉设备和排水设备,为玉米整个生长过程提供充足的水分[3]。

2.2 科学选种

玉米种子选择对玉米生长起着决定性影响,在玉米种植前需要开展选种工作。玉米种子种类繁多,鱼珠混杂,在选种前应详细了解种植区域的环境和气候。不同种植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对玉米种子的要求也不同,应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种子特性以及种植需求科学选种。例如,土壤条件较好的种植区域,可以选择对水肥需求量较大的品种;种植环境较为寒凉的地区,可以选择抗寒性良好的品种[4]。科学选种后,还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如筛选、晒种、拌种等,确保种子质量优良,为玉米后期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2.3 种子处理

科学选种后,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将玉米种子中的坏种、瘪种、杂物等剔除。可以对选取的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玉米种子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玉米种子处理技术要点如下。1)开展晒种和除菌工作,将种子均匀放在阳光下晾晒,在此期间经常翻动种子,确保种子均匀接受光照,晾晒1 d 左右,有利于预防病虫害。除菌可用2%~3%高锰酸钾浸泡玉米种子2~3 h,有利于消杀种子表面的细菌。2)将筛选后的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一般浸泡时间控制在1 d 左右。3)进行科学药物拌种工作,将湿润状态的种子与杀虫剂、缓释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搅拌,使其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仅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还能保障种子吸收大量养分,使种子健康生长。4)确保种子播种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有利于苗齐、苗全,实现区域性增产。

2.4 播种

种植技术也对玉米产量有直接影响,在播种前,应该开展深耕整地工作。不同种植区域的土壤有明显的差异性,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适当的翻耕深度,一般来说,玉米种植地的翻耕深度要控制在15 cm 左右,但具体翻耕深度应根据土壤情况进行调整。播种时间对播种深度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播种的时间较早,则需要适当增加翻耕深度,反之,如果播种时间较晚,就应适当减小翻耕深度。在降水量不足的时节,要适当增加翻耕深度。当干旱季节过去后,需要第一时间平整土地,避免土壤营养成分流失。种子的播种深度需要控制在5 cm 左右,在播种后要第一时间覆土。要保证播种密度合理,防止出现倒伏现象,对玉米产量产生不良影响。具体的播种时间可以根据当地水文以及地理环境等外界环境确定,北方气温较低,因此可以适当延缓播种时间,一般延缓30 d 左右;南方气候比较潮湿,可以选择每年3—4 月播种[5]。玉米种子发芽阶段对于水分有较高要求,如果发芽阶段降水量不足,需要及时灌溉。在播种后,应及时查看出芽率,以便在出苗率不足时能够及时开展补栽工作。

2.5 种植管理

有效的种植管理工作能够及时补充玉米生长所需元素,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助力。种植管理主要是在玉米生长阶段、开花阶段、成熟期阶段进行间苗、水肥管理。间苗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玉米种植密度合理,去除长势较弱的玉米幼苗,为长势较好的玉米幼苗提供充足的营养。玉米幼苗阶段对于水分的要求很高,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幼苗过涝,出现烂苗、烂根;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较少,会抑制玉米生长。由此可见,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应重视土壤含水量管理,根据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灌溉工作。在玉米生长阶段,为了保障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应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避免出现叶片损伤的问题。在玉米开花阶段,应该科学施用氮肥,如果氮肥施入量不足,会影响玉米开花。成熟期是实现玉米高产目标的最后节点,在成熟期进行科学管理,观察土壤是否出现缺失水分以及营养成分的情况,有则及时灌溉、施肥,从而保证玉米产量。

2.6 施肥管理

2.6.1 科学选择肥料

科学合理施肥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生长中主要对N、P、K 等元素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在施加化学肥料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添加有机肥料,将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能够达到较好的施肥效果。在选择肥料时,应设定明确的产量目标,结合玉米生长的需求,制订科学的施肥计划,从而保障肥料施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能降低生产投入。在科学设定施肥量后,还要选择适当的施肥方式,在恰当的时间采取有效的施肥方式能够促进玉米植株健康生长。

2.6.2 施加底肥

在玉米种植之前,应该适当施加底肥,施加底肥时需要科学选择时间和方式,才能保障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具有充足的营养。可以在翻耕土壤后或者起垄过程中施加底肥,一般采用农家肥料作为底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施用量控制在6 000~15 000 kg/hm2。施足底肥可以有效优化土壤条件,为幼苗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2.6.3 施加种肥

种肥与底肥有很大的差异性,一般来讲,种肥的施加时间是在播种时以及播种结束后,以磷肥、钾肥为首选。合理施加种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发芽率,保证玉米幼苗健康生长,还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在施加肥料前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土壤成分确定肥料的种类和施加量。

2.6.4 追肥

玉米生长期对于营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玉米拔节期、孕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就会影响玉米生长,导致玉米出现缺穗现象,因此在此阶段应该适当追肥。在玉米拔节期应追加复合肥,用量为90 kg/hm2,从而实现玉米小穗分化,使玉米快速拔节。在玉米孕穗期,可以施加尿素追肥,用量为50 kg/hm2,能够有效防止玉米小穗退化,保障玉米籽粒饱满。

2.7 优化田间管理

为了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间除了合理灌溉和施肥外,优化田间管理也非常关键,应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磷钾肥,科学排灌、合理安排植株行距、优化田间通风和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等,有利于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3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

3.1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后期,与品种和气候、肥料具有一定的关系。

玉米植株感染大斑病后,首先玉米叶片部位会出现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斑块,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斑块会出现上移,并逐渐侵染玉米苞叶。当大斑病发展到中期时,玉米的根部、茎秆部位都会逐渐变成黄褐色,整个植株在后期逐渐干枯凋零,最终茎秆断裂、彻底死亡。在发病早期,及时摘除病株底部的病叶,并带出田间销毁。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基础是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并适量增加药剂。由此可见,玉米病虫害具有多样性,需要种植户科学选种,优化管理。

3.2 矮花叶病

矮花叶病对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较大。当玉米被矮花叶病毒侵染后,会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出现花叶畸形,具体形状变化为花叶内形成圆点或者发展成为细条状,这种形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玉米生长期不断变化,最终造成叶子干枯死亡。

3.3 瘤黑粉病

玉米生长过程中,瘤黑粉病是常见病害。该病发生的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很多部位出现病瘤,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瘤黑粉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 点。1)施肥量不科学,氮肥施用量过多,造成玉米植株组织异变。2)在发生瘤黑粉病后没有根除病菌,使病菌越冬,从而对玉米植株造成再次侵染。3)对瘤黑粉病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相应的防治措施。

3.4 玉米螟虫

虫害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玉米螟虫是最具代表性的害虫。玉米螟虫先在叶片上钻孔,随之深入到玉米苗心叶中,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如果在玉米螟虫侵害早期没有及时防治,会直接影响玉米产量,甚至出现绝收的现象。

3.5 铁甲虫

铁甲虫因具有坚硬的外壳而得名,会啃食叶片的汁液,叶片出现白色的条纹,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甚至还会造成减产。如果发现有铁甲虫且数量不多,应及时将铁甲虫杀死,并拔除受害严重的玉米叶子,以防病情扩散。另外,铁甲虫的高发期集中在夏季,因为铁甲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铁甲虫的生存,种植户应予以重视。

3.6 玉米介壳虫

介壳虫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主要为害玉米的茎秆。被介壳虫为害的玉米植株会出现倒伏现象,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生介壳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 点。1)环境。介壳虫喜潮湿条件,如果玉米田比较潮湿会加重介壳虫害。2)不重视田间管理。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不完善。3)施用农药太多。农药用量过多,使介壳虫逐渐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为减少介壳虫对玉米的为害,可以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施加有机肥和复合肥料,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玉米植株自身的抵抗能力。

4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生物防治技术

针对草地贪夜蛾等害虫,可以通过悬挂昆虫信息素诱捕器进行防治。当发现种植区域出现以草地贪夜蛾为代表的检疫性害虫时,需要及时上报,并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及时防治。此外,针对病虫害防治还可以采用引入害虫天敌、悬挂灭虫板、灭虫灯等措施。

4.2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手段也日趋成熟。主要防治技术有:拔除玉米病叶、长势较弱的植株,有效切断传染源;还可以选择具有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种子,从源头提升高玉米抗病虫害能力。

4.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对玉米植株喷施生物制药,例如氨基寡糖素、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等激活玉米体内的抗体或者靶标害虫侵染的能力;对玉米种植区域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可以实现持续性防治病虫害。

4.4 科学使用化学药品

化学药剂是防治玉米病虫害效果最显著、用时最短的措施,但化学药剂的使用应该确保科学性、合理性,避免使用毒性强、污染环境的药剂。在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后,可以选择无人机施药,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成本。

5 结束语

玉米是经济效益很高的作物,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为社会提供大量生产原料和食物。此外,还应该注重防治病虫害,从高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层面入手,双管齐下,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效益。

猜你喜欢

玉米种子植株病虫害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因素及对策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玉米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办法
松花菜花药培养再生植株
非洲菊花托的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