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卵黄性腹膜炎的病因分析及防制对策
2024-03-13赵金玲
赵金玲
(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行唐 050600)
随着种鸡周龄的增加, 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的风险越来越高,尤其在种鸡感染疾病、受到应激、营养和管理不当等情况下,发病率和死淘率会明显升高, 并且还会降低种鸡产蛋率和后代雏鸡的成活率,最终给种鸡场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管理者应认真分析种鸡感染卵黄性腹膜炎的原因,然后在生产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防制,尽最大努力降低种鸡发病率。
1 病因分析
1.1 疾病因素
首先是细菌性疾病。 如果种鸡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巴氏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疾病,或者发生传染性鼻炎, 这些细菌就会对种鸡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 输卵管感染发炎而粘连在一起,尤其是伞部粘连后,致使卵泡无法顺利落入漏斗部的喇叭口, 只能掉入腹腔成为病菌培养基。 同时病鸡卵泡充血、变性,也易落入腹腔产生卵黄性腹膜炎。 例如: 种鸡饮水受到细菌污染,或者人工授精消毒措施不当,鸡群容易感染细菌而发病。
其次是病毒性疾病。 种鸡感染禽流感、新城疫或禽脑脊髓炎等传染病时, 卵泡极易发生破裂而落入腹腔引发腹膜炎, 同时种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后,不仅输卵管发育受到影响,管腔内还会蓄积大量干酪物, 阻止成熟卵泡无法顺利进入输卵管而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1.2 应激因素
种鸡在产蛋过程中受到重大应激,例如:维修设备或鞭炮产生的噪音; 老鼠或猫狗入舍引起的炸群;免疫或输精过程中抓鸡动作粗鲁;鸡群密度大过于拥挤等, 都会给鸡群带来惊吓或应激,成熟卵泡往往误入腹腔内而感染腹膜炎。同时夏季气候炎热,高温条件下带来的热应激,会促使种鸡卵泡充血和破裂, 进一步诱发卵黄性腹膜炎。 另外母鸡羽毛脱落较多覆盖不良时,自然交配期间也会给母鸡造成重大应激而增加腹膜炎发病率。
1.3 营养因素
种鸡育成后期性器官迅速发育, 此时增加料量过多,尤其是体重超标准周增重20%时,生殖系统的卵巢就会发育过度而诱发腹膜炎。 有的在种鸡开产后,增加饲料的幅度过大,也会促使成熟的卵泡数量过多, 进一步加大卵泡落入腹腔的风险而感染腹膜炎。
产蛋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 种鸡胸肌发育过快,对营养需要量增加,相对来讲能量含量不足,体能过差就会发生脱毛现象,如果采取平养,自然交配时会给母鸡造成严重应激,长期下来鸡群腹膜炎发病率较高。 另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促使机体代谢紊乱, 生殖系统发育不良, 进而诱发种鸡腹膜炎。
1.4 管理因素
有的管理者在种鸡体重达标时实施光照刺激,如果此时种鸡性成熟未完成,过早的光照刺激, 促使卵泡过度发育, 虽然种鸡能够提前开产,但是输卵管发育尚未成熟,不仅双黄蛋比例增加,而且极易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同时平养鸡舍发生漏光,公鸡性成熟会提前,或者母鸡预产料营养不良,致使母鸡推迟开产,这些都会导致公母发生过度交配情况,不仅影响鸡群产蛋率,长期下来还会诱发腹膜炎。 另外,笼养人工授精操作不当,翻肛人员对种鸡后腹部用力过大,输精人员操作时输精管插入过深或方向不对,都会对输卵管造成伤害, 诱发输卵管发炎而感染卵黄性腹膜炎。
2 临床病症
发病初期种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后腹部膨大像企鹅状、 触摸有液体流动且种鸡产生疼痛感,有的病鸡肛门周围污浊,粘满黑色粪便,产软壳蛋或畸形蛋,随着病情加重,病鸡食欲废绝、冠冉苍白、体质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剖检病死鸡只可以看到肝脏肿大, 有的出现包心包肝病变。 腹腔内有许多破碎的卵黄或脂肪,因腐败变质而发臭。 卵泡充血、变性、液化或破裂, 有的输卵管较细或变短, 有的管壁变薄,管腔内蓄积纤维素性渗出物。 因肠道和肠系膜受到病菌感染, 致使整个腹腔内的脏器粘连在一起,无法详细分辨其他病症。
3 防制对策
3.1 预防疾病发生
首先保持场区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废弃物质,定期对舍内外环境和器具进行全面消毒,减少病菌数量和对种鸡产生的危害。 清除场区杂草和垃圾,为消灭疾病传播媒介提供保障。 严禁外来物品和车辆随意进入场区, 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其次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加强免疫接种,选择流行毒株进行有效免疫, 以提高机体免疫效价,进一步增强种鸡自身免疫力。
根据种鸡生长阶段,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保证饲养密度合理,一方面明显减少冷热和拥挤带来的应激, 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种鸡体质和抗病能力, 进而实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 种鸡开产后, 可以选用药物预防腹膜炎,建议选择阿莫西林、磷霉素钙等副作用较小的抗生素药物, 避免对卵泡发育产生影响而降低产蛋率。
3.2 减少各种应激
根据种鸡场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督促饲养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尽量避免在工作中产生噪音, 舍内饲喂或饮水等设备需要维修时,应在饲养人员陪护下,动作轻缓地进行,降低噪音给鸡群带来的应激。 种鸡场严禁饲养猫狗,并做好灭鼠工作,同时在进风口或风机处设置铁丝网,防止老鼠、猫狗随意进入舍内。
笼养人工授精或免疫接种过程中, 应轻抓和轻放,避免对种鸡产生惊扰。 在夏季利用通风系统增加舍内风速或降低舍温, 尽量减缓热应激带来的影响。 冬季利用供暖系统维持舍内温度相对恒定, 避免鸡群产生冷应激而感染疾病或发生脱毛现象。
3.3 保证营养均衡
种鸡场应按照不同生长阶段来配置优质全价的饲料, 确保蛋白质和能量等营养成分含量均衡,尤其是产蛋期,蛋白质含量不要过高,避免胸肌发育过度增加对能量的需要, 并且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含量充足, 有利于维持机体健康状况。
育成后期和开产初期, 在确保周增重达标的前提下,结合体重增长情况合理加料,尤其是光刺激前后2 周,建议每周增加2~3 克料量,切忌增料幅度过大, 否则极易引起卵泡过度发育现象。 最好给种鸡使用优质的预产料,有利于保证母鸡发育良好, 能够与种公鸡同步进入性成熟。
3.4 改善管理水平
首先实施合理的光照计划, 在种鸡体重达标后,需要评估鸡群的均匀度、胸肌发育、腹部脂肪沉积和耻骨开启程度等, 只有上述指标均达标后,说明种鸡性成熟发育完成,才开始进行光照刺激,这样输卵管和卵泡发育同步,成熟卵泡能够顺利落入输卵管伞部, 有效降低腹膜炎发病率。 有条件的种鸡场应采取密闭式饲养,防止鸡舍漏光引起种公鸡早熟而发生过度交配情况。 另外密闭性良好的鸡舍,种鸡对光照刺激比较敏感,有利于生殖系统良好发育,达到理想的产蛋高峰, 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降低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率。
平养种鸡在混群时,一般公母比例为1∶10,建议分两混群次,第一次混群比例为1∶6.5,在产蛋率达到50%左右再将剩余公鸡混入大群,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公母过度交配现象。 如果鸡群中母鸡背部羽毛脱落或受伤严重, 此时需要挑出0.5%的公鸡, 减缓公母过度交配给鸡群带来的危害。 另外人工授精操作方法应规范,无论翻肛人员,还是输精人员,均需要按照正规方法来操作,避免对输卵管造成伤害。
3.5 治疗方法
针对细菌性感染, 需要在实验室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生产中经常连续使用1 周的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广谱抗生素,病情严重时也可以肌肉注射3 天的链霉素, 治疗效果明显。 针对病毒性感染,建议在饮水中添加毒感克和卵炎康,在饲料中添加清瘟解毒散,连用1 周,同时使用上述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 针对其他因素引起的腹膜炎,可以使用维生素E, 并联合使用一些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腹部下垂像企鹅状的病鸡,应立即淘汰处理,因病情较重已失去治疗价值。
总之, 种鸡感染卵黄性腹膜炎的原因比较复杂,并且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日常生产中通过采取:预防疾病发生、减少各种应激、改善管理水平、平衡饲料营养等对策,以有效预防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一旦种鸡感染卵黄性腹膜炎,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方法进行治疗,尽量降低疾病给种鸡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