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脑包虫病的防制技术
2024-03-13张玲
张玲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巴音郭楞 841000)
在养殖过程中, 养殖户有时会观察到绵羊出现直行碰撞、转圈倒地等行为失序现象,民间一般将该现象称为“羊羔疯”。 事实上,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羊患脑包虫病,病因为多头绦虫虫卵感染。 在该病感染的前期,绵羊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一旦确诊,病已进入晚期,诊治价值不高, 很多养殖户只能选择无害消灭病羊,最终造成经济损失。可见必须要对绵羊脑包虫病防制技术展开研究, 提升养殖户疫病防制水平,促进绵羊养殖业持续发展。
1 病原概述
脑包虫病的病原是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即脑多头蚴,通常呈现为囊泡状,大小不一,囊内充满液体, 凭借肉眼可观察到其内膜上存在头节,数量在100~200。这些寄生虫会寄生于家畜的脑和脊髓中,尤其是绵羊和山羊。 由于多头绦虫环境适应力强,防制难度较大,但该病原不耐热,一般70℃以上温度即可杀灭。
2 流行病学
脑包虫病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宿主,如犬只。犬为该病的终末宿主, 通过进食等途径接触蚴虫,蚴虫会进入犬只消化道,并在小肠部位发育为成虫,犬将虫卵通过粪便排出后,便会污染养殖环境。如果牛、羊等家畜吞食了这些虫卵,虫卵会穿过寄主肠壁进入血液, 随着时间的推移,虫卵会发育成多头蚴,并逐渐长大,侵入家畜的脑中,引起脑包虫病。
该病感染偶蹄类动物的几率最高,同时,人也有受感染的可能性。 在绵羊中,感染几率最大的是羔羊,超过3 岁的成年羊鲜有感染此病。 一般来讲,羊从将虫卵吞入体内,到形成脑包虫病的时间间隔是2~3 个月。 冬季、春季是该病的高发期,要注重做好防制工作。
3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脑包虫病对绵羊的神经系统影响较大,感染后的临床表现多样。 在疾病的早期,羊可能会出现一些神经性症状,包括转圈、头倾斜、前肢高抬和后肢瘫痪等,具体取决于多头蚴在脑内的位置和数量。 转圈是绵羊患脑包虫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绵羊以单方向旋转的方式四处走动; 头倾斜则是由于多头蚴在脑的一侧生长,导致头部重量不平衡;前肢高抬和后肢瘫痪则表明多头蚴已损害绵羊神经系统, 引发运动功能障碍。
随着病情的发展,绵羊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产毛量减少等症状。在疾病的后期阶段,绵羊可能会出现视力障碍、失明和癫痫发作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多头蚴对脑组织的过度压迫和炎症反应所导致的。
按照羊发生癫痫情况的间隔, 也可将该病分为慢性脑包虫病与急性脑包虫病,对于前者而言,从首次癫痫发作,到第二次癫痫发作,可间隔1 天,3 个月后羊会死亡;对于后者,可在一天内观察到羊多次癫痫, 如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羊会在一个月内死亡。
对于疑似感染的绵羊, 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3.1 临床观察
观察绵羊的行为和表现, 注意是否有脑包虫病的症状。诊断者要注意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举例而言,如果绵羊出现低头朝前走症状, 说明虫体压迫其额叶部位;通过观察绵羊的视力也可明确脑包虫的发病情况,因为虫体寄生的部位和视力弱的一侧存在交叉对应关系;通过按压绵羊的颅骨,如果找到了骨质软化部位,可判断有包囊寄生在该处。
3.2 实验室检查
使用X 光、超声波等手段进行检查,可发现脑包虫对颅骨造成的压迫和破坏。这些检查方法有助于确定多头蚴的位置和数量,为治疗提供帮助;在绵羊死亡后,也可进行颅腔检查,观察是否有脑包虫的存在。 此为最直接的方法,但需在绵羊死亡后进行。
4 防制技术
脑包虫病的防制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包括预防和治疗两方面:
4.1 预防技术
4.1.1 改善养殖环境。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是预防脑包虫病的关键。 养殖场在选址时,要尽可能远离不洁水源,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并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造成污染。 在产羔羊的季节要格外注重做好消毒工作,频率控制在一周1 次即可, 常用药物有0.1%消毒灵、20%石灰乳等。在夏季,要做好通风工作,在冬季,可在羊圈中铺设一层麦草进行保温。
4.1.2 加强犬类管理。 犬类是脑包虫病的终末宿主,因此应加强对犬类的管理。 要禁止犬只在养殖场内活动, 避免犬只粪便污染养殖环境。如果养殖户饲养了牧羊犬,要为犬只提供单独的饲养场所,并进行定期驱虫,防止其成为多头绦虫的宿主。 对于流浪犬和野犬,应加强收容和管理,防止其传播病原体。
4.1.3 重视饲养管理。 对绵羊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通过提供充足的营养,并采取保健措施,可增强绵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对于饲料存放的位置也要做好管理,避免有犬、狐狸等动物靠近。 养殖户应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监测和检疫,及时发现并处理疑似病例。
4.1.4 绵羊的免疫。 要定期对绵羊实施免疫接种,通过使用有针对性的疫苗,可刺激绵羊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脑包虫病的抗体,从而增强绵羊对脑包虫病的抵抗力。 在接种疫苗时,应注意疫苗选择和接种程序的合理性,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以最大程度地预防脑包虫病的发生。
4.2 治疗技术
4.2.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多被用于治疗患病早期的绵羊。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 其中丙硫苯咪唑是一种常用的抗蠕虫药,借助这一药物可杀死羊体内的多头蚴,但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绵羊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一般应以口服方式施药,90 毫克/千克,1 次/天,连续给药2 天;阿维菌素也是目前常用的药物,剂量为150 毫克/千克,1 次/天,连续灌服一周后,再灌服一次,以巩固药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绵羊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等具体情况,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期间要注意观察绵羊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为提升治疗成功率,可使用辅助治疗措施,如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帮助绵羊更好地恢复健康。
4.2.2 手术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的感染病例, 手术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过程中,需要将多头蚴取出并清除干净,以避免病情复发。在术后,要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消毒处理, 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如下具体分析此项手术工作:在手术前, 应对绵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等,以便了解绵羊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手术期间,应使用适当的麻醉剂和镇静剂,如1%盐酸普鲁卡因, 并使用5%碘酒、75%酒精做好消毒工作。 手术部位要尽可能精确,特别是注意勿伤及绵羊大脑小脑之间的两条静脉。医生使用无菌棉,可将包囊从羊脑中捏出,如果包囊破裂,要连积液一起处理干净,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喷涂手术位置,并操作羊的鼓膜盖、硬脑膜盖复原,缝合后进行消毒和包扎。
手术后,应进行科学的护理和观察,多饲喂羊一些多汁饲草,对于受惊吓严重的羊要进行补液,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和后遗症,羊一般会在10 天后康复。
5 结语
综上所述,绵羊脑包虫病的防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来降低感染风险。 在实践中,要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监测和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病情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绵羊脑包虫病的传播和发生,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