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治疗膝关节损伤运动员的影响

2024-03-12陈强陈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体交叉韧带

陈强 陈斌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承受着日常活动和运动时的巨大压力和应力,运动员由于频繁的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在接触性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成为常见的问题[1]。膝关节损伤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恢复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作为一种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通过取下患者自身的腱组织来重建受损的交叉韧带,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运动员和医生们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2]。然而,尽管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治疗效果的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研究表明[3],该手术能够有效恢复运动员的膝关节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也有研究[4]认为手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复发率。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治疗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至福清市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损伤运动员8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医药指南》[5]的执行标准;(2)患者均行X 线、磁共振等检查为膝关节损伤;(3)患者均知情同意;(4)均行膝关节镜重建术治疗;(5)既往均无膝关节骨折及手术治疗史。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膝关节骨折、软组织损伤患者;(2)存在严重感染性病变者;(3)伴有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者;(4)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其他影响关节活动者;(5)存在严重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n=40)和观察组(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治疗,n=40)。对照组内男26 例,女14 例,年龄18 ~40 岁,平均(29.06±3.45)岁,致伤部位:左膝关节21 例,右膝关节19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27 d,平均(9.58±2.35)d。观察组内男25 例,女15 例,年龄18 ~39 岁,平均(28.96±3.67)岁,致伤部位:左膝关节22 例,右膝关节18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 ~26 d,平均(9.54±2.15)d。对比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入选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包括硬膜外麻醉,膝关节患区手术切口,清理受损韧带组织、瘀血和碎片,进行前交叉韧带修补术。修补后的前交叉韧带采用L 型钢板和软骨针进行联合交叉固定,并以钢丝张力带进行稳定固定。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具体步骤如下:在患侧膝胫结节内侧做1 个约2 cm 的斜切口,分离并取下股薄肌腱与半腱肌,修整并缝合对折编制成直径约7 ~8 mm、长度约10 cm 的移植物,在患侧髌腱两侧髌骨下方分别做1 个约6 mm 的纵向手术切口,外侧切口置入关节镜,内侧切口置入刨刀头,探查关节腔和韧带断裂,清创关节腔,如有必要进行成形手术,采用单隧道法重建前交叉韧带,通过胫骨结节的内侧取腱的斜切口,使用点对点止点定位器确定前交叉韧带的止点,利用导丝将自体肌腱移植物穿过胫骨和股骨骨隧道,并进行固定,使用带袢钢板固定股骨端,使用挤压螺钉固定胫骨端,确定韧带前方无撞击后缝合切口,术后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和消肿治疗,同时进行早期的膝关节被动和主动屈伸活动。

2组患者在术后6 个月进行复查。

1.3 观察标准

评价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即膝关节功能评分(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S)变化情况,术前进行1 次膝关节功能测评,术后半年进行1 次,包含疼痛(50 分)、活动度(25 分)、稳定性(25 分)等3个评价项目,总分为100 分,患者得分越高即表示其膝关节功能越理想。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在直尺上表明疼痛等级刻度,刻度在1 ~10之间,分数范围为0 ~10 分,其中0 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最严重的疼痛,患者进行主观感受评分与其疼痛程度为正相关。

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含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通过正态性检验,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数据经IBM SPSS Statistics 24.0 软件统计分析,当P<0.05 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AKS 评分对比

组间数据对比可见,术前AK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AKS 评分明显高于组内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半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AKS 评分对比(分, ±s)

表1 两组患者的AKS 评分对比(分, ±s)

组别术前术后半年t 值P 值观察组(n =40)61.19±3.1691.89±6.6226.469<0.05对照组(n =40)60.74±3.3474.27±5.5413.228<0.05 t 值1.0349.024--P 值>0.05<0.05--

2.2 2组患者的疼痛对比

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缓解程度更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6,P<0.05),详见表2。

表2 疼痛评分对比表(分, ±s)

表2 疼痛评分对比表(分, ±s)

组别术前术后半年观察组(n =40)6.02±0.732.17±0.46对照组(n =40)6.07±0.684.55±0.49 t 值0.13712.986 P 值0.752<0.001

2.3 2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的对比

观察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的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各指标的对比(±s)

组别手术用时(min)手术出血量(mL)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 =40)46.81±6.23120.64±16.0513.07±1.0715.97±2.36对照组(n =40)72.82±6.25162.62±16.1324.14±1.2329.77±2.56 t 值18.29016.29319.00115.20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相关损伤,其发生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外力作用、运动方式和个体因素。外力作用是导致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如直接撞击、扭曲、旋转等。运动方式也与膝关节损伤有关,如跳跃、转身、急停等高强度运动容易导致膝关节受力过大,此外,个体因素如肌力不平衡、关节不稳定性、过度使用等也与膝关节损伤密切相关。膝关节损伤在运动员和一般人群中都较为常见。流行学研究表明[6],膝关节损伤在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接触性和高速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同时,研究还发现[7]膝关节损伤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运动水平的人群中有差异,女性和老年人相对更容易发生膝关节损伤,而运动水平较低的人群也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膝关节损伤对患者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带来严重的危害,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承受着日常活动和运动时的巨大压力,膝关节损伤会导致疼痛、关节稳定性下降、功能障碍以及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运动员来说,膝关节损伤可能导致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断,甚至终止职业生涯。

针对膝关节损伤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保守疗法主要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适用于轻度损伤的部分患者。手术治疗主要用于严重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包括关节镜下修复、重建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等。近年来,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术成为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效果好等优势,此外,干细胞治疗、生物学修复材料的应用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对比可见,术前AK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AKS评分明显高于组内术前及对照组术后半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钟振波[9]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首先,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在手术方式上具有优势。相比传统开放手术,膝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这种手术方式减少了手术切口的大小,减轻了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有助于患者更快地进行康复训练和恢复正常活动。其次,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受损的韧带。自体肌腱移植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特性,能够提供较好的稳定性和功能重建,这种方法避免了异体材料的使用,减少了排异反应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外,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注重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移植物位置和固定方式以及术后康复计划,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重建[10]。

术后半年,与对照组疼痛评分(4.55±0.46)分相较,观察组疼痛程度(2.17±0.46)分缓解程度更佳,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86,P<0.05);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甘经岳[11]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首先,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采用较小的手术切口和创伤,减少了手术后的疼痛和不适。这有助于患者更快地从手术中恢复,减轻疼痛程度,此外,自体肌腱移植物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功能重建,从而减少疼痛感。其次,观察组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可能与手术技术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有关。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采用先进的关节镜技术,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处理损伤部位,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移植物位置和固定方式以及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这种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从而改善手术指标[12-13]。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交叉韧带术为膝关节损伤运动员展开治疗,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且手术各指标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自体交叉韧带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连一连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骨髓移植联合外固定治疗骨折不愈合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双线性时频分布交叉项提取及损伤识别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