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偏偏是“科目三”

2024-03-12应琛

青年文摘 2024年5期
关键词:魔性科目年轻人

应琛

“科目三”?乍一听,以为在考驾照。再一看,竟是一段舞蹈——在《江湖一笑》动感的BGM 中,扭腰摆胯摇花手,再加上半崴不崴的脚……没用几秒,就能引得男女老少注目,齐刷刷打出评论“丝滑”“魔性”“上头”。

这支名为“科目三”的魔性舞蹈从海底捞开始走红互联网。而随着短视频的传播,这股舞蹈旋风甚至刮到了海外,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加入二次创作的大军中,衍生出诸如搞笑版、可爱版、帅气版等形式多样的版本。统计显示,截至2023 年年底,“ 科目三”在短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已超400亿次。

为何“科目三”能如此火爆?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网络老梗焕发新生

“科目三”,全称“广西科目三”。互联网上,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有两个较为普遍的版本——

一说是,在一场广西人的婚宴上,一个广西小伙自创了一个舞蹈来庆祝新人喜结连理,加上坊间流传“广西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三场考试,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是跳一套丝滑小连步”,因此这段魔性舞蹈就被叫作“广西科目三”。另一说则称,这个舞蹈来自广西柳州一个通过了机动车驾驶证科目三考核、在现场跳舞庆祝的小伙子。

从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出,“科目三”至少有20年的历史, 且与20 世纪80 年代流行的柔性霹雳舞颇有渊源。而此次翻红,应该始于海底捞入局的那一刻。

有顾客发现,部分海底捞门店中,只需要对服务员说“我要‘科目三”,就会有人现场来一段魔性舞蹈,有些服务员因为外表出众、舞蹈能力强而成为视频平台的网红,现场堪比追星。

据百度指数,2023 年11 月底,“科目三”的搜索指数一路飙升至四万左右,是此前的十倍多。与此同时,“顾客吐槽海底捞‘科目三”等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两极评论。再后来,不仅网络博主把跳“科目三”当作吸粉利器,一些影视剧路演、文艺演出也开始借跳“科目三”宣传。

在2023 年11 月24 日舉办的四川省首届街舞大赛颁奖典礼上,KOD 国际街舞精英挑战赛四届冠军肖杰也加入了“科目三”斗舞。滑步、扭胯、花手,加一串酷炫的锁舞动作,让人直呼:“世界冠军的‘科目三,就是不一样!”在肖杰看来,“科目三”有火爆特质,背景音乐节奏感很强,带着京剧唱腔等中国风元素,动作简单易学,又有鲜明律动感。

随着“科目三”成为流量入口,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创编队伍,其版本花样层出不穷,有配上电影背景音乐和精美运镜的优雅版,有跟练减肥版,甚至有加入学科知识的版本。网络老梗“科目三”成为全民爆款,在这个冬天成了一道文化奇景。

年轻人的力量

事实上,分析“科目三”舞蹈动作,其中包含了鲜明的“社会摇”元素。而后者,此前常被贴上“非主流”“土味”等标签。

早在2014 年,短视频平台美拍曾建立“全民社会摇”专区,申请并获得了“最大规模的线上自创舞蹈视频集”。之后,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也发展出更多类型的舞蹈形式。近年,各地衍生出“青海摇”“西安摇”等类型。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瑛表示,正是有了短视频流量红利的加持和赋能,“科目三”才得以迅速传播并扩大影响力。同时,短视频还激发了人们创作的积极性,让“科目三”衍生出众多版本,这又反过来刺激了它的进一步传播。

不难发现,“科目三”视频几乎都拍摄于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其电音曲风简单、奔放,伴随着强烈律动的音乐节奏,摇花手、扭腰、摆胯等动作颇具喜感。吴瑛认为,“科目三”走红的背后,还蕴含着青年亚文化的趣味密码,它契合了年轻人的审美情趣,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在去中心化或颠覆性的新媒体时代,‘科目三这种类似魔音式的传播就更容易火”。

一方面,“科目三”满足了小镇青年的表演需求。他们不仅是当下互联网新兴的消费力量,相比父辈,他们拥有更强烈的自我展现与个性表达的欲望。

另一方面, 在“ 科目三”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接力方式来“上分”,才形成目前这样一种网络文化奇观。他们还通过跳“科目三”这种方式建立舞团、参加比赛。这种对传统舞蹈的颠覆与解构,无疑彰显了年轻人在潮流文化建构方面的力量。

从“出圈”到“出海”

可以说,关于“科目三”,喜欢的人,一天不摇就心痒;反感的人,将它视为“审美沦丧”。

但令人寻味的是,“ 科目三”一路顺着网线最终竟然火遍了全球,成了全世界的一个社交符号。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科目三”被写成了拼音的“kemusan”,几乎所有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迅速领会这个舞蹈的意义,感知到某种快乐,并不自觉地跟随。

“科目三”风潮首先传到了中国台湾。在台湾霹雳舞舞者田晋瑜的“挑战‘科目三”视频中,有年轻人表示“全班都会跳”。

在韩国,一段五名韩国中学生在毕业晚会上表演“科目三”的短视频引发广泛讨论,背景音乐甚至成为韩国YouTube短视频热门歌曲周榜冠军。而在伦敦、纽约、莫斯科,大街小巷、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喊着“英区不大,创造神话”“俄区‘上分”等口号,相继加入“科目三”PK大赛。

“科目三”之所以能从“出圈”到“出海”,是因为被赋予了文化自信的期许。优秀的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当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在《天鹅湖》谢幕时跳起“科目三”,让现场气氛再次达到高潮时,当传统京剧《辛安驿》中丑角在表演中加入了“科目三”的动作,台下观众心领神会哈哈大笑时,雅俗分野在这一刻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新鲜的、接地气的当代创造,可以快速形成一种对话空间,人们通过有意识的互动在其中共享同一种文化语境。

犹记得,此前来自欧美的街舞、嘻哈文化,以及来自韩国的《江南style》骑马舞和《Nobody》女团舞等, 屡屡在中国引发热潮。如今,“科目三”火到海外,既可以看作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文化形式更多元广阔的表现,更可以看作是中国魅力和影响力的例证。

(心香一瓣摘自《新民周刊》2024 年第3 期,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魔性科目年轻人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魔性“三角舞”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15 Seconds to Stardom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魔性的大圣,人性的皮猴
总编室视觉艺术部 介是一个魔性的团队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