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观组织结构对TiAl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2024-03-11吴军琴李思颖王玉鹏马腾飞王晓红朱冬冬

钛工业进展 2024年1期
关键词:氮化基体原子

吴军琴,李思颖,王玉鹏,马腾飞,王晓红,董 多,2,朱冬冬,2

(1.衢州学院 浙江省空气动力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衢州 324000)

(2.台州学院 浙江省工量刃具检测与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台州 318000)

TiAl合金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优异断裂韧性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燃气轮机领域受到广泛关注[1-5]。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和推重比。但TiAl合金在800 ℃以上时抗氧化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6-8]。例如,虽然Ti-48Al-2Cr-2Nb合金已成功应用于GEnx™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但在高温下,合金表面仍旧无法形成致密的Al2O3保护膜,导致其使用温度低于700 ℃[9]。为了提高TiAl合金的使用温度,需要提升其高温抗氧化性能。

由于Al2O3和TiO2在高温下具有相似的热力学稳定性,氧化过程中会交替形成TiO2和Al2O3,最终在TiAl合金表面形成不致密的非保护性混合氧化膜,不能有效阻碍原子在氧化膜内部的扩散,导致氧化反应持续进行[10]。因此,通过抑制快速生长的松散TiO2膜的形成并促进缓慢生长的致密Al2O3膜的形成,可以提高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除此之外,温度、环境、表面光洁度和微观组织结构等也会影响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11-12]。

TiAl合金的典型组织包括近γ等轴组织、双态组织、近片层组织和全片层组织[8]。不同组织形态的TiAl合金力学性能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双态组织TiAl合金具有一定的塑性,但是强度和韧性较差,而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塑性[8]。在高温服役条件下,TiAl合金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其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国内外学者已经对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和氧化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关于不同组织类型TiAl合金氧化行为的系统研究却鲜有报道。为此,以成功应用的Ti-48Al-2Cr-2Nb合金为基体,研究了不同组织类型TiAl合金的氧化行为,通过对组织的直接表征和氧化层的详细分析,进一步揭示TiAl合金的氧化机制,以期为抗氧化型TiAl合金的开发奠定基础。

1 实 验

实验原料为西安欧中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名义成分为Ti-48Al-2Cr-2Nb(at%)的钛合金粉末,其直径为53~150 μm,形貌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粉末球形度好,表面光滑无杂质。采用LABOX-650型放电等离子烧结(SPS)设备制备TiAl合金,烧结过程如图2所示。首先将30 g TiAl预合金粉末装入直径为30 mm的石墨模具中,然后将组装好的模具加压至30 MPa保压10 min预压成型,最后将组装好的模具放入SPS设备中,分别在1200、1250、1300 ℃进行烧结,烧结压力始终保持在45 MPa,升温速率为100 ℃/min,达到目标温度后保温5 min。烧结结束后,先以100 ℃/min降温至800 ℃,随后利用循环水快速冷却样品。整个烧结过程中采用红外高温仪测温,且炉内真空度小于50 Pa,以防止样品氧化。

图1 Ti-48Al-2Cr-2Nb合金粉末形貌Fig.1 Powder morphology of Ti-48Al-2Cr-2Nb alloy

图2 SPS烧结TiAl合金工艺流程图Fig.2 Process flow diagram of TiAl alloy prepared by SPS

经SPS烧结后,获得直径30 mm、高度10 mm的致密TiAl合金样品。采用电火花线切割从烧结样品上切取尺寸为10 mm×5 mm×5 mm的高温氧化样品,利用2000#砂纸将试样每个面打磨光滑,并在酒精溶液中进行超声波清洗。高温氧化实验在马弗炉内进行,测试环境为大气环境。将干燥样品置于纯度大于99%的氧化铝坩埚中,经850 ℃恒温氧化100 h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氧化结束后对试样进行镀镍保护处理,防止后续表征过程中氧化膜脱落。每组样品取3个平行样本,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采用IE500M金相显微镜(OM)、HITACHI SU801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组织的TiAl合金进行组织观察。采用基恩士VHX-2000型3D轮廓测量仪观察氧化膜表面粗糙度,用SEM附带的能谱仪(EDS)对氧化膜表面和截面进行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iAl合金烧结组织

图3为不同烧结温度下获得的3种不同组织TiAl合金的OM和SEM照片。从图3可以看出,烧结温度对TiAl合金的显微组织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TiAl合金组织逐渐由近γ等轴组织(图3a、3d)向双态组织(图3b、3e)和全片层组织(图3c、3f)转变。TiAl合金不同组织的形成主要与烧结温度所处的相区有关[13]。当烧结温度为1200 ℃时,处于α+γ双相区,在保温过程中部分γ相转变为α相,形成的α相在冷却过程转变为γ+α2片层组织,γ相得以保留下来,最终形成近γ组织;当烧结温度为1250 ℃时,虽然仍处于α+γ双相区,但此时温度较高,根据杠杆定律可知α相体积分数提高,最终获得了双态组织;当烧结温度升高到1300 ℃时,处于α单相区,形成单一α相,在冷却过程中,α相通过共析反应转变为γ+α2板条组成的片层结构,最终获得全片层组织。

图3 不同组织TiAl合金的OM和SEM照片Fig.3 OM (a~c) and SEM (d~f) morphologies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a, d) near-γ microstructure;(b, e)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2.2 TiAl合金高温氧化行为

3D表面轮廓仪可以用来表征氧化膜表面粗糙度,研究氧化物颗粒在高温下生长的均匀性和氧化膜的脱落情况。图4为不同组织TiAl合金经850 ℃恒温氧化100 h后的表面形貌和3D轮廓图。从图4a~4c可以看出,3种组织TiAl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均没有明显的脱落坑,氧化物颗粒分布均匀,表明不同组织TiAl合金在850 ℃恒温氧化后,所形成的氧化膜与基体之间有一定的结合强度,不易发生脱落。从图4d~4f可以看出,3种组织TiAl合金氧化膜表面均较为平整,粗糙度变化不明显,均保持在约2~3 μm,表明本实验获得的不同组织TiAl合金组织均匀,且氧化过程中氧化物生长均匀,没有发生明显的异常生长现象。

图4 不同组织TiAl合金经850 ℃氧化100 h后的表面形貌与3D轮廓图Fig.4 Surface and 3D morphologies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a, d) near-γ microstructure;(b, e)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图5为不同组织TiAl合金经850 ℃恒温氧化100 h后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和能谱面扫描谱图。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组织TiAl合金经高温氧化后,表面均没有形成完全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表面存在大量的气孔,这些气孔是导致氧化膜不具有保护作用的主要原因。能谱面扫描结果显示,氧化膜表面的氧化颗粒主要富集了Ti、Al、O 3种元素,表明高温下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主要为较大颗粒氧化物TiO2和细小颗粒氧化物Al2O3[6]。值得注意的是,氧化膜表面主要由TiO2组成,Al2O3含量较少。850 ℃高温下,Al、Ti与O结合形成相应氧化物的吉布斯自由能非常接近,但是Ti原子在基体中的扩散速度比Al原子快,因此TiO2优先在合金表面形成[10]。随着Ti原子的氧化,合金内部逐渐形成富Al区域,进而形成相应的Al2O3颗粒。这种由TiO2和Al2O3颗粒形成的氧化膜不能有效阻碍O原子向基体内部的扩散,使得基体会继续与O发生反应,继续氧化。

图5 不同组织TiAl合金经850 ℃氧化100 h后氧化膜的SEM照片和EDS面扫描谱图Fig.5 SEM and EDS mapping analysis images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a) near-γ microstructure; (b)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经高温氧化后,不同组织TiAl合金表面氧化颗粒形貌显著不同,表明显微组织对氧化颗粒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从图5a可以看出,近γ组织TiAl合金表面氧化物颗粒分布均匀,但尺寸较大,约为3 μm,表明氧化层表面TiO2含量较高。这是因为近γ组织中主要为γ相,且元素分布均匀,优先氧化的α2相相对较少,导致同时形成TiO2,并快速长大。此外形成的Al2O3较少,对TiO2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故形成大颗粒的TiO2。从图5b能够明显观察到双态组织TiAl合金表面氧化颗粒分布不均匀,主要由细小Al2O3颗粒和粗大TiO2构成。这是因为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形成了γ颗粒和片层组织的双态组织,导致基体中存在易氧化的α2相。在高温下,原子扩散较快的片层中α2相优先发生氧化并快速生长形成大尺寸TiO2颗粒,而原子扩散慢的γ等轴晶区域随后发生氧化反应,形成较多的小尺寸Al2O3颗粒,抑制了TiO2的快速生长,最终形成分布不均匀的氧化颗粒。对于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原子能够在片层间快速扩散,导致α2和γ片层先后发生氧化并快速生长,形成分布相对均匀的Al2O3/TiO2混合颗粒(图5c)。

为了进一步观察高温下不同组织TiAl合金氧化膜的生长过程,利用SEM和EDS对氧化膜截面进行了表征,结果如图6所示。氧化膜与基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同时界面处有大量裂纹,这是由于氧化膜与TiAl合金基体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在高温氧化结束后的冷却过程中,二者收缩情况不同引起界面产生裂纹[11]。此外,在样品制备过程中,磨抛处理也可能会引起氧化膜与基体界面脱离。在氧化膜内部同样可以观察到裂纹和孔洞,表明高温下形成的氧化膜不致密。能谱面扫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TiAl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均呈典型的TiO2/Al2O3/TiO2多层混合结构。在氧化膜中TiO2层和Al2O3层交替出现,主要原因是最先生成的TiO2结构疏松且不连续,O原子从晶界处快速扩散进入基体并发生氧化反应[11,14]。由于Ti原子被消耗,基体内部形成Al原子富集,进而与O原子发生反应生成Al2O3。值得注意的是,3种组织TiAl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第一层都为TiO2,第二层为Al2O3,第三层则为TiO2和Al2O3的混合层,与前面研究结果一致。通过进一步对比发现,双态组织TiAl合金最外层TiO2最薄,第二层Al2O3最厚(图6b)。Al2O3的形成能够显著提高氧化膜相对密度,降低原子扩散和反应速率,因此具有双态组织的TiAl合金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相同条件下,可以直接通过SEM形貌测量得到氧化膜厚度,其中近γ组织的氧化膜厚度约为13.78 μm(图6a);双态组织的氧化膜厚度约为12.81 μm(图6b);全片层组织的氧化膜厚度约为19.06 μm(图6c)。氧化膜厚度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TiAl合金在高温下抗氧化能力不同,其中双态组织具有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氧化膜厚度最小),而全片层组织高温抗氧化性最差(氧化膜厚度最大)。不同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与晶界和相界有关(原子短程扩散通道),同时还与组织中γ相和α2相的含量有关(不同相抗氧化能力不同,其中γ相抗氧化性优于α2相)[14]。

图6 不同组织TiAl合金氧化膜截面的SEM照片和EDS面扫描谱图Fig.6 SEM images and EDS mapping analysis of oxide films section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a) near-γ microstructure; (b)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值得注意的是,TiAl合金在高温下除了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还同时与空气中的氮发生氮化反应,在合金基体与氧化膜界面处生成TiN和Ti2AlN,其反应可用式(1)和式(2)表示[14]:

由式(1)和式(2)可知,氮化反应的发生会消耗合金中的Ti,释放更多的Al在基体内部,有助于Al2O3的形成。因此,通过促进氮化反应的形成能够稳定氧化膜中的Al2O3层,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能力。除此之外,氮化层的形成也能够阻碍合金基体与氧化膜界面处原子的扩散,降低氧化速率。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组织TiAl合金氧化层与基体界面处均形成了不连续富氮层,且双态组织TiAl合金中富氮层最为明显。与氧化反应相似,氮化反应的发生同样依赖于原子在晶界和相界处的扩散。对于近γ组织,晶界和相界体积分数过低,不利于氮原子的快速扩散,因此富氮层较少(图6a)。双态组织中,片层团数量显著增多,为氮扩散提供了足够多的通道,且大量的γ相也为氮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双态组织中富氮层显著增加(图6b)。而富氮层的增加阻碍了合金基体和氧化膜界面处原子的快速扩散,并促进了氧化膜中Al2O3的形成,显著提高了其抗氧化性能。全片层组织中虽然存在较多的原子扩散通道,但是基体中γ相含量整体偏低,不利于氮化反应的持续进行,导致富氮层较少(图6c)。

图7为不同组织TiAl合金表面氧化膜截面的元素线扫描结果。线扫描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基体内部的Ti和Al交替扩散,并与O发生反应,最终形成TiO2和Al2O3混合氧化膜,这与图6面扫描结果一致。

图7 不同组织TiAl合金氧化膜截面的EDS线扫描谱图Fig.7 EDS line scan analysis of oxide films section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a) near-γ microstructure;(b)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出不同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高温下,氧原子吸附在TiAl合金表面,随后氧原子优先沿晶界与相界扩散进入基体。随着氧原子在基体内部富集,基体中的Ti和Al先后与O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TiO2和Al2O3。由于Ti原子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扩散速率,TiO2沿着合金基体表面快速生长,合金表面优先形成一层不致密的、薄薄的TiO2层。优先形成的TiO2相对密度较低,不具有保护作用,不能有效阻止O向基体内部的进一步扩散,此时基体表面富集的Al与O进一步反应形成Al2O3层。值得注意的是,1300 ℃烧结的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片层团较小,导致晶界、相界和不耐高温氧化的α2相体积分数高,原子通过晶界和相界快速扩散,同时α2相又容易被完全氧化形成TiO2和Al2O3[15],使得其高温抗氧化性能变差。低温(1200、1250 ℃)烧结的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中,原子扩散界面显著减少,且更耐氧化的γ相体积分数显著增加,有效地降低了原子在基体内部的扩散与氧化速率,表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

图8 不同组织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示意图Fig.8 Schematic diagrams of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mechanism of TiAl alloy with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a) near-γ microstructure; (b) dual-phase microstructure; (c) fully lamellar microstructure

3 结 论

(1) Ti-48Al-2Cr-2Nb合金微观组织与SPS烧结温度有关,在1200、1250、1300 ℃烧结可分别获得近γ组织、双态组织、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

(2) 不同组织TiAl合金表现出不同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其中近γ组织和双态组织TiAl合金展现出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而全片层组织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较差。

(3) 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不同组织TiAl合金表面均形成不具有保护作用的TiO2和Al2O3混合氧化膜。细小全片层组织中片层团界面和相界是O扩散通道,导致其高温氧化性能较差。另外,不明显的氮化效应也是影响TiAl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氮化基体原子
金刚石圆锯片基体高温快速回火技术的探索
沟口雄三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基体论述评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铌-锆基体中痕量钐、铕、钆、镝的连续离心分离技术
XD超级氮化催渗剂的运用
钢基体上镀镍层的表面质量研究
以氮化鎵/氮化铝镓超晶格结构优化氮化铟镓LED